<p class="ql-block"> 返程篇</p> <p class="ql-block"> 10月5日,那曲整休。同伴们往返500多公里去了藏区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措。纳木措本在行程中,因住宿不便直奔那曲。同伴们心有不甘提议回返,我思虑再三放弃了。整休一天后疲惫得以缓解,于是庆幸,进而感悟:根据自身条件作取舍,不怨不嗔不悔,旅行如此,人生亦如此。</p> <p class="ql-block"> 10月6日行317国道至此向东踏上返程之旅。</p><p class="ql-block"> 途中,我们迎来进藏以来的第一场雪。举目银装素裹,满心欢喜。</p> <p class="ql-block"> 10月7日,昌都孜珠寺。 一个建在山顶间的笨教寺院(海拔4800米),历史悠久(据说有两三千年),佛法深厚(有佛祖预言当佛界三宝聚全,孜珠山佛法的火种将大放光芒照亮世界)。这是一座神山圣寺,每天有无数信徒前来朝拜,有莘莘学子在佛学院学法辩经。我们转山一圈,沿途的经幡和祥云相伴而行,天地明亮而祥和。</p> <p class="ql-block"> 离开孜珠寺后,继续向东,路遇猴群。猴子精灵不畏汽车不惧人类,尤其顽劣,给我们增加了不少乐趣。</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江达县进入四川,宿德格县。当日傍晚和次日上午,均流连在著名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是藏文经典的模刻中心,逸今300多年,印经院兼容并蓄,不仅印刷所有教派的著作,也包括很多医学文学的著作,曾有几十万块雕版均是人工雕刻印刷。我们细观每处作坊。工作人员神情专注,不为游人所打扰。他们将单调重复的工作赋予神圣的意义,并持之以恒。令人由衷敬佩。</p> <p class="ql-block"> 10月9日,我们来到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亚青寺佛学院。佛学院始建于1985年,整体建筑气势磅礴,尤其是大殿金碧辉煌,令人震撼。数万间信徒居住的小木屋散落在大殿两旁,红色木屋为觉姆及女信徒所居,男子不得入内。我们逛了一圈,匆匆掠过。</p> <p class="ql-block">10月10日宿泸定。11日顺利返家啦!</p> <p class="ql-block"> 结语</p> <p class="ql-block"> 从9月6日至10月11日,历时36天,我们这一行近70岁的老头老太完成了西藏从前藏到后藏的穿行,接受了一次挑战,成就了一次壮举,圆了一次梦想。为此点赞!</p><p class="ql-block"> 36天的藏地行程,对于年近古稀的人来说,是一次极限,但相对时间的长河也仅是一瞬间。藏地辽阔广袤,太多的雪山、湖泊、河流、草原、村庄,我们不知道或者记不住它们的名字;车行国道318、219、317还有许多不知名的乡村小道,向西向北向南向东弄不清方向;我的文笔笨拙,不善遣词造句,无法纵情抒怀,我用手机拍摄,不能全景展现,有的时候甚至无法清晰定格。但这又有什么呢?我们领略了世界屋脊的壮丽风光,追逐了藏地精灵的身影,初识了西藏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试着体会佛法的博大与深厚,理解并尊重藏民心中的信仰,见识了他们的豁达、坚韧与善良。这是一次开阔视野之旅,是一次洗涤心灵之旅。这些美好,足够在今后的岁月中慢慢回味,细细咀嚼,滋养余年。由此,致敬西藏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悠悠兰草2025年6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