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欢雨润芙蓉镇

黄河行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早年间看过姜文,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就对这个小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这次到张家界跑越野赛的机会,返程的路上特意选择芙蓉镇打上一卡。精华的老街坊都被精明的承包商围起来售卖门票,这几天湘西的地界总是阴雨连连,我将小毛驴拴在牌楼下,就进去体验这个因为一部电影而一炮走红的小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久违的芙蓉镇,今天终于走进了你,其实六年前我就到这个县城跑古丈越野,当时一心想着赛事,就没有赶到这里来旅游。古丈的完赛奖牌我至今依然悬挂着,是那种很敦厚很铁实的一款牌子。</span></p> <p class="ql-block">喜欢跑步的人顺便利用跑步机会,顺道游览一些自己想去的景点,这次也不不例外,带着帐篷炊具四处游荡,玩到哪睡到哪,埋锅造饭,浊酒一杯,自寻清欢。芙蓉镇游完后,又信步到漓江边,一直到5月2号星云湖异龙湖开赛临近了,才匆匆忙忙赶到比赛现场。</p> <p class="ql-block">湘西是土家人苖人巴人的熔炉。以西水为界,南边是苗族的家园,北边则是土家族领地。借助影片的背景走进这里,各民族的文化差异远比剧中展现的要丰富得多</p> <p class="ql-block">时钟拨回到大唐至满清,那时的湘西,是土司的天下。永顺和保靖彭氏土司家族,是这片土地上最有权势的家族。走进这里,泛泛一窥古代土司的生活和文化,感受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乃水陆要冲。从这里出发,无论是探访古丈的古朴风情,还是探索小溪的幽静林道,都变得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曾经是土司王的旧府,统辖四省边区的中心,原名“王村”。1986年,谢晋的电影《芙蓉镇》让它一夜成名,从此,王村这个名字似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芙蓉”这个名字了</p> <p class="ql-block">小镇一边临水一侧靠山,地理因素局限的它是一条狭长的街道。主路贯穿南北,南端则是通往老街和码头的必经之路。一条小河沿着镇子的走向流淌,最终在汇入酉水前跌下悬崖,形成了一道壮观的瀑布。古镇就坐落在这瀑布两侧的山坡上,被形容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p> <p class="ql-block">那些重重叠叠,如堆蒸糕的依山老屋,是湘西独有的风貌。凤凰古城都取消了门票,但芙蓉镇依然保持着它傲慢的门槛。这里没有夜夜笙歌,淡季时许多商铺会关门,让人在这里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进镇子是跟着一帮办好通关手续的人混进去的</p> <p class="ql-block">与湘西其他地方不同,芙蓉镇的赶集是赶阳历,每逢2、5、8的日子,人们就会聚集在客运站后面的边边场,享受那份独有的热闹。我到了乡下就喜欢赶场凑热闹,我们云南是十二属相的街子天,有猫街,狗街,鸡街,马街,羊街…</p> <p class="ql-block">走进芙蓉镇老街,古街的格局是村落在上、瀑布在下。从铜桂园广场开始,一组塑像再现了马彭歃血为盟的历史。广场就在瀑布顶端,左右两侧分别有土王桥和跳岩衔接两岸街区。</p> <p class="ql-block">河岸街区以贞节牌坊为始,皆为五里石板老街。沿途的摊子上牛角梳、姜糖、土匪烟,还有许多“刘晓庆”夹道欢迎。老宅内的滴水床华丽无比,芙蓉镇电影海报馆展出着谢晋的作品和其他老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饮食文化在中国登峰造极,任何小镇都不缺满汉全席。溪州铜柱馆内的真品,虽然已成黑柱,但它见证了土司立国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擅长立铁柱,所谓的唐标铁柱就是这个道理,黄河边的金州中山桥边就立有一棵,我们云南弥渡也有一棵</p> <p class="ql-block">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治,铸五千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p> <p class="ql-block">顺着老街走到底,就是历史可追溯到汉代的芙蓉镇码头。这里虽能感受瀑布的气势,但并非最佳拍摄点。不过,从铜桂园广场往左,走过土王桥和土王行宫,翼南广场下有个不错的观瀑平台,可以在这里拍出与芙蓉镇宣传照同一角度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一个让人心动的地方。想象一下,一片石林,不是普通的灰,而是热情奔放的红色,仿佛大自然在这片土地上挥洒了它的热情。这不仅仅是一片石林,这是地球的年轮,五亿年的岁月,每一道沟壑都是时间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石柱、石崖、石墙、石峰、石峡,错落有致,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缩小了,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盆景之中,这些岩石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坚硬,攀爬它们可能会破坏这份自然之美,也可能会带来危险的</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百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p> <p class="ql-block">土家人的创世纪歌谣《摆手歌词》,描写的就是土家人沿着酉水溯流而上,在湘鄂西广大地区开疆拓土、繁衍生息。看到他们的很多民风民俗,跟云南山区里大致相差无多。大理的白族也有一只随元军来到了湘西并留了下来生活繁衍</p> <p class="ql-block">核心景区就是两叠瀑布,还没看到瀑布就先听到雷鸣般的轰轰声。芙蓉镇三面环水,瀑布穿镇而过。是湘西最大最壮观的瀑布,高60米宽40米,分两级从悬崖上倾泻而下,声势浩大,方圆十里皆可闻</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传统民居,土家语称“咧嘎”,是土家人民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多依山临河就势而建,为增加居住面积,在房子的下面撑起了吊脚</p> <p class="ql-block">跳岩是一种简单又古老的渡河工具,将一些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石块在水中排列成道,石块之间相隔约一步之遥,就形成了跳岩。古人用大小砾石或较整齐的条石,在浅水的涧流溪中筑起一个个石磴,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只露出水面的乌龟背,故称其为“鼋罨”。</p> <p class="ql-block">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便被赋予了酉阳县的治所地位,彰显其雄镇之姿。在公元910年至968年期间,这里更是土司王鼓土愁的行宫所在, 自汉代以来,芙蓉镇一直是地区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多次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临崖而建的民居,宛如人间仙境,尤其是夜晚降临,灯光次第亮起,瀑布在霓虹灯的映照下如同银河倾泻,轮美奂。而吊脚楼的灯光倒映在酉水河中,更是如梦如痴,仿佛置身于电影萌太奇中的梦界</p> <p class="ql-block">酉水古称酉溪,是武陵五溪之一。酉水为洞庭湖水系沅水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全长427公里。沿岸都是土家人的聚居地,是土家族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是一座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镇,有保存完好的五里青石板街,两边是门板店铺、土家吊脚楼,还有数不尽的自家酿造的烧酒小酒馆。</p> <p class="ql-block">酉水和清江一样,被称为土家人母亲河。据史书记载,秦国灭巴国以后,巴子五氏流散到酉、辰、巫、武、沅五溪地区,由此成为土家先民。</p> <p class="ql-block">土家人的创世纪歌谣《摆手歌词》,描写的就是土家人沿着酉水溯流而上,在湘鄂西广大地区开疆拓土、繁衍生息的。由于特定的自然历史原因,酉水流域是巴土文化的主要沉积带,也是巴楚文化、汉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带,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融合绚丽多姿</p> <p class="ql-block">在电影中,刘晓庆卖的米豆腐,这是湘西的著名小吃之一,到芙蓉镇肯定要尝尝米豆腐。大家慕名而来,吃的不亦乐乎,一部电影撬动一个小镇经济的经典案例</p> <p class="ql-block">镇上的贞节牌坊是《芙蓉镇》主要拍摄景象,牌坊旁的刘晓庆米豆腐店就是当年刘晓庆在拍摄电影时当豆腐西施的地方,当然其他地方也不同形式的打着刘晓庆豆腐店在做生意。</p> <p class="ql-block">湘西的芙蓉镇,宛如一颗镶嵌在湘西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古朴而温婉。这个千年古镇,因一个瀑布穿镇而过而更独显其魅力,美得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芙蓉这一充满韵味的名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它曾被命名为王村,源于土司王在此地的驻跸,然而,真正让芙蓉镇声名远扬的,却是那部广受赞誉的电影《芙蓉镇》,也是当时名操一时的所谓的伤痕文学。</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的芙蓉镇,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怀旧的凄美,其古朴的气息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随着电影的广泛传播,这个小镇也正式更名为芙蓉镇,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吸引无数游客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踏入芙蓉镇仿佛触及到了历史的脉络,被带回了那个充满古韵的遥远年代。沿着古镇街道散步,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伫立山间,青石板路蜿蜒伸展,在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千年的故事。建筑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每一块石板都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芙蓉镇还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穿街而过的瀑布,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从高山之巅飞流直下,激起无数水花,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史书记载,古镇始建于唐代,初名为“王村”。明朝时,朝廷在此设立“巡检司”,因其地临酉水,又称“酉阳司”。至清代中期,因当地有一清澈的溪流穿城而过,两岸又是芙蓉绽放,便易名为“芙蓉镇”。</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扼守在湘西腹地交通要冲,是通往渝、黔、桂的必经之路。这里山峦叠嶂,水系发达,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古镇四周环绕着苍翠的群山,酉水河蜿蜒穿城而过,将整个古镇一分为二。河的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说到古丈,不得不提的就是古丈毛尖茶。无论是在芙蓉镇还是凤凰,你都能找到卖古丈毛尖的茶叶店。春天来临时,何不亲自去原产地探个究竟?小背篓茶庄,虽然名气大,但茶叶价格不菲,你可以在这里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却不必急于购买。</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这里的建筑以土家族吊脚楼为主,青瓦白墙,错落有致。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层层叠叠,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古镇的石板街也是一大特色,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古色古香。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街上,仿佛穿越到了一个遥远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的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这里有千年历史的摆手堂、土司行宫、牌坊等人文景点。摆手堂是土家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土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土司行宫是当年土司办公的地方,也是湘西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芙蓉镇还是一个美食之乡。这里的特色美食以酸辣著称,如酸辣粉、酸辣汤、酸辣火锅。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如炸油茶、糍粑肉等。在古镇上品尝这些美食,不仅可以满足味蕾的需求,更是一次原乡味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彭瑊成为首任溪州刺史,开创818年彭氏土司世袭统治,芙蓉镇成为溪州首府。‌‌</p> <p class="ql-block">溪州之战(939年)‌: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战争后缔结《溪州之盟》,铸造重五千斤的溪州铜柱,确立“土汉分治”原则,该铜柱现存于民俗风光馆,铭文为研究土司制度的权威史</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通过酉水向京城运送金丝楠木建造故宫、十三陵,现在依然存有伐木工歌谣及运输码头遗址</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下辖雨龙、兰花洞、保坪、毛冲、太坪、新元、双桥发树、孔坪、百胜、明溪、科皮、克必13个村民委员会和商合、河畔、新区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127个村民小组</p> <p class="ql-block">唐朝末年爆发了著名的“溪州之战”。彭士愁与马希范,这两位堂表兄弟因为父辈的连姻结盟,却在权力游戏中走向了对立。马希范即位楚王后,对溪州等地征收苛捐杂税,激起了彭士愁的强烈不满</p> <p class="ql-block">公元939年9月,双方矛盾终于爆发,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最终,彭士愁兵败,他派其次子率诸蛮酋长携溪州印信、地图,向楚国请降。双方在议和时,立下了刻有和约的“溪州铜柱”。</p> <p class="ql-block">根据和约,彭士愁与楚国划江而治,酉水之南归楚国,酉水之北归彭士愁。和约还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如楚国军民不能随意进入溪州,彭士愁属下的部落酋长如有冒犯楚国,只能由彭士愁科惩等约定</p> <p class="ql-block">这事件标志着在封建的十国时期,楚国与湘西的土司王国就已经开始探索和实践中国古代民族地区自治与“一国两制”的理念。他们建立的“领事裁判权”制度,更是领先了当时世界上千年的先例</p> <p class="ql-block">历代土司王都借助溪州与外界的交通障碍,积极备战,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其中,第27任土司王彭翼南,在1554年奉旨与祖父一同率领土军前往江浙地区抗击倭寇,赢得了“东南战功第一”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清朝初期土军积极参与了平定三藩的叛乱,为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区的经营和土、汉民族的和谐共处做出了重要贡献。直接参与追杀云南藩王吴三桂。</p> <p class="ql-block">王邨作为历代土司王眼中的贸易枢纽,凭借酉水与湘川紧密相连。这里,山里的珍稀资源如木材、桐油、茶油、牛皮、麝香、药材以及土家织锦等,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湘川两地,同时,也从那里换回布匹、食盐、棉花等生活生产必需品</p> <p class="ql-block">正因如此,王邨被誉为“楚蜀通津”,美名远扬。传说中,唐伯虎曾乘舟至此,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在瀑布旁的崖壁上留下了“楚蜀通津”的墨宝,更是为这片土地凭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1919年沈从文也踏足王邨,从酉水码头登岸后,他由衷地赞叹“白河(酉水)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邨。”“水深而清,鱼大如人。”穿过城楼拱门洞,沿着绵延的石阶向上,便是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这条长街沿着山势蜿蜒伸展,两旁的青瓦木房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条长街沿着山势蜿蜒伸展,两旁的青瓦木房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街两旁的土家民风板门店铺更是散发着淳朴迷人的气息。沈从文形容这里的景象为“傍山作屋,重重叠叠,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壮。”</p> <p class="ql-block">随手拾起被岁月遗落的珍贵碎片:手摇脚踏的棉花机、古老的人工木榨油机、阉猪时鸣号的羊角、以及婚嫁时用的雕花牙床,还能欣赏土家姑娘们巧手执着梭子在古老织锦机上翩翩起舞的优雅与潇洒。</p> <p class="ql-block">令人心驰神往的莫过于那些挂着“观瀑布吊脚楼”招牌的土家餐馆。这些吊脚楼餐馆占据了观赏猛洞河瀑布的绝佳视角。在餐馆的小窗边,一边品尝土家的醇厚烧酒,一边欣赏壮观的瀑布,远眺两岸的土家房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灵动美的气息,每一刻都让人心满意足。正因如此,王邨也被誉为“小南京”</p> <p class="ql-block">在一条街道的尽头,一座贞洁牌坊静默地矗立,其旁一块高大的招牌引人注目:“芙蓉镇正宗刘晓庆米豆腐店”。这便是电影《芙蓉镇》中胡玉音与秦书田相遇的小店。影片的着墨推广,竟激起了人们对王邨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镇内古朴的风貌依旧,长街上的店铺客栈与“刘晓庆米豆腐店”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现而今王邨的原住民已无多,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的商铺和装饰考究的饭铺。街上的刘晓庆米豆腐店好几处,至于其“正宗”与否,已无从考据了</p> <p class="ql-block">1980年代初拍摄的影片《芙蓉镇》讲述了那段特殊岁月中发生在一个小镇上的故事。其中胡玉音,一位被誉为“芙蓉姐”的健壮美人,与丈夫桂桂共同经营一家米豆腐摊子。凭借其热情周到的服务,他们的摊子成为了小镇上最受欢迎的小食店,胡玉音也因此被誉为“豆腐西施”</p> <p class="ql-block">随着“四清运动”的展开,她的身份被定性为“富农婆”,生活陷入了困境。1966年,“文革”开始,胡玉音更是被列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与县文化馆馆长、“秦癫子”一起清扫大街</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秦癫子”敲着破锣,用嘶哑的嗓音喊着“搞运动啰”,其凄凉的哀嚎声回荡在街头巷尾。对于那些未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影片只当一个小插曲;但对于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来说,这其中蕴含人情冷漠与心酸</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的“秦癫子”似乎诉说着那段历史的沧桑。正是文学作品中的“芙蓉姐”形象,为后来的电影《芙蓉镇》提供了灵感。当导演谢晋选定王邨为拍摄基,这个湘西深处的古村落便开始了它的文化与旅游蜕变。电影虽然展现了人性的凄凉,但现实中王邨却因影片而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借“芙蓉镇”之名,将王邨的古朴与韵味展现给了世人。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因一部影片而声名远扬,甚至逐渐取代了其本名。增添了瑶池般的梦幻色彩,其魅力幻境、深情与诗意,以及那份幽深与神秘,都吸引着无数影迷前来探班</p> <p class="ql-block">在阳光的照耀下,芙蓉镇的瀑布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与四周的青山绿水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置身于瀑布之前,那股清凉与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世间所有的纷扰都被一扫而空。</p> <p class="ql-block">在朱熹题名的西汉古井畔,曾有洗衣淘菜的婆媳们忙碌的身影,池边孩童的嬉戏捉鱼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然而,这样的场景已逐渐成为历史的回忆。如今,古井右侧的坡道直通街边,那里便是昔日豆腐西施开创事业的米豆腐门店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猛洞河,这条流淌着古韵的河流,见证了无数的人生故事。有人说,人生如同一场匆匆的旅程,途中有人离去,有人留下。但记忆的深处,总有一些人和事,即便模糊了面容,却依然清晰在心,品尝一碗地道的西施米豆腐而感到满足,这里曾经驻足过一位名叫海子的早亡人,他在石板街的一间酒吧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1981年,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芙蓉镇》出版了,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深邃的人性剖析,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深刻描绘,更是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反思。</p> <p class="ql-block">古华巧妙地将富有奇丽色彩的风土人情与狂风巨澜的政治风云相融合,通过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小说《芙蓉镇》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改编的同名电影更是风靡一时</p> <p class="ql-block">通过对芙蓉镇上若干人物命运变化的描写,反映了我国农村60年代到80年代初这二三十年来的政治变幻和人世沉浮。胡玉音的命运变迁,既是她个人的遭遇,也是那个时代无数人的缩影。她的勤劳、美丽、善良与刚强,都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那么渺小而无助</p> <p class="ql-block">胡玉音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尊严,最后终于苦尽甜来,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活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p> <p class="ql-block">书中的人物都非常有立体感,特别是李国香和王秋赦这两大反派的塑造,令读者义愤填膺。从最后的结局来看,李国香并没有得到惩罚,反而以头婚的身份嫁了一个丧偶的老干部。而王秋赦在耀武扬威十数年之后,终于被赶下了历史舞台,变成了一个疯子。</p> <p class="ql-block">谢晋导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又将民族特色融入其中,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特别是对南方小镇的风土人情的描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芙蓉镇又换了一番景致。随着灯火逐渐点亮,古镇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那错落有致的灯火,宛如人间星河般璀璨,与梦幻般的瀑布相互映衬,流光溢彩,令人沉醉于这迷人的夜色之中。</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芙蓉镇,流水潺潺,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和欢快的笑语,为古镇的夜晚增添了动人的旋律。而水上表演更是别出心裁,舞台巧妙地布置在瀑布湾中,与四周的景致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在夜幕下的芙蓉镇,一场别开生面的土家族民族演出正在上演。演员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和欢快的节奏,尽情地载歌载舞,充分展现了土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在这里完美交融,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极致的视听盛宴。灯光璀璨,音响震撼,舞美精湛,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与打造,共同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时空交错的梦幻氛围</p> <p class="ql-block">随着演出的深入,夜空绽放的烟花五彩斑斓,与瀑布的流水共同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夜色中,古建的霓虹灯闪烁不定,为整个舞台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观众们仿佛踏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奇妙世界,深切体会着这场别开生面的瀑布大秀所带来的深切震撼</p> <p class="ql-block">湘西这片神秘的土地,总与众多传说紧密相连,如古老的赶尸文化、湘西剿匪记等,无不让人心驰神往。在这广袤的大山之中,它们保留着淳朴的民风与别具一格的建筑,而芙蓉镇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独特魅力早已使其成为网红打卡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的夜色在灯饰的装点下如梦似幻,仿佛带你踏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诗意世界。而猛洞河在明月的照耀下更是令人沉醉,那瀑布上点缀的万家灯火,仿佛将你引领至一个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土王桥,这座古朴的桥梁,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它静静地横跨在猛洞河之上,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在夜色中,土王桥更显得神秘而庄重,仿佛是一座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之门。</p> <p class="ql-block">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摄制,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等实力派演员主演。并因其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艺术表现而广受好评</p> <p class="ql-block">这部电影是忠于原著进行拍摄的,没有“魔改”,几位演员的表现也非常出色,日后在影视界也都有了很好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鸡奖、百花奖等大奖,还荣获了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以及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中获奖。当年有很多男观众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都把刘晓庆当成了“梦中情人”。</p> <p class="ql-block">大型情景剧《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在多场地流动演出,推荐在翼南广场观看,以瀑布为背景,超级震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