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日本行之六 东京浅草寺

余音袅袅

<h1>2024年12月5日,来日本旅行第六天。天气一直很给力。非常晴朗温暖,适合游玩。儿子的安排是一天远游,一天市内。这一天我们去参观东京的浅草寺。这个寺庙的名字令人联想到一句古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其实却并没啥关系。<br>“浅草”地名的由来:浅草寺的名字来源于一段古老的传说。曾经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时捞起了一座金观音像。这一奇异的事件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注意,他们认为这是观音菩萨显灵。为了供奉这尊神圣的佛像,附近的人家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这就是浅草寺的起源。又有说“浅草”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观音菩萨居住的地方,并未考证。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将浅草寺指定为德川幕府的朝拜场所,浅草寺一带因此逐渐繁荣。浅草寺门前道路两侧是一排排据说自江户时代延续下来的大小店铺。和我们这里的旅游点差不多,也是出售最具日本特色的小礼物和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以及物美价廉的小吃。香火鼎盛的浅草寺一年到头都热闹非凡,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对我们来说也只是走走看看,领略日本的民俗风情,并没有太大的购物欲望。</h1> 浅草寺门前的商业街热闹非凡 价格便宜样式可爱,有日本特色,游客都喜欢的。 筷子是日本特产?其实漆器才是卖点 商业气息和人文气息并存 <h1>穿过购物街就到了浅草寺的正门。这个门叫做“雷门”,正式的名字叫做“风雷神门”。和我们的寺庙大致相同,也有神将把守。左侧是雷神,右侧是风神,传说两座雕像是慈悲为怀的神。日本信众参拜这两座雕像,祈求和平、安康、五谷丰登。在雷门上挂的巨大灯笼引人注目。红黑两色,上面有醒目的“雷门”汉字。 红灯笼十分雄伟壮观。和其他游客一样,我们也和这罕见的大灯笼合影留个念。走进去第二道门叫做“宝藏门”。个人理解,这才是浅草寺正门吧。因为在门的上方有一块牌匾上书”浅草寺“。也是挂有灯笼。三只并排,当中是红色边上是黑色有金色装饰。他的奇特之处在门里边。在这个宝藏门的背后墙上,一左一右,挂着两只巨大的草鞋!令人震惊。这么接地气的吗?草鞋真的是稻草编成的。由山形县村山市的民间团体供奉给浅草寺,有驱魔辟邪之意。据说摸摸草鞋可以沾到福气。可是草鞋很高,一般身高的人应该是摸不到的。福气是自己行善积德得来,草鞋摸不到也就算了。看看还是很有趣的。不同国家不同习俗。人心向善应该是共同的追求。</h1> 走进浅草寺,第一重门:雷门 拍照留念 第二重大门宝藏门 宝藏门后面的秘密——大草鞋(左右各一) <h1>浅草寺最重要的正殿——观音堂,正殿中朝拜的人非常多但秩序井然。大部分朝拜者都是女性。很多女性都穿着很正式的和服,打扮很是隆重,脸上满是虔诚。大概也是因为供奉的是观音娘娘吧。作为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希望菩萨佑护,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平安幸福,是每一个平常的人心愿。希望她们如愿以偿。我们就在边上看看,没有挤进他们的队伍。殿堂里的装饰也很端庄大气,精巧美丽。很多壁画具有敦煌壁画的影子。其实日本有很多东西都保留着我国唐代的风格。一衣带水,对于美的定义其实都是一样的。</h1> 观音堂大门。门匾上书“施无畏”三字 身穿正式和服,虔诚祈福的日本妇女 观音堂里装饰画,很有敦煌遗风 看不懂的烛台,又有西式风格。 以为是功德箱捐款用的,其实不是。翻译了一下,是自助买香用的。钱投进去,自己去取香。和我们这里差不多。 <h1>浅草寺西南角的五重塔,仅次于京都东寺的五重塔,为日本第二高塔。这座极具我国唐宋建筑风格的佛塔,而现在居然是东京标志性的古建筑之一。佛教传入中国后,五重塔的出现与佛教密宗的流行有关。五层象征着佛教中的 “五方佛”(上海静安寺后殿就供奉着这五位菩萨),分别代表慈悲、增长、清净、成就和智慧。在唐朝时期,佛教盛行,五重塔成为寺庙中的重要建筑。中国的老祖宗在楼阁上加装了一个小窣堵波,于是就有了中国式的佛塔,它是中国建筑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交融的产物。日本在奈良时期和平安时期,通过遣唐使的方式学习中国文化,五重塔也随之传入日本并融合了日本的特色,于是就有了带有日本风格的五重塔。<br>在浅草寺里游览一种轻松感,完全没有国内寺庙的那种固有的“庄严”和“神秘”。倒好像走进了一处平民大院子。在这座大院里有几处花园,无论是大殿也好,宝塔也好,雕像也好,都似乎是随意摆在那儿,并不强求游人必须走进去参拜,进香(始终也没见到有烧香的位置,不像我们这边,总是香烟缭绕)。大院也不讲究几重几间的格局,游人可以自由穿行其中,也可以找一处地方小憩。<br><br></h1> 雄伟漂亮的五重塔。在游览日光山东照宫的时候也有见到 蓝天白云之下的五重塔,美得像画一样 院子里随处可见石雕佛像,都附有说明。这位应该是佛祖如来吧。 菩萨坐像 这是“鸠艺术之歌碑”。该纪念碑以鸽子为装饰,象征着和平与自由。 学生们排队来参观。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会对佛教留下最初印象。 <h1>在浅草寺的院子里走走,看到一个石头的雕像很有意思。看了介绍了解到,这就是浅草寺的“母子地藏”。在佛教中,菩萨本尊能以各种面貌出现于人世间。雕像里的母亲(地藏菩萨)背着一个小孩,怀里还抱着一个更小的小孩,和世界上任何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并无分别,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在寺庙里供奉充满人情味的“母子地藏”,无疑是对亲情与母爱的尊崇和致敬。人类的本性是善良,我赞扬这样的信仰。随意在寺庙里逛逛,整个浅草寺的布置虽无严格的排列与秩序,随处可见的菩萨雕像静静伫立。传达着慈悲和佑护。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心灵有所寄托。来此游览的人们各有自己的愿望。相信在这里在都能得到很完美的释放。</h1> 母子地藏(菩萨)雕刻非常细腻逼真。母亲脸上柔和的线条充满慈爱。看向妈妈的宝宝眼神里是景仰和期待。 浅草寺内的大型青铜风铎 。风铎是日本寺庙常见器物,风吹过时会发出清脆声响。风铎多由信众捐赠供奉于寺庙,有驱邪祈福寓意。 <h1>时已过午。我们要出去午餐。再次来到浅草寺门前,看到一群拉人力车的年轻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就是以前在小视频中见过的那种。穿着打扮就是传统的老式日本服装,一身短打,很精神的样子。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他们是自食其力的一代,在以拉人力车谋生的同时,宣传着日本的民族文化,以及劳动者至上的思想和理念,在浅草寺前这个世界关注的旅游地,为自己的国家增光添彩,也为自己的生命过程加上一抹亮色。他们热情周到地为游客服务,没有一丝一毫的自卑感。真是青年的楷模和榜样。想去和他们合影留念,又怕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拍。但他们那可爱的模样,已经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于年轻人。毫无疑问他们都很优秀。<br></h1> 活泼热情的人力车青年 <h1>要说东京印象最深的地方,应该是浅草寺了吧。它是一个观察日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窗口。让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没看到没想到的东西。有机会下次再来吧。</h1> 图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