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第十四章:最佳的合作方案:好人终有好报

吴小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分析最终的胜利者,“一报还一报”策略(又称针锋相对策略),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重视与深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简单明了,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报还一报的编码程序是所有程序中最简单的,其意图与反应是一眼就能明了的。不弄虚作假、不藏着掖着、不故作高深、不搞心机让人摸不着头脑,针锋相对,让人一看就知道,你会怎么做,会有什么反应,你的合作方应该很清楚自己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不要耍小聪明,自己的行为结果最终将会反馈作用到自己身上,通过耍小聪明可获得的暂时收益,但不会持久,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会长久反馈于你。中国有句老话“自作自受”就最好说明了这个问题,你无论做什么,其反作用力最后终会回到你身上,<b>而竞赛最失败的那个程序恰好是最复杂的那个程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善良原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程序是善良的,不会首先背叛对方,以换取高额不当收益。只要你不背叛我,我终身都不会背叛你。我也想获得高分,但决不以背叛来获得。这与良心道德无关,与利益有关,程序就是这样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3、报复原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是善良的,我不会首先背叛别人,但一旦别人背叛我,我是不会忍让的,而是针锋相对,立即报复。相当于与我国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诺犯我,我必犯人”。明确告诉别人,我不是好惹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竞赛中,那些一味忍让,而不反击的策略,被认为是冤大头策略,一块肥肉,很快就被人家瓜分完了。如“二报还一报”的策略,由于过分软弱,遭到淘汰。有那么一些策略,专门去试探背叛人家,以求获得最大利益,如人家一反击,就马上道歉,采取合作策略;如人家不反击,就继续欺负下去,直至死亡或反击。<b>所以建立在善良基础上的报复原则是生存所必须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4、宽容原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是会无情反击的,但我也是宽容的,我不会永无止境,一直反击下去。只要你放弃背叛策略,改用合作策略,我也既往不咎,采取合作策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既往不咎很重要,不管你以前做了什么,不管你以前的表现如何,有过多少次背叛,只要你改过自新,采取合作策略,我也同样会跟你合作。“一报还二报”的策略,就是由于过于严厉,不宽容,也遭到无情淘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所以耿耿于怀于历史,喋喋不休于历史,都没有必要。<b>历史可以被记住,但决不能作为改变策略的依据,在博弈中,策略是现实的,它只对你目前的最大利益负责,而不需要考虑谁对谁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这一现象,早在1914年一战时就在英德战线上流行。在当时的壕堑战中,每支英军或德军队伍都可能需要在此地与对方对持几个月,甚至半年,普通士兵谁也不知道何时将会离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未来的阴影”长而不定,促使了双方士兵“针锋相对”式的合作开始。一个英国军官记录到:“当我正在与某连喝茶时,听到许多喊叫声,于是出来查看。看见我们的人与德国人各自站在战壕前的矮墙上。突然炮声骤起,却无人受伤。双方很自然地卧倒,我们的人开始咒骂德国人。这时一个勇敢的德国人站起身来大喊:‘我们很抱歉,我们希望没有人受伤。我们不是故意的,都是那该死的普鲁士大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这些士兵都在枪的的射程以内,甚至在散步,却无人开枪。一个士兵说道:“我们走出深夜的战壕…..德国人也走了出来,所以出于礼貌,我们不该开枪。我们不应该使用这些武器,因为他们也可以这样采取报复,我们也许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宽恕别人的目的是希望自己也得到宽恕,<b>让别人活的目的,是自己也要活</b>。因为不能确定战争何时结束,对持时间越长,出于囚徒困境重复博弈中的预测,博弈双方的对立也就越宽容、越善良、越不嫉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5、不嫉妒(不比较)原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实际生活中,和别人作比较很容易使得自己进入一个嫉妒的恶性循环。但是,双方的利益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状态(只有输赢),也可以通过双方的合作达到非零和博弈,实现双方共赢。不要过多地注重一时的利益获得,这样会产生嫉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如有些检查、考试明明是只要及格就可通过,却偏偏要制造排名,人为地制造着排名及嫉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将你的成绩与处在相同情况下的其他人的成绩进行比较,制造出相对的标准来,这个标准经常把对方的成功与自己的成功联系起来,导致嫉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嫉妒的结果往往首先是伤害到自己,同时也伤害到对方</b>,将原先共赢的非零和博弈转化为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报还一报”策略得分在开始与中间往往不是最领先的,它一如既往地执行着自己的原则,而不去与别人斗狠,去占别人便宜,最后得分却是最高的。在比赛中,“一报还一报”策略从没有赢得一场比赛,它从没从其他对手处获得更多的利益,因为它除了报复之外从未主动背叛,它得到的最好结果是平局,共享结果。尽管它从未赢过一次单纯的比赛,但却是总的比赛的总赢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报还一报策略所以成功,与它奉行的吧“不嫉妒”策略有关。在这世界上,总有人比你有钱、总有人比你聪明、总有人比你强壮、总有人比你运气好,只要大家都有收益,你就应该同样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当心理学家在人群中实验重复囚徒困境的博弈时,几乎所有选手都会嫉妒。因为在潜意识中,人们总是希望击败对手,将非零和博弈看成是零和博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非零和博弈中首先要避免零和博弈的思路,如一个学校的升学率、一个班级的高考录取率,均是非零和博弈。要有共赢意识,就要有非零和博弈设计,自己做得好就行,不占便宜,没有必要一定要比对方做的更好,<b>其他人的成功也可以是自己成功的前提与台阶。</b>只有站在巨人肩上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巨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人的社会博弈中就更是如此,生活中无所谓好人,也无所谓坏人,只有利己的人和利他的人,而利他的最终目的也是利己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利己和利他行为来讲,利己是本能,不能用一个人的本能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只能以损人和不损人来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一个人有利他行为时,他是好人;而他损害他人利益时,他是坏人。简单地来说,<b>一个人做好事时,他是好人;而一个人做坏事时,他是坏人;好人也可以做坏事,当他做坏事时,他是坏人;而反过来,坏人也可以做好事,当他做好事时,他是好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种好坏之间的转换是经常发生的,而且有时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难怪佛经上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一个社会担心的并不是坏人做坏事,因为他本来就在那里做坏事,大家都有防备;社会担心的是好人做坏事,一是没有防备,一旦做坏事,造成损害就大,更主要的是好人做坏事往往是被逼出来的,那说明的是这个社会有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报还一报”策略是善良的,从不主动“背叛”,总是以合作开始,只要不遇到背叛,就会永远合作下去。从这个层面来讲,这是一个善良的思想,即使我们都有自私的基因掌舵,这个策略仍符合利益最大化这一原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书写到这里,其实道理已经很清楚了。<b>竞争博弈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最好的竞争策略就越倾向共赢策略、合作策略;而不是背叛策略、侵略策略。</b>与零和博弈比起来,非零和博弈经管每次获益都不大,但加起来就不小,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有些人还是以零和博弈的目光去看待世界,采取了不断背叛去获得一次次暴利,尽管一开始可以通过收割“软弱者”、“冤大头”们而获得暴利,但最终随着觉醒的人越来越多,还是会输的倾家荡产,一无所有的。赌徒自有赌徒的结局。这一次世界“零和博弈”的大爆发,也许是“零和博弈”在世界范围内最大也是最后的表现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自私出发,经过合作利他利人,仍回到利己的最终目的,所以道金斯又称这是一个“好人终有好报”策略。事实也的确如此!将欲取之,必先予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