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母祠 上海母亲 泽被天下

天涯海角

<p class="ql-block">黄道婆约1245年出生于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十二三岁时沦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逃到海船上随船到了海南岛的崖州。</p><p class="ql-block">30年后,黄道婆回到了故乡。她从崖州带回黎族的棉纺织技术,改进擀、弹、纺、织工具,如脚踏三锭纺车,让纺纱效率倍增;革新错纱、配色等纺织工艺,使棉织品从粗陋变得精美。她在松江府传授技艺,带动当地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布”名满天下,推动棉纺织业在内地普及,让棉布逐步取代麻、丝成为主流衣料,对民生与经济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黄道婆是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上海母亲黄道婆的“黄母祠”,是纪念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黄道婆而修建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黄母祠位于上海植物园内。</p> <p class="ql-block">黄道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级古代女科学家”。</p> <p class="ql-block">大幅砖画。</p> <p class="ql-block">黄母祠内景。</p> <p class="ql-block">黄道婆回乡后推广先进的植棉技术,使松江一带的棉花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在当时一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元朝的忽必烈设立木棉提举司,大力推广棉花种植,使得棉花种植完成了由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的空间分布。</p> <p class="ql-block">黄道婆创造三锭脚踏纺纱车,使纺纱效率提升数倍,改变了原有的单锭手摇纺纱方式,质量也更有保证。而西方最早的手摇纺织机“珍妮机”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相比之下,黄道婆的脚踏三锭纺车要早400 - 500年。</p> <p class="ql-block">祠堂外景。</p> <p class="ql-block">1929年,棉花还被选作上海市花。</p> <p class="ql-block">上海曾经是“家家纺织、户户织布”的经济生态。</p> <p class="ql-block">吃水不忘挖井人,穿衣不忘织布人。</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东湾村徐梅路700号:黄道婆墓园。</p> <p class="ql-block">2003年,华泾镇人民政府在墓地旁建造了黄道婆纪念馆,形成了如今的黄道婆纪念公园。</p> <p class="ql-block">黄道婆纪念馆入口。</p> <p class="ql-block">“先棉”是对黄道婆的尊称,意为“最先推广棉花种植与纺织技术的人”。</p> <p class="ql-block">主展厅展示黄道婆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黄道婆引导家乡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及周边地区广泛种植棉花,解决原料供应问题;</p> <p class="ql-block">带动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形成“松江之布,衣被天下”的局面,推动棉纺织业从家庭副业向规模化产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纺织工具展厅:陈列着弹花机、纺纱机、织布机等30多台(件)样式各异的纺织工具,展现了不同时期纺织工具的发展与演变。</p> <p class="ql-block">黄道婆墓园,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花岗岩石铺地。墓冢四周砌有50厘米高的大理石护圈,中为椭圆形石圈土墓。墓冢前立有汉白玉墓碑,正面镌刻魏文伯题写的“元黄道婆墓”手迹。</p> <p class="ql-block">墓始建于元代,1936年8月,经上海市通志馆勘察,辨认出黄道婆墓墓基。1956年,上海县人民委员会重修黄道婆墓。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多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黄道婆纪念公园传承体验馆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如模拟纺线等,体验纺织乐趣。</p> <p class="ql-block">黄道婆在宋末元初从海南带回先进棉纺织技术,改良工具、传授技艺,让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推动中国棉纺织业革新,彻底改变了当时人们以麻、丝为主的穿衣格局。后人为纪念她的贡献,称其为“先棉”,并建“先棉祠”祭祀,上海的先棉祠街就因祠堂得名。这一称呼体现了她在中国棉纺织史上“开先河”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上海先棉祠街位于黄浦区,东起河南南路,西至迎勋北路,因纪念黄道婆的“先棉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六年,在江苏巡抚陶澍倡议下,上海知县许乃大集资在县城西南吾园建黄道婆祠堂,即“先棉祠”。</p> <p class="ql-block">1853年小刀会起义中“先棉祠”被毁。</p> <p class="ql-block">先棉祠街边的居住小区。</p> <p class="ql-block">先棉祠街边的龙门邨建造于1935年,内有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住宅等多种建筑风格,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黄浦区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先棉祠街已列入旧改街区。</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河南路上的“先棉祠街”指路牌。</p><p class="ql-block">先棉祠虽已无遗迹,但先棉祠街留存,成为上海历史文化的见证。</p><p class="ql-block">一段时间内,上海曾是中国棉纺织业的半壁江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