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智慧点亮儿童生命的万千可能——落实《学前教育法》专项研修第三天

懂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研修学习第三天,首先走进北京市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市大兴区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园所座落于北京市大兴区顺驰领海小区东南角,由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教育基金会创办于2009年,是一所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园以“为儿童美好人生奠基”为办园宗旨,秉持“尊重、发现、理解每一个生命的不同,鼓励、支持、创造每一个人生的精彩”的园所文化,构建以生活为载体、以文化为线索、以玩具为引发、以绘本为中介、以戏剧为扩展的儿童探究性学习为途径的多样态课程内容,以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的儿童为教育目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儿童权利保护”是《学前教育法》的基本法理基础.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学前教育法》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前儿童人格尊严、倾听、了解学前儿童的意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前儿童,促进儿童获得全面发展”“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不正是我们改革实践的终极指向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但并不意味着“放羊”;管住手,不直接干预幼儿的游戏,不包办代替,但并不代表教师什么都不做;管住嘴,不急于为幼儿提供答案,但并不代表老师什么都不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放手,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我们要研究和思考的是,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持续性、游戏经验的扩展和迁移,支持在自主游戏中引发深度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低结构”中看见教育的匠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午后,我们走进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八幼儿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门头沟第八幼儿园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带着教育的温度,被精心地“邀请”进了孩子们的游戏和生活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日两所风格迥异的幼儿园,共同解构着传统教育认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一建华园的“自主探究”与门头沟八幼的“放手游戏”,</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都指向学前教育改革的本质回归——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儿童立场至上:从“教师预设”转向“幼儿生成”,让游戏成为认知建构的土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材料即课程:低结构不等于低价值,一草一木皆可成为思维的触发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专业观察赋能: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蜕变为“研究者”,通过持续反思实现教育增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在游戏中“发现儿童”时,是否也在重新发现教育的本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仰望星河,忽觉教育者恰似掌灯人。我们手中的《学前教育法》不是冰冷法典,而是需要注入教育智慧的行动指南。明日研修征程将启,惟愿以今日所得为火种,在保教改革的星河中,照亮更多童年生命的精彩绽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