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古邑,初见蓉城

伞兵人摄影

<p class="ql-block">古邑揭阳</p><p class="ql-block"> 揭阳是粤东古邑,史载已有2200多年历史。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揭阳戍,揭阳县隶南海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揭阳县令史定归汉,被封为安道侯。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从南海郡分设东官郡,析揭阳县为海阳县、海宁县、潮阳县和绥安县。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割海阳县之永宁、崇义二乡和延德乡之龙溪、鮀江、鳄浦、蓬州4都复置揭阳县。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建县治于玉滘村(今榕城),揭阳县建制自此至1991年12月不变。1991年,国务院批准撤县建立地级市。</p><p class="ql-block"> 揭阳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揭阳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是古代揭阳的最高学府,也是揭阳市博物馆最初的馆址所在。揭阳最著名的进贤门,是国内罕见的由城门、城楼、亭台三合一的单体建筑,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如今,揭阳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岭南文化与现代元素,展现了揭阳这座古城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揭阳的进贤门</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是揭阳古城五门之冠,古八景之一。其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唐宋时期七贤士在此埋石匾,明时又出七贤达之士建城门;另一说为改善学宫风水,方便学子出入。进贤门城楼高20米,宽19米,瓮门纵深8米,三层飞檐,古韵十足。明清时,城楼是报时之所,“谯楼晓角”为揭阳古八景之首。20世纪40年代旧城改造,其他四门皆拆,唯独进贤门保留。如今,它仍是揭阳人心中的圣地,男子娶妻、学生升学等都会走一遭。</p> <p class="ql-block">揭阳孔庙</p><p class="ql-block"> 又称揭阳学宫,是揭阳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庙内主体建筑大成殿庄严肃穆,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彰显古代建筑艺术之美。院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环境清幽。这里不仅是祭孔圣地,更是传承儒家文化、培养人才的教育场所,承载着揭阳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伞兵部队制作的有关揭阳视频</p> <p class="ql-block">  双峰寺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马山巷,是粤东三大名刹之一。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由法山禅师创建。原址在磐溪都双山,后迁至现址。寺内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等。寺中有历代文人雅士碑刻,其中虎寿碑最为珍贵。双峰寺历经兴废,1986年重建,1991年竣工。如今的双峰寺雕梁画栋,古朴大方,是揭阳佛教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揭阳双峰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三圣佛,两旁有十八罗汉。这些佛像法相庄严,姿势各异,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双峰寺的佛像庄严肃穆,令人敬畏。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如来佛像,其协侍菩萨为释迦弟子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这种搭配较为少见。此外,寺内还供奉有金身泰式佛像,相传走近时其耳钩会不断轻摇。双峰寺的佛像龛座均出自名工巧匠,造型雄奇博大,细节之处彰显着精湛的工艺。这些佛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信徒们虔诚朝拜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郭之奇与双峰寺有着密切的关联。郭之奇,字仲常,别字菽子,号正夫,又号玉溪,揭阳县城东门人。他于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后授翰林院庶吉士,翌年请假归省家食三年,期间,先后应县令冯元飚、陈鼎新之邀,纂修崇祯《揭阳县志》。郭之奇的家正好在马山巷双峰寺附近,他对双峰寺的历史及掌故十分熟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郭之奇曾作《题双峰寺》一诗,诗中写道:“三百年来旧佛宫,依稀犹记石头翁。预为法界传灯钵,故入尘寰试色空。四壁人烟天早暮,一弯流水日西东。镜台菩树今何在?锡杖遥遥觑紫峰。”这首诗作于崇祯五年(1632),其小序“寺旧在双山,宋末石山禅师移于邑内”,直接表明双峰寺是宋末移建的。</p> <p class="ql-block">揭阳城隍庙</p><p class="ql-block"> 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现存庙宇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此后,明正德八年(1513年)、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及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等均有修缮。1993年,揭阳组建城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内已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传统形制及工艺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古建筑。其主体建筑大殿为悬山顶,面宽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构,今保留的原建筑物还有山门、大门、两虎、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2019年10月7日,揭阳城隍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揭阳城隍庙的远景</p> <p class="ql-block">  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内已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传统形制及工艺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古建筑。其主体建筑大殿为悬山顶,面宽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构,今保留的原建筑物还有山门、大门、两虎、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2019年10月7日,揭阳城隍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揭阳城隍庙正殿供奉的是“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民间称其为“伯府大人”,其职责是检察、奖惩揭阳县辖内人间善恶。正殿入门两侧昂立二位神将,殿内还设有注福、判官、注禄、彰善等诸神的牌位,协助城隍履行职能。后厅则祀奉城隍夫人。</p> <p class="ql-block">  揭阳城隍庙门口屹立着两个门神称“左右将军”,其造型端庄,色彩艳丽,背后还有少女探出头,甚是独特。</p><p class="ql-block"> 这两尊门神左右将军是由“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陈成光绘制。</p> <p class="ql-block">  揭阳城隍庙历史悠久,也流传有传奇故事:庙内有一副劝世联:“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必昌”,源于民间故事。相传明朝时,揭阳城凤围宋村一姑娘与嫂嫂到城隍庙祈福,嫂嫂戏言其嫁给城隍,姑娘当晚梦见城隍并系红绳于其足上,后发现神像足上也有红绳,姑娘无病而终,人们认为她被城隍娶为夫人,后人建伯府夫人厅供奉。</p> <p class="ql-block">有关城隍庙随拍</p> <p class="ql-block">  揭阳有李家祠堂,即大溪李氏大宗祠,位于揭西县大溪镇井美村,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李氏清泉华阳父子所建。其占地面积1882平方米,原建结构为十房八厅九天井,是潮汕地区保存较完好、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宗祠。</p><p class="ql-block"> 祠堂大门前石鼓,其脚座连内门户臼,一石雕成,风格独特,为潮汕地区罕见。门匾上方两侧嵌有四幅石刻通雕图案,除麒麟外,“月宫”“宠赐”二图尤为精彩,堪称清代石雕精品。祠内木雕丰富,包括门楼厅堂横梁斗拱上和神龛、香案等木雕,有浮雕、通花雕,内容丰富,雕工精美。</p><p class="ql-block"> 此外,宗祠内还保存了清代乾隆二十五年和稍后的碑刻五方,记载了大溪李氏创居史及当时揭西本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日为祭拜日,祭典仪式十分隆重,至今传承250年。</p> <p class="ql-block">  明朝万历年间,李盈春为避战乱,携妻儿及弟从福建平和县南下潮州。途中一夜,李盈春梦见“灰公妈”说“箩索断,可安居”。次日,他们来到匏靴岭,发现装衣物的竹箩四条箩索被老鼠咬断,而此地名叫“大园”,李盈春认为是吉祥之兆,便在此定居。此后,李盈春带领家人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子孙昌盛,扩展了井美、井新等乡村,形成如今的大溪镇。李盈春的后代在揭阳县城等地建了李氏祖祠,为求学和赴试子孙提供食宿方便。</p> <p class="ql-block">  大溪李氏宗祠的陈设十分讲究,其横梁斗拱上的木雕美不胜收,有浮雕、通花雕,内容丰富,包括花鸟、虫鱼、禽兽、历史人物故事等,雕工精细,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此外,宗祠还陈列有“状元及第”“金殿传胪”“文魁”“武魁”“岁进士”等匾额,这些陈设彰显了李氏家族的荣耀与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揭阳学宫崇圣祠是周恩来在揭阳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旧址。</p><p class="ql-block"> 揭阳学宫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是岭南地区现存同类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孔庙。崇圣祠是学宫内的重要建筑之一,位于大成殿后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在揭阳学宫崇圣祠的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东征(1925年1月):周恩来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与领导和指挥东征右路军。3月6日,他率黄埔校军抵达揭阳,7日晚在揭阳学宫崇圣祠东厢房下榻、办公。8日,在揭阳学宫召开政治部工作会议,制定了《军队经过地方政治工作方案》和《组织行营医院案》。12日,东征军挥戈棉湖,13日在棉湖以西的崩山、大功山一带农田与陈炯明军林虎部决战,取得决定性的棉湖战役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东征(1925年10月):周恩来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1月3日,他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入驻揭阳县城,下榻揭阳学宫崇圣祠。当晚,在揭阳县商民协会会见工农商学代表,指示他们要组织起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4日,东征军离开揭阳向汕头进发。</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后(1927年9月):南昌起义爆发后,起义部队南下广东。9月26日,贺龙、叶挺率起义军约6000人抵达揭阳县城。近午,周恩来从汕头抵达揭阳,与贺龙、叶挺等到揭阳学宫崇圣祠,召集各部汇报工作。午后,在周恩来直接关怀指导下,在揭阳学宫大成殿成立了揭阳第一个红色政权——揭阳县工农革命委员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状</p><p class="ql-block">揭阳学宫崇圣祠现辟有“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事迹展览馆”,分为东厢房和大厅两个展室。大厅用实物、文字展示周恩来同志有关生平和三次抵达揭阳的活动事迹,东厢房陈列周恩来同志当年下榻、办公的日用品。1978年,揭阳学宫被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命名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处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在揭阳学宫崇圣祠的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东征(1925年1月):周恩来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与领导和指挥东征右路军。3月6日,他率黄埔校军抵达揭阳,7日晚在揭阳学宫崇圣祠东厢房下榻、办公。8日,在揭阳学宫召开政治部工作会议,制定了《军队经过地方政治工作方案》和《组织行营医院案》。12日,东征军挥戈棉湖,13日在棉湖以西的崩山、大功山一带农田与陈炯明军林虎部决战,取得决定性的棉湖战役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东征(1925年10月):周恩来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1月3日,他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入驻揭阳县城,下榻揭阳学宫崇圣祠。当晚,在揭阳县商民协会会见工农商学代表,指示他们要组织起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4日,东征军离开揭阳向汕头进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后(1927年9月):南昌起义爆发后,起义部队南下广东。9月26日,贺龙、叶挺率起义军约6000人抵达揭阳县城。近午,周恩来从汕头抵达揭阳,与贺龙、叶挺等到揭阳学宫崇圣祠,召集各部汇报工作。午后,在周恩来直接关怀指导下,在揭阳学宫大成殿成立了揭阳第一个红色政权——揭阳县工农革命委员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揭阳学宫崇圣祠现辟有“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事迹展览馆”,分为东厢房和大厅两个展室。大厅用实物、文字展示周恩来同志有关生平和三次抵达揭阳的活动事迹,东厢房陈列周恩来同志当年下榻、办公的日用品。1978年,揭阳学宫被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命名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处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庐阳太白有诗云:</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律·揭阳风雨游》</b></p><p class="ql-block">新声淡漠访榕城,古韵悠然意趣生。 </p><p class="ql-block">学府文光承旧脉,隍帝瑞霭伴行人。</p><p class="ql-block">双峰寺外云烟绕,丁第门前日月升。 </p><p class="ql-block">巷陌骑楼修旧影,隆江猪脚暖客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