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村】摄图漫笔<br><br><h1><font color="#167efb"><b> 《千年一叹》觅回音(28)</b></font></h1><br>【昵 称】又一村<br>【美篇号】1358843<br><br><h1><b><font color="#9b9b9b">三.以色列篇</font></b></h1><div><b><font color="#9b9b9b"><br></font></b></div> <br><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九“基布兹”—— 沙漠中的乌托邦</font></b></h1><br><div> 不到以色列,不知有“基布兹”这个组织,到了以色列,当大巴行驶在田野平原,导游总会指着路边不时出现的一些白墙红瓦的建筑群说:这应该是个“基布兹”, “基布兹”究竟是何等产物,心中充满了好奇。</div><div><br></div> 余秋雨对以色列的“基布兹”(Kibbutz)这一独特的集体农庄制度进行了深刻的观察与沉思。他将其视为“沙漠中的乌托邦实验”,既是对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也是犹太民族在严酷环境中求生存的智慧结晶。<div><br></div>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br> 余秋雨描写基布兹的生活场景:<div><font color="#9b9b9b"><i> “成员们共同劳作,共享成果,食堂里没有货币交易,儿童在集体幼儿园长大,周末才与父母团聚。”</i></font>这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模式让他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但基布兹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高度组织化的民主管理——从劳动分配到社区决策,均通过全员投票决定。<div><br></div></div> 资料图片 <br> 加利利湖上岸,午餐前去湖畔的一个“基布兹”参观。 “基布兹”(Kibbutz)是希伯来语“集聚”、“团结”、“集体定居点”的音译,它指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农业公社或集体农庄,它既是一种农业经济实体,也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自治组织。它的模式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最为熟悉不过:这不就是人民公社和集体农庄吗?<div><br></div> <br> 我们进入的那个“基布兹”并不是专供旅游团参观的景点,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村庄,可不知为什么,除了一个开车的老人和狗以外,却空无一人,而每家每户都门窗同开,也许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怕小偷光顾。<div><br></div> 1909年底至1910年初,第一个基布兹——德加尼亚基布兹在约旦河谷南端金纳雷特湖畔的德加尼亚地区建立起来。这个基布兹最初只有7名成员,他们集体劳动、集体生活、集体拥有并且保卫自己的财产和安全。到1947年以色列建国前夕,基布兹的数量已增至145个。以色列建国后,基布兹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20世纪末,以色列的基布兹总数约300多个。<br> 现在小的基布兹约200人左右,大的则有2000人,大多数基布兹的规模则在400人至600人之间。<div><br></div> <br> 然而,他也敏锐地捕捉到基布兹的变迁。随着以色列市场化改革,许多基布兹开始私有化,引入“按劳分配”,甚至雇佣外籍劳工。余秋雨沉思道:“乌托邦终要面对人性的复杂与时代的洪流。”但他仍赞叹基布兹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农业奇迹的摇篮(如滴灌技术的诞生),更培育了以色列建国一代的领袖精神,如本-古里安、梅厄夫人等均来自基布兹。<div><br></div> <h1><b><font color="#9b9b9b">基布兹的管理制度</font></b></h1><br><div> (1)所有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和个人收入均归集体所有。除分配给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外,基布兹成员不拥有任何私人财产。<br> (2)实行个人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制。在基布兹内,没有商品,也没有货币。基布兹成员所需要的一切,从住房、卫生、教育和食物,都由基布兹负担。</div><div> (3)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基布兹成员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一律平等,人人在生活用品的享用、选举、教育、娱乐、休假等方面都享有同等资格。<br> (4)各尽所能,禁止剥削。在基布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成员都必须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无劳动能力者则由基布兹提供生活保障。<br> (5)基布兹人把生产劳动视为创造财富、保持集体凝聚的巨大力量,所有有劳动能力的男女成员都积极而热情地参加集体劳动。<br> (6)基布兹成员一年中大体上只干半年活,其余时间则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娱乐或外出旅游。<br> (7)基布兹实行全体成员民主管理制度。凡年满18岁并服满两年以上兵役者可申请加入基布兹。申请者要经过一年的考察后方能成为正式成员。<br> (8)每个基布兹的最高行政领导是秘书长。秘书长下设几个专门委员会,如教育委员会、生产计划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住房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等。<br> (9)秘书长和各委员会主任都由基布兹全体成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2年至3年,专职专任。各委员会的委员则由不脱离生产劳动的基布兹成员轮流兼职担任。<br> (10)基布兹建造了各种必要的生活设施,尽量满足每个成员的要求。公共食堂是基布兹的中心。每个基布兹成员都在公共食堂就餐。<br> (11)基布兹成员外出旅游观光、探亲访友时所需交通工具也由基布兹提供。但每个家庭的生活也并非千篇一律,因为在花费差不多的前提下,各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自己选择物品。<br> (12)至今工党和统一工人党仍然掌握着基布兹,其中工党掌握着约2/3,统一工人党掌握着约1/3。在军事方面,每个基布兹都是一个准军事组织,基布兹成员都有武器,他们平时生产,战时打仗。<div><br></div></div> <br> 我之所以把以色列基布兹的有关制度较详尽的摘录下来,主要还是想反思一下,都是人民公社,都是集体农庄,都是公有制,为什么在有的地方会旷日持久,长盛不衰而在有的地方却大起大落短命夭折?道理很简单,做到却难上加难。<div><br></div> <br> 最后,秋雨先生以枣树为喻:<div><font color="#9b9b9b"><i> “基布兹如沙漠中的枣树,根系深扎集体主义的土壤,而枝干却不得不随风摇曳,寻找新的生存姿态。”</i></font><br></div><div><font color="#9b9b9b"><i><br></i></font></div> <div><br></div><div>谢谢观赏</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