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四艺》之【棋】

laogao(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自古华山不纳粮 ",源于赵匡胤与陈抟老祖的一局围棋对弈。</p><p class="ql-block">后周显德年间,赵匡胤逃亡途中遇隐居华山的陈抟,二人于草庵之中下棋,相约以华山为注。陈抟棋艺高超,赵匡胤落败,遂立下契约。后赵匡胤称帝,如约将华山赠予陈抟,并免除华山境内的赋税地捐,华山不纳粮也流传了千年。</p> <p class="ql-block">围棋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之一,距今约有4000多年。有先秦文献《世本》记载 "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春秋时期己有关于围棋的文字记载,后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再传至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围棋也称为弈、碁等,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策略型游戏。</p> <p class="ql-block">围棋棋盘早期形式简单,可能仅是简单的划痕或简易标记来界定落子区域,交叉点很少。后慢慢出现9路、11路棋盘。这些早期棋盘在古代的对弈场景中使用,规则和战术相对简单。至南北朝时,17路棋盘开始流行,棋局变得更为复杂,策略性也更加增强。北宋时,19路棋盘定型并沿用至今,成为现代围棋的标准棋盘,围棋的变化更加的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围棋棋盘别称有 " 棋枰 ",以木制为宜,略呈长方形;" 纹枰 " "方圆 " "木野狐 "等。</p><p class="ql-block">" 碁 "是棋的异体字,己很少使用,但在一些古藉或特定语境中仍会出现,同样表示是围棋棋盘。</p> <p class="ql-block">棋盘最好的材质为榧木,日本宫崎地方出产的尤其更佳。年轮细木纹鲜明,油脂含量丰富,颜色艳丽,有芬芳香味,长期使用不会变色,弹性好,落子稳当,是棋盘的顶级材料。棋盘制作及形制上,中、日、韩大体相同,一些细节设计和雕刻装饰会有细微区别。</p> <p class="ql-block">围棋子也称为 " 楸玉 " " 乌鹭 "。</p><p class="ql-block">楸玉棋子'常以楸木制枰搭配,质地如玉;乌鹭则取黑子如乌鸦、白子似白鹭之意。</p><p class="ql-block">早期的棋子多为天然石子或贝壳,形状不甚规则,两面微凸。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制棋子开始流行,形制逐渐统一为两面微鼓的扁圆形。唐代以后,瓷质棋子取代了陶子,工艺更加精细,部分还施以彩釉。宋至明清玻璃棋子出现,其晶莹剔透,易于制作而逐渐普及。</p> <p class="ql-block">众多材质的棋子中,当以 "云子 " 为最佳上品。云子历史悠久,特点鲜明,价值极高。白子温润如玉,柔而不透,有微黄或淡绿之色。黑子漆黑润泽," 仰视若碧玉,俯看落点漆 "。制作工艺保密且科学,需经多道复杂工序。</p><p class="ql-block">云子文化底蕴深厚。兼具科学和艺术价值,经久耐用,收藏价值高,还曾作国礼赠送外国友人。</p> <p class="ql-block">黑白棋子蕴含着深刻的的哲学寓意。</p><p class="ql-block">黑色沉稳内敛,代表阳刚;白色纯净灵动代表阴柔。二者相生相克,如同阴阳太极,体现对立统一之道。黑白交错演绎攻守进退,暗合天地变化规律,既是智慧的较量,也是对自然与人生的诠释。</p><p class="ql-block">围棋子黑白二色,对弈时黑子181个,白子180个,共361个。棋盘上纵横各19条线交叉点也是361个,理论棋子数与交叉点数相同,实际上一次对局通常不会用完所有棋子。</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人痴迷喜爱围棋,因为其中深合传统文化精神。</p><p class="ql-block">围棋对弈讲究 " 以静制动 " " 虚实相生 ";棋局如战场,体现了"运筹帷幄 "的智慧。通过弈棋修身养性,在黑白进退之间参悟天地之道。棋枰方寸之地,可容万象乾坤,既是一种高雅的社交方式,更是寄托情怀、磨砺心性的精神载体。</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的著名棋局颇多,除了赵匡胤输华山棋局外,尚有 "当湖十局 ","耳赤之局 ","吴清源与秀哉授三子局 " 以及围棋史上最著名的 " 镰仓十番棋 "。</p><p class="ql-block">1939~1941年间,15岁的中国少年吴清源,挑战日本棋界霸主木谷实,以 "升降十番棋 " 形式展开对决,吴清源终以6胜四负的战绩将木谷实降级,震惊了棋坛。这十番棋不仅展现了吴清源超凡的围棋天赋,也奠定了他 "棋圣 "的地位,更是推动了围棋技艺的发展革新。</p> <p class="ql-block">围棋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积极作用。它蕴含 "天圆地方 " 的宇宙观。,黑白棋子象征阴阳平衡,体现 " 和而不同 " 的哲学智慧。文人通过弈棋修身养性,培养 " 谋定而后动 " 的处世态度,既锤炼谋略思维,又涵养从容气度。</p><p class="ql-block">围棋对弈强调 " 不得贪胜 "的境界,教导人们克制欲望,尊重规律。作为 " 君子四艺 " 之一,围棋既是艺术审美载体,也是道德教化的工具,时至今日,仍发挥着传承中华文明中 " 以棋悟道 "的重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