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系列之四:大河村遗址的中华文明是唯存的世界文明

一杯小酒

<p class="ql-block">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系列之四:大河村遗址的中华文明是唯存的世界文明</p><p class="ql-block">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还陈展了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形成发展与消亡。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的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p> <p class="ql-block">一、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 中国地势自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自西向东流淌的大河,孕育出中华大地上满天星斗的远古文明。进入全新世之后,黄河流域地区拥有原始农业产生的理想气候与地理条件,因而分别成为粟作旱地和稻作水田农业的起源地和中心区域。在公元前10000年前后,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奠定了此后中国文明发展的基调;进入公元前6000年后,文明化进程开始起步,各文明要素已悄然出现;公元前4000年左右,社会和文明发展进程明显加速;公元前3300年前后,古国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并延绵至今。</p><p class="ql-block"> 经考古得到验证,仰韶文化起源于距今约7000年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遗址涵盖了从早期到晚期的完整演变脉络,展示了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生产的转变,以及聚落形态的变化。仰韶文化不仅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的彩陶艺术、农业技术、聚落形态等都对后来的中华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的建成,更是全景式地展示了仰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研究和展示仰韶文化的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 大河村遗址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典型特征包括了彩陶、农业、聚落形态等,这些特征在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体现。其文字、制度和文化传统能够延续至今。‌‌因此黄河流域的文明与仰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河村遗址作为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遗址,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展示了仰韶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二、古埃及文明</p><p class="ql-block">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形成肥沃的土壤与绿洲平原,为灌溉农业的兴起提供了自然契机。得益于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古埃及文明得以兴起、繁荣并绵延发展。公元前6000年左右,尼罗河沿岸灌溉农业肇兴;约公元前4000年,农业生产开始在尼罗河谷地,农业村落得到发展;公元前3100年之后,埃及地区得到统一,象形文字出现,古埃及王国在尼罗河岸建立起全埃及统一的王权国家,古埃及文明开始踏上了人类的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 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的尼罗河水位下降及农业危机‌,经济衰退,‌外部入侵‌。先后被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征服,最终在阿拉伯人入侵后彻底伊斯兰化‌,在罗马帝国时期,埃及沦为省粮仓。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之死标志法老时代终结,埃及进入罗马统治阶段‌。文化自主性丧失‌,造成‌文化断层‌,导致传统宗教和象形文字逐渐消亡。因而古埃及文明己经消亡。</p> <p class="ql-block">三、古巴比伦王国</p><p class="ql-block"> 古巴比伦王国属干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地区的两河文明。这里是最早的农业起源区域和人类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公元前10000年时,这里就出现了谷物作物的种植行为,并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形成农业种植与家畜饲养经济。与此同时,定居聚落、分层社会、贸易网络也相继出现。随着灌溉农业和远途贸易的发展,公元前3500年前后,美索不达米亚早期王国出现,最终在公元前3000年时,两河流域进入苏美尔文明时代。苏美尔城市国家、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相继建立,共同构筑起古老而璀璨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p><p class="ql-block"> 由于过度开垦和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与沙漠化,生态环境破坏。粮食生产难以维系社会发展需求。‌‌公元前1595年赫梯人攻灭古巴比伦第一王朝。波斯帝国于公元前539年彻底终结新巴比伦王国。‌‌在外来宗教与语言冲击下,本土信仰和文字系统的传承从此消亡。</p> <p class="ql-block">四、古印度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古印度的文明位于南亚西北部地区的印度河。印度河哺育了当地文明的发展。约公元前7000年,梅赫尔格尔文化便发现了高度发达的农业定居点,这里的人们种植小麦、饲养山羊等动物。出现早期哈拉帕文化,发展农耕,发明刻划符号,拥有先进的冶金业,点亮印度河文明的曙光。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入侵使得南亚次大陆的文明中心从印度河流域转向恒河流域,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发展出了婆罗门教等新的宗教信仰。</p><p class="ql-block"> 古印度文明的消亡有点传奇,据说是在摩亨佐达罗遗址考古发现玻璃化物质、辐射呈爆炸状散落的尸骸,引发核爆或陨石空爆猜想的超自然灾难说‌。但科学界普遍否认该理论。‌‌实际是气候因素,干旱的环境显示印度城市的废弃早于雅利安人的来侵。印度河文明缺乏明确统治者的痕迹,可能因社会组织松散难以应对危机。可能是导致古印度文明消亡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总之,‌中华文明是世界现存唯一未中断的古代文明,其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商代甲骨文,通过典籍文献实现文化基因代际传承。‌‌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充分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中国的社会组织形态呈现延续性演进。‌‌时空互补‌的连续性与统一性相互成就,支撑文明好存续。‌‌‌通过文化扬弃实现连续性发展,对佛教的本土化改造。‌‌‌‌将外来元素纳入主体框架,形成如禅宗中国化等独特文明形态。才使中华文明延绵之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