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余昌凤的诗集《雨落长廊外》</p><p class="ql-block"> 正是梅雨季节,江淮之间的雨总是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在六安市参加了一场“五省诗人,诗意金安”诗歌座谈会,结识了女诗人余昌凤;她赠送我一本新出的诗集《雨落长廊外》(百花文艺出版社),装帧典雅,很是喜欢。余昌凤的笔名叫“花瓣雨”,这是一个浪漫的名字,是毫无保留地将内心融入春光,在花开花落中寻找诗意和熨帖心灵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与这本诗集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我想只有在诗的平平仄仄中才能寻找到答案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平平淡淡或许才是真</p><p class="ql-block"> 翻开《雨落长廊外》(百花文艺出版社),你会被一种平淡和温婉所打动,这正好像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不紧不慢,清亮而透明。诗句看似不曾雕琢,不经意间却触碰了内心的那片柔软,你若闭上眼睛再次咀嚼,一种别样的况味便萦绕在你心头。诗集分为四辑,即:第一辑,原是寻常最动人;第二辑,一些影子,轻轻拂过湖面;第三辑,比起爱你,你更爱我们;第四辑,把伤疤当酒窝。</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辑的开篇《一荤一素》中,余昌凤写道:“扶起日子就是墙。质感的搭配/外加,填充坚实的物”。这样的句子就如农家的谚语,平实而直白,却又耐人回味。日子是什么?不就是一天又一天吗?就像这纺线总也绕不完,像春耕生产时农民手中的犁,那扶起的时光,真的犹如一堵生活的墙;随手翻过,再反过来细细揣摩,这样的诗句一下就刻在了脑海里了。在《一根擀面杖》这首诗中,诗人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母亲善于以柔克刚</p><p class="ql-block">擀面杖,也懂得韬光养晦</p><p class="ql-block">大多数时间,抽屉里蛰伏</p><p class="ql-block">把纯情给了面团</p><p class="ql-block">只留给自己,黑暗和孤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需要的时候毫不迟疑</p><p class="ql-block">等待和忍耐同样是美德</p><p class="ql-block">每擀一次面,心弦就触动一次</p><p class="ql-block">一根筋的执拗。宛若,美食</p><p class="ql-block">派来的使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歌本应有跳跃思维的,这里却没有,而是顺理成章,不用华丽的辞藻,而是平白浅显,于平淡中坦露诗人对生活的理解。“母亲善于以柔克刚/擀面杖,也懂得韬光养晦”。就这两句,就将母亲揉面时的姿态,擀面杖的特征呈现给读者了。还有《我有所房子》、《月光辞》、《清汤丸子》、《父亲在故乡,我在远方》等诗,既是对乡土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也表达了从乡村来到城市,对“城市的丛林法则,深不可测”(《故乡是一弯瘦弱的月亮》)的某种忐忑不安。余昌凤的诗没有惊人之语,也没有技巧卖弄,而是在平平淡淡中将过往的一切作了平白如画的交待,细细想来这倒真是一种功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信手拈来,抓住生活的元素</p><p class="ql-block"> 有些诗人激情澎湃,有的诗人却很沉静,余昌凤就是后一种。读她的诗你不会有按捺不住,心旌摇荡的感觉,因为,她压根就不是那种激情四射,不可一世的,反倒是内秀沉稳,精益求精的感觉。其实,这样的诗人是需要扎实的生活基础,敏锐的发现能力,能在司空见惯的环境和事务中,捕捉到诗意,让个人的思考变成朴素的艺术风格和人生体悟的。</p><p class="ql-block"> 在《小辣条》这首诗中,让人读出了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两代人,两种不同的心情;一个是儿童天真无邪的快乐,一个是隔代人对小外孙难以掩抑的喜爱。“……你每天笑一声/我们都能接住一颗星星/攒起来,就是满天星/它照亮我们整个天空”。诗不长,余韵却悠长,一个画面,两代人的笑声,那是一种天伦之乐,真如繁星那么清亮,那么开心呢!类似的诗歌还有《甘愿做你的俘虏》,“你端着一把机枪,从一个房间/冲到另一个房间/我藏起笑声/举起手/上徼了,我‘外婆’的称谓,还有我的时间”。读这样的诗,你是否会忘记年龄?是否会在小外孙的游戏中,成为游戏的一个角色?我想要是你,也一定会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诗,顺手拈来,撷取的都是生活横断面。大凡此类,余昌凤呈现给读者的不是简单的呈现,一情一景,或者一物一事,提纯的都是精华,是交融的情感和诗与物的哲思,是来自心灵深处合而为一的特别感受。如,《十月,爱要博大》、《绿豆冰棍》、《我爱北京天安门》、《一滴露的世界》等诗歌,虽然来源于司空见惯的生活,却有很强的现场感,抑扬顿挫间又有古典诗词的况味,这也是她对诗歌艺术的真诚与追求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温情和浪漫交织的花瓣雨</p><p class="ql-block"> 在六安开会,余昌凤席卡上的名字就是花瓣雨,而当我打开诗集,我又读到《花瓣雨》这首诗。诗人写道:“是雨。托付于风/不拘于形式,散落/是一种风格,也是自我的救赎”。诗不长,却氤氲着温情与浪漫,“静寂,随影。每片花瓣/都是一把钥匙,来年/打开一场花事之门”。你可以想象,花儿开在春风里,那落英缤纷的场景,该是多么美好,诗人的心里,也一定是被花开花落所淹没。</p><p class="ql-block"> 在《在雨落长廊》这本诗集里,共收录了195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都是她心中的花瓣,都是她精心挑选送给读者的礼物。你若闲遐无事,随手翻翻,都会嗅到来自乡村、原野、城市、生活和旅行中的感悟,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廊外雨潺潺,正如诗人在《后记》中说的,“花瓣雨,轻拂我的面颊……也让我懂得,生命之美,在于笔耕不辍。”随着诗人的心路我走了一回,廊外的雨也打湿了我的心情,那花瓣散发的清香已让我沉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