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13日下午18:30。晚饭后团队入住迭部县城的“生源四季酒店”。</p><p class="ql-block">迭部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辖县,地处秦岭西延岷山、迭山山系之间的高山峡谷之中,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川交界处;北靠卓尼县,东连舟曲县,东北与宕昌县哈达铺镇毗邻,西南分别和四川省若尔盖县、九寨沟县接壤;县城海拔2400米,总面积5108.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迭部县下辖11个乡镇,52个行政村。截至2023年末,迭部县常住人口为5.09万人,有藏、回、蒙等少数民族。</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被称为是山神“摁”开的地方。这里有红军长征中的“俄界会议”会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天险腊子口战役等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偏远的小县城,但城市建设的很漂亮,街道宽阔整洁,建筑新颖美观,商铺鳞次栉比,多民族居民相互交融,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p><p class="ql-block">这是几个藏族阿佳席地而坐,在买自己新采摘的蕨菜。</p> <p class="ql-block">白龙江从迭部县城缓缓流过,作为迭部县的“母亲河”,其水系覆盖全县,是当地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廊道。</p> <p class="ql-block">想不到这里有这么漂亮的体育场,让市民健身娱乐。</p> <p class="ql-block">6月14日上午8:00,早餐后去游览扎尕那风景区。这里海拔3000~3300米,属甘南藏族自治州核心景区之一。有团友在爬山的过程中有高反症状,原地休息,吸吸氧气,症状会得到缓解。</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山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曾入选《中国地理》杂志社“十大非著名山峰”榜单。</p> <p class="ql-block">上午8:50,我们乘景区区间车到达扎尕那的“一线天”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背面拍摄到的“一线天”。</p><p class="ql-block">"一线天"作为汉语词语,本义指洞窟或两崖间仅透一缕天光的自然地理现象。该词语最早见于宋代文天祥《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试与一线天,下看猱狖掷”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在“一线天”的正面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我去过的一线天太多了,黄山、三清山,九华山、梵净山等都有,最长最窄最深的还要数是三清山的“一线天”,在那里,人胖一点都难以挤过去。走到最窄处,给人有呼吸困难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线天”,我和几个团友步行前往“老虎嘴”。</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好,气候凉爽,景色迷人,高山流水,草木繁茂,有“红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在此小憩,不想走路的游客可乘区间车下行。</p> <p class="ql-block">老虎嘴是扎尕那景区内一处险峻的悬崖观景点,以形似老虎张嘴而得名,这里是摄影和徒步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老虎嘴位于峡谷徒步线路上,是扎尕那与大峪沟之间的标志性垭口。在这里可俯瞰扎尕那村寨梯田及环绕的雪山,视野开阔。</p> <p class="ql-block">有人提议,团里属虎的朋友应在此合影留念。照片左侧的三位老年男士是1950年的虎,右侧一对年轻夫妻是1962年的虎。</p> <p class="ql-block">我们听着潺潺流水声,沿着栈道一路下行。</p> <p class="ql-block">走出峡谷,视野突然开阔,游客们在仙女滩观景台休息拍照。</p> <p class="ql-block">我的身后就是由高耸入云的石山环抱着的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这是仙女滩的草甸,游客可在这里穿上美丽的民族服饰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团队乘车赴四川唐克,去游览黄河九曲第一湾。甘南的迭部县距川北的唐克镇130公里,行车约3小时。</p> <p class="ql-block">下午16:30,我们来到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将在这里游览3小时。</p><p class="ql-block">黄河九曲第一湾,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的交界地,从源头缓缓流来的黄河在这里曲折九拐,与支流白河交汇,在草原上留下了优美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乘天边云梯去登巴颜喀拉台。这里的天边云梯号称“天下第一梯”。</p> <p class="ql-block">天边云梯海拔3447米,梯高158米,长538米,共有14台扶梯。</p> <p class="ql-block">我的前面有两位藏族老妈妈,身背沉重饮料和食品,是给观景台送货的吧?她们为生活这么艰辛,让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乘天梯登上巴颜喀拉台。</p> <p class="ql-block">巴颜喀拉台,它是仿造藏区吉祥法螺而建,是景区标志性建筑物,作为若尔盖旅游名片的窗口,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庄严幻景”,是黄河九曲第一湾最佳观赏位置。登高可见黄河风姿卓约款款而来,黄昏时更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海拔高度是3600米,和西藏拉萨一样,有不适的游客纷纷掏出氧气罐吸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在标志牌旁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我的身后,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犹如一条长长的银色丝带,曲曲弯弯流淌在葱绿色的若尔盖草原上,景色迷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顺着栈道一边下行,一边欣赏美景。下山的路不近,我走的快还用了50分钟。</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栈道旁边有个寺庙叫索克藏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寺庙。山坡上不断能看到外游的僧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安排去寺庙参观,只能站在栈道上远眺。</p><p class="ql-block">索克藏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藏语中,“扎西特钦伦”意为“吉祥大乘洲”,寺庙始建于1658年,占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拥有300余名僧侣。</p> <p class="ql-block">山下有“黄河九曲第一湾”标志石,这里的海拔高度是3434米,被人们译为“三生三世”。</p><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好,艳阳高照,天空碧蓝如洗,山坡绿草葱笼。我们顺着山上曲曲弯弯的木栈道,一路走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傍晚19:30,我们赶到若尔盖县的唐克镇吃晚餐。</p> <p class="ql-block">晚上18:50,团队到达若尔盖县,入住中晟洲际酒店。唐克镇距若尔盖县城62公里。</p> <p class="ql-block">酒店房间有明显的藏族风格,我和同房间的老刘喝茶聊天。我们也是老朋友了,曾多次一块出游。我俩同岁,1950年属虎,都是老三届初三的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相同,有聊不完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6月15日早上,早餐后团队驱车去游览花湖。若尔盖县城距花湖45公里,车程约40分钟。</p> <p class="ql-block">上午8:20,我们到达花湖。先来看看导游图吧!</p> <p class="ql-block">全体团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花湖位于热当坝草原,因水草地中开满黄色的花朵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游人站在栈道上不断地抛食,<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群的红嘴鸥飞来觅食,一点儿也不怕人。</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湿地,水草丰盛,但很危险,人一旦陷入就很难自拔。湿地远处的连绵起伏山脉就是夹金山,隐隐约约还可看到山上的积雪,它是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雪山。</p> <p class="ql-block">花湖里的提示牌,这里的海拔高度是3468米,游客要慢行,防止高反发生!</p> <p class="ql-block">花湖中心的环保警示塑像,爱护环境,人人有责!</p> <p class="ql-block">上午10:45,我最先回到景区服务中心,在此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中午12:00,我们从花湖赶到郎木寺镇,在这家“重庆老川菜”吃午餐。花湖距郎木寺40公里,行车约四十分钟。</p><p class="ql-block">郎木寺镇,原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德合仓拉姆,</span>被誉为“中国小瑞士”、“甘南香巴拉”和“小江南”。</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镇,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地处碌曲县东南部,南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接壤,西与玛曲县为邻,西北与尕海镇接壤。区域面积570.92平方千米,人口不足5000人。</p> <p class="ql-block">中午12:40,团队去参观郎木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交界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处在海拔3480米,占地面积55公顷。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这边。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p> <p class="ql-block">地导小杨请来寺庙的讲解员,他全程为我们讲解。</p> <p class="ql-block">大经堂全貌。</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郎木寺由第五十三任噶丹赛赤坚赞桑盖大师创建,历经五世赛赤活佛的护持和扩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建立了(上密续部)学院,开始逐渐地扩建寺院。</p> <p class="ql-block">俯瞰金瓦殿金顶。</p><p class="ql-block">1958年前,该寺设闻思、续部、时轮、印经、医学等五个学院,建有大经堂、金瓦殿等殿堂近二十座,静修院两处,信教群众分布在碌曲郎木寺、阿拉及卓尼、迭部和四川江岔热瓦等地。</p> <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在1958年和“文革”中,郎木寺先后被拆毁。1981年5月,批准开始复建。</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是宗喀巴大殿。宗喀巴(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立者。</p> <p class="ql-block">这座白塔是郎木寺的转经塔。</p> <p class="ql-block">游客都要来此转经并绕行三周,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门口的白塔名为八宝吉祥白塔,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宗教建筑,具有祈福、消灾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西宁塔尔寺门口也有相同的白塔。这是2020年9月随本团在塔尔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14:00,郎木寺参观结束,团队驱车前往夏河,郎木寺距夏河县城180公里,行车约三小时。15:50,在碌曲服务区休息。</p> <p class="ql-block">傍晚19:00,我们到达夏河,晚餐后入住桑河大酒店。夏河海拔2800米,和西藏林芝差不多,游客不会有高反现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月16日早上8:00,早餐后团队去游览拉卜楞寺,这里曾是《天下无贼》的拍摄地。</p><p class="ql-block">车上掠影一。经过县城的一处广场看到了个海螺雕塑,导游说这里叫白海螺广场,那是一只右旋白海螺,夏河的标志性雕塑。</p><p class="ql-block">据记载1709年,时年60岁的嘉木样活佛从西藏返回夏河老家,当他看到盆地中流淌的夏河水的形状就像一只白海螺的时候,就下决心在这里建起一座格鲁派庙宇,这就是拉扑楞寺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车上掠影二,大夏河水从夏河县城缓缓流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夏河县因境内大夏河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夏河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南州西北部,东、南面分别与合作市、碌曲县相邻;北依临夏州及青海省循化县、同仁市;西接青海省泽库县。截至2023年末,夏河县常住人口为8.48万人。夏河县下辖8个镇、5个乡,县政府驻拉卜楞镇。</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p> <p class="ql-block">进入拉卜楞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宏伟的白墙绿瓦的建筑,它是拉卜楞寺六大学院中规模最大的显宗学院。始建于1709年,由一世嘉木样活佛主持建造,作为全寺宗教活动的核心场所,兼具集会、诵经、法会等功能。经堂位于寺院中轴线,主体结构为藏式风格,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等佛像,并藏有《甘珠尔》等经典文献。</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背靠的青翠山峰称为“凤岭”,形似一只展翅凤凰故名。</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主持始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寺院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以及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赢得第二西藏之称。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先后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依其用途,分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和其他5类,建筑特点分为石木和土木两类,外石内木。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参观拉卜楞寺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博物馆是拉卜楞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酥油花馆和文物馆,珍藏历代建寺文物、宗教艺术品及珍贵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馆:陈列僧侣手工制作的大型酥油花贡品,展现藏传佛教艺术“三绝”之一的独特工艺。唐卡、壁画与酥油花并称“三绝”。</p><p class="ql-block">我去过西宁的塔尔寺,那里也有酥油花展品,其规模更大。</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白塔是藏传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主要白塔为清代建造的覆钵式佛塔,具有深厚的宗教象征意义和建筑特色。寺内历史上曾有四座大型露天白塔,现存部的仅余其一,其中菩提塔因象征释迦牟尼成佛而备受信众推崇。</p><p class="ql-block">三世时空观表达。</p><p class="ql-block">塔底代表过去世:沉淀众生业力与修行根基。</p><p class="ql-block">塔身对应现在世:象征修行过程中的精进与抉择。</p><p class="ql-block">塔顶指向未来世:寓意脱离轮回、证得佛果的终极目标。</p> <p class="ql-block">全体团员在拉卜楞寺广场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上午10:00,参观结束,团队驱车前往临夏。拉卜楞寺距临夏105公里行车约二小时。</p> <p class="ql-block">中午12:00,我们到达有“小麦加”之称的临夏市,领略独特的阿拉伯风情。</p><p class="ql-block">流经临夏的主要河流是大夏河,故名临夏,古代称河州。</p> <p class="ql-block">临夏的城市建设也十分漂亮整洁。</p><p class="ql-block">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旅中心,区域总面积9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27平方公里,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4.4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狭长地形,是典型的河谷地带,平均海拔1917米。辖4个镇、7个街道,35个行政村、46个社区,总人口接近50万人(常住人口37.87万人),境内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7%。</p> <p class="ql-block">临夏又有“牡丹之乡”的美称。进入4月,临夏紫斑牡丹陆续盛放,惊艳大西北,百里牡丹长廊游人如织。清朝诗人吴镇曾感叹“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每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牡丹文化月活动,深深吸引了各地游客,我们来时已经过了花期。</p> <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用口琴吹奏西北民歌“花儿”。</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花儿”,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兰州大学西北“花儿”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p> <p class="ql-block">午餐品尝临夏特色美食。这个称为“二洒”美食城的饭店太火爆了,本地人和游客络绎不绝,预约了还需排队。他家的菜肴色味具佳,特别是手抓羊肉和甜醪糟汤,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谢谢两位导游的安排。</p><p class="ql-block">午餐后我们前往天水,临夏距天水350公里,行车约5小时。</p><p class="ql-block">我们还住位于麦积区中心的“东方宾馆”,晚餐自理,可上街品尝当地美食。</p> <p class="ql-block">6月17日早上,早餐后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p><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山脚下,有一座红墙灰瓦,古色古香的寺庙,这就是有着千余年历史的瑞应寺。其面积约2500平方米,坐北向南。寺内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配殿及钟鼓楼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037窟隋代(公元581~618年)。</p><p class="ql-block">平面马蹄形穹窿顶。现存一佛一菩萨,造像圆润端庄,敦厚朴实,手臂丰腴似有弹性,极富肌肉质感。</p> <p class="ql-block">009窟北周(公元557~581年),宋、明、清重修。</p><p class="ql-block">大型崖阁式建筑,前有栈阁,后壁并列开七个龛,龛内分别塑一佛二弟子或二菩萨。现存造像19身,经历宋、明、清重修或重塑。壁画约60平方米,为明、清重绘。第四龛顶部绘共命鸟,为人头鸟身的双头童子形象,造型生动别致。</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004窟北周(公元557~581年),唐、宋、明、清重修,又名“散花楼”“上七佛阁”,为北周大都督李允信所造之“七佛龛"”,庾信为之作铭。大型庑殿顶崖阁,宽31.4米,分为七间八柱。后壁一字并排七个大龛,龛外石胎泥塑天龙八部。整窟雕苗精致,宏伟壮丽。</p><p class="ql-block">现存造像85身,影塑700余身。七个龛内主佛构成七佛,均为北周原作,历经唐、宋、明、清重修或重妆。壁画约250平方米。尤以位于龛楣上方的五幅“薄肉塑”飞天壁画造型优美,风格新颖,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p> <p class="ql-block">这块匾额是明末清初的陇右诗人、书法家王了望所书。王了望原名王家柱,后更名为“予望”,这个名字可能蕴含着“反清复明”的愿望。</p><p class="ql-block">当他来到麦积山,被这里静立千年的佛像和秀美风光所打动,于是提笔写下“是无等等’”,以表达自己看透世间、心如止水的境界。“是无等等”出自《心经》,是赞叹佛法至高无上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迄今为止,中国的四大石窟我都游览过了。</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造像不同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石窟,这三地的石窟都是在花岗岩上直接雕刻造像,唯有麦积山石窟是先开凿石窟,再泥塑造像进行安放,这是由于麦积山是红沙岩,质地疏松,无法直接雕刻造像。</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窟的最高栈道,可极目远眺,小陇山尽收眼底。小陇山青翠欲滴,景色优美,让人感到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人工栈桥镶嵌在垂直峭壁上,十分险峻,可见当时的施工难度之大。</p> <p class="ql-block">多数小的石窟都安装有铁丝网,游客只能隔网观看。铁丝网应该是起保护作用,这样窟内即可通风防雨,又可防止人为损坏。</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麦积山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上午11:00,参观结束,在这里小憩,等待其他团友一同去乘区间车。</p> <p class="ql-block">中午12:00,团队在景区内“克强庄苑”吃午餐。</p><p class="ql-block">午餐后乘车赴天水南站,15:14分乘D2568次动车返太原,21:02分抵达太原南站,甘南七日游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这次行程,老天格外眷顾,天气一直晴好!俩导游服务热情周到,团友们遵守时间,团结互助,让人感到非常温馨!</p><p class="ql-block">再次谢谢朋友们的浏览,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