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秀英炮台

龙行天下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炎热的夏天,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红色之旅。目的地是海南省国防教育基地——秀英炮台。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的古老炮台,位于海口市龙华区,依海而建,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琼岛的第一道防线。在那段烽火岁月里,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国民党驻琼守军曾在此英勇抵抗,用血与火书写了海南人民不屈的抗争史。</p> <p class="ql-block">走进秀英炮台的大门,门楣上“秀英炮台”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仿佛在诉说着百年的沧桑。入口两侧是拱形铁门,绿意盎然的植物点缀在黑色砖石地面两旁,阳光洒落,整个场景庄严肃穆,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仿佛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前行,一座巨大的炮台出现在眼前,炮口朝右,静静地指向远方。炮台上方刻着“振威台”三个字,仿佛仍在回响着当年的炮声。炮台周围设有铁链围栏,提醒着游客勿忘历史。我站在炮台前,手扶石柱,望着那斑驳的炮身,仿佛能听见它曾经的怒吼。</p> <p class="ql-block">炮台周边绿树成荫,石墙蜿蜒,草木葱茏。一条小路穿过这片绿意,石墙沿路而建,部分已显坍塌,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仿佛为这片历史遗迹披上了一层温柔的滤镜。在一处地下通道入口,我看到一位老人面带微笑站在红色栏杆旁,像是在迎接每一位前来追忆历史的访客。</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座炮台遗迹静静地卧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背后是现代化的高楼林立,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在这里显得格外鲜明。旁边立着一块标牌,详细介绍了这座炮台的历史背景,我驻足阅读,仿佛看见了当年守军在炮台前誓死守卫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炮台前,我再次停下脚步。这座炮台位于一个室内空间,墙壁泛黄,地面是水泥质地,炮管静静矗立,周围设有铁链围栏。旁边设有展示牌和模型图,详细介绍了秀英炮台的结构与历史,让我对这座军事遗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我走进一座混凝土结构的炮台内,炮口朝前,仿佛随时准备发出怒吼。我站在炮管前,手轻抚冰冷的金属,心中涌起一股敬意。这座炮台见证了无数英雄的牺牲,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炮台外围是一片现代城市公园,绿树成荫,草坪整齐,小径蜿蜒。远处高楼林立,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斑驳陆离,宁静而和谐。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门旧式火炮静静地卧在混凝土掩体内,炮口直指前方,周围设有铁链围栏。背景中是绿树与建筑,上方一块中文标识牌清晰可见。我站在火炮前,思绪万千,仿佛看见了当年的战火与硝烟。</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炮台前行,四周是茂密的树木与草地,炮口朝向一侧,仿佛仍在守望着这片土地。阳光透过树影洒落,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气息,我仿佛听见了当年的号角声与炮声。</p> <p class="ql-block">我继续在炮台间穿行,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脸上,温暖而柔和。我站在一面石墙前,戴着浅色帽子,指着墙上的某个地方,脸上不自觉地露出微笑。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站在一座红色建筑前,我面带微笑,手提白色包,背景是蓝天白云与绿树。这座建筑与炮台的历史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红色建筑前,伸手指向它,旁边立着一块“禁止攀爬”的标志牌。我深知,历史需要被铭记,更需要被尊重。我们不能触摸过去,但我们可以用心去感受它。</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红色栏杆旁,手扶栏杆,背景是蓝天与绿树。我身旁同样立着“禁止攀爬”的标志,我明白,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一个游客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一块写着“镇东”炮台信息的标牌立在茂密的树丛中,背景是蓝天与绿树。我驻足阅读,仿佛看见了当年“镇东”炮台在海防线上英勇作战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一门黑色的大型炮台静静地卧在圆形混凝土结构内,炮口朝左,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炮身上,显得宁静而古老。我站在它面前,仿佛听见了历史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老的石拱隧道入口映入眼帘,上方刻着“秀英砲臺”四个大字,隧道内光线昏暗,藤蔓缠绕,入口处立着红色警示牌,提醒游客文明参观。我站在隧道口,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圆形展示台前,我驻足观看,背景是一面雕刻有历史场景的墙壁,上方圆形灯光装置投下柔和的光,整个空间显得庄重而神秘。我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现代化的展示空间内,我抬头望向天花板上的圆形天窗,周围环绕着多个装饰环,天窗下方的墙壁雕刻古朴,地面中央有一个圆形平台,平台上的锥形物体引人注目。整个空间设计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灯光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的历史展览走廊,墙壁上贴满关于秀英炮台与《北京条约》的历史信息牌,黄色的背景色调与历史氛围相得益彰。我缓缓走过,细细阅读每一块展板,仿佛与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在展览区,我看到墙上悬挂着关于“五口通商章程”与“北京条约”的历史图片与文字说明,天花板上长条形荧光灯照亮整个空间,几位游客也在认真参观。我感受到,历史从未远去,它就在我们身边。</p> <p class="ql-block">一块展板上写着“第一单元 琼岛设防”,背景是古代士兵的插图。我认真阅读展板内容,了解了清政府为抵御法军入侵而建造炮台的历史背景与过程,心中对这片土地的守护者充满敬意。</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绘《南京条约》签订场景的画作吸引了我的注意,画中人物众多,前排坐着身穿军装的军官,后排是士兵与官员,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画作下方的文字说明让我更加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强大。</p> <p class="ql-block">一块介绍中兴名臣的牌匾上,写着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张之洞临危受命,大力支持冯子材指挥作战,取得镇南关大捷的事迹。我凝视着这块牌匾,心中涌起一股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一块展示板上详细介绍了冯子材及其在中法战争中的贡献,背景是镇南关大捷的场景与冯子材的肖像。我站在展板前,仿佛看见了他率领将士奋勇杀敌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一幅晚清“四大名臣”的肖像图映入眼帘,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与张之洞四位历史人物神情庄重,背景简洁,突显他们的历史地位。我站在图前,细细品味他们为国家所作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一组雕像矗立在海景与旗帜背景中,人物身着传统服饰,手持武器,仿佛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我站在雕像前,心中充满敬意。</p> <p class="ql-block">一块展示板详细介绍了秀英炮台的火力布置与克虏伯大炮的历史,我认真阅读,了解了炮台的结构与武器配置,对这座军事遗迹有了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老的石制隧道入口上方刻着“秀英砲臺”四个大字,隧道内昏暗幽深,隧道外绿意盎然,我站在石柱旁,微笑着望着镜头,仿佛在与历史合影,留下这段难忘的红色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