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活动组织:陈骐</p><p class="ql-block">美篇文字(十):孙晓洋</p><p class="ql-block">摄影:南美徒步团员</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合成:孙晓洋</p><p class="ql-block">美篇校对:陈骐, 孙治安,应红</p> <h1><p><b style="color: inherit;">第十部分:巴西里约热内卢 (3月23号 - 3月27号)(文字:孙晓洋)</b></p></h1> 24日下午,准时结束了巴拉圭的半日游,我们和热情周到的导游告别,为了感谢导游这两天的辛劳,给了她不菲的小费。之后,我们从伊瓜苏瀑布所在的城市Porto Alegre起飞经停圣保罗Sao Paulo, 我们飞往这次本次南美性的最后一站-里约热内卢。这两班的拉丁航空我预定了较好的位子坐在第一排,先上了飞机,趁机为后登机的队友拍个登机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登机一瞬</h3> 接机的导游是位从台湾来巴西三十多年的谢先生。我们很顺利登上了大巴车。(熊珊君队友第一段航班晚点因此误了第二班航班,只能自己乘出租到旅馆)。谢导游在去旅馆的途中介绍了许多关于里约的历史和我们接下来几天的行程。<br><br>巴西是天主教信徒最多的国家,人口2.1亿。导游介绍他是因为不想在台湾服兵役才来到里约找先来的哥哥。一呆就是20多年了,非常热爱这个城市。在他风趣的介绍中,不知不觉半个小时不到就在一个旅馆前停下来。我们下车进入了这座豪华酒店,因为陈队之前告诉我们最后一站里约住的条件最好,我还迫不及待的问了前台这是几星酒店。知道是三星半酒店,我们都高兴的很。可是不到五分钟,就被告知要重新把行李搬回车上!原来是导游把酒店搞错了! 不是这一家Windsor 旗下的酒店。搬行李有点麻烦,但司机还是热情的帮助我们每人把沉重的行李搬回车上,继续又开了5,6分钟。终于到了正确的Winsor 连锁酒店。这家酒店位置就在最热闹的旅游海滩科帕卡巴納(Copacabana), 位置绝佳!入驻后我来到顶层游泳池和酒吧,夜幕下的海景尽收眼底,远处的耶稣山上的耶稣像熠熠闪耀。 <b>【基督山和糖面包山】</b><br><br>第二天25号一早,喜欢看日出的我和王红赵纳早早起来在门前著名的海滩晨光中漫步。在这家整个行程星级最高的酒店早餐享用丰盛的早餐。 之后一行人早早坐着旅行社的18人座中巴前往第一站-基督山。由于旅行社安排差错,团队现剩17人,加司机导游一共19人,18座的车只好有一人挤着座了,身材纤细的敏慧主动挤在最后一排。谢导也为旅行社今天的车和昨天找错旅馆的失误道了歉。队员们也都非常大度,没有当回事,继续开心前往基督山。 基督山正式名字叫马蹄山,又名驼背山,正式名为科科瓦多山(Corcovado),高709米,是俯瞰里约热内卢的最理想地方,在这座圣山的山顶伫立着世界著名的里约热内卢基督像Cristo Redentor (英文Christ the Redeemer)。 1922年,巴西独立100周年时,巴西天主教团和修女们联合签名要求佩索阿总统建一耶稣像。我们沿着盘山路很快就来到目的地。在等登顶的巴士排队时,又感受到了南美人的豪放无处不在,一位当地小业主看到不少亚裔面孔,竟然唱起了中文的生日快乐歌。还不停的和我们用还算标准的中文问候! 上山后,山下的景色由于有云显得若隐若现,高达38 米的宏伟基督像,张开双臂的基督像,屹立高耸,此时蓝天为衬白云在肩头掠过,令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感觉到他在永远守护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基督像下人头攒动,我们也挤在各国游客中穿针般取景拍照留下自己的身影。我和陈队最后下山,有幸观看了弥撒仪式。有了伊瓜苏瀑布游的教训,这次大家准时按要求11:15准时返回指定集合点。刚刚下山,基督山上云雾弥漫,基督像也隐埋在云层中。 之后我们来到葱葱郁郁的蒂茹卡公园(Ti Juca National Park),沿着原始丛林中的小径漫步爬升,阳光透过树冠洒下斑驳光影。谁能想到,这片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曾是一片荒芜的甘蔗种植园。据谢导游介绍(孙治安转述给大家呵呵)这里原来是一片甘蔗林。在葡萄牙殖民时期,为满足城市燃料与种植需求,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种植甘蔗、咖啡,土地迅速退化,水源枯竭。19世纪,皇帝佩德罗二世意识到环境危机,下令复育森林,种下几十万棵本土树种。蒂茹卡的再生,是一场人类向自然低头的壮丽修复。我们还分别从一座小桥地下和上面欣赏了托纳伊瀑布(Cascatinha Taunay)。在一处岔路口,我们遇见了一块陈旧的黄色石碑。碑文刻于1928年,由总统华盛顿·路易斯立于此处,为纪念那些在此服务国家的“忠诚公仆”。据说这里曾是他们的居所,如今只留下这方安静的石碑,在密林深处静静诉说记忆。 但是对几位停在小巧便休息的几位队友,她们还意外收获了在水中洗脚感受小鱼在脚边的亲吻的体验,还近距离接近领略了巴西的女性的美。 经过车上热烈的探讨,我们决定去一家著名的巴西烤肉自助餐观Churrascaria Palace用餐。沿途经过的海岸线热烈美丽,充满活力。还有不少耶稣像的山寨版。75美金的自助餐,各式烤肉都是服务小哥到每张桌子现切现吃。美味尝遍大家都吃了个肚歪。 傍晚我们按计划来到了又一必打卡点 - 糖面包山脚下。糖面包山(葡萄牙语:Pão de Açúcar)。导游告诉我们,这个名字来自17世纪的葡萄牙人,他们觉得这座山的形状像极了当时制糖时用的锥形模具——就像我们小时候吃的糖锥,不规则却别具风味。巨大的花岗岩山体仿佛从海中拔地而起。周边是巴西 海军学校 (Escola Naval)。 乘坐缆车是登山的最佳方式。第一段缆车将我们带到乌尔卡山,这是糖面包山的“前哨站”,海拔约220米。站在观景平台上,脚下是港湾、沙滩和港口,远处是耸立在高山上的基督像,睥睨众生。糖面包山顶,海拔约396米,是俯瞰里约热内卢全景的绝佳之地。可以360度俯瞰里约城,据说如一幅铺展开的热带画卷。 第一段缆车下车后看到的景色 但是现实总是骨感的,被人流推进第一段缆车, 下来时,正值下午光线正好,我们这里流连忘返。当挤进第二段缆车,缓缓升向真正的“糖顶”的时候,眼睁睁在几分钟里,,窗外的风景被流云遮住。海水逐渐模糊,城市的轮廓也消失不见。梦想中的耶稣山夕照掩埋在山顶一片雾中,让人觉得真的是在梦中。。到了“糖顶”已经是身在云雾中了,什么也看不到。无奈,有人建议不要期待云开雾散了,还是迅速下到第一段缆车处,也许还能看到夜景。除了乘后边缆车上来的陈队,我们都选择下撤。回到第一段缆车处,拍到了夜景,喝到了巴西特色饮品。脑补了糖顶的全景,没拍到全景的遗憾也随之消失。<br><br>晚上回来后,几位队友还余兴未尽,陈队带领王红晓洋敏慧和陈亮夫妇步行去了赴京的购物中心。 里约第二天26号: 又是一个朝霞满天的清晨,这次敏慧也加入了清晨的朝阳漫步。 <b>【乘海盗船和飞碟博物馆】</b> <p class="ql-block">早晨集合后,我们登上一艘充满探险氛围的“海盗船”,开启了一段别具一格的两小时海上旅程。航行于美丽的瓜纳巴拉湾内海,我们兴奋的在上下两层从海上欣赏到里约最具代表性的壮丽的糖面包山、热闹的港口、以及蔚蓝海面与远山构成的迷人画卷。我们还远观历史悠久的海上监狱(Ilha Fiscal 或 Fort Laje),这座位于小岛上的旧军事要塞,如今成为传奇故事的象征。船上设有开放式甲板,队友们还玩起了泰坦尼克号,我还有幸在船长指导下开了一下船,享受海风的同时还有新鲜可口的水果供应。</p> <p class="ql-block">返回码头后,我们驶过长达13.7公里的尼特罗伊大桥, 来到由巴西著名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设计,外形如同一艘巨大的太空飞船的飞碟博物馆(Museu de Arte Contemporânea de Niterói)。整个建筑悬浮于海崖之上,俯瞰瓜纳巴拉湾,令人惊叹。内部收藏有大量现代与当代艺术作品,感觉是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也是打坐精修的好去处。慧智和几位队友,也入乡随俗,打坐修炼了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又回到市中心的里约大教堂(Metropolitan Cathedral of Saint Sebastian)。这座教堂外观似玛雅金字塔,内部空间宽敞宏伟,四条彩色玻璃窗垂直贯穿墙面至穹顶,光线透过时色彩斑斓,气氛十分庄严神圣。</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赶到充满拉美风情与个性的著名景点——赛勒隆台阶(Escadaria Selarón)。这是一位来自智利的艺术家——乔治·赛勒隆(Jorge Selarón)倾注二十多年心血完成的作品。他用来自世界各地的瓷砖、陶片、镜子和瓷器,装饰了连接圣特雷莎与拉帕两个街区的215级台阶,色彩鲜艳、图案丰富,每一级都独一无二。导游说这里有三块中国风格的瓷砖让我们来找,很快眼力好的小方就找到了一块。这里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征着巴西文化的多元与包容。</span>各种风格的涂鸦和色彩,让人感到感受艺术与生活交织的魅力,也为今天的一日游旅程画上绚烂的句号。</p> 第二天26号一早,除了贻默早两天返澳,党才继续南美流浪行,慧智/乃丽/刘丽/秀兰四人搭乘去利马的航班继续北上秘鲁等地,剩下一行十三人搭班机飞往圣地亚哥,圆满结束南美之行! Obrigado 南美! Até logo!南美! 【南美后记二 】感言 - 除了八篇美篇的执笔队友,其他队员也都提供了这次南美执行的感言(以姓氏笔画为序) 【陈亮/熊珊君夫妇感言】 更多这段经历的感受被熊珊君写进了一个美篇,链接:https://www.meipian.cn/5crmmfaq?mina_from=1 <p class="ql-block">【方青感言】- 很幸运我有个我们,爱❤️你们!</p> 2025年3月6日到3月29日,历时24天的南美徒步旅行活动终于完美结束啦!CPCA徒步组历史上的第一次大部队远程徒步活动,19人的团队,完好无损地回家了(除了5人继续他们的深度游),这真的很不容易,我们都很幸运地做到了!<br>特别感谢我们的陈队,从一年前定下这个小目标,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做各种攻略,从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到巴拉圭🇵🇾,从乘bus,taxi,Uber,游轮,到飞机✈️,各种航班,班次都提前安排衔接,安排行程,住宿,找旅游公司,导游!提醒大家提前申请智利签证,注射黄热病疫苗,事无巨细,都帮我们考虑到了!因为航班衔接的问题,不得不取消航班的时候,也据理力争,给我们争取到了全额退款!<div><br>19人的团队,有19人的想法,陈队真的是焦头烂额,操碎了心,除了协调每天的床位安排,还要帮忙并床分床铺床!结果发现还摆了乌龙,把夫妻睡的床分开了,把2个单人的床并一起了!我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实在是感慨,我们有这样的带队人,实在是太幸运啦!<div><br>翻看一路走来的照片,感慨万千!一路的艰难险阻,嬉笑玩闹,一路的颠沛流离,各种意外,状况频出,都被一一化解!我们很幸运地完美地完成了W trek classic trial的徒步旅行,在好几个队员有各种意外发生的情况下,大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拼尽全力,勇敢地完成了这次艰难的挑战!同时一路游览了伊瓜苏瀑布的壮观场面,去瀑布底下经历一次浑身湿透的酣畅淋漓,雪山🏔️,冰川,大坝,各种美景尽收眼底!更少不了品尝各种美食,牛排,烤羊,烤肉,体验米其林餐厅,探戈之夜!所有的点点滴滴,都将永存心中,值得回味!<br><br>谢谢所有的小伙伴们,感恩大家一路走来的各种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在我脚部出泡以后,大家提供羊毛垫,护肤贴,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特别感谢阿才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替我背包,让我可以轻松上阵!也特别感谢我的partner应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同床共枕(只差领证了)!要感谢的人和事实在太多了,我会一一记得,珍藏在心底,找机会回报!</div></div> <p class="ql-block">【秦秀兰感言】- 终身难忘的一次经历</p> <p class="ql-block"> 人已经回到墨尔本的家里,但是我的心好像还留在广阔的南美洲大陆上,CBCA这次南美之旅,是会让我终身难忘的一次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最难忘的就是这次徒步,我们走了经典的徒步路线——Classic W Circuit,这一路都很惊险,一度挑战到自己的极限 。这次旅行唯一的遗憾就是刚到第二天,在海边奔跑时把自己的腿扭伤了,四月十号晚上我一直睡不好,辗转反侧,担心因为我的腿会拖累大部队的进程,本想着笨鸟先飞,但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走到一半就后悔了,不该上来的,但我还是不认输,人生还有第二次机会来这儿吗?顶着这样的信念艰难的走到最后,一路上,连最美的风景也不敢抬头看,害怕再次受伤,整段徒步还好有朋友敏惠陪我一起走,所以每走一步都是惊喜,我又离目的地近了一点,我还记得,那时快要爬到山顶时看到一块巨石,当时我真想躺下来睡会儿再走,终于艰难的走到终点,拍了几张照片,终点的风景就是美啊,很庆幸自己的坚持让我能看到如此壮阔的景色!一切都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到下山时候才明白真的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腿伤导致还是没跟上大部队,那时候的心好急,导游也担心我的身体状况,一直在我旁边陪同,我走他走,我停他就在我二十米左右看着我,真的心急腿又不争气,还好有这么多朋友关心,一路的鼓励让我成功走了下来,感谢芳青帮忙背着我那沉重的行囊,感谢朱敏惠、赵纳、刘丽陪着我一起下山,感谢在一路上给我鼓励的同伴!感谢我们的陈队!感谢CBCA每一位南美之旅的兄弟姐妹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回来再翻看那些照片时,看的不止是风景,更多的是那些难忘的时刻,是面对难走的道路时,身边的小伙伴不用言语相互搭手共同渡过的和谐,是身边人的善良、活力、自信与笃定!</p><p class="ql-block">南美之旅为我的一生又增添了许多回忆,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旅途了……</p> <p class="ql-block">【郭亚南感言】- 闭目感受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3月23号在巴西侧的约40米瀑布的中段从下往上看阿根廷的80%依瓜苏瀑布(自家的million dollar view只有邻居能享受),乘皮筏艇近距离接触瀑布,享受瀑布的洗礼,微甜的水罄人心脾,全身湿了,凉风习习返航。短短的25分钟心里有种重生的感觉。闭目吸收大自然的能量,let good stuff stay and bad stuff go away</p> 【刘丽感言】- 南美第一行 - 20250306 to 20250416 记不得什么时候知道了生活还有诗和远方,从此就在迷茫和向往中徘徊。终于决定在2024年7月结束30年的职业生涯,去开启人生的下半场。当我还沉浸在2024年9月那场说走就走的为期两个月的西藏游的时候,2025年3月悄无声的走进了一场从未有过的19人同行的为期41天的南美行。 <br>因为人多,所以故事很长,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场与巴西伊瓜苏瀑布的阴差阳错。主人公自然是我,一个极为容易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在被阿根廷境内的伊瓜苏瀑布的怒吼震撼得语无伦次后,当再次在巴西境内看到伊瓜苏瀑布的时候,耳中已经没有任何声音了,因为世界在那里静止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能形容出他的磅礴。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不足以渲染出她在阳光下的斑斓和妖娆。百丈素崖裂,四山舟壁开,不能描述出它的狂傲不羁.....目光凝滞但大脑飞速转动.....时间也在转动.....等醒来时已经不见其他同行18人的踪迹。看微信上领队的留言,愧疚的同时也长出一口大气,伊瓜苏我来啦,无怨无悔,53年等待的相逢! 【李慧智感言】- 守护百内,在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对话 步入智利百内国家公园,仿佛置身于纯净的大自然的梦境之中。远远望去冰山上的雪在阳光的照耀下似乎在变成白色的气体慢慢升腾,拂面的风如同从远古吹来,带着安第斯山脉的气息。这里是地球上又一处最接近原始之美的地方之一。我禁不住在想,要保护这片纯净与美丽,离不开每一位徒步者的守护。<br><br><div>百内国家公园对环保是有要求的,比如不能生火,垃圾要随身携带,不能投食小动物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徒步途中,我看到一位导游悄悄地把一片白色泡沫从地上捡起来放到自己的背包里,我不禁生出一份敬意。这种行为正是人对自然的承诺,是一种和谐与默契。<br>面对挺拔雄伟的三塔,和它面前那一汪碧水,我似乎明白人类其实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守护者,在每个把垃圾装入背包,放下相机,静听风声吹过的瞬间,就是你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对话之时。<br><br></div><div>在百内我所领悟到的是,面对自然,我们要学会谦卑,学会低头。学会敬畏,学会守护。愿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百内,抱着一颗敬畏之心,守护所有的美丽大自然。</div> 【孙治安/史兵】- 智利徒步花絮 智利徒步的第二天晚上是住在Frances 的帐篷营地。帐篷是用金属框架支起来的。要踩梯子上去。帐篷很矮,只能钻进去睡觉。没有电灯。晚上就什么也看不见。洗澡,上厕所都要到公共区。每个帐篷有一个编号。孙治安和史兵的帐篷是55号。李慧智和陈乃丽的是53号。俩家在这里成为邻居。那天虽然路途最短,但是走下来却是最累,最疲劳的一天。原因已经在别处已经介绍。到达营地已经很晚了。吃完饭天就完全黑下来。孙治安拿着毛巾先去洗澡。可他没记帐篷号码。只记得是五十几号。洗完澡回来走到53号,觉得那就是他们的帐篷,喊了几遍史兵名字。没人答应。原来史兵累的在帐篷里睡着了没听见。孙治安没有听到回答,心想她可能也去洗澡了。于是就踩梯子爬进53号帐篷。里面没人。孙治安就找自己的衣服。发现登山包已经空了。又以为是史兵都掏出来了。于是就在帐篷里面找。可就是找不到他的衣服。就在这时李慧智她们说着话回来了。看到帐篷里有人就问谁在里面。孙治安回答,是我啊,你们洗完澡了。说完就钻了出来。慧智说这是我们的帐篷啊。孙治安一听妈呀一声,差点没从梯子上摔下来。忙说,弄错了,弄错了。这时史兵也醒了,在里面喊,我们的帐篷在这呢。那会儿大家那个笑啊。孙治安一个劲的说对不起,对不起,走错门了。我说怎么找不到衣服呢。幸亏里面没人。要不然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br> <p class="ql-block">【王红感言】- 回头看,一切的坚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p> 在出发前往南美的五周前,徒步训练正按计划顺利进行,正当一切看似万无一失时,我却不慎扭伤了左脚。当医生诊断为第五趾骨根部骨折时,犹如晴天霹雳,第一反应就是:“我还能去南美吗?”<br>所幸的是,医生告诉我骨折对合良好,只需穿戴“moon boots”进行治疗。听到这话,我如释重负。然而医生却对我是否仍坚持南美之行提出了质疑。<br><br>由于疼痛并不剧烈,我依然心怀希望。于是立即预约了理疗师。他仔细查看了X光片,详细了解了我的疼痛情况。那一刻,我仿佛在等待一场判决。当他说:“你不需要取消南美行程”时,我高兴得几乎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内心感谢上天——虽然骨折,但这恰恰是影响最小的部位。<br><br>在理疗师的指导下,我每天进行脚踝和腿部肌肉的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正常行走。到了第三周,我已经停止穿戴moon boots,骨折处几乎不再有疼痛感。徒步训练也重新开始——从3公里起步,到7公里、11公里……信心一点点重建,我对即将开始的南美之旅充满了期待。<br><br>在整个南美徒步行程中,让人意外的是左侧骨折的脚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在徒步的第三天,右膝关节周围的肌腱突然痉挛疼痛,尤其在下坡时加重(可能是代赏性劳累过度)。即便带着疼痛,我依然坚持前行。是队友们的陪伴、鼓励与帮助——尤其是晓洋、贻默、赵纳的支持,以及沿途美景的诱惑和内心对徒步的渴望,支撑我走完了全部路线。<br> 【熊亚辉感言】- 感受那些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真实体验 这次南美最让我难忘的是第一天攀登百内山塔(Las Torres)。当我们终于抵达山顶时,已经接近傍晚。我在山顶吃了一个汉堡,那是我这一辈子吃过最好吃的汉堡——里面有酸黄瓜、鸡肉和脆脆的生菜,配上松软的面包,简直美味极了。也许是因为太累了,那个汉堡吃起来特别有滋味。<br><br>那一刻,别人都忙着拍照,我却只想好好享受这顿迟来的“山巅大餐”。等我吃完再去照相时,导游已经在催促我们下山了,因为天色渐晚,再不走就赶不及返回了。那种在极限体力中收获感动的时刻,我永远也不会忘记。<br><br>在菲茨罗伊山(Mount Fitz Roy)登山那天,虽然其他队员被拦在门口,但我和Nancy决定另辟蹊径。因为我从小住在岳麓山下,我知道登山的路不止一条,山上肯定有其他的路径可以走。于是,我和Nancy选择了一条旁边的小道,绕过了几座小房子,成功避开了收费站,继续向山上进发。山上的风景真是美得令人陶醉。一路走来,我们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中,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走到了山脚下。其实,我最初并没有计划登顶,只是因为我们终于进入了这座山,而且在我们十九个人中,只有七个人成功进入了山里。所以,我觉得如果不登顶,那太不划算了。当我们到达山顶时,已经是三、四点钟了。那时的天气并不好,从山下看去,山顶已经被云雾笼罩,根本看不清楚巴塔哥尼亚的全貌。虽然我们坚持登顶,但到达山顶时,云雾愈加浓重,天气似乎快要下雨了。<br><br>我们简单拍了几张照片后,决定继续前往第二个湖——那个美丽的月亮湖,当我们准备拍照时,突然狂风大作。风力强劲得让我们几乎无法站稳,只能紧紧依附在岩石上,生怕被风吹得掉进湖里。那时的情景既惊险又震撼。<br><br>我们往回走的时候,风又加剧了。我匆忙地拿出了简易雨衣,急忙套上,却发现头直接套进了袖子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找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在那里躲避了阵雨,稍作休息。<br><br>然而,想到天色已经渐渐暗了,我们知道不能再耽搁了。回程的路还有十多公里,而下山的路走起来也十分艰难。所以,我们只好穿着雨衣继续往下走。当我们终于下山,走出大公园的门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那时,我的双腿已经完全疲惫不堪,两个膝盖都感到剧烈的疼痛。而右脚的旧伤也在那一刻复发,走路时,我几乎是拖着一条腿,一蹶一拐地完成了整个回程。<br><br>我们随行的十九人中,有几位摄影大师,他们拍摄的作品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太美了。然而,虽然我看到了那些照片,它们却并不是我亲身走过的那段路程的真实景象。每个人在同一个地方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都不尽相同。在菲茨罗伊山脚下,我们经过了一片沼泽地,半沼泽,也有溪流和水域,景色非常迷人。白色的沙子和大片红色的树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当时,我戴着墨镜,心里惊叹:“怎么这么彩色,颜色怎么这么绚丽!”然而,当我摘下墨镜时,我发现眼前的景象似乎并没有那么美丽。我意识到,摄影和墨镜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看到的世界,它们所呈现的景象并不等同于我们肉眼直接看到的真实。<div><br>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出去旅行,回来后会分享许多美丽的照片。然而,那些照片并不是完全反映了旅行的全部,它们只是一种特定视角下的呈现。真正的旅行经历,是那些无法被镜头完全捕捉的细节与感受。<br><br>我很喜欢旅行,因为旅行能让你亲眼看到、亲身感受许多不同的事物。很多时候,别人描述的或是通过图片展示的景象,其实和你亲自体验的完全不同。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旅行的意义也在于你自己去感知那些无可替代的瞬间,而不是单纯依赖别人的呈现。<br><br>虽然这个旅程非常辛苦,但我一点也不后悔走这段路。相反,我很愿意去体验这种独特的经历,去感受那些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真实体验。就是这种挑战和经历本身,让我更加享受这段旅程。<br><br>从这次旅行,我想分享我的一个思考。马斯克曾提到过这个世界可能是虚拟的,我觉得从摄影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作为这个观点的佐证。这个世界仿佛是由光与影组成的。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只是光的呈现。我曾看过一部影片,里面提到世界的本质就是光。我觉得这说得很有道理。你怎么看呢?<br><br>这也让我想到,我们通过光来感知世界,甚至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也与光有某种联系。光给予了我们存在感,它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物理现象,也可能是理解宇宙和生命的钥匙。</div> 【朱敏慧感言】- 南美感言 <br>南美在旅行清单上,由来已久,终于在近一年的准备和期待后,得益于参与CPCA徒步组活动,2025年3月6 - 29日,完美成行;在此,特别感谢陈祺队长的热情组织,从行程,到徒步,加观光的一条龙旅行攻略精心安排,及行程中吃住行面面俱到的细节关注、关照,几乎一己之力 殚精竭虑带出我们这个徒步加5国旅行的团队;徒步篇 -巴塔哥尼亚的荒野呼唤,冰川与群峰的史诗画卷,观光篇- 南美城市的多元风情,磅礴瀑布 美丽教堂 拥抱里约海湾的基督像,无不留下深刻印象,令人着迷;同时,也非常感谢同行队友们的一路关心和鼓励,尤其曾为室友小伙伴们的包容和互助;南美之行美好记忆中,你们身影随行;感谢和感恩,有幸一路有你们,队长和小伙伴们! 【赵纳感言】- 南美之行后记 这次南美徒步之旅对我来讲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当陈队告诉我有人退出的时候,我只用了两天就搞定了家里领导并说服单位领导把年假请下来,然后用了三个晚上就把所有的国际国内机票订好了,当然没有陈队的协助是不可能那么顺利的。因为拿不定主意要带几双鞋子去,我就咨询了一个队友,结果发现她要带三条新裙子去,我想那我也要至少带两条裙子吧,当然为了臭美,我就把新买的遮瑕膏也带上,这样可以照美照,没有想到在后来的旅途中,因为跌了一大跤,这东西派上了大用场,每天往脸上一抹,墨镜一带,鼻青脸肿的我骗过了手机的镜头,所有的照片看不出一点受伤的样子。<div><br>那个早上我跌倒以后,幸亏有晓洋的帮助,她拿了两大块冰给我冰敷,对消肿起了决定行的帮助,脸上的伤才得以很快恢复。我糊里糊涂的,直到第二天抬不起胯才发现腿也摔伤了,这使得原本就走得不快的我,多了一点心理负担,以至于在后来的旅行中,听到邻桌的一个中年妇女说第二段风景没什么好看,我自己下了决心只走第一段,放弃第二段,这也造成我在这次旅行中最大的遗憾,错过了这次徒步中最美的景色。</div><div><br>后来晓洋说来都来了,为什么不去呢?我真是有点后悔,就因为晓洋这一句话,后来在Patagonia El Chaltén 小镇,当我们必须在第二天凌晨中去爬mount Fitz Roy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一定这次不能错过了,清晨4点多钟起来收拾行李,6:00准时摸黑出发了,非常幸运,有室友敏慧的一路相伴,使我看到了这次旅途中最美的日出,虽然没有时间上到山顶,但是也没有再次辜负美好的时光。</div><div><br>我们常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的确是这样,要是我一个人是根本不可能飞到南美徒步的,这次因为陈队做了所有的攻略,我什么都没有调查,这也是我之所以错过最美风景的另外一个原因,再者就是听信他人所言,其实人的旅途中的感受都受了个人的主观影响,通过这次旅行我也明白了凡事应该去争取,经历过就不会有遗憾,即便是失败也会是一种成长的经历。不管是优美的风景,还是不起眼的风景都不要错过,因为每个人眼睛里的风景是不一样的,错过了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再有机会去弥补的。虽说有小小的遗憾,整个徒步还有后来的旅行都是相当愉快,感谢陈队的组织和CPCA朋友们的相伴,这次美好的旅行会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感谢感恩!</div> 【南美执行后记二】- 5月19日,在所有的队员都陆续结束南美行之后,又在福满楼酒家举办了一次南美行后聚会。为这次南美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br><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