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月下旬,正值江南黄梅时节,老同事相约前往安徽滁州来一场“雨中游”。从虹桥站乘七点的动车出发。车厢是“卧代座”,软卧改作座位,空间宽敞舒适。<span style="font-size:18px;">聊聊天、打打牌,</span>两小时便抵达了滁州全椒站。</p> <p class="ql-block"> 导游已在站口相迎,乘车往太平古城。古城似一座新建的仿古建筑群落,33米高的缙福楼木塔,全部采用榫卯结构。另有平赋堂、苛山古戏台等诸多精致的木构建筑。惜时间仓促不及细览,唯有多拍些照片以作留念。</p> <p class="ql-block"> 出太平古城,访吴敬梓纪念馆。“吴敬梓故居”匾额高悬,欧阳中石墨韵沉凝;门侧对联“三秀门斯在,九州被有馀”,启功笔力遒劲。踏入院中见先生铜像,长衫素朴,神态安和。复行数步,狭巷幽深,高墙峙立。“通幽”月门掩映其间,精巧入眼。</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直奔琅琊山风景区。此山因盛产中药材被誉为“天然药圃”,更拥有琅琊古寺、醉翁亭等人文景观,现为国家4A级景区,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美誉。</p> <p class="ql-block"> 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因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而得名。亭园内含九院七亭,布局精巧严谨,曲折幽深,风格各异,合称“醉翁九景”,极富诗情画意。亭旁立一巨石,上刻圆形篆印“醉翁亭”三字。抚石细观,不禁联想到《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名句,深味古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之旷达情怀。</p> <p class="ql-block"> 影香亭始建于明代,原名“见梅亭”。后因坐于亭中可观古梅倒影,闻暗香浮动,遂得今名。解酲阁隐于其侧幽静院落,与醉翁亭和天外孑遗亭内的宋代菱溪石等古迹相映,共同构建琅琊山深厚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 穿过“灵秀独钟”门,沿琅琊古道徐行。雨雾浸透层林,漫山青翠垂珠,石罅苔根处忽浮起几声蛙鸣,细若游丝,反将这空山衬得愈发幽邃。</p><p class="ql-block"> 琅琊寺始建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初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后因山名渐称“琅琊寺”。千年间屡毁屡建。其寺门等建筑呈北方皇家园林风格,而寺内部分结构则取江南古典园林手法,融汇南北,蔚为大观。</p> <p class="ql-block"> 寺内见一僧人:捧书细读,神色专注。欲辨是经文抑或杂志,终恐扰人清兴,未敢上前相询。</p> <p class="ql-block"> 雨一阵大一阵小,从琅琊山出来已下午五点多,坐车赶往明光市自来桥镇的静港营地。这地方被称为“小呼伦贝尔”,晚上住在营地的湖景别墅。从热闹的城市扎进安静的山林,呼吸着林中清新空气。 没法出去散步拍照。不过雨声助眠,没蚊子也不用空调,晚上睡得特别香! </p><p class="ql-block"> 天气预报说明天还是中到大雨。</p> <p class="ql-block"> 次日早餐后离开营地,冒雨探访明光市大横山红石峡,雨水冲刷后的丹霞地貌,赤壁如染,色泽愈发鲜艳夺目,粗犷壮观。传说二郎神当年一鞭子把一座山抽成三截,遂成今日大横山、小横山及岱山。虽规模不大,却浓缩丹霞精华,堪称“袖珍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进入凤阳地界,按计划去了朱元璋出生地跃龙岗。行程赶,没空细看,跟着导游快步转了一圈,踩踩地上的石头,听听“真龙出世”的传说,想想凤阳竟走出个开国皇帝,感觉真玄乎!</p> <p class="ql-block"> 到凤阳,小岗村是必访之地——中国农村“大包干”改革的发源地。在“当年农家”院落里,听那段敢为人先的往事,看非遗手艺人展示;走进大包干纪念馆,感受当年农民摁下手印时“敢想敢干”的破天勇气;到沈浩事迹陈列馆,认识这位扎根乡土、一心为民的好书记。</p> <p class="ql-block"> 当晚入住小岗村民宿,房间整洁利索,一点不输城里好些酒店。 第三天放晴了,蓝天白云。一大早背相机出门,草地湿漉漉全是露水,池塘的荷花、树上的石榴上挂着露珠,亮亮的;太阳出来照得到处金闪闪……走在晨露打湿的乡间小路上,相机忙个不停,真是痛快!</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去韭山洞、明皇陵、龙兴寺等主要景点。途中路过“狼巷迷谷”,听导游介绍,后山有一个形式迷宫,天然形成的峡谷,过去野狼出没,当地山民闻声色变,叫它“狼巷”,每过此处都要绕道而行。2002年经专家考证后,因独特的地质价值更名为狼巷迷谷。</p> <p class="ql-block"> 韭山洞为五亿年前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彩灯映照下,洞内钟乳石姿态万千,步道蜿蜒其间。 洞壁存宋代以来游人题刻十余处,最早可见“元祐三年”字样。据导游介绍,洞口岩体凿有方形射箭孔,洞内发现明代夯土灶台基址。</p> <p class="ql-block"> 明皇陵乃明朝最早营建的皇家陵寝。其规划、营建及后续的修缮与损毁,无不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脉络交织,堪称王朝兴衰的历史见证。陵前神道两侧,列三十二对石像生,皆以整石雕琢,刻工精湛,形神兼备,数量居历代帝王陵墓之冠。朱元璋亲撰皇陵碑文,详述家世出身、戎马生涯及元末农民起义始末,为研究明史之珍贵文献。</p> <p class="ql-block"> 龙兴寺前身为於皇寺。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旱蝗肆虐,家人相继离世,朱元璋走投无路,于此寺出家。至正十二年(1352年),於皇寺毁于战火,朱元璋遂投奔义军,后建立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念及旧寺,敕建新寺,亲赐名“龙兴寺”。</p> <p class="ql-block"> 凤阳钟楼为此行最后一站。因需赶高铁,仅在车中遥望。此楼乃明中都城重要遗迹,与六里外已消失的鼓楼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滁州雨中游,感受到这里的山水景色、田园风光迷人;历史文化、改革故事动人;老同事、老朋友的热心感人!时间虽短但很开心,如有机会还想再来一次深度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