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大清早走进教室,看见桌上的灰尘,学生喜欢拿起书本左右开弓,噼啪一猛拍,自己桌上干净了。旁边同学进来,也照葫芦画瓢。如此,不仅干净了的桌上又落尘一层,连自己也灰染一身。教室一时甚嚣尘上,环境顿然污化。</p><p class="ql-block">在大家到齐,教室没了噼啪声之后,老师捂着鼻子进来,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以邻为壑。写完,转身问学生。</p><p class="ql-block">“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p><p class="ql-block">“回答正确。能举个例子吗?”教室一时寂然。</p><p class="ql-block">老师:“近在眼前呀一一”学着学生刚才的动作,老师拿起教科书,在讲台上左右一拍扫。</p><p class="ql-block">大家笑了,面带羞赧。从此,拍桌改为擦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劝人做好自己,少管闲事。这教化了千年的古训,传着传着,矛也觉得它衍生的批评味愈重了。自扫门前雪,没错;人人自扫,路就洁净好走了。问题出在“哪管”二字上,多么的偏执冷漠!人与人情况境界不同。你去扫干净了,他人可能出了门不在家,他人也可能是孤寡残疾,或者他人就不想扫,认为自己今天窝居不出门。这样“哪管”他人不扫,你虽然扫净门前,但道路依然难行,自扫岂非近乎无为?“哪管”行吗?这时你如果能摒弃“哪管”,拎起扫把在无人或无能扫的地上动动手,又或者在不想扫之他人门前招呼一声,说不定他也会与你同行。如此,便成就了一件更好的事,成就了一个更好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三十几年前读过一篇小说,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懒散,态度傲慢。一次休假,他去买车票回家,女售票员在与人聊天,对他爱理不理的,他受不了,与她争吵起来。她一火起,说:没票!说完,干脆把窗口啪的一声给关了。他脸都青了。不过这人还有点自省自明,据此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小说这个“弯”转得有点简单,但与之前遇到问题困难就想起伟大教导,下定决心去争取胜利式的转弯技巧相比,强多了。</p><p class="ql-block">今天想起这篇小说是与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己度人,设身处地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的举止言行绝不是孤立的,善恶天地在记着,它与环境人心的因果关系一定存在,终得报应。崽打爹,孙报仇。这是前人的警告,也是生活的铁律。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p><p class="ql-block">来说两个好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大冷天,一患者找医生诉说自己胸闷气短。医生听着,却迟迟不给听诊。患者奇怪,一看,医生正双手捂着听诊器。好一会,他才将它插到自己的胸口,患者大为感动。告辞时,对医生说:你,医者仁心啊。</p><p class="ql-block">一住户新搬来,做饭时,发现未带菜刀,问邻居借。邻居将刀递给他,刀背朝人,刀刃向己。新来居户感叹:好人!是啊,万一没拿稳,菜刀掉下,伤的是……从此,两家友好,邻里和睦,小区吉祥。</p><p class="ql-block">好人不一定要去堵枪眼炸碉堡,好人更在日常一举一止一言一行的“善小”中。</p><p class="ql-block">好人就在身边,好人人人可为。</p><p class="ql-block"> 2017.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