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计划中的黄山千岛湖五日游因天气原因,临时改变为滁州、铜陵、黄山五日游。</p><p class="ql-block"> 安徽滁州市,古称“涂中”“清流”“新昌”,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自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州已1400多年,为六朝京畿之地,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之誉。“滁”字即为山水城之意,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以及明皇陵和中都城等名胜古迹,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滁州市是鲁肃、徐达、戚继光、吴敬梓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故里。唐宋年间,李德裕、韦应物、王禹偁、欧阳修、辛弃疾等文学家、政治家先后治滁,留下德政遗风,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享誉中外;明朝中期,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任太仆寺少卿,讲学滁州。</p> <p class="ql-block">恰逢高考最后一天,南京太仆寺附近有考点,为方便考生家长休息,太仆寺免费开放,我们也就享受一下待遇</p> <p class="ql-block">南京太仆寺,不在南京是在滁州,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置太仆寺于滁州,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遂改北京行太仆寺为太仆寺,而以在滁州者加“南京”字,称南京太仆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寺丞二人,正六品,主簿一人,从七品。</p> <p class="ql-block">太仆寺直接管辖八府四州,分别是:应天府、镇江府、宁国府、太平府、凤阳府、扬州府、淮安府、庐州府。四州: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p> <p class="ql-block">南京太仆寺卿正堂,南京太仆寺最高长官卿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遵阳街是滁州市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原名东关街,后为纪念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滁州讲学而更名为“遵阳街”。该街始建于明朝初年,曾是滁州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现存章益故居、吴棠故居、余家大院、胡家大楼等4处市级文保单位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滁州老火车站旧址</p> <p class="ql-block">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东部醉翁亭片区、西部普贤庵片区、北部清流关片区三大片区。共八个子景区,分别为醉翁亭景区和琅琊景区(即5A景区琅琊山景区的基本主体区域)、丰乐亭景区、清流关景区、龙华寺景区、龙尾山景区、普贤庵景区、凤凰湖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关系,我们只游览了醉翁亭景区</p> <p class="ql-block">醉翁亭记,能全文背下来就可以免门票</p> <p class="ql-block">醉翁潭</p> <p class="ql-block">醉翁亭,滁州著名景点中国四大名亭中国著名历史古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因北宋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而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亭”,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也成就了滁州“醉美亭城”的美誉。</p><p class="ql-block">醉翁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p> <p class="ql-block">古梅亭,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由滁州判官张明道主持修建,初名“梅瑞堂”,后因亭前古梅更名为“古梅亭”</p> <p class="ql-block">欧阳修手植梅,稀有品种,名为“杏梅”,花期独特,与杏花同期开放,兼具梅的傲骨与杏的温婉。</p> <p class="ql-block">览余台</p> <p class="ql-block">影香亭,原名"见梅亭",明代洪熙元年,滁州南太仆寺卿赵次进凿石引水建方池,侍御邵梅墩建"见梅亭"于池中。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因坐在此亭中能看见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所以将此亭易名为"影香亭"。</p> <p class="ql-block">意在亭,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毛鹏所建,取意《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周围设有"九曲流觞"可行酒令可游戏。</p> <p class="ql-block">曲水流觞,原是一种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古人在小渠里放酒杯,漂到谁处就取杯饮酒,有祛除不吉之意。后演变为一种文人诗酒唱酬的雅事。意在亭前的曲水流觞,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滁州知州卢洪夏以《兰亭集序》意境凿石引水所建</p> <p class="ql-block">途经马鞍山市和县,顺路来到陋室公园,是唐朝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诗人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所建。有铭,书法家柳公权书并勒石成碑。门庭“陋室”二字为诗人臧克家所题。</p> <p class="ql-block">和县文庙</p> <p class="ql-block">和县镇淮楼始建于北宋或南宋时期,历经多次重修,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兼具军事防御与历史文化价值。其名称源于南宋抗金事迹,并见证了朱元璋赋诗、抗日女英雄成本华就义等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滁州住的地方还是有点特色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