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备考策略 赋能骨干成长 ——韶关学院2025高中学科骨干教师高考备考能力提升研修班

周钦龙

<p class="ql-block">  时值仲夏,骄阳似火,万物竞茂。为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学科骨干教师高考备考能力,6月19日,韶关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正式启动“普通高中学科骨干教师高考备考能力提升专题研修(数学)”培训项目。来自全省各地的高中数学骨干教师齐聚韶院,共研备考策略,共话教学创新,开启了一场聚焦核心素养、赋能专业成长的高质量研修之旅。</p> 开班启航明方向,研修聚力谱新篇 <p class="ql-block">  6月19日下午2时30分,开班典礼隆重举行,正式拉开本次研修的序幕。韶关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余志兵在致辞中强调,此次研修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强师工程”政策精神、推动高中教师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关键举措,勉励全体学员把握机遇、深度研讨、知行并进,切实提升专业素养。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项目首席专家官运和就研修方案进行了系统解读,从目标定位、课程设计到实施路径,为学员勾勒出清晰的学习蓝图。</p> <p class="ql-block">  研修首场专题培训特邀江西省赣州市高中数学教学专家钟世红老师担纲主讲。钟老师长期深耕中学教育教学领域,在高中数学教学及班级管理方面建树颇丰。 </p><p class="ql-block"> 本次讲座以《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代数内容备考策略》为主题,钟老师立足"三新"(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背景,系统构建了从备考方略到命题研究的完整框架。通过解构"会做题、做好题、好做题"的三维进阶逻辑,深入剖析高考命题规律与教学应对策略,实现了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的有机统一。</p> <p class="ql-block">  6月20日,新强师工程"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进入第二天的深度学习阶段。在韶关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参训教师们迎来了富有成效的专业提升之旅。</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研修课程紧扣教学实践核心,特邀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官运和教授作《项目实施与本土备考分析》专题报告。官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引领参训教师开展深度研讨:通过分组解析近年高考真题,系统梳理备考策略;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p><p class="ql-block"> 研修特别设置了新媒体技能提升环节,官教授亲自指导"美篇"创作技巧,助力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表达能力。整场活动实现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迁移、可操作的教学改进方案,有效促进了备考精准度和教学有效性的双重提升。</p> <p class="ql-block">  下午研修聚焦教育未来发展图景,特邀浙江省高中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金兴先生作《健康心理·复合能力·创新思维——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教育变革》专题报告。</p><p class="ql-block"> 李教授立足教育现代化发展前沿,创造性构建了"三维素养"(健康心理、复合能力、创新思维)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范式。报告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路径,包括:</p><p class="ql-block">1. 智能辅助教学设计系统</p><p class="ql-block">2. 个性化学习支持平台</p><p class="ql-block">3. 精准化学情诊断工具</p><p class="ql-block">4. 探究式学习情境创设</p><p class="ql-block">5. 未来能力培养策略</p><p class="ql-block"> 李教授特别强调,在智能教育时代,教师应当秉持"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原则,既要善用AI提升教学效能,更要坚守育人本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其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智慧,为参训教师提供了面向未来的专业发展新视角。</p> <p class="ql-block">  6月21日,培训活动进入核心阶段,系列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有序推进。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潘丙理先生应邀担任主讲嘉宾。潘老师作为自治区基础教育名师、南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同时兼任南宁市精英领航导师、学科带头人等多项学术职务,曾荣获广西优秀数学教师、南宁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作为深耕高考数学命题研究与教学指导领域的资深专家,潘老师在概率统计模块教学方面具有独到见解。本次讲座中,潘老师立足新高考改革背景,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系统阐释了新高考一卷、二卷的命题趋势与考点分布特征,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极具指导意义的概率统计模块备考策略与教学建议。</p> <p class="ql-block">  6月21日下午,培训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厦门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王淼生教授应邀作专题报告。王淼生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同时入选福建省及厦门市高层次A类人才、厦门市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并荣获厦门市杰出教师、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卓越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现任厦门市首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p><p class="ql-block"> 王教授以“几何眼光 代数心脏——以‘解析几何’为例”为题,从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备考策略两个维度,对解析几何模块进行了系统剖析。凭借数十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经验,王教授在解析几何领域形成了独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讲座中,他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深入阐释了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的辩证关系,强调二者在解题过程中的有机融合,并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参考。</p> <p class="ql-block">  6月22日上午,广东省特级教师黄智平专家为参训学员作了题为《新高考背景下的几何内容备考策略》的专题讲座。黄老师以2024年数学高考试题为切入点,首先分享了参与高考阅卷工作的深刻体会,随后从试题特征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与教学改进建议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性的经验分享。讲座重点剖析了2025年各类高考卷中解析几何的命题趋势与解题策略,通过多视角、深层次的解读,引领学员深入领略高考命题的精髓与要义。</p><p class="ql-block">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黄老师特别强调了"1+8公开课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并就专题训练与单元复习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指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逻辑与内在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些指导意见为参训教师优化备考策略、提升教学实效提供了专业引领。</p> <p class="ql-block">  6月22日下午,江西省萍乡市高中数学教研员胡斌老师为参训学员作了题为《教考衔接 精准备考——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备考策略》的专题报告。 </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的讲座立足新高考改革背景,强调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其思维品质。他从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高三复习备考策略,胡老师的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备实践指导价值,为参训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优化复习备考提供了科学路径。</p> <p class="ql-block">  6月23日,培训进入第五阶段关键节点,两场聚焦高考核心模块与教育平台应用案例分析的专题学术讲座,为参训教师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专业发展盛宴。</p><p class="ql-block"> 上午专题讲座:《高考数学备考关键问题研究》——彭海燕教授。</p><p class="ql-block"> 主讲人彭海燕教授系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现任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领军人才、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彭教授同时担任《中国数学教育》杂志执行编委、华南师范大学及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并兼任广东省数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 <p class="ql-block">  讲座内容围绕四大核心维度展开,系统阐释了新高考数学改革的实施路径:</p><p class="ql-block"> 首先,在高考内容改革方面,提出"强干去支"的基本原则,强调突出学科本质的核心导向,通过优化试卷结构实现改革目标,着力推动学生能力培养从"解题技巧"向"问题解决"的实质性转变。</p><p class="ql-block"> 其次,在题型创新层面,重点分析了多选题对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促进作用,详细解读了开放题、新定义题等创新题型的命题思路,旨在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p><p class="ql-block"> 第三,在备考策略方面,强调复习规划的科学性与教学实施的针对性,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协同提升。</p><p class="ql-block"> 最后,在关键问题解决方面,系统阐述了明确问题的一般化路径,强调通性通法的归纳总结,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素养。</p> <p class="ql-block">  下午14:40,参训团队前往韶关市第一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韶关一中骨干教师李平、王东等就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实践进行了专题分享。</p> <p class="ql-block">  王东老师以“学生能力培养”与“教师教学优化”为双主线,系统阐述了韶关一中“三年一体化”的科学备考体系,重点强调了高考备考的前瞻规划与阶段性落实策略。</p> <p class="ql-block">  李平老师则立足高考命题趋势,深入剖析“考教衔接”的关键问题,提出备考应回归教材本质,优化教学策略,实现精准、高效的复习指导。两位教师的分享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备考经验与方法借鉴。</p> <p class="ql-block">  6月24日,培训班全体教师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与严谨的治学态度。上午8时30分,在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官运和教授及班主任胡翠婷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参训教师集体乘车从韶关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出发,前往广东北江中学进行专题研修。</p><p class="ql-block"> 广东北江中学作为广东省首批七所重点中学之一,同时也是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教育领域享有盛誉。该校叶浩山老师与尹杰杰老师为培训班学员作了题为《基于北中实践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分析》的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叶浩山老师首先就学校办学概况作了系统介绍。该校坚持"以国家基础课程为核心,特色校本课程为延伸"的课程建设理念,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在高考备考方面,重点分享了三大特色举措:创新实施变式教学法、系统开展错题重做训练、以及科学开发校本备考教材,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p> <p class="ql-block">  尹杰杰老师以"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为参训教师呈现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专题讲座。讲座采用"认知—需求—实践—案例"的四维逻辑框架,系统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p><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尹老师敏锐地指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实际掌握程度"之间的现实落差,由此深入剖析了教学评一致性在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典型课例的实证分析,尹老师详细解读了"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评价反馈"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教学范式。</p> <p class="ql-block">  下午2时,全体参训教师乘车前往北伐战争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甫抵馆前,"北伐战争纪念馆"七个遒劲有力的鎏金大字便映入眼帘,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巍然矗立于韶关市浈江区,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彰显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不朽功勋。</p> <p class="ql-block">  随后,参训教师来到中共粤北省委旧址参观学习。该旧址坐落于浈江区五里亭,原为韶州师范农场建筑群。现存的220平方米砖木结构平房院落,以传统夯土墙构筑,灰瓦覆顶,历经岁月沧桑仍保留着鲜明的客家民居特色。与之毗邻的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采用两层客家传统建筑形制,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整体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6月25日,盛夏时节的韶关学院,晨曦穿透梧桐树影,为研修班收官之日铺陈出璀璨的金色画卷。在蔡志明楼前,来自广东省各地的数学骨干教师们步履坚定,怀揣着六日研修淬炼的教育智慧与专业热忱,共赴这场思想的盛宴。此刻的校园,既是教育智慧的圣殿,亦是教育情怀的熔炉,见证着新高考改革浪潮下数学教育者的专业蜕变与教育坚守。</p><p class="ql-block"> 收官之日的研修活动,既是对研修成果的系统凝练,更是教育智慧的深度交响——聚焦二轮复习攻坚策略,共绘科学备考新蓝图。各研修小组围绕"二轮复习专题划分与课时安排"展开深度研讨,为确保方案设计的科学性,每个小组均配备专业导师全程指导。学员们立足新高考命题趋势,紧扣新课标要求,深研新教材内容,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核心方案。在成果汇报环节,各小组代表系统阐述了本组的专题划分思路与课时配置方案,充分展现了团队协作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  广东北江中学尹杰杰老师在点评中指出:"二轮复习应当以目标为导向,突出核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思维培养,提升关键能力。专题划分可遵循知识体系、能力维度、素养要求三大板块,同时需结合校情学情及近年高考各模块考查权重,科学配置教学时长。"</p> <p class="ql-block">  官教授高度肯定了学员们的研修热情,特别强调了此次培训中同伴互助的专业价值,并寄语全体学员在未来工作中持续精进,实现专业成长的新跨越。</p> <p class="ql-block">  当数学的理性光芒与师者的育人情怀在此交汇,这场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研修,必将在岭南盛夏孕育出丰硕成果——以专业智慧之钥,开启科学备考新篇章;以骨干教师之光,照亮县域教育新未来</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由2班第三小组全体成员合力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