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知识框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四则运算的意义与各部分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如3+5=8 ,3和5是加数,8是和。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是加法的逆运算,比如8-3=5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像4×3表示3个4相加,4和3是因数,积是12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是乘法的逆运算,例如12÷3=4 。这里明确了各运算中各部分的名称和相互关系,如加法中,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乘法中,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比如4+5-2,先算4+5=9,再算9-2=7;4×5÷2,先算4×5=20,再算20÷2 =10。若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像3+4×2,先算4×2=8,再算3+8 =11。当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比如(3+2)×4,先算括号里3+2 =5,再算5×4 =20;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例如[(2+3)×4]÷5,先算小括号2+3 =5,再算中括号5×4 =20,最后算20÷5 =4。</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3. 有关0的运算: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如5+0 =5;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5-0 =5;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5-5 =0;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5×0 =0;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5 =0;0不能做除数,因为像5÷0这样的式子无意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结合生活实例:在讲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时,可以引入购物场景。如买文具,一支铅笔2元,买5支,通过加法2+2+2+2+2和乘法2×5对比,让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付出20元,找零多少则涉及减法;若将20元平均分给5个同学买文具,每人能分多少就用到除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 注重运算顺序练习:设计多样化练习题,包括单纯的式子计算,如3×(4+2)÷6 ,和解决问题类,像“小明有30元,买了5本单价4元的笔记本,剩下的钱能买几支单价2元的笔”,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巩固运算顺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