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孩子总是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能力却相对较弱,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烫伤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当孩子不幸被烫伤时,家长们往往会惊慌失措,其实,只要记住“冲、脱、泡、盖、送”这五字诀,就能在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孩子的烫伤,降低伤害。<br><br>冲<br>“冲”指的是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烫伤部位。当孩子烫伤后,应立即将烫伤处放在自来水龙头下,用流动的凉水持续冲洗15 - 30分钟。这一步至关重要,流动的凉水可以迅速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阻止热力继续向皮肤深层传导,从而减轻烫伤的深度和程度。比如,如果孩子不小心被热水溅到手臂,马上用凉水冲洗,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水泡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水流不宜过急,以免对烫伤的皮肤造成二次伤害。<br><br>脱<br>在充分冲洗后,要小心地脱去烫伤处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扯,以免撕脱皮肤,加重损伤。可以用剪刀小心地剪开衣物,尽可能保留粘连部分,让其留在皮肤上,待后续由医生处理。比如孩子穿着袖子较紧的衣服,被热水烫伤了手臂,在冲洗后,就需要用剪刀沿着袖子剪开,而不是直接往上拉拽衣服。同时,要注意观察衣物上是否有残留的高温物品,如热粥、热油等,避免再次烫伤。<br><br>泡<br>接着,将烫伤的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水温一般控制在10 - 15℃左右,浸泡时间约为15 - 30分钟。这可以进一步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孩子烫伤面积较大,不适合浸泡,也可以用湿毛巾持续冷敷。例如孩子腿部大面积烫伤,就可以用湿毛巾敷在烫伤处,并不断更换,保持毛巾的凉爽。但如果孩子出现颤抖、皮肤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浸泡。<br><br>盖<br>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在烫伤部位,以保护伤口,减少外界污染。不要使用有绒毛的布料,因为绒毛可能会粘在伤口上。比如,用干净的医用纱布轻轻盖在孩子烫伤的手上,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不会引起额外的刺激。注意覆盖时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br><br>送<br>经过上述处理后,应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尤其是烫伤面积较大、程度较深,或者烫伤部位在面部、手部、足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时,更要及时就医。在送医途中,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呼吸道通畅,避免颠簸。例如孩子烫伤面积超过身体表面积的10%,或者烫伤部位出现水泡、皮肤破损等情况,就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br><br>孩子烫伤是一件让家长揪心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冲、脱、泡、盖、送”这五字诀,就能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为孩子的健康争取更多的保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