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游(七)落寞挺立的塞尔维亚

小平

<p class="ql-block">此行的最后一站塞尔维亚。</p><p class="ql-block"> 到了塞尔维亚,必然要提起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1945一1980),是东欧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其综合实力体现在经济高速增长、军事自主化、国际外交独立性和高水平社会福利等多方面。推行“工人自治”市场经济模式,工业产值大幅增长,1950-1970年GDP年均增长率超6%,成为东欧经济较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被称为“巴尔干之虎”。</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8年3月中</span>国共产党派出党的工作者代表团访问了南斯拉夫。访问长达21天,是对南斯拉夫最全面的一次调研。访问归国后,代表团向中共中央递交了考察报告,介绍了南斯拉夫政治、经济现状和改革措施。</p><p class="ql-block">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给代表团带来了思想冲击,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四十七年过去了,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从"基本实现现化"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渡的阶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十七年过去了,南斯拉夫已经解体成5个国家,铁托时代创造的輝煌化作了一道流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不胜感慨唏嘘,为南斯拉夫惋惜。历史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吗。</span></p> <p class="ql-block">  塞尔维亚国土面积8.85万平方公里,截止2023年,人口达841万,官方语言为塞尔维亚语,宗教信仰东正教,首都贝尔格莱德。因它是前南斯拉夫的主要共和国,所以分家后它的面积和人口是最多的,它没有海岸线,是个内陆国家。</p> <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8字小火车是世界上唯一的窄轨观光火车,以其独特的8字形轨道和复古蒸汽机车闻名。</p> <p class="ql-block">  该线路原为贝尔格莱德至波黑萨拉热窝的窄轨铁路的一部分,因技术限制,使用“8”字形轨道设计克服陡峭地形,于1925年投入使用,1974年因技术更新被废弃,1999年重新修复为旅游线路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车廂里温暖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全程往返约1.5小时,穿过了一条又一条的隧道,沿途停靠3-4个观景站点,可下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我印象中的南斯拉夫人就是这样,尤其那顶帽子。</p> <p class="ql-block">  绿叶掩映下的圣萨瓦教堂恢宏壮观,它是贝尔格莱德的一座东正教教堂,也是巴尔干半岛规模最宏伟的东正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 1895年,塞族人为纪念民族英雄圣萨瓦·奈马尼亚,决定在贝尔格莱德为其修建教堂,1935年修建正式开始,中间因战争、政治动荡等多次停工,直到2003年12月才完成外部建造工程,内部装修至今仍在进行。</p> <p class="ql-block">  圣萨瓦教堂不仅是重要的宗教礼拜场所,也是塞尔维亚文化艺术的宝库,经常举办各种音乐会、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附近有一个塑像,那是纪念塞尔维亚人迈克尔.法拉第,小学没毕业的他在19世纪30年代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证明磁场变化能产生电流,为包括交流电在内的电力技术奠定了核心理论基础。被称为电学之父、交流电之父。</p> <p class="ql-block">进入贝尔格莱德市,顿时嗅到到大都市的气息,不愧是前南斯拉夫的首都。</p> <p class="ql-block">有中文的路标</p> <p class="ql-block">  车窗外突然闪过几幢残破楼房,阳光下很是刺眼与周围建筑格格不入。</p><p class="ql-block"> 这是1999年因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的大轰炸,一场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共计78天。</p><p class="ql-block"> 1999年3月24日,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下,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行动分三阶段,不断扩大空袭范围,增加空袭强度,对南联盟境内的所有军事目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轰炸,还对民用设施进行狂轰滥炸。</p> <p class="ql-block">为铭记历史,不忘民族耻辱,贝尔格莱德市留下几幢残垣断壁的建筑,警醒后人。</p> <p class="ql-block">也就是在那场大轰炸中,中国大使馆被所谓“误炸”,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遇害。</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到贝尔格莱德一定会到这里缅怀牺牲的同胞,纪念碑前鲜花不断。</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把使馆被炸后的屈辱,转化成了富国强兵的实际行动。</p><p class="ql-block"> 如今,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怕任何人为非作歹了。</p> <p class="ql-block">卡莱梅格丹城堡是贝尔格莱德的标志性建筑,著名风景点,是当地人消遣时光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城堡经历115次战争,40多次被摧毁,却又浴火重生,卡莱梅格丹城堡是塞尔维亚民族精神的象征,见证了巴尔干地区千年的纷争与文明交融,承载着塞尔维亚人民的精神寄托。1979年被列为塞尔维亚国家重要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大多是17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建造。</p> <p class="ql-block">陈列着一战、二战时期的真实武器,如坦克、大炮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英制大炮</p> <p class="ql-block">胜利者纪念碑。192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十周年而建,高14米的青铜雕像成为了贝尔格莱德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  铁托花房位于贝尔格莱德城南的德迪涅山上。铁托生前酷爱养花,闲暇时常在总统官邸的花房养花种草,他希望死后一切从简,于是人们遵照其意愿将花房改建为他的长眠之地,因此被称为“铁托花房”</p> <p class="ql-block">铁托在南斯拉夫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领导南斯拉夫人民进行了反法西斯斗争,在二战后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并长期担任国家领导人。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倡导的不结盟政策在冷战时期为南斯拉夫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花房是一座长20米,宽15米的玻璃房,四周和穹顶都是用玻璃制成。地板铺着白色大理石,陈列着白色的大理石墓碑和墓穴,上面只刻着“约瑟普·布罗兹·铁托1892-1980”几个金色大字,墓两旁是绿色植物和花草。</p> <p class="ql-block">花房一侧的陈列室布置成铁托办公室的样子,有办公桌和书架等。</p> <p class="ql-block">花房附近的铁托博物馆展示了铁托照片、曾穿过的服装、用过的物品,前南斯拉夫几个时期的地图雕塑以及外国政要送给他的各种礼品勋章等。</p> <p class="ql-block">铁托最喜欢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送给铁托的礼品:象牙雕</p> <p class="ql-block">铁托喜欢打猎,用过的各种猎枪。</p> <p class="ql-block">中国老战士与年青英俊的塞尔维亚军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代枭雄铁托,是南斯拉夫人的骄傲和英雄。</p> <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位于塞尔维亚北部,18-19世纪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1848年欧洲大革命中遭受严重破坏,后逐渐恢复繁荣,成为塞尔维亚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彼得罗瓦拉丁要塞,建于1690年至1780年间,是欧洲第二大堡垒,曾是强大的军事据点,被称为“多瑙河上的直布罗陀”。</p> <p class="ql-block">  要塞上的钟塔是诺维萨德的象征,其时针和分针长短对调,以便多瑙河上的船只和渔民在远处能清晰地看到时间。</p> <p class="ql-block">瓦拉丁桥,连接着诺维萨德和彼得罗瓦拉丁,是诺维萨德最漂亮的桥梁之一,也是多瑙河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桥身造型优美,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要塞下多瑙河静静地流淌</p><p class="ql-block">衷心地祝福塞尔维亚人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16天的欧洲游顺利结束了,感谢来自匈牙利的司机师傅,一路上安全驾车,帮我们提放行李不辞辛苦,憨厚的笑容为我们的旅途带来了温暖。还有认真负责的小程导游,获得了全团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50人座的崭新大巴,伴了我们一路,它就像是公路上移动的家,干凈、舒适、宽敞,尤其是可以随时充电,方便极了,带的充电宝一直就没用上。</p> <p class="ql-block">  放几张集体合影,为这段有意义的行程留下纪念,画下句号。同时也为我们自己喝彩,六、七十岁的老人很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达佩斯渔人堡</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美泉宫</p> <p class="ql-block">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湖</p> <p class="ql-block">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城堡</p> <p class="ql-block">克罗地亚扎达尔小镇</p> <p class="ql-block">黑山塔拉河峡谷大桥</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之夜</p> <p class="ql-block">感谢美篇的编辑和美友们的鼓励支持!</p><p class="ql-block">一起记录美好,分享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