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未来可期

<p class="ql-block">在北门这一路段,居民们总会看到一个身影,一个戴着宽边麦秆帽和眼镜、身材瘦高的老者。他,就是赵老头,一个已经退休二十多年的语文老师。尽管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他的步履依旧坚定,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赵老头的故事,在邻里间流传着。他原本是一个乡村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以深厚的文言文功底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著称。我曾在那个学校就读,有幸在高二时听过他教授的地理课,更在高三时成为他语文课上的学生。他的课堂总是那么生动有趣,让人受益匪浅。后来,他还担任了数年的校长,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然而,退休后的赵老头并没有像大多数老人那样选择安逸的生活。他没有去打太极、玩乐器,也没有去旅游、打牌。相反,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投身于地方史料的编纂工作。</p><p class="ql-block">因为他的古文化功底深厚,在修订族谱时,赵老头就担任了委员兼副主编的重任。他编纂的族谱精美绝伦,不仅得到了族人的赞誉,还荣获了全省优秀族谱的荣誉。这份成就并没有让他止步,反而激发了他更大的热情。县里邀请他参加编纂《大方县志》、《大方当党史》,毕节市的《黔西北白族史》等史料,他欣然应允。</p><p class="ql-block">从此,赵老头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忙碌。他每天早出晚归,像普通上班族一样投入到史料编纂的工作中。偶尔,人们还会看到他在回家的路上买些菜,回家拿给老伴做饭,他的儿女们住乡下老家,他的身影,总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坚定有力。</p><p class="ql-block">有人可能会问,赵老头为何要在晚年选择如此辛苦的生活?为何不享受天伦之乐,或者出去游玩?其实,答案很简单。对他来说,编纂史料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民族。</p><p class="ql-block">这种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在赵老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和情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谛。</p><p class="ql-block">如今,赵老头已经年过八旬,但他的笔耕之路仍在继续。他的身影,依旧在北门路段缓缓来去,成为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当看到他那瘦高的身影、那宽边的麦秆帽和那提着的布包时,人们都会由衷地感叹:这是一个多么可敬的老人啊!</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或许都应该向赵老头学习。学习他那种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让我们也像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