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苏州的第一天,吃过午饭,我们就去游览金鸡湖。</p> <p class="ql-block">从我们的住宿地出发,路程不近不远,时间也不多不少。此时,恰逢比较炎热的江南天气,我们站立在缓缓下移的电梯上,不动声色地钻进厚厚的水乡地底下,悠闲地坐在凉凉爽爽的地铁车厢里,车厢一节一节相连,中规中矩地箭一般穿行。大概是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地铁就到了一站,稍等片刻,旅客们该下该上的程序做完后,各节的车门紧闭,地铁就百步穿杨似的“射”向下一站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地铁站门口,向前走不多远,就来到了金鸡湖景区。我们站在地势稍高的文博广场,向远处眺望,只见一泓碧波在阳光下闪现着迷人的光彩。来这里游览之前,我查阅过金鸡湖的相关资料,知道金鸡湖比杭州西湖还大,超过西湖一点八平方公里呢!原先,金鸡湖只是万倾太湖的一个支脉,再平常不过,可偏邂逅机遇的垂青,让它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快速升级里,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明媚形象。湖中盛产鲢、鳙、鳊、鲫等鱼类和青虾、河蚌等水产品,其中,珍珠、泥鳅等更是珍贵奇异,竟远销国内外,举世闻名。金鸡湖不仅是苏州市重要的水产基地之一,而且还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园。</p> <p class="ql-block">说起金鸡湖名字的由来,更是让人觉得凄美不已:据说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的勾践进贡了西施之后,高枕无忧的夫差便只顾和西施在城西灵岩山姑苏台享乐游玩,不理政事。吴王夫差聪慧的女儿琼姬发现勾践别有用心,多次提醒父亲提防勾践。可夫差没有听信她的话,反而受西施挑拨,把琼姬赶到苏州城东大湖中的一个荒岛上去“面湖思过”。后来,越国军队兵临姑苏城下,夫差为了保命,准备把女儿作为“礼物”送给勾践请罪求和。琼姬得知这个消息后,痛不欲生,跳湖自尽。后人为了纪念琼姬,便把这个湖泊叫做“琼姬湖”,把她所葬的地方称为“琼姬墩”。由于吴语中的“琼姬”念起来和“金鸡”的读音相近,渐渐地 “琼姬湖”就被人们称为“金鸡湖”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随着游人的脚步往前走,金鸡湖的东北边,“月光码头”的四个大字首先引入眼帘。站在月亮码头观看碧波荡漾的金鸡湖,湖东湖西的景观俱览眼底,到了晚上,灯光璀璨时,能看到金鸡湖最美的景观,所以,人们说它真不愧为“苏州十大最美夜景之首”。我们走在月光码头的小街上,却感觉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姑苏风光,反而却是欧洲小镇的异域风情。路边多是饭店、酒楼。那里,刀刀叉叉的西餐多、插管子嘬吸的饮料多、促膝交谈的金发碧眼多、小夜曲一样的外国音乐多,还有飘来的不是咱们的烹调香味,而是咱们闻着不习惯的啥怪味道.......不过,能在中国境内,免费观赏远在万里的异域风光,不走冤枉路,不花血汗钱,倒是真值!我们再往前走,又发现了好多异国的人物雕塑,错错落落地随意摆放在路边。初看是随意,细看时,人家却是有心设计。每一个雕塑的旁边,人家都留有空位,或一个、或两个、甚至多个。这些空位是留给游客打卡用的,而游客们大都是聪明的,只要挨着雕塑坐下来,都能和人家的举手投足相配合,和其脸上表情相协调。妻子和女儿看见了,挑选了雕塑坐好,让我拿手机拍照,我看了刚照的相片,人物和雕塑相互映衬,竟有了超越时空的别样美。</p> <p class="ql-block">月光码头往西,修筑了一条通向金鸡湖面的通道,我们沿着通道在湖面上走着,发现有打扮得五颜六色的漂亮游船正向我们游来。那些游船大都是木制装备,古色古香,有的船上还设计有二层楼顶,站满了登高远眺的男女。我想:这些木制游船大概是仿造古时的兰舟而建造的吧?柳永的《雨霖铃》里就写到了兰舟:“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古色古香的兰舟上,载满了古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啊!还有,望着眼前兰舟上的二层楼顶男女,不由让今人朝着古人那方遐想:“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恍然见到了让今人敬佩又泪目的古时思妇......我们走的通道往西不足百米处,面前又横着一条南北走向的通道,游船就挨着它停了。船上的游人们扶老携幼下船,沿着通道,朝着月光码头的小街走去。在我们身边,有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保证下船的游客们安全登岸。等完成了护送任务,工作人员看到了我们,就对我们说:“今晚景区有活动,傍晚六点钟到此排队,前一百名游客就能获得免费船票,可以登船,在金鸡湖上夜游观赏。”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我们周围还有好多游客,都齐声叫好,愿意迟一点归家,免费在湖面上夜游一番。一开始,人群拥挤,后来,就慢慢散去了。因为时间尚早,不如就近先游览游览,再回来排队也不迟。</p> <p class="ql-block">我们扭转身,往北边走,过了桥,就沿着金鸡湖,朝西边而去。从我们起步开始,我们就踏入了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广场。这广场不像我们北方的广场,多么规规矩矩、多么四四方方。它紧邻金鸡湖畔,顺着金鸡湖弯弯曲曲的地势,时而窄、时而宽,蜿蜒向西而去。湖畔是钢筋棍铸成的栏杆,栏杆上斜立着精致木头做成的精致的长方形木块,隔开一段距离再立一块儿,依次铺排。走近细看,木块儿上深凹着人的巴掌印,巴掌印的右下方是人的签名,签下的名字艺术感很强,不好认,幸亏在签名的下面还有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就好认多了。我们看了好几个巴掌印,大都是电影明星们留下的。妻子手快,看到了王姬的右手印,忙把自己的右手放进去,正好,严丝合缝,就好像是自己的手掌一样。妻子见状,高兴,右手呆呆在放在木板上,久久不肯取下来。也是,不经意间,手掌放进去,就一下子拉近了草根和明星的距离,能不喜出望外吗?我再看看其它木块儿跟前,也占满了好多人,都不舍得从木块上取下手来,高兴得蹦蹦跳跳,跟啥啥啥似的!女儿劝说妈妈:前面还有更好看的风景。于是,我们就继续在广场上行走。前面,广场渐宽,游人增多。右手边,一座造型比较特殊的建筑物跃然眼前。它与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鸟巢相似,像一只金属编织的鸟巢静卧在金鸡湖畔,因此,它就有了苏州鸟巢之称。此建筑是由世界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建造的,他深知,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对建筑本土化的继承和发扬,即是对本地文化的尊重,也是建筑物能否体现特色,成为标志建筑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他将珍珠、园林和丝绸这三个苏州特产,巧妙地融入到建筑单体里去,这种对本地传统元素的采用,充分体现了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在建筑美学上的立意。这鸟巢虽然比不上北京的鸟巢大,但是,游览起来也耗费时间。女儿说:“不远处有一个大相框,正对着夕阳,照相好看!”当我们赶到时,发现有好多人在排队,我们就站在了队伍的尾巴处,有秩序地等候。看那相框,大大的,长方形,横着摆放。乍看,好像悬空样;细瞅,地面上伸出两只手,在相框的左右两角处,优雅又认真地举着它。人们在相框最下面的一根横木上,挑选一个最佳位置,小心坐好,看着夕阳,摆出最自以为是的标致动作,让人在后面照着背影,就定格了最美丽的照片了。照相的队伍慢慢向前移动,终于轮到我们了。妻子先攀上横木,当在上边坐下时,双腿垂下,就悬空了,感觉不稳,难免心里怕,畏首畏尾,导致相框里整个身体就稍欠平衡了。但是,妻子终于调稳身体,拍了照片。当妻子下了横木,可能是感觉自己很勇敢,所以,她满脸都是笑容。女儿也攀上横木,找了靠近相框左下边那个角的位置,按专业术语讲,那叫黄金分割点。女儿坐在这个最佳位置上,四肢放松,腰身挺直,抬头看着夕阳时,又被夕阳镶嵌成朦胧的金边剪影。这时候,看那相框,红色的夕阳在相框里的右边,已经挨着碧绿的香樟树梢上了;相框里的左边是金鸡湖,湖岸上耸立着中华之门,披一身夕阳之光,也别有风韵。中华之门的下面是金鸡湖,湖水在相框里荡漾着,靠近北岸的湖水被夕阳染红了,顿时,金波粼粼,富丽堂皇。而南边的湖水离夕阳稍远,依旧碧波起伏,共蓝天一色。这样看来,现代版的相框里就洋溢着“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古典诗情了。</p> <p class="ql-block">眼看排队的时间快到了,我们就从相框里走出,匆匆往月光码头而去。</p> <p class="ql-block">到了六点钟,游船还没有来,长长的队伍里无人抱怨,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只能等。又过了半个小时,游船还没有来,长长的队伍里稍有些骚动,马上就平静下来,只能坚持不懈地等。夕阳归家,暮色降临,游船还没有来,长长的队伍还是长长的队伍,无人离开。人家工作人员早已说是夜游,到暮色沉沉、华灯璀璨时,坐船观赏,那景色才是真美。当暮色变成漆漆的夜色时,终于,游船来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这群对金鸡湖夜游“忠贞不渝”游人们,秩序井然地坐上了游船。我挑了紧挨玻璃窗的位置坐下,用手机紧贴着窗玻璃,尽情拍摄着窗外美景。游船从月光码头出发,由东往西航行。游船的速度不快,也不慢,犹如我们北方耕地的老牛,稳稳地驮着农夫使劲按着的笨犁,翻腾出一大块一大块的“黄土浪”。此刻,载满百人的游船,使劲“耕犁”着夜色中的江南湖水,在游船灯光的映照下,一朵挨一朵多彩的浪花翻滚,沿着船舷,争先恐后地朝着船尾奔去。看到这里,我仿佛已置身“三国”战场,大有一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情。后来,我看到窗外不远处的一片一片树冠状簇拥的灯光,心想,游船肯定到了湖心岛近前了。黑黝黝的湖心岛,此时,正被高挂在大树上各色各样的灯光装饰着,已穿越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宋词里。游船继续“耕犁”着金鸡湖水,一腔豪情地义无反顾前行。告别了湖心岛的“宋词”灯光,我眼前又兀现了恍若遥远的灯光。那灯光好像在天边,和湖心岛上高低不一、大小不齐的灯光不一样,它只图热闹,没有这里的灯光整齐又精致。这里的灯光是上下两行的横线铺排,直直的,横跨金鸡湖的东西两岸,难道是银河上的天桥下凡?不过,这灯光的横线稍显呆板,那灯的颜色却是灵巧多变的,一会儿红,一会儿绿,反正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变化多端。直到那灵巧多变的灯光到了尽头,我们的游船也靠了码头。经历了湖面夜游的视觉享受,我们才依依不舍地上了岸。</p> <p class="ql-block">岸上游人众多,大都是朝着中华之门而去的。傍晚在相框里照相的时候就见到了中华之门,不过,那距离远,看着不甚高大。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华之门近前,才感觉它高,大概有摸着天那样高吧,连我们仰起脸看着它都费劲。现在,好多人都在中华之门下打卡照相,他们说,它叫“大秋裤”;他们还说,它也叫“大裤衩”。和“中华之门”相比,这俩名字叫起来太土,且不雅。可能是接地气,有亲切感吧,大多人都爱这么叫它。这建筑,有高大上的称呼,也有土的掉渣的名字,一物多名,这不恰恰证明此物有着“海纳百川”的格局吗?当我走到中华之门脚底下的时候,发现中华之门的建造太有特色了。我猜想:可能有两个建筑,分别立于大路两侧,这俩家伙长得太高大了,不知啥时候,竟在蓝天云端处握手言和,奇迹般地让两个建筑整合成一座建筑了。这样,它们原来被大路隔开的空间就变成了苏州城的大门,高高大大的,容纳着奔流不息的车流人流进进出出,自由惬意得很。这,大概就是中华之门善于容纳的境界吧!</p> <p class="ql-block">走出金鸡湖,我们坐上了回去的地铁。一路上,我都在想,金鸡湖美在古典:金鸡湖的传说,金鸡湖的兰舟、小鸟巢揉进去的“珍珠、园林、丝绸”等,无不流露着传统的美。金鸡湖美在创新,那欧洲风格的月光码头,那外国人设计的仿鸟巢建筑,那气势恢宏的中华之门等,无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着现代的美。既然,美化景区如此,我们构建人生之路,何不也如此试试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