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用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敷衍塞责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乡镇“光减负材料就准备了12 个档案盒”。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不出事”成为处事原则。有的干部对工作保持“不出事就好”的态度,工作只求不被追责、不引发舆情。有些事涉及群众急难愁盼,但解决起来错综复杂,有“出事担责”风险,部分干部就能拖就拖、能躲就躲,或者拿“规定不允许”、“不能出岔子”等当借口。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3.“做事变作秀”。有的急功近利,热衷于“短、平、快”。有的搞“形象工程”,不重做事重“作秀”。有的为应对上级频繁检查,花费大量资金打造盆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4.公职人员自我要求松懈。有的上班睡觉或迟到早退。有的违规打牌。有的基层单位工作时间人走楼空、大门紧锁。有的信访接待部门没有接访标识,或设在机关大院“深处”,大门难进,窗口难找,联系电话不公开,反映问题渠道不畅通。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官小架子大”权力滥用。有的干部习惯“高高在上”,对群众诉求漫不经心,一副“官老爷”做派,动辄发号施令彰显“权威”。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6.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失守。有的党员干部生活作风问题成为网上舆情热点,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有的领导于部在生活作风上失守,坠入权色交易、权钱交易深渊。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年轻干部沉迷于不良网络。有的热衷于网络赌博、网络游戏、网络打赏等不良嗜好。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8.违规吃喝变相反弹。有的公务接待“一场不喝二场喝”、“正餐不喝夜宵喝”。有的在企业或下级单位食堂、农家小院、私人会所等“二次宴请”。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9.公款旅游“改头换面”。有的以异地培训为由,旅游参观、接受超规格接待。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 国企“四风”顽疾“树倒根存”。有的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缺失、过度追求高标准待遇。有的对材料“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过高,过度“抠字眼”、“抠格式”,“要花好几个星期准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