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 斯里兰卡 ‍努沃勒埃利耶

江水悠悠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火车从 Ella 到纳努奥亚( Nanu Oya)一路都走在茶园中,绿色的茶垄延展到天边,远处的茶山被云雾缭绕,山泉叮咚飞溅而下,清新的茶香浸润着天地间的空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纳努奥亚是以 Nanu Oya 河命名的火车站,距离我要前往的努沃勒埃利耶镇还有 8 公里的路程,有公交车拨接。但初到之地我都是乘出租车,更何况出了站口就是一个 200 米的陡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嘟嘟车的要价 1000 卢比,被我硬砍成700 。因当时并不清楚火车站距离镇内有 8 公里的路程,以为火车站就在镇内,司机是满天要价。结果在茶山跑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努沃勒埃利耶,半路又下车拍照,让我很愧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一段铁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绿野观光线路,往返走向的铁路车票都是一票难求,人多的不得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切记决对不能买一等箱,享受不到敞门火车的乐趣,也拍摄不了身在车外任火车飞驰的快感,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个经验是在搭乘从科伦坡到加勒的海滨火车上拿到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片埃勒南部的区域都是茶园山景, 沿路风光迷人。晴天时,茶园景色静好,还能俯瞰远处平原丘陵的起起伏伏。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Poonagala茶园的美景被不少人誉为” 被遗忘的天堂”,我感觉更像是遗落在人间的伊甸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顶的气候多变,前一秒晴空万里,后一秒就变成迷雾重重,沿途美景可谓一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入住的民宿是新建的,夹在一片英格兰老民居之中,周围各色风格的建筑值得品味。这些老屋有很多都成为别有风味的民宿,价格不便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民宿地点很好,步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镇中心,小红书上的景点都在附近。而我要推荐的是那些比小红书上 “标榜景点” 还要值得看的老建筑,但需要自己去寻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特别喜欢这些英格兰乡村老屋,都有百年历史,宽大的屋顶盖住了白色屋体,好像大檐的防晒帽盖住了脸庞,绿色的青苔布满屋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庭院广阔,入口处有个小小的喷泉。现不知住着何人,因没有狗吠才走到近处拍了这张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座老修道院,一百多年的历史。黄色跨栏高的长长围墙栏住了我的脚步,里面冲天的高树档住了我的视野。好奇心出使我等待机会探究,但一次次落空。只见匆匆走过的 修女,不见门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看这两座民居充满了贵族气息,房子高大,窗棂也高大,与绿色的屋顶拉开明显的距离。没有压抑感,可以想象清晨的阳光透过白色的窗棂洒在屋内的情景,多么的温暖而有诗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附近还有一座精美的老教堂,从墓地角头的牌子上得知它叫作:圣三一教堂( The Sanctuary at Holy Trinity Church),建于1852年,已经170多年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89年,教堂进行了扩建,仅保留了西端的原始部分。1954年4月18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出席了圣三一教堂的礼拜,并赠予了一块蓝色地毯和一扇彩色玻璃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女王赠予的玻璃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教堂里有架百年管风琴在1968年坏掉,停运了30多年后,于 2001 年耗资 50万卢比进行了修复,一直工作到今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教堂墙壁上悬挂着多块墓地纪念牌匾,包括皇家植物园主管;茶农立法会的议员;锡兰总督的夫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墓地里还有几块重要的墓碑,锡兰最后一任总督的妻子、当年英国驻锡兰塞缪尔·贝克爵士和家人的墓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后来两天的清晨和傍晚我多次来过这里,被它的环境所吸引,被它的宁静所吸引,被这里静默的漂游的神灵们所吸引,深深爱上了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格雷戈里湖(Gregory Lake)是小镇中心的一座建于 1874年的人工湖,用时任总督 Gregory 命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殖民时期英国人为满足钓鱼的需求而建造了这座人工湖,他们通过管道引入纳努沃亚河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风景秀丽的观景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格雷戈里湖以它深邃的蓝色和宁静无波的水面独特的存在于努沃勒埃利耶,与翠绿的波连波的茶山形成强烈的对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群山环绕下的湖水幽蓝,周边的绿草如茵,并无太多附加点缀,是一个绿地大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顶有些许英式的小屋,远看似如诗如画的苏格兰风景。在清晨和傍晚有大量野生鸟类聚集,生态环境极为优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舒展的草坪如一片宁静的绿洲。受英国人影响当地人喜欢在上面种植一些平面花卉,让它们组成景观造型。如:巨大的几何图形、格雷戈里湖、孔雀开屏… ,给整个草坪增添了浪漫的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湖泊因为深厚的历史,因为高山湖泊的稀有,因为迷人的自然风光,被 Eliya 人所喜爱和推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是,这座名满斯里兰卡的湖泊并没留给我美好的印象。入口处排满了销售的小摊位、水上飞驰的摩托艇、为游船拉客的僧伽罗人,让我感到好似在中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我不推崇游览格雷戈里湖,这样风景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能看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努沃勒埃利耶 ( Nuwara Eliya )小镇位于群山之中,是斯里兰卡的避暑胜地,以绵延的丘陵、峡谷和瀑布闻名。 围绕在周边有 Hakgala 皇家植物园,Horton Plains 霍顿平原,Tea Factory 红茶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小镇的森林覆盖率达 30%,气候极凉爽,空气又清新。从 1828年开始英国人就将这里设为疗养中心,有公园、有马场、有球场、有矿泉疗养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直到现在,每年四月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发现跑马场是来小镇的偏得,没有想到可以看到 160年历史的跑马场,地道的英伦风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今天不是跑马日,大门关闭着。在我徘徊之时,来了一位矮小的军人,我立刻上前搭话。鸡头鸭脚讲了半天才知道他是警察局马厩的负责人(估计大机构都有自己的马厩),并乐于带我进里面看看。哈哈… 天上终于掉了一回馅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座标准的赛马场从启用到现在从没有停止过,也没有改变过,160 年里马照跑舞照跳。每月跑马六次,已经成为规律,小镇人生活的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跑马不再是英国人的传统,现在也成为锡兰人的传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马厩是用木板建的,封闭式安全空间,专门用于养马或赛马,雇佣的马夫都是当地人。里面很干净,但是有味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和小个子警察长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英国被世人称为赛马王国,赛马和育马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十九世纪初开始,已经不是皇家贵族和达官显贵的专利,而是全英老百姓老少妇孺皆喜欢的大众化娱乐项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个跑马日是26号。每逢赛马日许多人都会与亲朋好友相约,聚集于赛马场。在这里谈论马经、评论马道,是一个社交平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拉利亚绿色城市酒店 ( Araliya Green City )位于跑马场的斜对面,接近镇子中心,地理位置便利,距离众多景点仅举步之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酒店建于 1961 年,四周环绕着连绵起伏的群山、葱茏的茶园和宜人的气候,提供给酒店优越的条件,使其稳健地保持着五星级酒店的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酒店后面有一片古香古色的英式老房子,在这里遇到了 “ 中国虾餐馆”。我先是被建筑迷住,然后被其环境迷住,最后被餐厅的菜单所迷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餐厅被为两部分,酒吧和餐馆,小巧温馨。低头一看已经两点,便在这里吃了午餐。菜品一般,江南味道,价格也算合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餐厅摆设的桌椅看,晚间肯定很火爆。我对面的黑人一家来自非洲索马里,这可是有钱人,点菜不眨眼,算帐也不眨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世界颠倒了,第三世界都在挥霍无度,第一世界掰着指头算小钱,当然包括川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沿着中国餐馆向上就是著名的老酒店 — 努沃勒埃利耶大酒店( The Grand Hotel Nuwara Eliya ),门口里三层外三层的把着,非富即贵末进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努沃勒埃利耶大酒店,又称“小伦敦”,建于19世纪初。粉色的尖屋顶,黑白的英式顶层,肉色的外墙和精美的花园,都彰显了英殖民时期的特色,从内到外让你充分体会当时英国人的生活方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照片来自酒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组建筑的最初是提供给英国官员和贵族的住所,后改为酒店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它仍然是小镇最受欢迎的酒店之一,尤其吸引着那些对历史和殖民文化感兴趣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维多利亚公园(免费),是旅行团必到景点。个人感觉推荐的勉强,这样风景在其它国家都有,是一个可走可不走的地方。我也是慕名而来,匆匆而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公园的特点就是空旷,满眼广阔的绿草地,满眼高高的松树林,满眼成群的飞鸟…。而那些亭子、喷泉、座椅仅仅是偶遇的点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战纪念碑 1914 - 1919</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在公园里的感觉就好像是和大自然拥抱,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很似走在森林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镇内的红粉邮局,由英国人在 1894 年建造,屋顶上的钟楼是这座建筑的特征。整体邮局的外墙由红砖砌成,因砖块之间的白色泥灰使得建筑在远处看起来通体粉红,因此得名“粉红邮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邮政局的分拣,是我非常熟悉的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经在盘锦邮局做了三年的分拣工作,那 30 个小格子和插在中间的分信板就是我的伙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八世纪末用藤条编织的大邮箱(筒)是整个邮局里最老的邮政设备,邮局的运营依然是最古老的方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以买张明信片寄于朋友和自己,贴上斯里兰卡的邮票,盖上斯里兰卡的邮戳,就是一份有意义的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座红粉建筑被印在了 1990年12月26日 斯里兰卡世界邮政日的纪念邮票上,是斯里兰卡邮政历史的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市内的街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联合教会 Union Church 是一座印度基督教堂,创建于 1906 年,是努沃勒埃利耶第一座向所有种族开放的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创建人走遍了印度和锡兰, 1904 年定居在锡兰并展开传教,建造了这座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镇内有很多古老沧桑的房子散落在街道间,某个街头转角就可看见夹在其中的小教堂。现在,很多都改为民宿或其它商业用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街心餐馆里遇见了一群当地的年轻朋友,正在进行生日 Party ,一块甜甜的蛋糕蜜到了我的心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镇著名的女子中学,在一座小山之上,周围是用石头垒起高墙,一条独木桥从马路跨过壕沟通向校园,学校是完全封闭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所学校有 150 年历史,英殖民时期是修道院下属的女子学校,1954 年伊丽莎白二世访问锡兰时到过这里。学校在斯里兰卡非常有名气,出过很多精英,马路的外墙上贴满了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夹杂在小镇周边还有小片的花卉和蔬菜园,如果你沿着山路走过来,就会有妇女和孩子抱着鲜花跑过来,希望你能慷慨解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马路边上的蔬菜摊,让我想到马来西亚的金马伦沿途,两者一模一样。这里几乎没有污染,完全是大自然的馈赠,果实瘦小但色泽饱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重点介绍努沃勒埃利耶地区的茶园。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迷人的茶山景色,厚实滚动的茶垄连绵起伏到天边,仿佛走进了流动的绿野里,感动人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斯里兰卡南部山区海拔在 1,800 多米左右,终年气温在 5 - 15℃ ,雨量充沛,是最佳的茶叶产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英国人从1828年开始研究种植优质红茶,最终把这片种植咖啡的山区改种了茶树,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茶叶产地。五十年后就改变了锡兰的面貌,一百年后名满天下,一百五十年后就做吃红利,锡兰怎能不感谢英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1818 - 1850年因英国大量增用农耕地使农民陷入赤贫。英殖民者强迫原住民放弃传统的农耕方式,改种推广的茶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锡兰人不愿就范,迫使英国人从印度南部的淡米尔地区运送数十万劳工来从事开垦工作。这批劳工就是占斯里兰卡 15% 的南亚移民后裔,他们与僧伽罗长期存在矛盾,经常引发内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层层叠叠的翠绿茶垄随着季节流转,有春日嫩芽初绽的鲜活,也有云雾笼罩的朦胧诗意。茶垄依山势蜿蜒,如波涛般起伏连绵,与远处的山峦一起组成画一般的意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Mackwoods 茶厂是斯里兰卡最大最著名的茶厂之一,并购后更名为 Damro Tea。</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Mackwoods 品牌的高山红茶已有百多年历史,周边好几个山头都是它的茶园。游客可以到茶园中拍照,也可以体会采茶的劳作,或在茶室小憩,品一品叶漂水中的橙色红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观茶工厂,免费品尝各种红茶,促销自家品牌,提高竞争力。问题是你要有时间,有闲心坐下来慢慢地品出结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斯里兰卡茶业始于1847年,由英国人从印度引种。当时的锡兰主要是种植咖啡,随后的十几年中逐步被茶叶取代,并迅速发展。茶叶产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出口量居世界第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静静守护着这片山林的老茶树。它们粗糙的树干上都镌刻着时光的痕迹,宽厚繁茂的枝叶间流淌着生命的替更,也见证了岁月的流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个子不高的老茶树都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每一片叶脉像是被精心雕琢过,脉络清晰可见。老茶树通常不会长得特别高,但它们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够深入土壤汲取深层养分,生命力极其顽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蓝田茶园 (Bluefield Tea Gardens) 是我到的第二个工厂,创建人是一位富有远见的英国银行家,他于1841年购置了这片林地,开始种植茶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百多年来,蓝田茶园随着每一次采摘和每一杯茶的倾倒而不断壮大,成为斯里兰卡著名的茶园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锡兰红茶分为全叶茶和碎叶茶两种,我们普遍喜欢全叶茶,可在斯里兰卡买到的都是碎叶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碎叶茶也分很多种,究竟哪种好喝要亲自去品。我不喝咖啡,但也不懂茶。这么多年来一直喝的是锡兰的大众品牌:Lions ,因为习惯了所以很喜欢。在高档酒店或咖啡厅点茶都是 English Breakfast Tea,深入一点都是门外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到康提的火车票,火车离开Nanu Oya的时间是下午 4 点,抵达康提是晚上 9 点。两地距离 95 公里,算算火车居然跑 5 个小时,这速度跟牛一样。一等箱票价 11块新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列火车的一等箱就一节,在整列火车的最后,车厢里算我就三个人。特备的观景大窗,视野很宽阔。但是车厢又旧又破,椅子都掉了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搭乘这列火车的游客很少,整列火车都是短程的本地旅客,平凡的上上下下。但是风景比 Ella 到 Nanu Oya 还要漂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火车再一次跑在一千八百米的高原上,穿过广袤碧绿的茶园,阅览了无数小站上的民生,火车蜿蜒的在原始森林中奔跑,并经历了电闪雷鸣的雷雨,动人心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康提到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