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攀天斗山记

白云

二零二五年仲夏,两战天斗之巅。首征六月七日,偕淼哥、鑫哥、丹哥、黄老师四人从天斗门出发,行至西溪处,丹哥足恙,众人沿公路安然折返。廿一日再征,七剑出鞘:淼哥勘路,黄老师掌旗,鑫哥断后,风飞沙拍摄,湘君与乾坤牛居中,余执登山杖为侧翼,行至八公里露营处,湘君、乾坤牛鸣金先返,余五虎踏碎青苔、劈开林障,终抵绝顶。山风涤肺,流云洗心,此间快意,非履险者不能道也!填一首《满江红.天斗征途录》: 踏破青山,抬望眼、云涛如沸!<br>攀崖壁、苔滑石险,壮心难灭。<br>竹海翻腾千尺浪,松风怒卷三更雪。<br>笑书生、今日作野猿,筋骨裂!<br>巡洋舰,临空阙;<br>双虹洞,飞身越。<br>把腐叶踏碎,自成豪杰。<br>斜阳染透荒村李,汗水浇热男儿血。<br>待明朝、再战天斗巅,从头越! 铁丁石 <p class="ql-block">位于千米以上的高山村,这里是避暑的圣地,是傍晚观看日落的好地点,是俯看永安城的一个观赏点。村庄沿坡而建,难得寻觅平地,一条水泥路蜿蜒穿过其中。这是个仅百来人的村庄,村民以陈姓为主,平时收入主要靠竹山,在城镇化的今天,村里的人口渐向城里转移,平常居住者仅二三十余人。近年来,文旅康养产业兴起,商人发现了商机,他们与部分村民协议,从村民们租来房子,打造成民宿,成立了天斗山居,让老村焕发新机。</p><p class="ql-block">村顶有一个拱门,是天斗山入口处,耸立着气势雄伟的门楼,在这个远离市区遥远而偏僻的山村,显得格外耀眼。门楼处有两幅对联,中间联是:斗山屹峙祖尊前铁砧千秋长泰,燕水奔腾宗溯后花圃万世永安。左右联是:天际寻幽杜鹃花间望城郭,江源觅趣青苔瀑外隐仙居。部分字体已经看不清了,只能连猜带想。门楼什么时候建已经不清楚了,可见,当时就有把这里开发成景区的想法。</p><p class="ql-block">拱门边一条机耕道向上延伸,直通天斗山石阶路。先要通过一片毛竹林,因山石裸露,林地较贫瘠,虽翠竹如林,但不怎么粗壮,竹林中套种杉木。据当地流传民谣:“杉若无竹单身汉,竹若无杉空闺女,杉对竹来竹对杉,梁山伯对祝英台。”这就是为什么竹农总爱在竹林中种些杉木的原因吧,原来它们是一家亲啊!</p><p class="ql-block">沿路而上,行翠竹林间,偶遇山谷,溪流潺潺,曾经水中有娃娃鱼,但现在只能是传说了。</p> 天斗山 <p class="ql-block">行至机耕道尽头,迎来石阶路,虽然坚硬,但有落叶铺垫,感觉却也松软。山石有形,巨猩岩、猴面岩、狮子岩、巨猩岩、海蚌石等,只要你想像什么,总有一个方向看像什么。</p><p class="ql-block">淼哥开玩笑说“白云,你的家到了。”这是“白云洞”。相传,齐天大圣孙悟空上西天取经,路过天斗山,发现一条白龙精作孽,不为当地降雨,致使这里常年干旱,而它自己躲在白云洞中寻欢作乐,孙悟空到此,降伏白龙精,从此被锁在白云洞中,并且为当地人们招来充沛雨水,涓涓细流汇集流入永安,“白云洞”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森林很茂密,红豆杉、柳杉、长袍铁杉、杜鹃等汇成绿色海洋,美不胜收,极为壮观。一阵山雾吹来,视线变得模糊,和着山风,草木皆湿,山路上的青石变得格外的湿滑。一些木栈道或木桥,因为没有维护,部分已经腐烂。部分长在岩石上的树木,被风刮倒,连根拔起,横在路上。</p><p class="ql-block">山雾如纱,缭绕峰峦。灰褐色的飞来石突兀悬于山巅,似天外坠落的星辰,又似守望千年的老者。石面覆着薄露,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微芒,与翻涌的云海默然对峙。 </p><p class="ql-block">到达顶峰日光顶,红色的1568,是黄老师拿来红漆涂上去的,这里也是标志性打卡点,每到必拍留恋,四周雾茫茫,平日的“山临绝顶我为峰”之感已荡然无存。</p> 天池,双虹桥,听涛亭 <p class="ql-block">走出日光顶,在浓雾中穿行,山道路况多变,山脊上的灌木林一带,是凹凸不平的乱石路,而进入阔叶林后,是松软的堆积满腐殖物的路,每一脚下去都踩出一个凹陷,经年落下的杜鹃花叶、松针叶和蕨类残骸越积越厚,形成蓬松的堆积层,比体育场的塑胶跑道还要松软十倍。陡坡处的腐殖层尤其刺激——表层干爽的碎叶下藏着吸饱水的腐质层,稍一用力就会溜滑……上一次越野,丹哥的教科书式的摔跤,至今没人企及,这一次,乾坤牛也摔了,一声“哎呦”,爬起来一看,全身没问题呀,这是大山与大家开的一个小小玩笑。</p><p class="ql-block">天斗山上有多个天池,其中最大的一个,形状极像中国地图,这里曾是火山口,四周的林木的落叶,在池水的常年浸泡下,池水如墨,池上漂浮着睡莲叶。让我们新奇的是,四周不见泉眼,为什么泉水不枯,四季如清?</p><p class="ql-block">路上经过三座木桥,大山的湿气重,因此,每座木桥被天然染上青绿色,虽然已摇摇摆摆接近废弃,但仍勉强能行。行在上面,得防滑防断裂,有一丝胆战心惊的动魄。</p><p class="ql-block">没人维护的道路,经常遇到塌方的,尽管多次爬过,但一不小,就有可能跑错路了。幸好不少驴友经过时,有绑着红飘带的标识物,让我们减少了走错路的风险。</p><p class="ql-block">双虹桥,上下两个弧形拱门,远看如同两条虹线,驴友们因其形而取名。据永安县志有描述,这里是云峰洞,边上就是原来道观的遗址。何为洞?洞天福地也,道教常把名山胜境为称洞天福地,因此,云峰洞的意思也就明了。这里俯看很惊险,仰看很壮观。</p><p class="ql-block">从双虹桥到听涛亭,是一条很成形的路,2017年左右,佳洁公司开发的百花园和木屋时,把这里打造成景区,由于后继投资跟不上,工程进展到一半就没了。</p><p class="ql-block">听涛亭的周边不少是松树,由于地处高海拔,长得极像迎客松。一阵山风舞动,松影如涛。苍劲的松枝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似远似近,时而如细雨轻吟,时而似海浪澎湃。置身其中,闭目聆听,仿佛与自然共鸣,心随松涛起伏,涤荡尘嚣。</p> 露营地,西溪岬 <p class="ql-block">山脚下是露营点,在竹林掩映间下,露营台错落排开。外面的世界很炎热,这里却是清凉的。夏日的周末,帐篷支开如彩菇,孩童追逐笑闹声与竹叶沙沙声交织,烧烤架腾起袅袅炊烟,吊床轻晃,闲谈声里浮动着竹香与冰镇西瓜的清甜。</p><p class="ql-block">机耕道蜿蜒向前,茂密的芦苇倾轧交错,在风中沙沙低语。野花点缀路肩,鱼腥草蜷在潮湿处,车前草成片长起。真想停下来,采一把青翠,把它投入沸水中,化着暑天最舒心的凉茶。</p><p class="ql-block">路边的一座被人类遗弃的水泥壳,成就了蚊子,成了它们最安稳的乐园——没有拍打的手,没有刺鼻的药剂,只有四周枯枝败叶腐草渗出潮湿的甜腥,供养着亿万振翅的狂欢。</p><p class="ql-block">西溪岬其实就是公路边的一个休息点,一个亭,一个台,一条道,是很好的日出观赏点,要么来这里过夜露营,要么早早上来。特别是周末,为了占个帐篷位,必须早早来占位。</p> 西溪 <p class="ql-block">西溪岬旁掩着一条野径,入口处是笔直的杉木林,渐行渐深便转入原始阔叶林。树冠层叠交错,将暑气滤成沁凉,脚下腐殖土松软如毯。道旁丛生的大叶竹宽若手掌,端午时节乡人常来采撷——这青翠的叶片裹上糯米,蒸煮后便成了带着山野清香的粽子。这条被苔痕半掩的古道坡度平缓,旧时肩挑手在此往返,如今只余鸟鸣与林涛应和我们的脚步声。</p><p class="ql-block">迎来了山林交响曲。蟋蟀在树丛中领唱,鹧鸪的咕咕声像木鱼叩击鼓乐,不知名的鸟雀用高音点缀树。路过山涧时,山泉带着碎银般的笑声奔涌而下,将所有这些声音浣洗得愈发清亮。忽然,两个黑影掠过眼帘,这是飞狐啊,它们展开双翅,在光影交错的林隙间完成一次漂亮的滑翔。待摸出手机,它们早已融进深绿,只留下颤动的蛛网记录这场转瞬即逝的飞行表演。</p><p class="ql-block">行过三公里平缓山道,前方陡然转为陡峭下坡。竹海突然在视野里漫开,竹林中的古道上因落叶少而覆盖物较稀薄,露出光滑的石板,每一步都需侧身踩实,稍有不慎就会顺着苔石滑出。机耕道如同粗暴的刀痕,将千年古道切割得支离破碎……</p><p class="ql-block">山涧流着清冽的山泉,停下来,洗把脸,却把帽子遗忘在原处,待跑出几百米,山风突然掠过发梢才惊觉头顶空荡,勉强迈着艰难的步子上坡找到帽子,然后,努力去追赶前面的大家。</p><p class="ql-block">山脚处,西溪自然村静静地卧在群峰环抱之中,它是上坪村的一个自然村。村口矗立着一群苍天大树,虬枝盘结如龙蛇。一条古阶穿过田野,我们疾步下行,路边残存着一堵连着石砌拱门的断墙,墙上滕草杂生,往门口看进去,已不是昔日的住宅,而是成排挂满果子的李树在风里摇动。</p> 龙头 <p class="ql-block">从西溪村龙头出发,一条水泥硬化县道如绸带般蜿蜒在群山之间。这五公里平缓下坡道路本该是今日最轻松的段落,可当跑鞋踏上坚硬水泥面的瞬间,双腿却像灌了铅——原来在野径奔跑时,腐叶的弹性、山泉的清凉、树根的触感都成了身体记忆的一部分。此刻水泥路反射的暑气蒸腾而上,反而成了前进的负担。</p><p class="ql-block">道路两侧的果林正在酝酿一场盛大的丰收。李子树上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条,有几枝甚至探到路面上方,跑步经过时能闻到清甜的果香,忍不住采下果来尝尝,好酸啊!鑫哥不知从哪里采来已略呈红色的果子,入口碎而甜,好享受。</p><p class="ql-block">很快就进入了龙头村地界,这里是典型的畲族聚居村落,有着畲乡传统文化、村落建筑和民俗风情,它完整保留着独特的畲乡文化体系。村内现存明清时期传统建筑23栋,其中5栋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每年农历"三月三"是其重要的节日。</p><p class="ql-block">我们先到龙头驿站,陈总很热情地泡上茶,递上饮料,好好地补充能量。据淼哥介绍,陈总经常自作抖音宣传龙头驿站,今天,他没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把我们抓来拍视频,一起喊“龙头驿站,欢迎来野!”。</p><p class="ql-block">除了龙头驿站外,龙头一带还有其他的森林人家,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推动发展休闲康养产业,但是,这里生意很冷清。本是夏天避暑期,这里又是避暑胜地,应该是旺季,但整下龙头广场,原来的鳄鱼场已变成了养鸭场,原来的中华鲟也不复存在,因缺乏专业导览系统,植物陈列馆、动物标本馆、畲乡民俗馆冷冷清清的,竹神广场的竹神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放眼望去,就我们几个人。</p><p class="ql-block">马上进山,中午没午餐,生怕补不够,又在小卖部买了西瓜、饮料和水,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向龙头谷进发。</p> 龙头谷 <p class="ql-block">从入口处进入龙头谷,循着南溪而上,沿途森林茂密,绿意盈盈,荫凉沁心,仿佛走进无边森林大空调。莽莽林海一望无际,古木参天,红豆杉、钟萼木、黄檀、拐枣等知名与不知名的树木夹道相迎,更有小溪涔涔淙淙一路相随。偶尔有颜色靓丽的大蝴蝶从眼前飞过,时而不时传来鸟啼声和蝉鸣声,有着“蝉鸣鸟叫山更幽”的意境。</p><p class="ql-block">在山谷中穿行,飞瀑流泉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先百丈纱,然后是潜龙潭、天龙瀑。在百丈纱前,与鑫哥来个华山论剑。瀑布前扑面而来的水雾里弥漫着高含量的负氧离子,大口呼吸,神清气爽。</p><p class="ql-block">越往里走,脚下的路时断时续。那些年久失修的木桥早已腐朽断裂,逼得我们不得不直接踏进清澈的溪水里。冰凉的溪水漫过脚踝,像丝绸般滑过皮肤,驱散了夏日越野的燥热。水清见底,溪石清晰可见。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在水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随着水波轻轻晃动。我们就这样时而不时地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每一步都激起细小的水花,发出清脆的声响。溪水带来的清凉从脚底蔓延至全身,让我们忍不住放慢脚步,享受这难得的惬意时刻。</p><p class="ql-block">踩着松软的落叶,忽见几颗白色的野杨梅散落其间。拾起一粒尚算饱满的,指尖传来微凉的触感。忍不住咬破薄皮,酸涩的汁液瞬间在口腔炸开,激得太阳穴突突直跳,"呸"地吐出来,残留在舌根的酸味却久久不散,连带着皱紧的眉头好半天才舒展开。</p> 沟墎坪 <p class="ql-block">从龙头谷一路延伸到5公里后,又见竹林,还有几百年的柳杉。也许远离闹市,这里的竹山的经营较粗放。村口有一座古桥,古朴的人工痕迹仿佛带着我们带入历史的画面,那沧桑感十足的青苔依附在桥体上,那桥上长满的野花,古老而自然,闭上眼,仿佛听见旧时山客挑着柴禾踩在石桥上的身影,轻柔而温馨。</p><p class="ql-block">沟墩坪,这个在大山深处的自然村落,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村口那座木式瓦房是吴氏祖祠,门前荒草凄凄。</p><p class="ql-block">沿着一条机耕道蜿蜒而上,路边野菊花盛开,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三五户人家,如今都已搬离,只留下几栋沉默的老屋,已大多改造成笋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栋贴着白色瓷砖的两层新式楼房,崭新的铝合金门窗与周围的老建筑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访时正值中午,整个村子静得出奇。只有风吹过竹林发出的沙沙声,放眼四周不见人影,小溪发出的潺潺流水声,似乎在诉说着这个山村正在慢慢褪去的生机……</p> 再回天斗 <p class="ql-block">我们告别了沟墩坪,沿着机耕道向上行进。正午的阳光虽烈,但在茂密的竹林中已失去锐气,仅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很快,我们转入一条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古道,在古道上攀爬。</p><p class="ql-block">早上不是说25+公里吗?运动软件告诉我们已经近30公里,“又被淼哥骗了!”黄老师一脸疲惫地说。</p><p class="ql-block">“三明越野道很美,我们的越野道更美,要是我们也来场比赛就好。”风飞沙感慨地说。</p><p class="ql-block">“上月三明越野40公里,爬升2200米,我们今天应该与这个数字接近,要不,就以这个数字为目标?”鑫哥火上加油地说。</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来创造个奇迹吧。"淼哥的声音在竹林中回荡。按照计划,我们原路返回,现在不了,准备在前往香木岭的半途,选择一条鲜有人知的近道,从天斗山背面直上山脊。这个大胆的决定让每个人都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越野探险的魅力就在于此。当我们抵达天斗山背面时,一条幽深的山谷出现在眼前。谷底虽无流水,但常年湿润的环境让每一块石头都覆着滑腻的青苔。我们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爬,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贯注。随着海拔升高,地形越发险峻,最终我们不得不改变路线,转向侧面的丛林。</p><p class="ql-block">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我们仿佛回到了人类最初的生存状态。四肢并用,在腐殖质松软的地面上艰难前行。森林深处,巨大的岩石群被厚厚的青苔覆盖,宛如披着翠绿的外衣。这些自然雕塑在斑驳的光线下显得格外神秘。然而危险也潜伏其中——许多看似结实的灌木枝条实则已经干枯腐朽,稍一用力就会断裂。</p><p class="ql-block">就在体力即将耗尽之际,前方的光线突然明亮起来。拨开最后一丛灌木,一条熟悉的野径出现在眼前——这正是清晨我们前往天池时走过的路!胜利的喜悦瞬间驱散了所有的疲惫。站在山脊上回望来路,那些艰难险阻都化作了最珍贵的回忆。</p> “巡洋舰”巨石是下山的必经之路,站在"巡洋舰"巨石之巅,我俯瞰群山万壑,一种奇妙的时空错位感油然而生。这块形似战舰的巨石仿佛正载着我们穿越云海,驶向未知的远方。清凉的山风拂过面颊,带着森林精气的气息,在这里,现代文明的喧嚣被彻底隔绝。<br>远眺,永安城的轮廓若隐若现,钢筋水泥的城市与眼前这片原始山林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