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案例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女士接到自称是某保险公司的电话,称其购买的保险收益太低,公司能帮其全额退保,再购买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接到这个电话后,李女士立即心动了,按照对方要求提供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材料,李女士本以为能挣到一笔钱,不想钱还没拿到手,就被对方扣除近一半的手续费,之后更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p><p class="ql-block">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 李女士因一时贪图小便宜,泄露了大量重要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已经被不法分子利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p><p class="ql-block">风险提示:</p><p class="ql-block"> 1. 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人脸信息、身份证件、银行卡号、支付密码、支付二维码、验证码等属于重要的个人信息,务必妥善保管,切勿轻易提供。</p><p class="ql-block"> 2. 选择正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对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等保持警惕,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通过官方客服电话、营业场所或APP办理金融业务。银行机构工作人员、警方或者金融监管部门不会要求消费者告知银行账户、卡号、密码等信息。</p><p class="ql-block"> 3. 拒绝非法代理,选择正当维权渠道。若对金融机构的产品或服务有异议或纠纷,应通过正当渠道如实客观反映情况、提出合理诉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