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台公园

平均

<p class="ql-block">  禹王台公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繁塔东一街38号,是以现存的禹王台而命名的名胜古迹公园,占地面积400余亩,以古建筑为主景,以植物园区为主体,主要景点有古吹台、御书楼、乾隆御碑亭、三贤祠、禹王殿、水德祠等。 </p><p class="ql-block"> 除文物古迹外,公园内还有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园、牡丹园、中日友好樱花园等游览景区,被誉为汴梁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此外,公园内还有景亭、 剧场、葛花廊、广场、综合大型滑梯、水上乐园等娱乐设施。整个公园花木繁茂,层峦叠翠,布局精巧,环境幽雅。</p> <p class="ql-block">牡丹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牡丹园</span>建于1985年,面积30余亩,园内种植牡丹200多个品种,7000余株。牡丹素有"花王" 之称,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每年仲春盛开之际,令游人陶醉于花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中日友好樱花园</p><p class="ql-block"> 1994年,中国开封市与日本国户田市结为友好城市十周年之际,双方出资兴建,种植樱花 2000余株,每年4月中旬盛开时,可谓是花如海、人如潮。</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园</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园占地面积约3654平方米,其中有孙中山铜像和辛亥革命烈士墓。孙中山铜像是1929年冯玉祥在河南主政时所立,身高1.96米,原在龙亭高台南面,后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庄严肃穆的青石陵墓。武昌起义胜利后,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人民积极响应,以同盟会员张钟端为首准备武装起义,由于机密泄漏,张钟端等11人遭清廷镇压而壮烈牺牲。烈士遗骸于1934年移葬开封南关,因禹王台是盟员当时的自由的活动中心,所以1981年迁葬于此,名为辛亥革命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铜像</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革命先烈沈竹白</p> <p class="ql-block">碧霞元君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碧霞元君祠修建于明代成化十八年,供奉泰山老母。<span style="font-size:18px;">碧霞元君又名泰山老母,她是在泰山上修道成仙的女神,被天神封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弦济真人。</span>开封地处黄河边,古代经常闹水患天灾。人们供奉泰山娘娘,以求神灵赐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生男育女,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三贤展馆</p><p class="ql-block"> 三贤祠是明朝正德丁丑年 (1517年)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于唐天宝三年(744年)相携游汴同登禹王台,慷慨怀古、饮酒赋诗而建的祠堂,位于禹王殿东侧院内。1997年依据史书记载,在禹王大殿后新建三贤展馆,馆内新增五组塑像,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感人生动。</p> <p class="ql-block">三贤相聚</p><p class="ql-block"> 唐天宝三年(744年),杜甫(左)李白(中)高适(右)文坛三傑慕梁园吹台之名感信陵侯赢之事,游汴相聚。</p> <p class="ql-block">吹台赋诗</p><p class="ql-block"> 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适三大诗人游汴相聚后乘兴登古吹台吟啸其上留下了李白《梁园吟》杜甫《遣怀》和高适的《古大梁行》三篇传颂千古的名篇。</p> <p class="ql-block">十载客梁园</p> <p class="ql-block">千金买壁</p><p class="ql-block"> 诗仙李白所题《梁园吟》气势磅礴,一僧人看到粉刷的白墙壁被涂黑漆一圈奉布揩擦,宗小姐出银千两买壁阻止,从而留下了“千金买壁”人间美谈。</p> <p class="ql-block">古吹台牌坊</p><p class="ql-block"> 古吹台牌坊座落在古吹台遗址 前,其木制牌坊为清代建筑。牌坊为四檐三楼悬空式,青瓦重檐,五斗拱,正中门楣上,题有"古吹台"三个大字,为时任河南巡抚何煨题写,牌坊东西植苍柏两株,古藤虬盘,拾级二十台阶至禹王台上,它是公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禹王台</p><p class="ql-block"> 禹王台建于相传春秋时,晋国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故后人称此台为"吹台"。明嘉靖二年(1523 年)在台上建禹王庙,改称为禹王台。此后,明、清两代对台上的建筑物曾多次修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台现高4米,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前立有"古吹台"牌坊一座,台中有御书楼三间,清康熙帝曾于1694年亲书"功存河洛"匾额悬挂于此,台后为禹王庙,店东西有两院;东为"三贤祠",西为 "水德祠"。</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p><p class="ql-block"> 御书楼位于禹王庙南面,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是清康熙皇帝 为禹王庙写匾额"功存河洛"的地 方。此楼是为纪念皇帝书定御书及悬挂御书所建。中间"功存河洛"的匾额是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皇帝亲题,悬挂于此楼,御书楼上是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的塑像。楼下东壁嵌有康有为登吹台时的诗作,字大如拳。</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碑碣</p> <p class="ql-block">师旷</p><p class="ql-block"> 师旷,字子野,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音乐家,同时还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在晋国长期担任太师,历仕晋悼公、晋平公二朝。值得一提的是,师旷善于以琴喻政,让君王领悟治国爱民的道理,还敢于当面指出国君的失德之处,纠正国君的错误和偏差,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忠正耿直、清廉爱民的大臣。</p> <p class="ql-block">师旷抚琴</p><p class="ql-block"> 春秋晋乐师,字子野,生而目盲,善辨声乐。</p> <p class="ql-block">禹王庙</p><p class="ql-block"> 禹王庙修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 年),占地面积约1830余平方 米,因开封屡遭黄河水患,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绩,修建禹王庙。</p> <p class="ql-block">禹王殿</p><p class="ql-block"> 禹王殿,即禹王庙正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面阔五 间,占地面积约120余平方米, 殿中央立大禹全身彩色塑像一尊,是1982年重塑,高1.6米,双手执圭,身穿龙袍,魁伟端庄。东西墙上是砖雕壁画,东边是一副大禹治水图,西边是大禹行赏和乐耕图,反映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大殿北壁镶嵌有清光绪年间河南巡抚刘树赏摹刻的峋嵝碑,文字奇古,字体怪异,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p><p class="ql-block"> 禹王,夏代开国之主,其号禹,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尧时,其父稣治水无功,为舜所殛。禹继父业, 更以疏导之法,治理江、淮、河、汉诸水域水患。《史记》称其:"焦思劳苦,八年在外, 三过家门而不入",胼手胝足,行迹几遍于中国。终致"地平天成", 遂受舜禅为天子,史称夏禹。晚岁南巡,崩于会稽(浙江绍兴),在位八年。 后人为纪念禹治水之功,往往就其行迹所至立庙以祀。汴城之禹王台,即于明时"以汴地近河,禹有治水功故庙禹。</p> <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p> <p class="ql-block">佝偻碑</p> <p class="ql-block">水德祠</p><p class="ql-block"> 水德祠位于大殿西边,占地面积约653平方米,是明朝为纪念中 国历代治水有功的人而建。历代对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有贡献的人,在水德祠内部奉祀有牌位,祠建初期原祀有29人,后逐渐增加到38人,其中有元代8位,战国的2位,汉代7位、明代7位,清代7位。</p> <p class="ql-block">三贤祠</p><p class="ql-block"> 三贤祠位于大殿东边,占地面积约300余平方米,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 ,是为纪念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适三位大诗人在此台相会,饮酒赋诗,留下了《梁园吟》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而建。</p> <p class="ql-block">杜甫</p><p class="ql-block"> 公园712-770年,字子美,唐 河南巩县人,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诗圣。</p> <p class="ql-block">李白</p><p class="ql-block"> 公园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连居士,唐 陇西人,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后人称诗仙。</p> <p class="ql-block">高适</p><p class="ql-block"> 公元702-765年 字達夫 ,唐 勃海蓨人,著名詩人。</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p><p class="ql-block"> 禹王台周围有回廓环绕,壁上镶嵌有大量的石刻题记。在禹王庙 正殿后面,有座御碑亭,占地面积约33平方米,亭中碑高1.85 米、宽1.05米,御碑最上面刻有二龙戏珠,碑上刻有清乾隆皇帝南巡开封吹台时亲笔写的一首诗。原文是:"京国探遗迹,苔碑率隐埋。何期得古最,果足畅今来。胜日停銮跸,凌晨陟吹台。传踪思颉旷,作赋羡邹枚。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寻廊榄郊郭,俯极崔巍。杜子真豪矣,梁王安在哉?无须命长笛,为恐豫云开。"草书笔走龙 蛇,气韵生动,一气呵成。</p> <p class="ql-block">繁塔</p> <p class="ql-block">"人"字防空洞</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字防空洞</span>属于禹王台公园建筑群,是开封市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梁园</p> <p class="ql-block">游乐场</p> <p class="ql-block">红楼简介</p><p class="ql-block"> "开封红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1905年)。由比利时人修建,整体建筑具有典型的欧式风格。</p><p class="ql-block"> "1923年,开封铁路工人在此举行"八七"大罢工前的秘密会议,因此又叫"二七楼"。</p><p class="ql-block"> 1927年,张纺担任河南省建设厅长,在这里组建河南农林试验总场,经常住在这里,所以也有人称"红楼" 为张纺的别墅。</p><p class="ql-block"> 1930年,中原大战的冯玉祥的战地医院设在"红楼"中。 </p><p class="ql-block">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第一任省长吴芝圃在任期间,曾在此办公疗养。</p><p class="ql-block"> 1950年至1960年,“红楼”作为河南省农学院图书馆使用。</p><p class="ql-block"> 1958年冬,“红楼”失火,主体建筑未毁,1986年恢复原状。</p><p class="ql-block"> 2003年,禹王台公园对“红楼”进行整修,作为临时办公场所使用。</p><p class="ql-block"> 2011年7月,开封市人民政府再次进行修缮,10月对游客开封。</p> <p class="ql-block">水上乐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