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蕞尔之邦、慕尔之国是形容国家和地方小,梵蒂冈便是这样的小国。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约天安门广场的1.5倍),常住人口800人左右。但,它却是一个主权国家,与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外交关系,是政教合一的神权君主制国家,教皇既是天主教世界的精神领袖,也是国家元首。作为全球13亿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梵蒂冈拥有无可替代的宗教地位。整个国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球仅此一国。</p><p class="ql-block">2025年是天主教“朝圣希望年”,圣彼得大教堂的圣门时隔25年再次开启,吸引全球信徒朝圣。2025年5月8日,来自美国的枢机主教罗伯特-普雷沃斯特当选为第267任天主教罗马教皇,称为奥利十世。机缘巧合,2025年5月12日,我们的欧洲旅行便遇上了这些重大事件而走进了梵蒂冈。这个国小内涵大的“城国”就座落在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一个山岗之上,在高大的围墙之内闪耀着绝世光芒。梵蒂冈博物馆不仅是艺术殿堂,更是天主教信仰和文艺复兴文明的缩影,收藏历代教皇及教迋艺术品,包括20多个分馆,1400多间展厅,总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无论是建筑,雕塑,绘画等等来自于世界各地,众多大师鬼斧神工般的作品构思,让你如入艺术天堂。目光所及,宛如琼楼玉宇,仙山群阁,万物幻化,电光石火般乍现眼前。任你凡心再大,思维多神驰,也装不下、赶不上艺术品光辉给你的神思与遐想。在这里,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历史,每一笔色彩都在吟唱灿烂,匆匆过客瞬间也会被永恒的美征服而入无我境界。</p> <p class="ql-block">当西斯廷教堂厚重的木门在身后悄然闭合,尘世的喧嚣戛然而止,堂内昏暗光线引领人们抬头一望,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在穹顶释放璀璨华彩;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炸雷般震撼观者灵魂。1370x1220厘米的巨作填满整壁墙面,旷世奇才米开朗基罗花近6年才在这里完成的作品,奔腾磅礴,气势如虹!400余人在一片混沌中谱写命运变响曲,基督立于画面中央,挥手间天堂与地狱已界线分明,罪人在火焰中扭曲挣扎,圣徒们沭浴在圣光中升入天国。残酷的写实手法,把人类的恐惧、绝望与希翼永恒的凝固在壁画上,每一块肌肉的颤动,每一缕发丝的飞扬都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基督健美的躯体中蕴含着对生命力量的赞美,扭曲的肢体间流淌着对人性弱点的悲悯。米开朗基罗笔下的裸体并非简单的肉体展示,而是承载着人类精神的容器,超越时空界限,在永恒的审判中,他以艺术的力量为人类的灵魂找到了归宿。</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踏入圣彼得大教堂时,阳光从教堂穹顶透入,穿过彩色玻璃,在教堂内织成斑驳彩锦。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静立在神圣的光影中。创作于1499年的这幅大理石雕像,将圣母与圣子的躯体雕琢成一首无声的挽歌。圣母玛利亚的衣褶如瀑布般倾泻,在细腻的纹路中透出丝绸般质感。圣母眼帘低垂,暗流涌动般的哀伤被克制成深邃的静默。基督裸露的躯体反当出死亡的寂静,似乎是沉睡而非永别。米开朗基罗在大理石上刻下人类对生死最深刻的凝视与沉思,渗透出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此时他年仅24岁,心怀却如大海般深沉。当我们缓缓从“圣门”走过时,远逝的历史似乎在这里回声泛响。朝圣的教众们默默前行,追寻着他们心中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步出教堂,建于17世纪的圣彼得大广场一览无余。广场由四排多立克圆柱形成两个半圆形的柱廊,组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椭圆,包围往整个广场后延伸向大教堂,有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恢宏气势。廊柱上有140多座雕塑在光影中跃跃欲动,广场中央的方尖碑来自古希腊,据说尖碑顶部铜球中藏着凯撒大帝的骨灰。我们到广场边教堂办事处领取大主教签名颁发的“朝圣证书”。凡夫俗子们心中的“圣”又是什么呢?无论信仰什么,崇尚自然,敬畏生命应该是人类的基本信条吧?夜黑杀人放火,白日祷告圣明,不是信徒和凡人所为。</p> <p class="ql-block">公元2000年,梵蒂冈将清末参与列强侵华的部分传教士封“圣”,成为中梵两国难以和解的历史症结。梵蒂冈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成为欧洲仅有的一个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两点应该是中梵两国至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根本原因。希望某一天冰消雪化之时,当是两国建交之日。</p><p class="ql-block"> 奇妙梵蒂冈,国小内涵大,是我们游览的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