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晨光熹微,蒙蒙细雨洗濯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清凉与草木的芬芳。6月24日,我们一行十一人,载着士杰学子们沉甸甸的爱心书籍,驱车驶向桂阳苦志育才学校——一所纯公益性质的学校,为那些身处困境却依然渴望光明的孩子们送去知识与关怀。</p> <p class="ql-block"> 刚一踏入校门,清新雅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平整宽阔的篮球场,洁净如新的水泥地,苍翠浓郁的树冠,构成一幅宁静的画卷。最引人注目的,是从宿舍延伸至教室、直至厕所的一条长长的银色“走廊”——那是爱心人士捐赠搭建的不锈钢遮雨棚。它如一道守护的臂弯,让孩子们无论烈日当空还是细雨霏霏,都能安然穿行于校园。我们的伞刚打开,便觉得无用武之地,大家对此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循着廊棚前行,正值课间。教学楼前,远远传来孩子们清脆如铃的问候:“阿姨好!阿姨好!”纯真的笑脸驱散了雨天的阴霾。</p><p class="ql-block"> 步入教室,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地板洁净如洗,窗明几净,一桌一椅、一纸一笔都摆放得井然有序。我执教的口语课上,孩子们虽略带些许羞涩,却个个腰板挺直,目光炯炯,回答问题声音洪亮,那份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如同幼苗渴望着雨露阳光。同行执教和听课的老师都对孩子们的表现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 在这所特殊的校园里,处处流淌着令人动容的细节:</p><p class="ql-block"> <b>愿望墙上的星光</b>:课后,大家在赵老师的带领下领略了他们的校园文化。一堵愿望墙吸引我们的目光,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纯真的梦想:“我要考上大学,回到苦志育才当老师!”“我期待开跑车,带爷爷奶奶去很多地方旅游!”“我要努力学习,报答帮助我的人……”字字句句,写满感恩与担当,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亲情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b> 朴素的宿舍</b>:走进宿舍,没有空调风扇的喧嚣,甚至没有室内卫生间,夏日的闷热可想而知。然而,映入眼帘的是叠成“豆腐块”的被子,是排成一条线的洗漱杯,是摆放得如同士兵列队的鞋子。这份在艰苦条件下磨砺出的整洁与秩序,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b>餐前的感恩词:</b>已接近12点,我们想了解一下学校的食堂文化。“感恩所有付出的人,感恩食物给我营养,感恩国家的护佑……”开饭前,稚嫩而整齐的童声在食堂回响,大家端坐在餐桌前,尽管打好的饭菜飘着缕缕香味,但在诵读感恩词前没有一人动筷。听着他们铿锵有力的声音,这餐前的诵词绝非形式,而是对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善意与食物,发自心底的虔诚感恩。</p> <p class="ql-block"><b> 铁皮碗的光泽:</b>午餐后,孩子们自觉清洗餐具。同行的我们亲身示范,彭老师仔细洗净的铁皮碗,但在值日生严格的目光下,竟因碗沿残留的一点点油星或水渍,被“无情”地打回了四次,直至锃亮如新才获通过。这小小的铁皮碗,映照出的是融入骨髓的自律与一丝不苟。</p> <p class="ql-block"> <b>西瓜皮的余香</b>:餐后,孩子们分到了爱心人士捐赠的西瓜。每人手中那一小块红瓤,被珍惜地吮吸殆尽。更令人心头一颤的是,许多孩子捧着光秃秃的瓜皮,小口小口地啃咬着,直到那层青白几乎透亮,才恋恋不舍地放下。这份对点滴馈赠的极致珍惜,胜过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 <b>“小小何”的期盼:</b>在食堂洗碗池旁,一个小女孩(超短的头发,我一度以为是男孩)怯生生又十分急切地跑到我面前,仰起小脸,说道:“老师,我也姓何!”清澈的眼眸里盛满了对关注与认同的渴望,仿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一个微小的、温暖的连接点。我突然反应过来,这是我刚送教上课班级的孩子,课上我作了自我介绍,告诉他们我姓何,这位孩子也姓何,下课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你好,小小何!认识你真高兴,我们拍张照片吧!”咔嚓的瞬间定格下了两个姓何的身影,也满足了一个孩子一点朴素而纯真的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一上午交流活动,老师们无不感叹:“孩子们的自觉性太高了,养成教育抓得太扎实了!”赵老师道出了学校的核心:“这里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负重前行的家庭,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故事。”学校的育人理念清晰而温暖:不单纯追求分数,更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她指向教学楼后方那片生机盎然的菜园:“看,那是孩子们的‘责任田’,也是劳动教育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听说今年,学校昆曲班的三名同学以优异成绩叩开了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的大门,这是“苦志育才”结出的硕果。听闻孩子们每日清晨六点便起身练功的身影,那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古训瞬间变得无比鲜活。这或许正是“苦志育才”四个字最深刻的注脚——在困苦中磨砺意志,在付出中培育栋梁。</p> <p class="ql-block"> 细雨中的校园,无声地滋养着这份坚韧与希望,回望校园中一抹抹的绿色,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这份大爱是年过花甲的赵老师远离大城市千里迢迢远赴乡村支教可敬的身影,是肖董事长多方筹资支援教育坚定的步履,是老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与付出,是许许多多爱心人士捐资捐物的小小善举……</p><p class="ql-block"> 从他们身上,我想到张桂梅校长,想起了她的女高中学,大家开玩笑地说,有机会我们也走近他们去洗涤一番心灵。是的,很多时候,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很难,却值得我们一生去默默坚守与付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