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386199

太行耕读卫江霞

<p class="ql-block">  看到6月20日人民日报这篇文章,感触颇深。</p> <p class="ql-block">  谋发展只争朝夕,好政策重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厉风行抓落实”,指出“要有马上就办的意识”“不能有拖延症,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征程上,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要有“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避免拖拉习气,以真抓实干的作风促发展、惠民生。</p><p class="ql-block"> 时间是最可贵的,机遇稍纵即逝。就像农民耕种,必须把握农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个环节都不能耽误,一旦错过,就可能影响一年的收成。干事创业也是如此,如果做事拖沓、贻误时机,再完美的计划也会沦为空谈。1991年习近平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从那时起,“马上就办”成为当地党员干部一贯践行的工作精神。 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矛盾问题交织叠加,唯有始终保持紧迫感、使命感,以“马上就办”的劲头破局开路,方能掌握发展主动权,赢得发展先机。</p><p class="ql-block">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是等不得的事,是最为要紧的事。“马上就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要求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主动担当作为,容易的事情立刻办,难办的事情想法办。事事要为人,不让事难人,向时间要速度,给人民以温度,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p><p class="ql-block"> “马上就办”不仅是态度要求,更是能力考验。强调“马上就办”,并非鼓励不加思考的仓促决策行事,而是要真正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拿出实招真招,既有认识论上的清醒,又有方法论上的清晰。在决策前充分调研和谋划,确保方向正确;在落实过程中注重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力量,并及时总结反思、不断优化提升。身处信息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还要敢于创造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当前,各地积极拥抱新技术,以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探索建立快速响应和高效执行的工作机制。</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要警惕对“马上就办的认识和实践误区。切不可上面有要求,下面瞎糊弄,表面马上就办,实际等等再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做表面文章,要求干部真抓实干。只有每名干部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化作自觉行动,每一层级都形成“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良性生态“马上就办”才能真正成为工作常态才能真正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p><p class="ql-block">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推动发展需要快马加鞭的劲头,开拓创新需要一马当先的勇气。党员干部只要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落于实处,以“起跑即冲刺”的姿态,以“马上就办”的劲头推进各项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不断开新局谱新篇。</p> <p class="ql-block">  看到以上内容,那是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身份的职业所在,对于我们普通大众,小老百姓,同样需要有“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p><p class="ql-block"> 记得大约13年前,我随老父亲一起拜访过阳城县演礼镇献义村老书记于章瑞,他说他有个特别的番号“386199”这是他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秘籍,当时于书记从岗位上退下时间不长,说话还是非常自豪,一脸傲骄。当时似乎有想写点东西的冲动和灵感,后来一忙就忘记了。</p><p class="ql-block"> 2023年春天,我再次去献义采访时,于书记虽然健硕,但记忆明显衰退,我问起他的部队番号时,他一脸茫然,不知所以,根本不记得曾经让他引以为豪的一串数字。</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老书记于章瑞去世了,我感到好遗憾,就是因为自己没有“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所以一搁就是十几年的想法就这样泡汤了,再也不会从老书记口中听到他自己的宏伟蓝图中386199的定向涵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