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歇馬橋村到千燈古鎮】

少勇

<p class="ql-block"> 曾經名不見經不傳的歇馬橋村,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江南水鄉小村落,這幾年不知怎的突然“人氣火爆”起來。小小的村落冠以“歇馬村古鎮”、“歇馬村古村”的名頭銜,更有甚者將這小村落與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梁紅玉串在了一起,編織出了一個個美妙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其實,從上海市區到昆山歇馬橋村的交通還是蠻方便的,可乘坐上海地鐵11號綫到花橋站,出站後换乘136路或昆山遊7路公交車就可直達歇馬橋村。</p> <p class="ql-block"> 杵立在道路旁的牌坊上赫然寫著“歇馬橋”。不過,單就這座牌坊,明眼人一看就是座沒有歷史文化淵源和傳承的仿古牌坊,而牌坊周邊鋪就的石塊地坪,顯而易見鋪設的時間也並不長。</p> <p class="ql-block"> 有河就有橋,走進歇馬橋村最先入眼的是“定勝橋”,石橋很時新很現代化,怎麼看都像是一座仿古新建造的石橋。</p> <p class="ql-block"> 在整個歇馬橋村轉了一圈也沒有找到一座名叫歇馬橋的橋。即便這座相對比較有些年代的石板橋,要追溯築橋年份,保守而言頂多清代或是民國時期。</p> <p class="ql-block">當然歇馬橋村的小橋流水人家,勿容質疑很有江南水鄉的基本元素和特徵</p> <p class="ql-block"> 据说:南宋名将韓世忠抗擊金兵南侵時曾在此屯兵休整。因此地水草豐盛,韓世忠部下就此養憩戰馬。為便於石浦江两邊往來,就在江上築建了一座橋,於是就有好事的人把這橋稱做歇馬橋。不過傳說畢竟只是傳說,可不能作為歷史存在而論。</p> <p class="ql-block">哈哈,借古喻今,如此有了"歇馬村古鎮","歇馬村古村”之說也就不足為奇的了。</p> <p class="ql-block">背靠老屋、蹲在小河邊戲水撥弄水花,留下倩影美照,還是蠻有情趣滴</p> <p class="ql-block">鮮有遊客,停泊著的烏篷船還有那孤單遐思的艄公</p> <p class="ql-block"> 現在的歇馬橋村,經過好一番的修整營造、梳妝打扮得一片歲月靜好:一條小河蜿蜒村中,串起古樹、老屋還有石橋。</p> <p class="ql-block">歇馬橋村裡現有的老屋不是很多,現存的石板道也是很有限,百多來米長的吧</p> <p class="ql-block">這些個屋子和道路,顯然修繕時間不長</p> <p class="ql-block">瞧這石板道倒是一塊塊貨真價實的老物條石,沒有去舊換新,還算對得起先人</p> <p class="ql-block">歇馬橋村的地域行政管理劃分順序:</p><p class="ql-block"> 江蘇省→蘇州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昆山市→千燈鎮→歇馬橋村。</p><p class="ql-block"> 歇馬橋村隸屬千燈鎮,歸千燈鎮管轄。<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歇馬橋到千燈古鎮的距離不到10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 在歇馬橋站,可乘坐昆山112路公交車,經過15站在千燈公交站下車即可到達千燈古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燈古鎮地處江蘇省昆山市,東接上海青浦,西鄰蘇州。古鎮有著2500多年歷史,千燈起始於<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秋吳越爭霸時期,這裡</span>是顧炎武的故里和昆曲發源地。這裡有著“江南一絕”的明清石板街,還有七座明清拱形環龍石橋…</p> <p class="ql-block"> 據《吴越春秋》和明清地方誌記載,春秋時期(公元前513年),吳王夀夢為抵御外敵,在吳地邊境修築烽火臺。從蘇州到松江(今上海)一帶,每隔十里設一土墩(烽火),編號為“第一墩、第二墩…”,至此地恰好為“第一千個墩”,故得名“千墩”。</p> <p class="ql-block"> 又因當地吳語方中“墩”與“燈”發音相近,後世逐漸雅化為“千燈”,如此更具詩意和人文氣息。</p><p class="ql-block"> 1966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委员會批准,改名千燈迄今。</p> <p class="ql-block"> 這裡是明末清初著名愛國主義思想家顧炎武的故里,他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傳世警句,數百年來激励著無數的仁人志士報效國家。</p> <p class="ql-block"> 千燈古鎮既是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又是昆曲的發源地,千燈人士顧堅被稱為昆曲的鼻祖,在千燈古鎮老街留存有著顧堅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以河築街,依河建屋,街橋相連,<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而獨</span>具韵味</p> <p class="ql-block"> 千燈古鎮裏這條壹公里多的石板街,據說是江蘇省古街裏最長最完整的石板街,走在石板街上,可以感受一下水鄉老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昆曲,14、15世紀發源於江蘇昆山的曲唱藝術體系。該剧種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p> <p class="ql-block"> 千燈古鎮的延福禪寺江蘇昆山市六大古刹之一,始建於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山門匾額赫然寫著“延福禪寺”,足見當地人們對福的看重</p> <p class="ql-block"> 延福禪寺最壯觀的當屬大雄寶殿,大雄宝殿的左右兩边各有一棵高大的銀杏樹。大雄寶殿格外静悄悄,灰色磚頭地面,顯得非常古樸安靜。</p> <p class="ql-block">寺院以蘇州園林風格佈局</p> <p class="ql-block">两邊都是囬廊、連接到裡面院子</p> <p class="ql-block"> 延福禪寺裏有一座佛塔——秦峰塔,又叫釋迦佛塔,該塔是千燈古镇的標誌建築,始建於南朝梁天監2年。秦峰塔塔壁上每層每面鑲嵌两尊釋迦摩尼佛像,共56尊,攀登到塔頂可俯瞰整個古鎮風貌。</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紅磚塔。塔前的石碑介紹説:這個塔是磚身木檐樓閣式,方形七層,總高39.5米,每層繞有腰檐、平座。始建於南梁時期,至北宋重建,歷經多次修復。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塔名稱之為秦峰塔。</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裏的玉佛殿</p> <p class="ql-block"> 延福禪寺裏的玉佛殿中,供奉一尊釋迦摩尼玉卧佛,號稱世界第一大的玉卧佛。</p> <p class="ql-block">這位大媽是千燈本地人,是延福禪寺的志願者,篤信佛界,愛家愛寺是她生活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 千燈在江南衆多的古鎮中不顯山不露水,這裡的商業氛圍也不是那麼濃郁,過往行人很少、或許是平常日吧,也許節假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會多一些的。</span></p> <p class="ql-block"> 千燈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的江南水鄉,素有“金千燈”之美譽,更<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著“千年古鎮”之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勇攝於江蘇昆山市</p><p class="ql-block">歇馬橋村/2025年6月11日</p><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2024年7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