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文字的产生标志着文明的开始,而中国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字体系是在殷商时期。</b></p> <p class="ql-block"><b> 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体系了。</b></p><p class="ql-block"><b> 殷商甲骨文形成文字体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已经出土的文物中,就有9000多年前的祖先们在龟甲上留下的文字符号。这些符号是以图形的形式来表达事件,记录事件和反映人们所关注事宜。</b></p><p class="ql-block"><b> 这些符号具有的特点:</b></p><p class="ql-block"><b> 1、象形: 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一个图形表达着一个或几个意思。用几个图形排列起来就可以表达出一定的情节和事件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b> 2、图与字:甲骨文的图是文字符号,所以不同于图画。甲骨文是用最简单的图形来记录事件,初期的是画,逐渐的简约和简单起来,也就形成了字的雏形。</b></p><p class="ql-block"><b> 3.演变: 越古老的文字越接近于图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图画越来越统一,越来越简约,越来越向字来发展,但溯源起来,现代的中国字也仍能找到当初那些图画的影子。</b></p><p class="ql-block"><b> 从远古的用图形画到图形字经历了几千年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b> 前几年去贺兰山游玩曾专注过贺兰山岩画,那是用图画来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时代,距今有近万年的历史。可就是在这些简单的图形中已经蕴含着后期文字的元素了。</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到了殷商时代,中国的文字已初步形成了体系。从已经出土的甲骨文十五万片中,仅单个字体就有4500之多,而能够辨识的达到1000多个。而当代常用的汉字约3500多个,其中3000字就基本可以覆盖书面资料的99%以上。可见中国文字早在殷商时期便可用甲骨文来记录和叙述事件了,而这些记录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可敬,可叹!</b></p> <p class="ql-block"><b> 中华文字由甲骨文起,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不断丰富在演变着。</b></p><p class="ql-block"><b> 1、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用于记事的文字,是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而这些文字经研究发现,已经具备了用笔,结字和章法这些要素,形成了较为严密的文字系统。</b></p><p class="ql-block"><b> a、象形:保留了简约的图形特点而形成的文字,如: 日,月,水,山;</b></p><p class="ql-block"><b> b、会意:用两个或几个独立的字组合而成的文字,如:信(人+言),武(戈+止),明(日+月)</b></p><p class="ql-block"><b> c、指事:通过字的形状来抽象的表示事物特征的文字,如:刃在刀上加一点来表示;</b></p><p class="ql-block"><b> d、形声:通过形旁和声旁来表现的文字(占80%以上),如:樱(木为形旁,婴为声旁);</b></p><p class="ql-block"><b> e、转注:通过字形的相似性及引申义所构成的文字,如:老和考(字形相似,意义不同);</b></p><p class="ql-block"><b> f、假借:借用已有字的形或音而形成的文字,或音借,或义借,如:</b></p><p class="ql-block"><b> 2、甲骨文:是字,或称之为"文字符号″,是具有很多特点的。</b></p><p class="ql-block"><b> a、是由象形的简画逐步演化成为文字的符号,更加简约。由于地域的差异这些符号会有很多差异的地方,导致当时文字符号所表达出来的意思(涵意)有很多方式。</b></p><p class="ql-block"><b> b、具有形象感,但绝不是画。绘画是具体的像,甲骨文是特定角度下视觉图像衍变化而成。不仅较绘画简约,更是表达了多重含义。比如“山”字,其不仅具有山体的像,更是表达了所有山的含义。绘画只能表现出一个特定的山,文字符号却是在表示所有带山特点的景物。这也造就了,中国文字所特有的"望文生义"。</b></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5日於哈尔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