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之陕南秦岭游(四)--鸟道终成履,手摘太白星(下)

追梦

2024年10月11日(第3天) 太白山 说起蜀道,总会想起李白“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蜀道连接着陕西和四川,很多路段藏在秦岭里,太白山就是秦岭的主峰。以前读书时读到李白的《登太白峰》,对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特别好奇,太白星到底怎么为他打开天关?今天终于站在太白山脚下,打算走走诗里的 “鸟道”,看看是不是真这么险,也想亲眼看看太白星“为我开天关”的地方到底在哪儿。<br> 上午爬山时,已经真切感受到山有多陡、河谷有多急。接下来继续往上爬,说不定能撞见李白诗里太白星开天关的景象,找找太白星的影子。 <div>到红桦坪啦,这儿是天下索道起点。太白山索道分两条:天下索道(红桦坪 - 天圆地方,海拔从 2280 米跨到 3511 米 )和拂云阁索道(下板寺 - 上板寺,2800 米到 3200 米 ,大家也叫它们大、小索道 )。想多瞅两眼山间景色,我们选小索道先到上板寺,再一步步往天圆地方去,边走边把秦岭的景往眼里收。</div> <div>想坐小索道,得先在红桦坪完成“换乘任务”,搭上景交车,沿着山路再攀 500 多米海拔。一路峰回路转,晃悠 20 来分钟,赏着山间景色往上,12 点 47 分,总算到下板寺啦!眼前印着 “太白山旅游” 的车就是景交车,这会儿我们实实在在踩在下板寺的土地上,马上转乘小索道(拂云阁索道)去上板寺喽!</div> 12 点 57 分,坐上小索道(拂云阁索道)啦!不愧叫 “拂云阁”,一升到空中就扎进云海,眼前朦胧一片,还好我两个小姐妹在前面轿厢,一红一绿能瞅见,像云里的小标点。 <div>索道扯着轿厢滚动,沿山的斜面一寸寸往云里钻。轿厢里的我们,仰头是吞了苍穹的浓云,低头是黄绿枝桠织就的厚毯,恍惚踏碎时空边界,跌入半梦半醒的幻境 。</div> 20 分钟后,我们抵达海拔 3200 米的上板寺。踏出轿厢,眼前景象叫人惊奇:山下五彩斑斓的树去哪儿了?咋全是这种树,是松树不? 瞧,这些树把根狠狠楔进岩石缝,像无数青筋暴起的手臂,死死抓牢岩壁,硬生生在石缝里挣出片生机,叫人忍不住心颤,油然生出肃然起敬的震撼 。 原来这树叫“太白红杉”,是松科落叶松属乔木。怪不得刚才在索道上,瞅着地面黄乎乎一片,还以为厚厚的青苔跟着变了色,闹半天是太白红杉簌簌落下的叶子,把山都染成这副模样啦 。 太白山,身为秦岭山脉主峰,主峰拔仙台海拔 3771.2 米,稳坐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之位。自古便凭高、寒、险、奇、富饶、神秘,闻名于世、雄踞华夏。<br> 太白山的地貌类型由下至上,清晰分出低山、中山、高山区。低山区海拔在 800~1300 米之间,黄土地貌和石质山地地貌交融;中山区海拔 1300~3000 米,石峰林立、巨石嶙峋,千姿百态;高山区海拔 3000~3771.2 米,保存了第四纪冰川地貌形态‌。<br> <div>太白红杉,专生在海拔 2600 - 3500 米的高山地带,喜光、耐寒、耐旱还耐瘠薄、抗风!怪不得这会儿满眼都是它。瞧,咱脚下都 3000 多米了,刚好是它扎根生长的天地,大自然这“物种配对”太让人惊叹啦 !</div> 此时,我们要沿着栈道去往天圆地方。走在现代化的景区中,很是感慨。李白描写的那“鸟道”已变成了宽宽、规整的木栈道,那“猿猱欲度愁攀援”的重重山峦,已变成了直上云霄的空中索道。 <div>现在的我们,不必再重复先民为谋生计、奔走 “鸟道” 的艰辛,只需悠然徜徉在太白山的自然怀抱里。望着眼前层叠山峦,遥想李白诗中“难于上青天”的艰险,当下这份纯粹的愉悦,叫人实实在在享受着优哉游哉的妙味。</div> <div>深山藏小亭,茅草顶的棕黄,与林间树木苍然色相融。漫步至此,累了,坐下歇歇,听风声穿林,看薄雾漫山,是多么的惬意!</div> 踏入太白山原始森林的古老秘境,抬眼,枝干如铁网纵横,把日月切割成碎片;低头,厚积的松针软垫吞了土地踪迹。自上而下,全被金黄松针温柔裹住,风掠过时,松针簌簌落,像森林在轻轻抖落岁月的碎屑。 岁月将树木打磨成各种形态,有的直立,如太白山千年不倒的卫士,把根深深扎进古老岩层。 有的如妩媚的女子,在太白山的雾气里,迎着风,任满头金黄长发在脑后飘荡,把古老山林的灵秀,都融进枝桠摇曳的节奏里。 有的如沧桑老人,青筋裸露、腰背弯曲、胡须虬劲、步履蹒跚,把古老山林的岁月痕迹,都凝在扭曲的枝桠间。 <div>看到这树,一下就想到李白说的 “枯松倒挂倚绝壁”!你瞅这松树,扭扭曲曲的,像被岁月狠狠掰弯的老骨头,枝桠横七竖八地伸展,感觉要把太白山千年的老故事,还有诗里那种惊险的劲儿,全缠在这片树林里啦,连风穿过枝桠时,都像在念叨李白诗里的险峻呢!</div> 这里还有更绝的呢,而且被景区命了名:凤凰松。那松就像振翅欲飞的凤凰,苍劲枝干是凤凰灵动的羽翼,金黄针叶似凤凰华丽的羽衣,扎根山石间,将太白山的灵秀与诗意,都凝在这独特造型里,不愧被叫做 “凤凰松” 。 这里还有“蛇松”。只见它 ,枝干蜷曲如蛇身游走,遒劲枝桠似蛇首昂起,在太白山雾气里盘桓,像把山林的神秘,都缠进这苍劲“蛇影”里,连树皮皲裂处,都藏着岁月酿成的“蛇纹秘事”。 这古老的原始森林里,一帮现代人一头扎进来。大家坐在那明明倒下又挣扎直立的松干上,那树倔强华丽的转身,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来,咱们与千年古木并肩而立,在太白山苍劲的古意里,完成一场“现代身影撞进古老时光”的奇妙同框。 14点30分,我们来到了拜仙台。这里已进入高山区,海拔3300米。相传苏东坡在凤翔府任评判时,为解关中大旱,拯救民众,在此长跪三日拜仙求雨,果真灵验,故名拜仙台。现在,我们就去那里看看。 来到拜仙台啦!只见这里四周悬空,云雾缭绕。站立台上,如入仙界喽! 看看远景里的拜仙台,像从云雾里生出来的仙岛。陡峭石崖探进云海,红绸带在风里飘成仙踪,游人成了云海里的小仙客,一步步把人间烟火,踩进这天上仙境的画框里 。难怪苏东坡当年在这里为民众长跪求雨,这里仙气十足啊! 在拜仙台旁,撞见这幅画面时,我的腿手都是软、抖的。陡峭崖壁直坠深渊,鲜红“龙”字像从云里游来,稳稳攀在巨石上。再瞧字下,嶙峋巨石顺着山势铺展,活脱脱一条要挣脱云雾、奔腾出山的巨龙 ,连带着我的心跳,都要跟着这巨龙,往苍茫云海里钻啦! 稍作休息,缓缓神! 继续向上攀登! 这里的海拔已3400多米了,雾气裹着粗重的呼吸,每口空气都带着山巅的冷硬。脚步虽沉,眼神还亮,加油啊! 海拔越爬越高,这些裸露的岩石也越来越嶙峋,瞧它们支棱八叉的,带着一股倔强劲儿 。 张开手臂,和云雾撞了个满怀,这是上天了吗?看到她们,我就想起了李白《登太白峰》中”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的”的诗句,当年太白星是在哪儿为李白开的天关呢,莫不是这里? 哇,我真懵了!人站在石上,雾把天地全裹成白茫茫,这是一脚踩进天上,还是地上的云偷偷接了天? 如梦似幻的氛围,叫我们沉醉。赶紧把思绪扯回来,接着奔“天圆地方”去!走到这里,见巨石上“哮天犬”三字夺目。仔细端详,是因象形石得名,还是藏着其他深意?没弄明白。不过瞅这石头悬在半空,够让人手心冒汗的。 哮天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二郎神身边的神兽,辅助他狩猎冲锋,斩妖除魔。此时的我们,站在这儿与它同框,沾沾它的豪气! <div>此时,我们登上海拔 3511 米的天圆地方(太白山最高峰拔仙台海拔 3771.2 米,暂不开放 )。鲜红的五星红旗猎猎飘扬,“天圆地方”四个大字格外夺目。要知道,这儿可是中国重要的地理节点,一脚跨立间,就踩着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啦!</div> 看看这块大石碑就知道了:“秦岭主峰太白山,中国南北分界岭”。站在这里,可以一脚踏南,一脚踩北喽! 我们也跟这重要的地理位置同一下框。嘿,我怎么像作报告似的!是不是想告诉大家,我这一脚跨过去,把南北的风、南北的故事,都踩在脚底下啦! ‌这块巨石上刻满了字,写的什么?原来是:“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这可是高度概括了秦岭在中国地理、生态与人文领域的核心地位。‌‌ 穿过“天圆地方”,沿着景区里的栈道继续向前。浓雾在剧烈的聚集着,开始下毛毛雨了,冷了。本来山顶上的气温就比山脚下低了20多度,此时更低了。这时备着的冲锋衣也上了身,可依然觉得冷,正准备打道回府,但不经意间,一片石海撞入眼帘,一下把我们的脚步拽住了。 只见这里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石头,高高低低地遍布整个山坡,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地翻滚着、涌动着,直撞击心灵。 磅礴霸气的石海也有温柔的一面,它给草木留下了足够的生存空间,这就叫和合共生吧! 起风了,风卷着雨点抽在脸上,又硬又凉。冲锋衣扛不住太白山这份 “泼辣招待”,肢体止不住发抖,僵硬的手指连手机对焦都费劲。下山吧!<br>我们赶到天圆地方索道站,这儿是大索道,一站直抵“天下索道”站,省劲又过瘾。 索道下行中,我们如天外来客,擦着山峰和树头滑行着。云雾像轻柔的纱幔,被我们一路撞碎又聚拢;山峦在脚下起伏,秋叶斑斓得像打翻的颜料盘;风裹着山林的气息,从窗缝里挤进来…… 恍惚间,分不清是在天上滑行,还是在画里穿梭,只剩满心的震撼,静静地感受着这一切。 16点50分,我们来到了天下索道。 踏出轿厢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观惊呆了。刚才在山上还是云雾弥漫,分不清东南西北,而此时山峦清晰,植被茂密,色彩斑斓,我仿佛掉进了画里。 本想着下了索道,就坐景交车出景区返程。可眼前这云雾缠山峦、彩林漫山谷的如梦似幻,怎么舍得眨眼错过?自驾游的好处就在这儿,时间攥在自己手里,心动就停下,只管安心把这山水盛景,往眼里、心里装个满 太白山层林尽染的秋色、云雾绕山的诗意,把我们勾得如痴如醉,脚像生了根,挪都挪不动。可看眼天色,暮霭开始漫上来,再不舍,也只能一步三回头,怀着满当当的眷恋,坐车返程啦! 循着“鸟道终成履”的千年诗意,太白山一日行,把李白诗里“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的奇崛,都踩进了脚下云雾、眼底斑斓。华灯初上回到住处,饭后,忽觉意犹未尽,想起诗仙曾醉卧太白山水,我们也学他追“美”到底,奔赴“太白山凤凰温泉”,让温泉的暖,接续山巅的凉,把太白风光从眼里的画、心中的诗,酿成肌肤记忆里的温柔,好让往后想起,都有“太白情长,温泉水暖”的余韵。那李白若见我们追着月光泡温泉,定笑骂“后人比我还会玩”!<br>哈哈,这一天,鸟道踏成履,手摘太白星,爽暴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