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的美好时代(173)

尽欢

<p class="ql-block"> 我在长安望故乡</p><p class="ql-block"> 那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故乡的园中、儿时的伙伴、熟悉的讲台......前日的时候,母亲打来电话,许久未见外孙,甚是想念,倾诉完了自己的对小孙子的思念之情,才恋恋不舍的挂上了电话。熟悉的台灯下,儿子正在奋笔疾书写着自己的作业。终于,在昨天,七七的考试已经完了,晚上,我们两个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做回了自己,小朋友可以刷刷自己的手机,那本《假如历史是一群喵》也可以带到学校里去了......那个爱他的文娟姨妈生病了,七七总是嚷嚷着要回去看看他,去河滨公园的游乐场里玩一玩,再去开元的游乐场玩上一天,对了,还要回自己的老家玩玩,一切都被小朋友安排的妥妥帖帖。这点和姐姐截然不同,姐姐从小很少有这样的要求,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她的家。估计这是深深地植入陕西男人灵魂里的乡土情结吧。</p><p class="ql-block"> 思乡是传染的,晚上的时候,妈妈也做了一个梦。我很奇怪,自从我成为一名正式的老师以后,就没有在母校小学的讲台上站过。唯一的记忆就是和发小在实习的时候在家乡的讲台上站过一个学期。但是,昨夜的梦里,记得清清楚楚的记得,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正在准备去上课,活动中担任评委的老师居然是我熟悉的安姐姐。等梦醒了,一切那样的真实,每一个细节还都历历在目。这大概就是字典中“魂牵梦绕”的涵义吧。</p><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的时候,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去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那些年,每次来西安培训,都是3天以内就搞定的事情。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叫宝瑛的姐姐带着我们逛,那时候火车很慢,时间很缓。我们出来的时候是坐着绿皮火车,还等选一个卧铺,一路上说说笑笑,火车走走停停。白天专门学习,晚上负责逛街,长安城的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等最后一天上午的学习结束了,我们就开始了各种买,给孩子的玩具,给自己的衣服,然后美餐一顿,又开始坐着小绿皮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了动车,我们的学习都是选择动车,距离短了,时间近了,可是我们的日子更忙碌了,来了西安总是有学不完的习,逛街呢,好像比较少了,因为在西安能买到的东西在宝鸡也能买到,但是还是得给小朋友买一个乐高带回去。再后来,和姐姐们陆续来到西安工作,我住城墙里,姐住长安区,中间很少联系。昨晚我们聊了半天,她买了大房子,搬家的时候我也去了,但是离自己工作的地方单面的车程也得用上四十分钟,所以不得不周内住在单位。我们家房子小了,但是无论是孩子上学还是我上班都比较方便。我姐说,房子得离家近一些,发挥它的居住的功能。好吧,我们几乎三个月也见不了一面。</p><p class="ql-block"> 以前,火车很慢,时间的小河在缓缓地流淌。人们可以做得事情的别多,大家是慢慢变老的。现在,高铁很快,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人们变得忙得像陀螺一样,突然就发现孩子们长大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长安遥望故乡,猛然发现,我们小时候拼尽全力离开的故乡,却是我们长大后心里的桃花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