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的呼唤(十二)扎日南木措

无为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8日8:40出发,继续走中线,继续走土路,沿扎日南木措北岸进发,很快,我们就将车驶近湖边,近距离接触扎日南木措。</p> <p class="ql-block">  扎日南木错,西藏自治区第3大湖。亦称塔热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阿里地区措勤县境内。属东西向构造断陷湖。东西长53.5公里,南北宽26公里,面积1023平方公里,海拔4613米,属咸水湖。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地势开阔。湖区地处藏北高寒草原地带,气候寒冷、干旱,为纯牧区。扎日南木错流域面积1.643万平方公里,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入湖河流主要有措勤藏布、达龙藏布。措勤藏布发源于冈底斯山,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9930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扎日南木错是一处国家级著名湿地,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库,也是文化和生态的交汇点。湖面蔚蓝,透明度好,四周山峦环抱,芳草萋萋,是良好的牧场,盛产珍贵的紫绒山羊。沿湖常有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出没,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生机。</p> <p class="ql-block">  在湖的正北濒湖而立的木诺山孤峰,由两、三亿年前形成于海底的黑色石灰岩构成,海拔5174米,高出湖面500多米,攀上山崖,扎日南木错尽收眼底,这里是观赏湖光山色最好的景点。从木诺峰南麓的湖滨向东南方向湖面,有一条弧形沙堤延伸至湖心孤岛,沿沙堤步行即可直抵孤岛,岛上熔岩错落,站在岛上环顾四周,湖天一色,涛声不绝,是观湖的又一佳处。</p> <p class="ql-block">  离开扎日南木错,前方见一小湖,阿里错。再往前行,路实在不好认,一会过河,一会上山坡,甚至要过沼泽,都是只有车辙印,要细心辨认,大半天都是在兜兜转转,探索前行……</p> <p class="ql-block">  中途接一电话,自称是日喀则市政府办主任。向我了解拉藏乡不通水的情况,并向我保证,“3天之内天鹅泉酒店通水。”我明确表示:“不能只是一个天鹅泉酒店通水,应该是拉藏乡全体百姓共同通水。”</p><p class="ql-block"> 没多时,拉藏乡天鹅泉酒店的老板打来电话,高兴地告知,乡的工作人员上门铺设水管了!十分感谢我们帮他申诉。我叫老板通水后告知一声。</p> <p class="ql-block">  不知走了多远,前方现出一个大湖,当惹雍措终于到了!从路边是绿草铺满的山坡一直延伸到湖边,湖水一边湛蓝、一边粉蓝,湖对岸是白雪皑皑的达果雪山,天上白云翻滚,给人一种瞬息万变的感觉。我们被这个美景所吸引,迅速架起相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  当惹雍措,西藏第四大湖,中国第二深的湖,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当惹雍措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环山。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它和当惹雍措一起被雍仲本教徒奉为神的圣地。湖边的玉本寺是一座建于悬崖山洞的寺庙,据说为象雄雍仲本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达尔果”和“当惹”都是古象雄语,意为“雪山”和“湖”,它们一个是神山,一个是圣湖, 公元五世纪以前,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经存在一个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古象雄王国。最辉煌的时候,象雄王国的疆域西起今阿里地区的岗仁波齐(上象雄),横贯藏北的尼玛、申扎一带(中象雄),东昌都丁青一带(下象雄),疆域极其辽阔,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而这其中,中象雄的中心就位于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的附近。时日,人们仍然可以在这里看到古象雄国王宫的遗址。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古老的传统宗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作为本教的神山圣湖,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养育了湖畔的人们,是古象雄文明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沿湖边前行,很快就乌云满天,瞬间下起暴雨,冰粒啪啪打在车顶上,温度急剧下降。突然,湖面上出现绚丽的彩虹!我们也顾不上冰粒雨水,端起相机就冲了出去……</p> <p class="ql-block">  此时湖边公路已变成柏油路,路面非常平整丝滑。我没有停留,一直在赶路,心想前面的当穹措会更加美丽。但是天上还是乌云密布,日落时分,能出现彩云吗?</p> <p class="ql-block">  车在前方垭口拐了个弯,就进入了当穹措。当我看到当穹措的第一眼就被震住了。西边的雪山出现帽子云,云雾包裹着夕阳现出绚丽的色彩;东方和北方的山体被夕阳照得金黄。我迅速驱车上一个高位停下,架起相机就开始拍摄。风很大,彩云变化很快,红云满天令我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日落后我们继续赶路,晚上十点多钟到达尼玛县城。</p><p class="ql-block"> 摄影、文字:李程坚</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