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源:我们的太空</p> <p class="ql-block">一年前的今天,南大西洋海平面上方约5000公里的深邃太空,嫦娥六号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里)与轨道器分离,开启了“太空冲浪”的归家之旅。这趟跨越三十八万公里的航程,最终落点锁定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这片蒙古语中意为“平安”的土地,曾见证神舟系列飞船的荣耀归来,如今又成为嫦娥六号的“回家驿站”。</p> <p class="ql-block">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的“打水漂”绝技,两次穿越黑障区。13时44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田活动测控分队率先捕获目标,在风沙天气中完成首次再入关键弧段测控;13时49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敦煌测控区接力追踪,精准传回返回器穿越黑障的高清影像。</p> <p class="ql-block">地面上,搜救团队早已织就天罗地网。气象分队依托近10年700多万条数据搭建的数据库,实时监测草原瞬息万变的天气;地面分队12天跑遍4万公里,将地形地貌和障碍物绘制成图,还在雨天、暗夜中锤炼驾驶技能;5架直升机组成的空中分队以1600平方公里范围布阵,新配备的定向平板、前舱引导系统让目标搜索更高效。</p> <p class="ql-block">14时07分,一声巨响划破草原上空,直径约2米的返回器精准着陆,实际落点与理论值仅相差1.72公里。伞花绽开的瞬间,光学吊舱操作手徐雁鹏第一时间锁定目标,地面车队也以最优路线冲向落点。科研人员迅速完成推进剂泄漏检查、断电等处置工作,为返回器披上“迷彩服”。</p> <p class="ql-block">从5月3日海南文昌发射,到6月25日平安归航,53天的地月往返,嫦娥六号不仅带回人类首份月背土壤,更让世界见证了中国航天“分毫不差”的精准实力。这片承载着千年飞天梦的草原,再一次以“零失误”的搜救行动,托举起探月工程的又一座里程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