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酒的江城近代史(我品黄鹤楼)

石卿

<p class="ql-block">酒是历史的容器,盛放着城市的呼吸与人的体温。 当我们品读黄鹤楼酒的百年沧桑,既是在触摸一部武汉近代史的血脉筋骨,也是在打捞个人记忆深处的微光。下文将以双重视角展开——下篇《一杯酒的江城现代史》钩沉酒与城的壮阔史诗,上篇《我品黄鹤楼》照见普通人与酒的生命交集。</p> <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我滴酒不沾。但是酒的魅力我一直想尝试。</p><p class="ql-block">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酒。第一次对酒的认识来自四五岁。有次大姨爹来我们家做客,那是艾草飘香的季节,我的父亲五月初五的生日。我的大姨爹喝酒,我的父亲从来不喝酒,家里也没有酒。酒大概是姨爹拿来的礼品。喝酒的时候是正午,大姨爹是很少来的客,也不能让姨爹一个人喝。</p><p class="ql-block"> 那天很温馨,四方桌坐满了八个,桌子上摆了九碗菜。姨爹和爸爸边喝边聊,我们边吃边听。爸爸起先只端起酒杯打湿一下嘴唇,姨爹喝第三杯时,爸爸端起酒杯就一口干下去了。没多一会儿,他站起来说:“我得去床上躺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孩子没在意,继续端着碗吃饭夹菜。没想到我们的爸爸脚步没有迈过房间的门槛,沉闷地倒地响声,惊得妈妈筷子落地,原来是爸爸倒在了房门口。姨爹和妈妈丢下饭碗赶紧过去把他扶起来,移到床上。 酒很野性,从那以后我们家谈酒色变,以后来我们家做客的亲戚,都是自斟自酌。</p> <p class="ql-block">酒很有魅力!等我长大后识字读书,在书中看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真的吗?酒能解忧?</p><p class="ql-block">‍后来有电视看了,我听见一句广告词“稻花香,与往事干杯!”稻花香的田园诗意,与往事干杯的豁达,让我觉得酒在人间值得。</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听得白云边酒的广告词“且将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酒的力量太神奇了,不知是酒成全了李白,还是诗成全了李白。</p> <p class="ql-block">在江城武汉住了近七年,江城的大江大河涉足过半,也吹了黄鹤楼的江风,看过鹦鹉洲的汉阳树,唯独不知黄鹤楼酒在哪?</p><p class="ql-block">‍ 2025 年 6 月 24 日上午,武汉结伴同游美友圈的美友携手同行走进了位于汉阳杨泗港江边的黄鹤楼酒业集团总部。</p><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是职场精英人士:刘万鹏先生组织的。当我站在发酵车间里,看工人在用铁锹翻动谷粒酒糠,蠕动的酒香化作一缕缕白雾升腾在酒坊间。我仿佛看见父亲当年倒地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在地下酒窖里,我毫不犹豫地接过酒厂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白酒,一饮而尽。有人笑我“一口干了。”那就只一口呀,我想起父亲当年那一口酒,不知饮尽了多少好爽。我觉得,曹操写下对酒当歌是豪爽的性格,李白写赊得月色买酒白云边是豪爽的。</p><p class="ql-block"> 那一口酒只喝得我呛咳不已,不过酒香扑鼻,在下一场,我又接过了酒厂员工递过来的小酒杯,酒杯拇指大小,所谓品酒,就是如此吧,酒不在多,够品就够。</p><p class="ql-block">人生几何,我们有幸走进酒厂,了解黄鹤楼酒的历史。黄鹤楼酒也是一部武汉发展的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杯酒的江城现代史</span></p><p class="ql-block">‍ 1898年,汉口硚口码头的酒香改变了历史。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此初尝汉汾酒,惊叹其“世间难得”,当即携酒进京。光绪帝饮后大悦,一道圣旨将汉口七大糟坊整合为御酒坊“天成坊”,黄鹤楼酒的前身就此诞生。这杯琼浆玉液,自此成为武汉近代风云的液态见证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张之洞督鄂十八年间,以湖北新政重塑武汉:</p><p class="ql-block">汉阳铁厂炉火映红长江,枪炮轰鸣催生“东方芝加哥”的传奇</p><p class="ql-block">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的读书声,孕育出辛亥革命的种子</p><p class="ql-block">湖北新军的操演场上,潜伏着埋葬帝制的惊雷</p><p class="ql-block">‍酒香随城市脉搏跳动。1915年北京国货展览会铜奖、1929年中华国货展览会金奖,“汉汾酒”的奖章辉映着民国武汉“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雄心。1952年国营武汉酒厂成立,延续百年工艺;1984年借黄鹤楼重建之机更名,两度荣膺“中国名酒”,成就“南楼北汾”的清香传奇。</p> <p class="ql-block">杯中有历史密码。距黄鹤楼数百米的红楼,曾是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孙中山称张之洞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杯他亲手擢升的御酒,最终为革命者推翻帝制而举杯。抗战烽火中酒坊坚持酿造,计划经济时代坚守传统,市场经济浪潮里涅槃重生,酒厂的沉浮正是武汉命运的镜像。</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酒已成武汉精神的液态图腾:</p><p class="ql-block">“敢为人先”的开拓:张之洞打破阶级偏见推广市井佳酿</p><p class="ql-block"> “兼容并蓄”的胸怀:融合北方汾酒工艺与长江水土</p><p class="ql-block">“坚韧重生”的气魄:穿越晚清、民国、新时代的百年酒香不绝</p> <p class="ql-block">从张之洞品评的汉汾,到今日瓶中的黄鹤楼,这缕清香早已超越饮品范畴。它承载着龟蛇锁大江的厚重,回荡着首义枪声的激越,更酿就了武汉从封建市镇迈向现代都会的壮阔史诗。品其清香纯正之味,恰似啜饮一部江城百年沧桑的液态史书,杯中升腾的,是永不消散的武汉精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