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进(随笔)8510农场的七月 ———写在“7.20”荒友回乡聚会前(五)

姚华

<p class="ql-block">石进(随笔)8510农场的七月</p><p class="ql-block">———写在“7.20”荒友回乡聚会前(五)</p> <p class="ql-block">七月流芳:七月,有信仰的神气,有梦想的勇气,有探求真理的锐气;七月,是流光溢彩的月份。</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八五一0农场的七月,精彩瞬间,记载了难以忘却的回忆,成为八五一0农场的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1951年7月,场部设在密山的永安机械农场(8510农场前身),场部搬迁到黑背山北麓向阳区沐恩村南1.5公里处(现四分场场址)。这是农场由兴凯农场转建永安机械农场两年后,名副其实,永安机械农场邻近永安火车站了。</p> <p class="ql-block">1952年7月10日,《东北日报》第一版发表方青写的通讯:《兴凯湖边的生产战士》,报道国营永安机械农场,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1958年7月,农场决定组建杨木林子分场(一分场)。这是三分场后,第二个农业分场,被称为农场的粮仓。</p> <p class="ql-block">1960年7月25日,农场召开首届群英大会。</p> <p class="ql-block">1970年7月下旬,工程连建成白灰窑、电石炉和电石车间。兵团时期的大上的工业项目。</p> <p class="ql-block">1971年7月,根据兵团决定,在工业一连建一座年产2万吨的小型焦化厂,实现了煤炭资源转化为焦炭和焦油产品,成为农场场办工业盈利大户。</p> <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5日,农场三分场承包户的麦地发生了大量虫灾,他们立即给陈雷省长写信,省长派飞机前来农场喷洒农药,解决了承包户的燃眉之急。</p> <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19日,农场召开改革工作会议。被称为“8510农场三中全会”。会议主要议题: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讨论农场改革方案:分析半年来经济形势,并部署麦收工作。生产队长、厂矿领导、基层单位会计等共140人参加会议,历时三天。</p> <p class="ql-block">1985年7月15日,农场场长戴超群一行9人赴北京、沈阳等地签订建东海焦化厂集资合同,历时半个月。</p> <p class="ql-block">1986年8月14日,东海焦化厂破土动工奠基仪式:左一场长戴超群、右一书记谭克信</p> <p class="ql-block">1986年7月12日,农场党委组成开发建设北大荒人物事迹报告团,成员有省模范教师孟启明 优秀共产党员张晓光等。</p> <p class="ql-block">张晓光</p> <p class="ql-block">7月18日,修德山、安向东、张永泉、孟启明等4人,在佳木斯参加由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黑龙江省复转军人开发建设垦区纪念大会。”</p> <p class="ql-block">1987年7月4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八女投江〈摄制组一行15人,到兴凯湖旅游公司排戏5天,7月10晚在场部举行军民联欢晚会。</p> <p class="ql-block">第二张农场部分接待人员与《八女投江》剧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88年7月27日,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农垦系统关于家庭农场工会工作讨论会在农场举行开幕式。农场工会主席杜林在会上介绍了民主管理和建家等方面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1992年7月9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黑土地的足音》摄制组来农场。</p> <p class="ql-block">1993年7月24日,农场历史上首家国有民营商店(东海店)开始营业。</p> <p class="ql-block">农场场部商店(东海店)</p> <p class="ql-block">2000年7月31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来当壁镇旅游度假村调研。</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0日,8510荒友聚会将在农场场部拉开大幕,170多名荒友齐聚一堂,将火爆的七月引爆,推向高潮。“7.20”将载入农场大事记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附:(随笔)《8510农场在创业中的轶事》</p> <p class="ql-block">8510农场创业中的轶事</p><p class="ql-block"> 特约作家/史向前 </p><p class="ql-block"> 8510农场走过了75年的风雨历程,在艰苦的创业中书写了农场的辉煌,也留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不同视角诠释了8510农场的前世因缘。本文以随笔文体,续篇《8510农场在北大荒创造的第一》,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8510农场在北大荒建的最早白酒厂。1957年,永安机械农场(8510农场前身)在南山(今22队),建了北大荒第一个白酒厂,生产南山牌白酒。1957年6月,王震部长来场视察,亲自到南山畜牧三队了解生猪饲养和白酒厂生产情况。得知白酒酿酒技术有问题,随即答应帮助解决。十几天后,王震部长给场领导打来电话,要求派人去辽宁新民县白酒厂参观学习。酒厂的职工取经学习,改进了酿酒工艺,很快酿造出合格的白酒,最终诞生了享誉北大荒的“边疆”牌白酒。</p><p class="ql-block"> 1962年,农场在场部的东山脚下的小河边又建起一个白酒厂,我那时上小学,学校组织学生去酒厂踩酒坯子,冻得脚后跟通红。一南一北建两个酒厂,在当时的北大荒也不多见。东山脚下的酒厂还有一段趣闻,酒厂酿酒的醇香,引来了山上的狐狸,趁着天亮前朦胧时刻,蹿到酒厂偷酒喝,长达半年之久。狐狸醉酒萌态可掬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最先目睹这一趣事的是16岁工人张树清。尔后,狐狸酒仙的趣闻传开了。</p><p class="ql-block"> 8510农场在北大荒建的第一座采炼厂。在“大跃进”形势的影响下,农场采取了场外“扩大”的方针,在距场部北部十几里的山区开矿建厂,大做煤炭资源的文章。有位叫“王老三”读者看了《8510农场在北大荒创造的第一》之后说到:“我们一家人都是8510农场的,1958年夏到东海矿(8510农场建的矿),一开始叫“采炼厂”。之后以采煤炼焦碳为主,后来越做越大,就归属了鸡西矿务局。”</p> <p class="ql-block">  这位读者说的很准确,还原了历史,也是我的亲眼目睹。开始建矿采煤,完全靠人工肩挑背扛,从斜井将煤运到地面,这就需要大量的土篮,收购土篮,拉动了村民家庭编织的副业。1959年6月,我的二哥从辽宁新立屯中学投奔过来,与家人在发展二队相聚。初来乍到没有工作,听说采炼厂收购土篮,开始在家编筐。编筐除了柳条,还需要筐梁,最好的材料是柞树枝条。于是二哥带着我,趁着晚上去两里远的东山偷砍柞树。水银泻地的月光,照得纤细的柞树油光发亮,好像走进了青纱帐,砍下一根,弹性十足,宁弯不折,最好的编筐用材。我和二哥经常挑着土篮去了采炼厂,目睹了当时采炼厂的现状。</p><p class="ql-block"> 本以小打小闹的采煤炼焦,因为煤质好,越干规模越大,需要花钱上设备,这远远超过农场承受的能力,1962年9月,根据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将采炼厂农场在外建的煤矿拱手交给了鸡西矿务局,鸡西矿务局做大做强了东海煤矿,优质的煤炭甚至远销国外。农场白手起家的采炼厂,演变了知名大矿,还催生了东海矿至东海火车站一条小铁路,“夹皮沟”的运煤小火车穿越发展村,成为一大景观。</p><p class="ql-block"> 8510农场接收的两个地方林场,在北大荒颇具规模。1958年秋,接收了密山三道岭子林场和平房林场,两个林场共有林地165万亩,当年负担采伐任务10万立方米。平房林场在中苏国境线一带,山高林密,原始状态,虎豹黒熊野猪出没。林场建有住房,常年有人居住,场长是转业官兵王忠义,还有医生韩学忠。平房林场不平静,发生了故事。</p><p class="ql-block"> 冬季是伐木季节,伐木队员进入深山老林,住着帐篷,队长约法三章:“不单独行动、大小便不远走、家把什不离手。”一天夜晚,小于出帐篷解大手,刚蹲下发现不远处树林里有亮光,林中哪来的灯光?莫非是---。正在他猜想时,只听一声震撼人心的虎啸,吓得小于毛发竖立,额头冷汗冒出,立马提着裤子朝帐篷跑去。撩开帐篷门帘:“虎!虎!虎!”小于说完昏了过去。大家七手八脚呼唤小于,随手抄起锯把和铁镐,严阵以待。等了片刻,老虎没有光临。事后得知,立秋虎始啸,仲冬虎始交。在大雪时侯,百兽之王的老虎已率先受到了阳气的萌生,开始求偶交配了。在严冬静寂的雪林中,它的呼叫声恰似无声处的惊雷,激荡出生命原始,粗犷而蓬勃的呼喊。虎啸平静,一场虚惊。</p> <p class="ql-block">  1960年农场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场开展抗灾自救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和直属单位职工上百人,去平房林场拣橡子。为了奖励大家,农场决定每一百斤奖给一斤橡子酒。一般都拣了1000斤,最高的竞达1500斤,每人都得到10斤橡子酒,这在当时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在大灾之年的元旦、春节喝上橡子美酒,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穆棱河(东海段) 8510农场建了北大荒最早的养鸡场。1958年在东海乡铁道南西山脚下的穆棱河畔,建起一座大型养鸡场,砖瓦结构的场房,大型孵化室,堪称现代化,有职工上百人。我的大姐史秀华于1959年4月“挂号”入场,分配到鸡场工作,我有机会到鸡场闲游。鸡场当年从浙江引进来杭鸡雏,当年产蛋孵化,当年见效益,足以说明时任场长的转业官兵石玉林管理有方。来杭鸡通身洁白,头顶红冠,远看近看都是雪白血红,十分抢眼亮眼,鸡场里蔚为壮观。几千只来杭鸡喂的是穆棱河捕捞的鱼虾和河蚌,河蚌椭圆形的介壳有小锅盖大小,揭开介壳,肉质鲜嫩,鸡吃了生长快,产蛋率高。那时的穆棱河水体无污染,鱼成群河蚌肥美,还能再现“瓢舀鱼”的情景。鸡场北侧的铁路当年鸡场孵化车间冬日鸡场一角 养鸡场的来杭鸡采取散养的方式,早上放出鸡群,自由地钻进草丛树林,有的甚至到了西山脚下,快到傍晚时分,敲锣收兵,只见无数来杭鸡闻锣声朝鸡场奔去,有的还展开翅膀飞翔一会,归心似箭。我见过这一场面,真是震撼。鸡场经营两年多,1960年,鸡场改建8510农场东海中学校校舍。</p><p class="ql-block"> 8510农场上演了人熊大战,北大荒发生的奇闻趣事。1970年6月初的一天拂晓,四十四团(八五一0农场)十九连的人们正在美梦之中。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惨烈的人熊大战在家属区上演。 当时,不知什么原因,一只成年黑熊竟远离山林,窜到鸡东县兴华公社境内,被公社两位持枪民兵紧紧追捕。走投无路的黑熊,掉头越过铁路,直奔十九连家属区逃去。</p><p class="ql-block"> 家属区都是成栋的连户房,每栋房居住五六户人家。住在房东头的刘大爷,这天他早早起来,在房前菜园里锄草。被追赶的黑熊慌不择路,一头跃进菜园里并向刘大爷扑去。刘大爷听到响声回头一看,只见一只大黑熊正向他扑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猛兽,刘大爷本能的拿起锄头朝黑熊打去,被黑熊挠的满脸鲜血直淌。他一声喊叫,顿时昏倒在地。黑熊便一屁股坐在刘大爷的身上。此时,正在屋内的刘大爷女儿刘少俊听到喊声,从炕上一骨碌爬起来,隔窗一望,看见一只黑乎乎的黑怪物把父亲压在地上。说时迟,那时快,她破窗而出,伸手去拽那个怪物的大腿。黑熊发现有人拽它,呼的一声站起来,一掌竟把刘少俊的一只眼球挠了出来,她一声惨叫昏倒过去。喊叫声惊动了左邻右舍。当人们看清是黑熊伤人时,纷纷拿起木棒,铁镐,铁叉,呼喊着来打熊。黑熊听到喊声,便蹦出菜园而逃。黑熊经过刘家门口时,刘少俊的母亲正在呼喊救人,黑熊奔她而去,一掌将老太太打倒,两根肋骨骨折。这时,邻居袁大爷闻声前来救人,走到门口,见黑熊从刘家过来,便举起铁镐朝黑熊头部打去,一镐砸中,黑熊应声倒下。袁大爷正要再举镐头,黑熊猛的跃起,一掌将袁大爷打翻在地,脸部和眼睛被挠伤。黑熊跑出院外,袁大爷忍痛挣扎起来,继续追打黑熊。这时赶来救人的职工家属合围过来,用手中的铁镐棍棒一齐向黑熊打去。黑熊害怕了,逃出包围的人群,直奔南面的牛舍。黑熊逃到牛舍,十几头黄牛看见熊,黄牛一齐吼叫,有两头大牛挣脱缰绳,一齐朝黑熊顶去。黑熊左躲右闪,招架不住,钻进了牛棚里边。圈里黄牛如临大敌,瞪圆眼睛将黑熊团团围在当中。十几分钟后,两位民兵赶到,但枪中的子弹已在追捕中打光。正当人们束手无策时,汽车司机邢志勇闻讯提枪赶到牛棚,举枪对准黑熊,连击三发,将连伤四人的黑熊击毙。</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建立和谐社会和谐自然的需求,从关爱生命和保护动物的角度,重新审视发生在53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人熊大战,感慨良多。虽说它是一个突发事件,但它也是一个悲剧。但愿黑熊们长些记性吧!请不要轻易离开庇护的山林,人和动物都要有自己安全的生存空间,否则类似的悲剧还会重演。结束语: 8510农场是北大荒建场“元老”,创造了昔日的辉煌,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也发生了很多的趣闻轶事。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大家同甘苦,共患难,有着说不完的真情友爱,至今让我们激动和感动,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文图编辑:石进</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姚华</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5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笔名:石进),男,1950年生,辽宁黑山人,高级政工师,2010年在黑龙江省8510农场退休。</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品:散文《8510农场红星大楼》《8510农场十八年》《8510农场地域文化》《8510农场在北大荒创造的第一》小说《红星大楼之恋》《缘在东山脚下》《一路朝北八铺炕》家史叙事《房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曾在《学理论》发表评论,连续四届获黑龙江垦区优秀论文奖。在辽宁《晚晴报》《大连晚报》《大连日报》发表散文数篇,《宜居城市大连》获《大连晚报》征文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2021年,被《参考消息》授予荣誉读者称号,《喜得荣誉证书》一文,刊登在《参考消息》(读编互动)栏目上。2022年《阳台上的幸福》刊登《大连日报》,荣获征文佳作奖。</p><p class="ql-block"> 现为大连市沙河口区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聘为《兴凯湖微生活》微信公众号平台签约作家。</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姚华,1960年6月25日出生,原籍山东省沂南县人,中共党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国际注册高级工商管理师。曾在黑龙江省和垦区大型骨干企业及北京相关企业、学校担任过领导职务。</p><p class="ql-block"> 荣获垦区百佳职工,自学成才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我的父辈们》《我的父辈们星光灿烂》《情恋我的故乡沂蒙山》《难忘青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四十四团工程连知青(上、中、下)》《致敬北大荒8510农场光荣在党50年的党员们》《五家坡的故事》《我爱海棠花》《再赞北大荒》《再为父亲斟上一杯酒》《北大荒人的歌》《姚华诗文选---(一)北大荒情怀、(二)相聚的情怀》《十月.回故乡》《永远做一名传承北大荒精神的志愿者》等200多篇在网络上发表。</p><p class="ql-block"> 1988年农场建场40周年场歌创作者之一《前进八五一0农场》。2024年又修改了曾经五、六十年代传唱的《北大荒啊好地方》歌词。</p> 读者点评 <p class="ql-block">王文生:功夫不负有心人,8510历史上的七月发生的大事被作者一一搜集整理出来,在没有电子档案可检索的现在,想从浩瀚史海里搜集历史上七月发生的事,还是需要 下功夫的,作者一转联想到今年七月荒友聚会把其也算作一件大事,我认为很恰当,这次荒友聚会是八五一零历史上游子组织的第一次大型聚会,也很难说再有第二次第三次,这些八五一零走出来的子弟现在分布全国各地,他们不忘家乡 以八五一零为荣,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也成为家乡的骄傲,共同成就了八五一零,感谢作者史向前,感谢姚华师兄👍👍👍</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5日</p> <p class="ql-block">李新民:七月流火,盛夏在既,七月二十日,即将来临。</p><p class="ql-block">作家史向前和才子姚华所做的美篇,把今年7月20日荒友聚会,列为8510农场七月份发生的一件大事,应该说是实事求是的:第一,就参加人数而言170多人,应该是在8510地区聚会的人数最多的一次。</p><p class="ql-block">第二,参加人的成份,老,中,青,幼都有,而且据说有的是全家一起回家乡来看看。</p><p class="ql-block">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朋友。</p><p class="ql-block">第三,参加此次聚会的荒友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二,三十多个省,市,大家相约都一起回来了,范围之广,应该是空前的!</p><p class="ql-block">正如总指挥王文生所说,”这次八五一0农场荒友7.20聚会是游子组织的第一次大型聚会,也很难说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了。”</p><p class="ql-block">组织这样的大型聚会其难度是很大的!总指挥和筹备领导小组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5日</p> <p class="ql-block">高明阳(祥):《读姚华:[石进(随笔)8510农场的七月——写在“7.20”荒友回乡聚会前(五)]</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8510农场七月的历史画卷,既有场部搬迁、工业项目建设等大事记的严谨记录,也有狐狸偷酒、人熊大战等轶事的生动描摹,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农场岁月的深厚情怀。文中那些被时光镌刻的细节——从王震部长关心酿酒技术到省长派飞机灭虫的应急响应,从知青编筐支援采炼厂到黄牛围堵黑熊的惊险场面——既还原了北大荒开发的壮阔历程,也让历史充满了烟火气。最动人的是字里行间对荒友聚会的期盼,让75年的风雨历程在“7.20”这个节点有了情感的归依,仿佛能看见老朋友们重逢时眼角的泪光与紧握的双手,那是属于一代人的精神图腾在岁月里闪光。</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5日</p> <p class="ql-block">仲跻庆:8510农场七月《大事记》有感</p><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七月燧</p><p class="ql-block">七月脚步印迹最</p><p class="ql-block">8510七月记</p><p class="ql-block">桩桩件件动心扉</p><p class="ql-block">前辈创业负重行</p><p class="ql-block">亘古荒原人烟媚</p><p class="ql-block">铁犁开僻新世界</p><p class="ql-block">战旗飞舞粮仓累</p><p class="ql-block">往昔记叙笔墨情</p><p class="ql-block">点滴历历后人诲</p><p class="ql-block">时光跨越七十载</p><p class="ql-block">几代荒友故乡归</p><p class="ql-block">七月二十相聚日</p><p class="ql-block">盛况空前场景瑰</p><p class="ql-block">乡情难断人向往</p><p class="ql-block">四海游子终得为</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6日</p> <p class="ql-block">韩培生:刚刚开机爬楼看看群,李新民老师说的真好!离聚会越来越近了!史向前,姚华等人都在为这次聚会活动提前做宣传,这次农场聚会,组委会的人员有人出钱,有人出力,都在默默无闻的协助聚会活动,才使聚会活动一步一步的推进!这次聚会活动,其实是在大力的宣传8510农场,说实话农场聚会要景没景要住的也不是那么的可心,一个招待所条件特别差,吃的就是那几家饭店,都吃过多少次了!但是为什么选择农场聚会?就是大家还是留恋家乡,留恋家乡的一草一木,留恋生我养我培养我的地方!这次聚会有靚点,文艺演出,以营为单位组织,感觉又回到了兵团时期!各营都有营长[捂脸]而且营长都有配装!青春活力!拍照8510四十四团也是创新了农场聚会活动的靚点!期待7~20[握手][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