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
</h3></br>
<h3> “成纪”在战国时设县,秦朝统一时属陇西郡,即历史上常说的“陇西成纪”。</h3></br>
<h3> 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以秦安城、腊家城始置秦安县,秦安作为县名由此开始。秦安在西周时为秦地,是秦亭的一部分,秦安之名,意取“期盼古代秦亭之地安宁的愿望”。秦安一名也一直沿用至今。<br></br>
</h3></br>
<h3> 
<h3><strong>探源中华文明的大地湾遗址</strong></h3></br>

<h3> 伏羲文化一直以史前传说的形式存在于文明长河的源头,直至在秦安发现了大地湾遗址。<br></br>
</h3></br>
<h3> 

<h3> 1958年,在秦安县城东北45千米、清水河南岸的这片坡地上,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些遗迹。1978年开始的持续深入发掘,让大量沉睡在地下的彩陶、农作物标本、文字雏形等古遗存终彰于世,也把中华文明推远至将近8000年前。<br></br>
</h3></br>
<h3> 

<h3> 在对远古文明的遥望中,大地湾文化与伏羲文化的共通性呈现在世人面前。<br></br>
</h3></br>
<h3> 

<h3> 陇西成纪也是李广曾征战镇守之地,古人以西为右,陇西即陇山之西遂被称为陇右。陇右历来是中原政权防御外族、经略西域的前沿和重要通道,秦安即位于陇右要冲。<br></br>
</h3></br>
<h3> 

<h3> 秦安地处从关中越过陇山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古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汉唐时期,境内繁华,驼队如织。<br></br>
</h3></br>
<h3> 

<h3> 宋金大战的烽火也曾燃起在清水河畔。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抗金将领吴玠、吴璘率西北子弟兵败金兵于腊家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又围攻腊家城,斩降金兵万余人,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汗马功劳。<br></br>
</h3></br>
<h3> 
<h3><strong>诗礼相传 文脉延绵</strong></h3></br>

<h3> 凤山是从大地湾附近的九龙山向西延伸的余脉,由于地处古代东西方交流的主通道上,山上集合了儒、释、道多家的建筑,融宗教、民俗、碑刻、风光为一体,承载着秦地千年文化交汇,也带来持续的濡养与传承。<br></br>
</h3></br>
<h3> 

<h3> 这座始建于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的文庙,经历代多次修缮,至今仍保有大成殿、状元桥等建筑,规制鲜明,可以看出当地文教的昌盛。<br></br>
</h3></br>
<h3> 

<h3> 明清以来,秦安民谚常称“三八进士四翰林,七九举人一探花”。有“陇上铁汉”之称的安维峻,是光绪年间进士,著名谏官。<br></br>
</h3></br>
<h3> 

<h3> 在凤山泰山殿的抱厦廊檐下,至今悬挂着安维峻手书的“护国佑民”匾额,为国为民之心跃然其中。<br></br>
</h3></br>
<h3> 

<h3> 安维峻释还归里后在家乡的书院、私塾讲学。他晚年创办学堂,招收多村儿童入学,促进了乡间的教育兴盛。<br></br>
</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