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杭州南高峰的烟霞洞、水乐洞、石屋洞并称“烟霞三洞”又称“西山三洞”。石屋洞一个隐藏在杭州满觉陇的自然奇观,洞内摩崖石刻有罗汉、菩萨、天王、及飞天浮雕等,这些古老的艺术品见证了石屋洞悠久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屋洞前的满觉陇,明清时盛产桂花,为西湖著名的赏桂之胜地。抗战杭州沦陷时,桂花树被大量砍伐,1950年新种植一批桂树,至1955年连同老树数达万株,造就成了一片“金粟世界”,为石屋洞“摩崖文化”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北宋时期《石屋洞罗汉造像记》(1073年)记载:后晋天福九年(944)吴越国王钱弘佐建瑞像保安禅院,利用石屋洞天然洞穴开凿罗汉、菩萨等造像,历时十六年(959)完成516(或说700多)尊佛像,从而形成中国现存最早的五百罗汉摩崖石刻造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屋洞因形如屋而得名,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而又显旷爽高逸,旧有“南山第一洞天”之题。洞侧有“蝙蝠洞”、“乾坤洞”、“石别院”、“青龙洞”等小洞。传闻宋高宗赵构为躲避金兵追击,曾潜身乾坤洞内。主洞中央设释迦佛及弟子、菩萨七尊像,次龛雕刻佛与菩萨三尊像,周边密布罗汉小像,洞顶还有飞天浮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屋洞作为西湖周边重要的摩崖石刻集中地,自五代至近代积累了丰富的名人题刻和佛教造像,还有许多和罗汉供养人相关的石刻,有些供养人甚至会把自己的形象和供养的罗汉雕刻在一起。石屋洞洞壁布满宋至清代的摩崖题刻,篆、隶、楷各种书法都在此显现。可以说,石屋洞融合了自然奇观与人文积淀,但在西湖文化景观中却很低调,实则是深厚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北宋起石屋洞成为文人雅士的游览胜地。据文献记述,北宋文人钱塘人沈辽与友人同游时题名石刻;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与陈襄等友人游洞并题名,现存题刻为后人依据拓片重刻;南宋权臣贾似道曾游石屋洞,传有其题记(已风化);明代文人方豪是“石别院”题刻的作者,他在西湖群山中留下大量的题刻;明代文史学家田汝成游览石屋洞后,在《西湖游览志》描述石屋洞“穹窿如夏屋”,并说洞内石刻题记众多;清代学者俞樾为石屋洞题写“湖南第一洞天”(湖南指西湖之南),石刻保存至今;近代康有为1920年游石屋洞时题“湖山最胜”四字,刻于洞壁,为楷书,笔力厚重,体现他对西湖山水的高度赞誉;民国书法家黄元秀题“白云窝”等字,位于洞侧;洞内深处有一小穴名“沧海浮螺”的题刻,传说是仙人遗迹或说清代无名氏题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文人雅士的题刻有的因风化严重已不复存或仅存片段,太平天国时期、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石屋洞造像曾遭大规模毁损,现存完整造像仅20余尊,可辨认的摩崖石刻约30余处。浙江省博物馆藏有石屋洞造像题记拓片二百二十二品。上世纪90年代依据历史照片修复部分造像。目前所见多为现代重刻之作品,但依然不失其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