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19日上午游览的景点分别是双龙桥——乡会桥——团山民居。本来建水城内有开往团山民居的小火车,双龙桥和乡会桥有停靠站。但是一来每天只有两班,时间固定,与我们出行的时间不吻合,而且价格太贵,短短十五六公里,票价居然在100元以上(依季节和座位不同价格不一样,但起步价为100元)。这种1米宽的窄轨小火车在我的老家犍为,作为旅游项目早已运行多年,我们都尝试过,所以果断放弃了,改为乘坐网约车。早上8时许,我们4人打网约车来到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双龙桥。</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因位于两河交汇处而得名。全身用青石砌成,长约150米,共有17孔,让人联想到北京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桥的中部建有阁楼一座,重檐翘角,雄伟壮丽,是建水的又一处全国文物。</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下水平如镜,可见倒影,加之绿树红花映衬,风景绝佳,来此游览拍照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再次乘网约车来到下一站乡会桥。这是一座用青石砌成的三孔廊桥,造型优美,在绿色掩映中颇具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继续打网约车去到团山民居。这是一处名气很大的景点,既是全国重点文物,又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村落的居民大多姓张。据介绍,清朝末年,他们的祖辈因为参与锡矿开采,从事锡矿贸易(这里离当年的锡都个旧很近),积累了巨额财富,然后回乡大兴土木,聘请能工巧匠,建造起一座座规模宏大、装饰精美、文化气息浓厚的宅邸和宗祠。财富的积累让许多张氏族人受到了良好教育,涌现了一些颇有名望的成功人士。他们建起了将军第、秀才府、皇恩府…等气派的宅院。团山民居中的建筑相当考究,可惜我等对建筑艺术知之甚少,时间也很紧张,只能跑马观花地逛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p> <p class="ql-block">在将军第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红色玉米,挂起来就成了艺术。</p> <p class="ql-block">在团山民居到处都可见到“百忍家风”之说。这个宅子的门上,一边写“百忍”,另一边写“家风”,笔力遒劲,功底十足!</p> <p class="ql-block">宅院之外,常常种满鲜花。</p> <p class="ql-block">这个院子里堆满了根雕</p> <p class="ql-block">张家花园中有一个简易展室,陈列了有关这个家族的奋斗史和兴衰史。</p> <p class="ql-block">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一部移民迁徙奋斗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一个族群艰难生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一群遵循百忍家风的商贾</p><p class="ql-block">一座锡矿上驮回来的村庄</p><p class="ql-block">一份走向世界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上面这段话是团山民居的精辟概括</p> <p class="ql-block">张家花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张家花园庭院</p> <p class="ql-block">季节才到夏至,这里就在晒秋!</p> <p class="ql-block">大大小小的南瓜</p> <p class="ql-block">好大一棵树!我们一行在此稍事休息。</p> <p class="ql-block">这个院落是曾经的私塾,张氏子弟都可在此免费就读。</p> <p class="ql-block">院中的古柏</p> <p class="ql-block">院子的一侧是村党支部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松果做成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室内陈设颇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休息处</p> <p class="ql-block">这座宅院取名留苑</p> <p class="ql-block">张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这块照壁上写着张氏祖训:莫言人短,莫道己长。施恩勿讲,受恩不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祭祖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维我始祖,发籍江西。贸易到滇南,迁居于建水。卜宅团山,造成了巨族之乡。世世代代,维美书香,百忍家风,耀彩千秋,俎豆馨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首祭祖歌的大意是,张氏的祖籍在江西,因从事经商到了云南南部,迁居到了建水,通过占卜选择了团山作为修建住宅的地点,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巨大的家族。世世代代形成了以读书为美,以百忍为戒的家风。我们的祖先德行远播,光耀千秋,受到后人的永久祭祀追思将万古流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中的“俎豆”是古代祭祀中的礼器。俎是方形,豆是圆形。</span></p> <p class="ql-block">对联: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p> <p class="ql-block">这幅书法作品写的是韩信受胯下之辱而终成汉朝开国元勋的故事。用以佐证“百忍家风”。</p> <p class="ql-block">秀才第</p> <p class="ql-block">团山民居街道整洁,环境优美。</p> <p class="ql-block">北寨门。出了此门也就结束了对团山民居的游览。</p> <p class="ql-block">午前,打网约车回到大莫酒店。用过午餐后,稍事休息,下午继续到建水古城参观昨天未看过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西门</p> <p class="ql-block">西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门外的街心放置着一个巨大陶器,这既是街头的装饰艺术,也是一种广告宣传。建水盛产紫砂陶器,出售紫陶的商店随处可见,其制作工艺相当精湛。除了紫砂壶,店铺中待售的其他紫陶生活器皿几乎应有尽有。此前本人只晓得江苏宜兴盛产紫砂壶,如今才知道建水的紫陶技艺完全不输于宜兴。宜兴因为靠近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加之江南经济文化发达,出了不少文化名人,通过他们的宣传,宜兴紫砂壶名扬四海。建水偏于西南边陲,这里的紫陶“养在深闺人未识”,可以理解。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建水紫陶也将会为更多的国人所知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水还有一个以紫陶文化为主题的景点名叫贝山陶庄。创建者向炳成是一奇人。这里集紫陶生产、工艺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颇有观赏价值。我因参观临安府署无法分身前往。下面将同伴拍摄的几张照片纳入此篇,以求完整。</span></p> <p class="ql-block">贝山陶庄主人的自我介绍</p> <p class="ql-block">多姿多彩的陶器制品,极富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出了西门,走几百米,还有一个名为大板井的景点。井如其名,巨大无比,直径估计有4-5米,井水来自溥博泉,清彻见底。我在井边呆了几分钟,来打水的人就有三四批。由于水质好,附近有许多家豆腐店,据说就是用这里的井水做豆腐。</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板井后,余下的时间仔细参观了临安府署。建水在明清时期称为临安府,府衙就设在建水古城内,与建水文庙相邻。杭州在宋代也曾名叫临安。此临安非彼临安,不应弄错。建水县城曾经是府署所在地,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而今红河州的首府在蒙自,建水的行政级别比过去下降了。</p> <p class="ql-block">临安府署大门。匾额高悬,气势威严。府署俗称衙门,是知府及其属下审案、办公、接待和居住的地方。临安府署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一共有六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仪门。是知府迎接上级官员或重要宾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仪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仪门旁边衙役牵马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仪门旁边官轿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戒石坊。<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仪门之后,府衙大堂前方,</span>上面书写“公生明”三字,意思是只要做到公正,就能明察秋毫。</p> <p class="ql-block">大堂。这是知府升堂审案的场所,正上方悬挂着“明镜高悬”匾额,在右两边的上方,还悬挂了“德泽子民”和“化彼群黎”两个匾额。</p> <p class="ql-block">大堂外左侧设有“登闻鼓”,也就是戏曲中说的“击鼓鸣冤”的地方。击鼓等同报案,有人击鼓,知府就要升堂审理。</p> <p class="ql-block">大堂外右侧立了两个牌子。一个是“诬告加三等”,另一个是“越诉笞五十”。所以,这个登闻鼓是不可以随便敲的。如果诬告,罪加三等。如果是越级上诉,先打五十大板。</p> <p class="ql-block">大堂内左右两边立着“肃静”、“迴避”及知府品级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大堂一侧还立有两块写着“忠孝”和“廉节”的石碑,是某任知府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临安府署坐北朝南,大堂外的左右两侧(东西两边)分别是府衙的办事机构,共有六个科,与朝廷的六部相对应。东面是吏、户、礼三科,西面是兵、刑、工三科。</p> <p class="ql-block">吏科:负责官员的任免、考核。</p> <p class="ql-block">户科:掌管户籍、税收等事务。</p> <p class="ql-block">礼科:主管礼仪、科举等事务。</p> <p class="ql-block">兵科:负责军事,如组织军事训练、管理军队等。</p> <p class="ql-block">刑科:负责处理刑事案件。</p> <p class="ql-block">工科:负责工程建设、兴修水利等事务。</p> <p class="ql-block">惠宣堂:临安府署的二堂。是知府审阅案卷、办公议事的地方,一些比较重大私密的案子也在二堂审理。</p> <p class="ql-block">青云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二堂的小石桥</span>。取平步青云之意。三级台阶,寓意连升三级。</p> <p class="ql-block">惠宣堂后院。</p> <p class="ql-block">知府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书房内的陈设、字画。</p> <p class="ql-block">知府大人正在办公。</p> <p class="ql-block">知府大人的蜡像。</p> <p class="ql-block">临安府署内悬挂有许多对联。内容基本上都是告诫官员要体察民情,爱护百姓,清正廉明。我选拍了几副拼在一起,供读者欣赏。</p><p class="ql-block">在封建专制社会中,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是普遍现象,但历朝历代仍然出现过一些“以民为本”的清官。这些对联体现的正是这种民本主义的精神,它们像一股清风吹拂着中国数千年沉闷的思想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除了这个临安府暑,我还在江西景德镇浮梁古县衙见到过类似的匾额、楹联,它们体现的民本主义思想,对于今天的反腐倡廉教育很有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掌航应先知水性;</p><p class="ql-block">民殷兴国民贫伤国,当官务必察民情。</p> <p class="ql-block">民情虽有顺逆,由修齐治平可造盛世;</p><p class="ql-block">人品本无高下,能公正廉明才是青天。</p> <p class="ql-block">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p><p class="ql-block">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p> <p class="ql-block">三省堂。名称取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p> <p class="ql-block">请代官员议事蜡像。</p> <p class="ql-block">知府幕僚办公处</p> <p class="ql-block">后堂。知府及家人的居室。</p> <p class="ql-block">晚上去紫陶街逛了一趟。这是建水的著名夜市,热闹非常,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刚在酒店吃过晚餐,实在不能再吃,拍了几张夜市景象的照片,买了点水果,就打道回府。</p> <p class="ql-block">夜市入口</p> <p class="ql-block">各种烤串</p> <p class="ql-block">水果摊</p> <p class="ql-block">返程时让网约车停在朝阳楼下,顺便再拍了一些夜景照片。晚上的朝阳楼又是一种风貌。</p> <p class="ql-block">明天就要离开建水了。回顾不足两天的游览,对建水这座城市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历史文化名城,仅仅我们见到的全国重点文物就有六七处。建水古城与我们曾经到过的山西平遥,湖南凤凰相比较而毫不逊色。它又是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点众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我们走过之处虽是其精华景点,但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仔细想来,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建水县能够如此亮眼,与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密切相关。建水城周边是个不小的坝子,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当地丰富的紫砂岩为其制陶业提供了原料,数百年的积淀让制陶工艺日益精进。在古代,陶制器皿乃生活必需品,发达的制陶业成为地方经济的一根重要支柱。建水与过去的锡都个旧邻近,参与锡矿的开采和经营,使得建水的一部分人富了起来。茶马古道让边贸繁华经济活跃。总之,至少从明清时期起,建水的经济就相当发达。试想,如果地方财政不富裕,本地老百姓太穷,民间没有财力雄厚的富豪,朝阳楼、十七孔桥这些建筑怎么修得起来!朱家花园、团山民居这些高大上的建筑群也就不可能出现。经济繁荣的结果是教育的进步和文化的兴盛,建水文庙和学政考棚便是明证。所有这些构成了建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建水之行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p> <p class="ql-block">6月20日上午8:34,我们一行乘坐城际列车C568次,从建水到了玉溪,用时1小时10分钟。这条城际铁路以省会昆明为起点,红河州首府蒙自为终点,虽然车速很慢(多数时间不足150㎞/小时),但是极大地方便了沿线的民众和旅游者。</p> <p class="ql-block">到玉溪后,我们几乎什么地方都没有去。一来前面几天连轴转,身体很是疲惫,二来想去的抚仙湖、通海都离玉溪市区很远,加上连日下雨,游兴全无。干脆住下休整了两天。</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玉溪,入住在朋友介绍的红塔区湖畔酒店。这里食宿俱佳,性价比高,服务周到,值得长住休闲。</p> <p class="ql-block">6月22日上午10:08,我们从玉溪乘坐D276次动车,下午17:23抵达峨眉。成昆线经改造,时速已达160㎞,与中老铁路衔接,乘坐这条线路的动车,比经昆明转乘绕行贵阳的高铁,车票钱和时间都有所节约。到达峨眉时,两个女儿女婿已驾车到此等候。在峨眉用了晚餐后,他们分别把我们和新全夫妻俩送回了各自的老窝,结束了这次旅游。</p> <p class="ql-block">回顾云南十日游,几个地方各有特色。普者黑赏荷观山,弥勒看湖光山色泡温泉,建水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既有美的享受,也有心之感悟,可谓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2025-6-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