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喜悦

欣赏人

<p class="ql-block">  近三年来,已经是第二次受市检察院的邀请,为公诉人业务大奖赛做评委了。是五个评委里面唯一的执业律师,当主持人介绍说是资深律师时倒也心安理得,但紧接着又来一句法律专家的头衔时,顿时有些惶恐不安。咱算那门子专家呀!既没上过法学院,又无法学专著,岂能担当的起。关键是还不能当即就给予纠正。<span style="font-size:18px;">除了心虚,只剩下脸红。</span></p><p class="ql-block"> 可是做为法律共同体里面尤其是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控辩双方,极易产生对立的两个职业群体,能受到市检察院系统上上下下的尊重和赏识,实在让人有点受宠若惊。心里甜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来,作为本地区参予刑事辩护案件最多影响也大的律师之一,屡屡与众多检察官对阵,唇枪舌剑,斗智斗勇,最终不仅没有拴下对头,结下私怨,反而赢得从市院到各基层院不少熟悉的领导和员额检察官的好评和敬重,实在是预想不到的。当办公室主任代表市院打电话邀请预约时,本来很忙的我,推辞的话没敢出口。一来盛情难却,二来理应支持他们的工作。谁让咱既是受聘的人民监督员,又是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市级领导民主人士联络员呢,从那一方面说都要尽可能去。更何况,借此机会也能身临其境的向年轻优秀检察官学习,近距离的感受了解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精神风貌。故还是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去当评委。</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主要是个人抽题后答题,发现两组题的难度都比较大,留给选手准备的时间仅仅只有十来分钟,全凭已往的业务知识积淀和临场发挥能力。几个评委对前几位选手的打分七上八下,有些混乱。自己对个别选手在场上表现有点失望。因此在后面的点评环节,客气地回绝了。心想这个没法言不由衷的夸奖他们,故不如不讲。令人欣喜的是今早的对抗赛不知是准备充分还是更适合年轻人展示自己,情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多名检察官表现优异,赛出了水准,比出了风彩。因此在点评时用很高兴、很欣慰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认为通过比赛已经真切看到了检察队伍后继有人,年轻的公诉人青出于蓝胜于蓝。还有一点是通过控辩双方的深思熟虑、激烈对抗,进一步拉近了公诉人与辩护律师队伍的距离,在深度换位思考的情况下,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律师看待案件的角度和难度。为今后控辩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还结识了市院专程聘请的政法大学老师,据介绍是专门为辩论赛进行授课和辅导的法学博士。她谦和的介绍说,她虽然是搞刑辩研究的,但还没有亲自接受过当事人的委托参与刑事辩护。我承诺如果今后有机会一定介绍一些案子供她实践实战。而其他三个评委都是很熟悉的老法官、检察官。还有一个全国人大代表,是银行系统的老熟人。互相加了微信,收获不小。</p><p class="ql-block"> 今天第一次到市检院的餐厅吃饭,目睹院内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条件都挺不错的。突然觉得当检察官真是法学院优秀大学生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2024.9.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