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风韵] 两大帝国的遗产

zmzg神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名:神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634365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撰稿:神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摄影:神马 小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耳其共和国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曾经是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这座城市尽管经历过多次战争的破坏,但还是留存下了一些名胜古迹。其中,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就是闻名于世的古典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为了向东扩展罗马帝国的影响力,于公元330年正式迁都到曾经属于希腊城邦的拜占庭,也就是现在的伊斯坦布尔。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建造的,于公元537年完工。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征服了罗马帝国以后,扩建了包括拜占庭的大都市,名为君士坦丁堡,还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成了清真寺。1935年,崇尚西方民主的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阿塔图克总统将清真寺改为博物馆。2020年,有政教合一倾向的现任总统埃尔多安又将博物馆改回清真寺。这座伟大的建筑虽然多次改变功能,所幸没有遭受厄运,该城市同时代的24座同类建筑中,它是唯一的幸存者,至今屹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它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是世界七大中古建筑之一,与中国长城,意大利罗马竞技场齐名。1985年,圣索菲亚大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的圣索菲亚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站在苏丹艾哈迈德广场上环顾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晨雾的衬托下,一座庞大的建筑物巍然矗立在我的眼前,穹顶像锅盔一样倒扣在建筑物的顶部,四座宣礼塔如利剑直指苍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圣索菲亚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随着参观的人流进入教堂的前厅廊道,眼前是洞开的皇室之门。这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的专属通道,也是教堂最大的门。20多米高的大门上用金箔贴满了经文。向里望去,教堂大殿灯火通明,富丽堂皇!这迷人的光景瞬间就把我的目光深深的吸引住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穿过皇室之门进入大殿,最引我注目的是“一主四副”巨大的穹顶群。这是当时根据希腊数学家的数学模型建立起来的极具创造性的建筑结构。教堂中央的穹顶高约50多米,直径约30多米,通过周边4个半圆形的副穹顶,将穹顶的重量分散传递到立柱上。这些立柱有的来自土耳其古城以弗所,有的来自埃及的古神庙。</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集中性的穹顶结构与古罗马的长形布局在这座教堂里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复合空间,才有了无遮无挡,视野开阔的宽敞大殿。</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央穹顶的底部,分布着40个拱形的窗户。副穹顶底部有许多同样的窗户,数量多的令我无法准确的数出来。那些泛着银光的窗子宛如珍珠项链环绕穹顶周边,或点缀在墙壁上。自然光线透过这些窗子投射到教堂内部,像纽带一样把天堂与尘世连接起来,营造出庄严与神圣的氛围。我抬头仰望,穹顶不但没有给人以压抑感,反而像自天界缓缓垂落的画卷一样浪漫。</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教堂的内部装修极为精美,几乎找不到一处没有经过装饰的地方。墙壁、廊柱、地板等等都是彩色大理石铺贴,柱头、门额和窗户的美化极为考究。这充分体现了拜占庭建筑重视装饰的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教堂的地面完全被绿色的地毯覆盖,就像一大片绿色的水面。从高高的穹顶上垂下来的一盏盏明亮的吊灯,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盛开的花朵。这个神圣的教堂因此增添了灵动和生气。</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奥斯曼帝国战胜罗马帝国后,信奉伊斯兰教的统治者默罕默德一世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成为清真寺,在教堂里增添了许多伊斯兰教的元素。教堂外围那四座高耸入云的宣礼塔也是那时增建的。这是清真寺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大厅后殿的半圆穹顶下,设置了一个神圣壁龛米哈拉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穆斯林做礼拜时,头要朝向壁龛米哈拉布,那是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方向。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宗教不同。那些宗教都有崇拜的偶像,比如佛教的祖释迦摩尼,天主教的圣母玛利亚,道教的老子等等。伊斯兰教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偶像。穆斯林认为那些偶像不过是石头或者木头的雕塑作品而已。穆斯林追求的是真主在心中。所以那个壁龛米哈拉布是空的。世界上所有的清真寺全部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米哈拉布的两侧,增设了被称为“苏丹包厢”的奇特悬空亭和装饰精美的唱诵古兰经的诵经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央穹顶的中心,原来的壁画换成了古兰经经文。不过,这需要把镜头拉近了才能看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伊斯兰书法艺术品。用阿拉伯文字将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古兰经》经典经文通过优雅流畅的线条和构图书写在一些矩形牌匾和6个醒目的圆盘上,悬挂在教堂内,成为庄严和美观兼具的装饰品。就连瓷砖的腰线上都有阿拉伯文的书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穆斯林的传统习惯,进入清真寺礼拜前,必须净身,而且分大净和小净。大净是沐浴,小净是洗手足,净口鼻。所以每个清真寺都有洗礼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洗礼处名曰“净身泉”,是小净的地方。相对于净身的功能,那漂亮的穹顶和精美的围栏让我感觉过于奢华了,但这是对穆圣的尊重和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没有征服,只有信仰的层叠。我惊讶的发现,在这座充满了伊斯兰教风情的大殿里,竟然存在许多基督教的装饰物,而且两者和谐相处了数百年。这要得益于奥斯曼帝国默罕默德君王的开明和包容。他在夺取了拜占庭以后不但没有毁坏基督教的建筑和设施,还颁布圣旨,邀请犹太教徒、基督徒留在拜占庭,并承诺给予他们信仰自由的权利。在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为清真寺的过程,保留了许多基督教的装饰。比如穹顶四个角的六翼天使,墙壁上大片基督教故事的镶嵌壁画和哭泣柱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中央穹顶)</p> <p class="ql-block">(六翼天使)</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壁龛米哈拉布的上方,有几幅悬挂的白布。起初我以为是一种装饰,后来发现,从两条白布的缝隙里可以看到那是一幅正在修缮中壁画。据介绍壁画上是基督教的大天使加百利和米迦勒。</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皇室之门的正上方,是马赛克镶嵌画《万物的主宰耶稣》。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幅画。因为这幅画位于高高的皇室之门的上方,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视线,那里光线又比较昏暗,很难被人发现。我是听了讲解在走出教堂时找寻到它并拍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皇室之门右侧通往小庭院的大门是“美丽之门”。我看到在大门的上方,有一幅保存非常好的瓷砖镶嵌画。这是一幅十一世纪的作品,展现了君士坦丁大帝向圣母玛利亚奉献君士坦丁堡的情形。查士丁尼一世则手捧着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造型。</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为了记录下令人难忘的时刻,我和我的团友加影友,一位着装非常时尚,精通外语,待人诚恳、热情善良,经常无私为大家做翻译的小伙子小吴,以米哈拉布为背景留下了一张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宏伟的建筑结构、华丽的装饰风格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拜占庭建筑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文化交融的见证,也是人类建筑艺术史上的瑰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设计是开创性的,不仅影响了后世基督教堂的设计和建造,比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同时为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此后,许多清真寺的圆顶设计都受到它的影响,比如,与圣索菲亚大教堂近在咫尺的蓝色清真寺。两大文明在此相伴了四百多年。此刻在金色阳光照耀下,它们融为同一幅金色剪影。</span></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说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改版的清真寺,那蓝色清真寺就是原装的了。这座清真寺始建于17世纪初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统治期间,其最显著的特征是6根高耸的宣礼塔和层叠的穹顶。清真寺原名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因为其内部装饰使用了大量蓝色瓷砖,久而久之,“蓝色清真寺”这个小名竟然取代了其大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蓝色清真寺中央穹顶的直径接近30米,四座副穹顶如卫星环绕,30个小圆顶构成华丽的底盘,整体犹如盛开的花朵。可惜我的镜头有限,不能完整的拍下这美丽的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真寺内部铺贴了2万多块蓝色的精美瓷砖。瓷砖上有郁金香,葡萄藤,石榴,柏树等50多种图案。阳光穿过二百多扇彩色玻璃的窗子,把光瀑倾泻在瓷砖上,美轮美奂,犹如仙境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根直径数米的巨大石柱,稳稳的支撑着这个结构复杂的穹顶团队,撑起了穆斯林朝拜真主的那一片天。</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殿里是纯正的伊斯兰教的布局,米哈拉布、诵经台、祈祷墙等等一应俱全。穆斯林在这里祈祷,非穆斯林的游客们好奇的在大殿里游览,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面对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我惊叹古人在数百上千年前的科技条件下,竟能设计建造出结构如此高超、装饰如此精美、气氛之神秘的宏大杰作!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对天堂的神往。神马一言以蔽之: 信仰的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