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宰相,一品芍药

一介布衣

<p class="ql-block">  芍药花,中国传统花卉,与梅花、菊花、蘭花、荷花、牡丹并列,是中国“六大名花”之一。</p><p class="ql-block"> 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野芍药、土白芍、芍药花,是著名的观赏花卉。</p> <p class="ql-block">  观赏类的芍药,植株较低矮,花分白、粉、红、绛、紫多色,花瓣或单或重,花朵大而饱满,色彩艳而明快,重瓣的颇类似牡丹,雍容华贵;单瓣的则像莲花,孤傲清高。</p> <p class="ql-block">  大体说来,芍药分为不同类型,人们惯常所见,略有单瓣类、荷花型、金蕊型、金环型、绣球型、皇冠型等。按花色分类,则有白色系、黄色系、粉色系、红色系,紫色系等,型色繁多,惹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  芍药是中国的本土品种,早就见诸于古代文献的记载,有很悠久的栽培历史。远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诗》中就己经提到过它,《郑风·溱洧》中说“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勺药就是芍药。古人己赋与芍药人文内涵,把它当成表达情感的赠品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芍药虽是草本植物,但它在花品中的地位极高的,即使贵为“花王〞的牡丹,虽系木本,但在植物分类上都没能独领一枝,而归为芍药之属,称为“木芍药”。所以,唐人的诗中说“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可见芍药在花卉中的地位以及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名望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唐朝前期,王公显贵喜爱牡丹雍容富态,极力推崇牡丹,牡丹也一时名冠群芳,被奉为花王,深受追捧,甚至成了货币的等价物,进入流通领域,不过牡丹的地位也受到过芍药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刘禹锡曾写了一首诗,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你看,为抬高牡丹,连芍药与荷花都被贬的品格低下了。于是牡丹拥有了国色天香的美誉,一举奠定了国花的地位,花王美名也随之而归属。</p> <p class="ql-block">  但是,美丽而又身份名贵的芍药还是在唐后期再度被人们重新认识并尊崇起来。因为牡丹己经获得了“花王”的桂冠,芍药便不能再称王,只好退而次之,位于牡丹之下,被冠以一花之下,万花之上的〝宰相〞称号了。这在宋朝陆佃《啤雅》一书中是有记载的,所谓〝今群芳中牡丹品评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这就是芍药被称为花中宰相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  说起花相,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有一段“四相簪花”的记载,据说北宋韩琦在担任扬州太守时,府署后园的一株芍药分出四条枝干,各开了一花,每朵花瓣上下红色,中间围了一圈金黃色花蕊,这个品种叫做“金带围”。韩琦见到,十分高兴,便邀请了王珪、王安石、陈升之三人共同赏花。酒至中筵,剪下四花,给每人各簪一朵。过了三十年,四人都先后当了宰相。因芍药中“金带围”品种与宰相的金色腰带相似,从此,芍药便成了“花相”的代表。当然,这只是附会之谈,不过自唐宋代以后,芍药的名气的确是更大了。</p> <p class="ql-block"> 唐宋时期,牡丹以洛阳名盛,而芍药则以扬州为最。自唐后起,芍药已屡见诗文,如唐代的文豪韩愈的《芍药》诗: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诗的大意是说这样美丽浓香的花我从未见过,艳丽的花朵如闪闪的红灯,青翠的绿叶如盘绕的绿龙。一觉醒来,独自面对芍药花,不免让人惊奇,都不知道自身处仙宫的第几重呢,对芍药花极尽了赞美。</p> <p class="ql-block">  与韩愈同时的白居易也写过有关芍药的诗,诗说: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真。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大概是说今天台阶前的红色芍药,有多少花将要衰老,多少花是刚刚才开的呢?开放的时候没有领悟,还想要跟别的花比较谁更美,而凋落的时候才知道,此身只是幻相罢了。像这样离悟道还有多远的距离?我要拿着残败的花朵去请教高僧。当是寄寓着别一番世事与人生哲理的。</p> <p class="ql-block">  芍药开于春未,犹当夏初,它的美丽不仅点缀了自然,也装点着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美好的环境和心境,所以,我喜爱芍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