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六中民法典宣传致家长的一封信

音六中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p><p class="ql-block">您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如同一座巍峨灯塔,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经济活动到家庭关系,全方位地规范着我们的社会行为,与每个家庭、每位学生的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入学习《民法典》,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更是守护家庭幸福、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p> 一、民法典重要意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法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迈入新的里程碑。它系统整合了我国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 5000 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典。这部法典凝聚着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它不仅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提供了坚实保障,更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民法典》是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也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坚固盾牌。</p> 二、法律条文解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未成年人保护相关规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法典》明确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责任。这意味着家长不仅要保障孩子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同时,针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打赏、游戏充值等行为,《民法典》根据未成年人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作出了细致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这一规定有效防止未成年人因冲动消费造成家庭财产损失,家长可依据此规定维护自身合法财产权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婚姻家庭法律条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婚姻家庭领域,《民法典》进一步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的范围。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此外,离婚冷静期的设立,旨在给予夫妻双方充分的时间冷静思考,减少冲动离婚,维护家庭的稳定,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继承相关新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法典》在继承方面作出了诸多创新规定。它扩大了遗嘱形式,新增了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使遗嘱形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新增遗产管理人制度,明确了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和权利,保障了遗产分配的公平公正,避免因遗产继承问题引发家庭矛盾,确保家庭财产能够顺利传承。</p> 三、经典案例分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案例一: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家长能否追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3 岁的小明沉迷于某直播平台,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用父母的手机多次向主播打赏,累计金额达 5 万余元。小明父母发现后,要求直播平台退还打赏金额。根据《民法典》规定,13 岁的小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网络打赏行为未经父母同意或追认,该行为无效。最终,在法律的支持下,小明父母成功追回了打赏款项。这一案例提醒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监管,同时也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维护自身权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案例二: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与抚养费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张和小李因感情破裂决定离婚,双方就孩子的抚养权和抚养费问题产生争议。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同时,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在法院的调解下,小张和小李最终妥善解决了孩子的抚养问题,保障了孩子的合法权益。</p> 四、给家长的建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民法典》真正融入家庭生活,在此向您提出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民法典》书籍、观看普法节目、参加社区或学校组织的讲座等方式,系统学习与家庭生活、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文,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时,要保持冷静,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法治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加强孩子法治教育:结合生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讲解法律知识,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权利等。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让孩子从小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家庭是法治教育的第一课堂。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学习《民法典》,将法治精神融入家庭生活的点滴之中,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法治保护屏障,共同构建法治、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