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平在练字</p> <p class="ql-block">杨舒在看平平写字</p> <p class="ql-block">汪虹和杨舒</p> <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月4日俩个女生穿着古装来学习书法。</p> <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月8日方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喜讯。</p> <p class="ql-block">元月12日方老师在古玩城写《福》和春联。</p> <p class="ql-block">方老师写的《字梦》</p> <p class="ql-block">元月19日平平写《福》和春联</p> <p class="ql-block">元月24日记</p> <p class="ql-block">我国春节申遗成功,今年联合国把中国的春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p><p class="ql-block"> 春节的伟大之处,在于一个国家能不分天寒地冻与春暖花开的地域,居然这么自然、情愿、真心实意地加入如此重大的一次盛典,还是每年一次,从不间断,它的凝聚力到底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家庭中亲情的力量,让中国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着人伦的大道,它大于宗教,大于政治,大于金钱,不管家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谁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习俗的认同,是生活状态的一致性体现,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人格,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个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织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用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中国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经担忧过域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节日,会淡化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可当人们在春运的当口,站在车站、码头、机场看看那些奔家去的人流,你就知道,心之所向,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就算把全世界的节日,都写在日历上,也撼动不了对中国春节的想往。一个融化在文化基因中的传统节日,对这个民族有如此强大的整合能力,多么令人惊叹。我们的春节,是我们对文化的认同、是对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我们的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民族必然诞生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必将凝聚伟大的民族!伟大不是吹出来的,是庞大的族群,经过几千年的磨难锤炼而根植血脉的认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27日方柱生</p> <p class="ql-block">元月31日方老师写的书法作品,喜迎春节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一晃春节就过去了。春节假期间除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外,还强迫自己从天天忙于书法中,转移到两件开心的事上:一是连续几天到书店看书,享受一下读书最是清欢的滋味。家里也有藏书,那及知识 的海洋一览无余;二是走很长的路拣有"0 "字的玩石,虽辛苦搞笑,但如愿以偿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收集"0 "字玩石意在"o"。"0"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o"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科学领域,而且在哲学思想领域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只有会归零才不会是零。新的一年开始了。归好零从头越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 "o"也是圆,寓意团团圆圆,圆圆满满心想事成。</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正月初八的日记</p> <p class="ql-block">2月6日学员们在习字。</p> <p class="ql-block">方老师笑得好灿烂。</p> <p class="ql-block">2月8日方老师写的书法小品。</p> <p class="ql-block">2月20日学员互相帮助。</p> <p class="ql-block">@念念在认真写《福》字。</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女生字写好了激动的与同学和妈妈拥抱。</p> <p class="ql-block">话说微信头像"之"</p><p class="ql-block"> 方柱生</p><p class="ql-block">微信头像之所以用"之",是因为在书法艺术史上,我特别敬重两个人:王羲之与柳公权。因此,用柳公权的柳体,写王羲之的"之",做到打开手机看到"之"字,就如同与两位书法圣人面见。</p><p class="ql-block"> "之"字在词条中常作语助词用,时有作代词用。虽用之广泛,似乎总没有什么独立的实词意味。难怪常有人善意地问我:为什么要用毫无修饰意味的虚词"之"字作微信头像?实则是"之"字在甲骨文中的本意是"往",往就是往前走的意思。前些年我在"话说抱柱斋斋名"中就誓言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用"之"就是为了以观"之"字之形,而达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意。</p><p class="ql-block"> 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而不习乎"。怎么做到吾日三省?最见效的办法将"抱柱斋"做个招牌掛在门上,将"之"做手机里的微信头像,这样,我每天进工作室抬头一望"抱柱斋'三𠆤大字,进门座下来打开手机低头一看"之", 以此来警示与提醒我每一天如何作人作事。古人有"座右铭"一说,我只是想学着点而已。</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7日</p> <p class="ql-block">2月28日方老师发在群里的一篇散文。</p> <p class="ql-block">话说“抱柱斋"斋名</p><p class="ql-block"> 斋名是中国历代名流雅士为自己的书斋所取的雅号,常常也成为书斋主人的代称,从斋名中就可领略其人的个性心境与志趣。</p><p class="ql-block"> 我非文人雅士,只是早早的辞官从艺挤入了艺术圈子,以致坐堂挂牌面市。挂什么牌,面对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诚信被一部分人恶意践踏的现实,我首先想到了庄子的“抱柱信”:“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从字面上看讲的是男欢女爱,但内在颂扬的则是诚信。司马迁说:“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所以,“抱柱信”重在一个“信”字。</p><p class="ql-block"> 我的名字是爷爷起的,其中就有一个“柱”字。爷爷说:"男子汉就要像房子里的柱子一样,只有堂堂正正地顶梁立地,才能使整个房子平稳。"从小我就将爷爷的话铭记在心,一直按他的期盼争做一个正直守信之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作为书法人,临池也如抱柱一般。于是,用“抱柱斋”的斋名再合适不过了。谁来题字?我想到了时任省书协驻会副主席金伯兴老师。于是我大着胆子打去一个求字电话,没想到金主席当日欣然提笔,题写了“抱柱斋”雄強古朴的三个大字,还不让我跑路,派学生为我送来且分文不取,此举令我永不忘怀。在金主席看来,我辞官从艺,从基层到省城来发展很是不易,有重重地扶持之意。金主席的题字让我钟爱有加,于是我找最好的手艺人,用上好的金箔做成了熠熠生辉的招牌——“抱柱斋”。</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在古玩城开设的工作室这些年,因各种原因而被频频调房,但见证这个时代发展的招牌“抱柱斋”,依然陪伴着我和我的学生们一年又一年。每当面对闹市重新挂牌时,无数路人皆驻足仰视赞道:“这才是真正的金字招牌!”</p><p class="ql-block"> 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高校特聘书法客座教授,每学期的第一节书法课,我都会首先介绍我的斋名及其含义,向学生宣讲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后生们懂得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看到课堂上学生流露出来敬重的眼神时,我心里便油然而生出一种无限的愉悦感。</p><p class="ql-block"> 近来,常有人问我,你近八十岁的人了,怎么身体还这么硬朗,精气神这么好?我笑答,我一生有两大爱好:书法、太极;还有两个坚守:守信、守拙(或愚钝或糊涂)。书法太极使人修身养性,守信、守拙让人心安宁静。一代才俊郑板桥无所不能,惟有糊涂他难得,故发出一声著名的叹息:"难得糊涂"。</p><p class="ql-block"> 我一生的信念是读好书、交高人;存善念、勤自省;少精明、多感恩;低看自己、高看别人。人的一生处世为人的方法也很讲究:比如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赶车的,比上不足下有余,让心里平衡;明知对方有忽悠你之嫌,只可看穿不可点穿;记人一好,忘人百非;善于发现身边快乐的事,多一些乐趣,少一点自扰。</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从儿时开始,在心理、身体上都受到过一般常人未经过的打击与创伤。按照医学权威的说法,我能熬过三十岁就是一个奇迹。回望过往岁月种种,我终于越过了一道又一道坎。这一切都来自于自我内心的强大。</p><p class="ql-block"> 时逢2019年九月九日第九次搬到九号租房址,说来也巧,大概是“九九归一”吧。即“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回到本初原点,再造再升华。佛语还说“九九归一终成正果”,依我看来只是吉祥,但正果还需要“一四七、三六九”,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往前走,直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悟出心如止水艺无止境,活到人生的尽头尚无愧我心!</p><p class="ql-block"> 方柱生于二O二O年元旦</p> <p class="ql-block">3月8日一个学员在方老师工作室跳舞。</p> <p class="ql-block">方老师3月8日写的《谁说女子不如男》。</p> <p class="ql-block">3月14日@深秋参加一个书法活动。</p> <p class="ql-block">3月18日方老师写的书法作品《厚德载物》。</p> <p class="ql-block">3月22日一个小女生带着小鸟来学书法。</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4日方老师写的书法小品。</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7日在方老师工作室,学友相聚份外亲。</p> <p class="ql-block">平平爱上了小楷</p> <p class="ql-block">从北京回汉@念念为我接风,谢谢她!</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去学习,拍的方老师的获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去学习,方老师写的书法作品《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p> <p class="ql-block">方老师在给玲玲讲《兰亭序》,汪虹旁听。</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0日俩位小女生在方老师工作室学习。</p> <p class="ql-block">才艺表演</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方老师写了两幅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我介绍@梅清涵到方老师书法工作室来学习书法。</p> <p class="ql-block">4月24日方老师在给学员讲新字</p> <p class="ql-block">[强][强][强]一幅字,除了书法上的美感,也能予人思考。</p><p class="ql-block">人到中年,越发觉得老祖宗的话真是言浅意深。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要想提升认知,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不可或缺。据说冰心祖父也拟过一副类似意思的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弗有为。</p><p class="ql-block">@银子看到方老师的书法作品后的感悟。</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3日记</p> <p class="ql-block">@深秋是湖大教授,多才多艺,尤其酷爱书法。</p> <p class="ql-block">5月27日学员在习字</p> <p class="ql-block">5月31日端午节方老师写的书法小品</p> <p class="ql-block">6月7日@小猫的第一节柳小楷课</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8日拍的一位7岁小学员从点划开始学习书法,好认真哦!</p> <p class="ql-block">@天虹在写最后一个笔划(捺)</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7日的学习影像,来了8个孒员,好热闹啊!</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9日在方老师工作室写了一天的对联,在方老师的指导下,终于完成了这幅对联,本想次日再写几遍,可还是没有这幅好。</p><p class="ql-block">这次单位通知的太晚了,完全没有充裕的时间练习,还好有几个字用的方老师的字,比如《中国梦》、《砥砺》和《路》</p> <p class="ql-block">方老师在给@天虹讲柳大楷第一个字《永》</p> <p class="ql-block">方老师在给玲玲讲最后一组王羲之《兰亭序》,汪虹在旁听。</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2日星期天我们几个学员听老师讲解《玉泉垂虹》作品,是老师随手在一个纸片上写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方老师在他的作品前合影。</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4日记</p> <p class="ql-block">田地和银子在听方老师讲解他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方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银子</p> <p class="ql-block">我和玲玲</p> <p class="ql-block">田地老师在写隶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田地老师也加入了我们的书法学习中。</p> <p class="ql-block">爱华在写《博雅达观》,念念在练《玄秘塔碑》。</p> <p class="ql-block">我在重温柳公权《玄秘塔碑》</p> <p class="ql-block">银子做的短视频,告诉叶教授的学生怎么找到方老师的工作室学习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