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铸戏魂——《铁血母子情》幕后创作纪实

青青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铁血丹心铸戏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铁血母子情》幕后创作纪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小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日,拜读了宫顺老师撰写的《铁血母子情》创作演出札记,深受触动。那些曾因时光流逝而模糊的记忆,又渐渐清晰起来——难忘的感人场景、排练中的点滴轶事,仿佛昨日重现。我想将这些珍贵的片段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宫顺老师创作的情景剧《铁血母子情》,讲述了抗日志士马耀南毅然投身革命、临行前与母亲辞别的感人故事。剧本构思精巧,情节跌宕起伏,既展现了马耀南坚定的抗日决心,又细腻刻画了母亲对儿子的不舍与深情,最终升华至家国大义,感人至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初接到剧本时,宫老师告诉我,这部作品已得到艺术家孙广瑞老师的悉心指导与修改,更获得了张鸿雁会长的高度评价,称其为《母亲的骄傲》的姊妹篇。在张会长的统筹下,剧组迅速成立,并紧锣密鼓地展开排练,力争在“七一”和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献上一部精品力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时间紧、任务重,两位主演均为在职人员,排练时间极其有限。面对这一挑战,李铁军和姚玉霞两位老师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利用一切空闲机会对台词、走台位、切磋表演技巧。正当排练进入关键阶段,导演孙老却因腰部受伤无法亲临现场指导。在孙老和宫老师的信任下,我临危受命,接过排练组织工作。尽管心中忐忑,但我深知集体的力量,更相信演员们的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确保演出顺利推进,我与宫老师、邱京魁老师(饰演马耀南)商议后,决定以李铁军、姚玉霞两位老师为A组主演,全力冲刺首演。令人欣慰的是,两位老师不仅悟性极高,具备扎实的舞台功底,更以超乎寻常的勤奋和责任感投入排练。无论是铁军老师单位的服务大厅、公园僻静的角落,还是鸿雁展馆,都留下了他们反复打磨表演的身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不满足于现有水平,多次利用晚间时间前往孙老家中请教。在孙老的悉心指导下,他们深入剖析时代背景,精准把握人物心理,使表演愈发细腻动人。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感染了整个剧组,大家纷纷为他们点赞,并给予全力支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鸿雁会长始终关注剧组进展,以高瞻远瞩的视角为创作指明方向;宫顺老师多次从张店专程赶来,鼓励演员在理解剧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更接地气的语言和表演方式诠释角色;艺术团团长张维芳大姐也倾情加盟,以丰富的舞台经验为演员们示范指导,使表演更具感染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18日晚,《铁血母子情》在英雄的故乡——周村区北旺村的耀南广场成功首演。现场反响热烈,掌声如潮,观众无不为这段荡气回肠的母子深情所动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我也将接过接力棒,努力揣摩角色,争取将那位朴实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完美呈现在舞台上。这段创作历程,不仅是一部剧的诞生,更是一段关于艺术、责任与信念的动人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