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成立50周年纪念册(12)

军哥嘹亮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上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高压氧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杨晶,女,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主任医师、高压氧医学科主任。擅长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干疾病、认知障碍、中老年人群脑保健。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第一届高压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一届心脏康复研究中心常务委员,中华志愿者协会医疗专家志愿者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保健与长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京津冀高压氧医学合作中心主任,Undersea and hyperbaric medicine(U.S)审稿专家等。</p> <p class="ql-block">高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89-1994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取得学士学位 2001-2004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取得内科学高压氧专业硕士学位;2008-2012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取得内科学医学博士学位。从事高压氧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高压氧科常见病(突发性耳聋、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出血、脑外伤恢复期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能力强,具有高水平的诊治能力。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肺纤维化过程中mTOR途径的激活及雷帕霉素的抗纤维化作用”,曾作为骨干参与了北京卫生重点学科资助课题“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的相关研究”,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省部级课题“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高压氧治疗的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及中华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诊治,意识障碍的脑复苏治疗。2016年、2019年、2023年分别当选为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脑复苏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梁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首都医科大学 呼吸系病(硕士)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 (博士)。从事高压氧专业临床工作20余年,从事门急诊及病房管理工作,临床经验丰富。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讲师,从事高压氧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多年,曾参与北京市科委, 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等多项课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实验与SCI撰写工作 ,曾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四十余篇。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脑复苏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高压氧专家委员会常委。2024医师节优秀医师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奕,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系,毕业后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工作十余年。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儿童支气管镜术。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感染协作组青年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分会儿科呼吸介入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刘雪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压氧科副主任。2004年毕业于锦州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 2007年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急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高压氧临床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脑血管病、突发性聋、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放射性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痴呆、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高压氧治疗。教学方面:作为副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进行多项课题。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及长学制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同时承担科室规培医师及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另外曾担任内科教研室教学干事,主持首都医科大学教学课题2项,发表教学论文多篇。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创伤性疾病尤其是脊髓损伤的高压氧治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朝阳医院“多学科临床研究创新团队”等6项课题。并入选北京朝阳医院1351人才“朝阳新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等多项课题。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中文论著数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担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十届青年学组副组长;担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九届质控组委员;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p> <p class="ql-block">葛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学士。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分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临床经历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内科和高压氧医学临床工作30年。2003年晋升主任医师。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脑出血、重症颅脑损伤后遗症、眩晕症、脑缺血缺氧性病方面有丰富经验。高压氧舱内救治急危重症病人有较深入研究和见解。在本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曾多年担任高压氧科副主任,主持科内医疗及教学工作,主持并参与高压氧疑难病例讨论、外院会诊和急危重症抢救处理等。参与和主持建立高压氧科临床相关规章制度。多次做客电台、电视台和接受媒体采访。在医疗工作中对患者怀有深深的同情与包容,善于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与理解。对工作负责任,对病人有爱心。2000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职称。多年负责科内研究生、进修生和年轻医生教学和培养工作。多年承担一年住院医师继续教育工作。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多项科研工作并四次获得北京科学技术进步奖(第二、三完成人)。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06年参与卫生部“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救治指南”编写。2007年参与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第一现场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急性职业中毒救治关键技术研究”,承担“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撰写。2012年参加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中毒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承担“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路径”和“一氧化碳中毒治疗规范”撰写。北京医学会高压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4、5、6届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数据库》专家;北京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北京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p> <p class="ql-block">赵立明,主任医师,医学学士。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1982年毕业后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994年从事高压氧临床工作至今。曾参加多项高压氧基础和临床研究。两项科研获北京市医学进步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武连华,主任医师,医学学士。1983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分院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从1990年开始高压氧临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突发性耳聋的高压氧综合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诊断治疗、脑出血和脑外伤后遗症高压氧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北京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市科普专家;北京市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杨琳,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缺氧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及其迟发脑病;突发性耳聋;脑外伤、脑出血及心肺复苏后脑功能障碍;缺血缺氧性疾病的高压氧综合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担任北京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意识障碍血组委员,北京市“阳光长城”慢病防治科普专家。北京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意识障碍血组委员;北京市“阳光长城”慢病防治科普专家。</p> <p class="ql-block">侯晓敏,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4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高压氧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导师为高春锦教授。2013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0起至今从事高压氧医学专业,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中毒、外伤、心肺复苏及慢性缺血缺氧等多种原因导致脑损伤后的诊断评价及高压氧治疗,尤其擅长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常规带教实习医生及进修医生,发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p> <p class="ql-block">马琳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9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高压氧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导师为高春锦教授</p><p class="ql-block">2016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为李春盛教授。自2005年至今从事高压氧临床诊疗工作,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高压氧医学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突发性聋,美容整形、脑外伤及脑血管病等疾病术后恢复期治疗。担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培训教师,负责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担任内科培训基地二阶段考核的培训和考官工作,参与高压氧科研究生临床带教及进修医师授课工作。社会或学会兼职 “朝阳区健康科普讲师团”讲师,朝阳医院青年学术沙龙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普外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封国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和管理工作近30年,擅长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肿瘤外科学》《肝癌防治新观念》《临床肿瘤理论与实践》3部专著,参编著作5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兼任北京医保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癌症康复与临床》副主编,《中国药物与临床》《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p><p class="ql-block">封国生,男,汉族,1955年7月生,河北邯郸人。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1975年1月入党,1976年3月参加工作,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大学毕业,在职研究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学专业),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曾任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曾任内蒙古蒙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助理(副处级),北京铁路总医院院长助理(副处级),北京铁路总医院副院长(正处级)等职务;2002年09月~2005年01月,任北京铁路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副局级);2005年01月~2010年10月,任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副局级);2010年10月~2012年06月,任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副局级)兼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06月~2012年09月,任北京朝阳医院党委书记(法人代表)、首任理事长(副局级)兼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09月~2015年11月,任北京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正局级)。 [2]</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5日,中华医学会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和《全国学会负责人任职前公示办法(试行)》(科协学函管字〔2019〕183号)的文件要求,对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拟任负责人人选基本信息进行公示,封国生拟任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王振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普外科科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82.09—1987.07 河南大学临床专业学士;1987.09—1992.07 北京大学外科学专业博士。1992-07 至 2004-0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主任医师、教授;2004-05 至 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 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ISR)用于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并设计保留部分齿状线的ISR;较早在国内开展了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ELAPE术);创新性地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肛瘘,并设计实施LIFT-Plug手术:在国内较早提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的多点穿刺活检技术,为“等待观察治疗”患者提供病理学依据。提出梗阻性结肠癌支架后采取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策略。主持国家青年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五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共三项、国家教育部课题两项。出版及参编著作9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5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p><p class="ql-block"> 代表性学术成果,主持编写《直肠癌》,参编五年制《外科学》教材《外科学(英文版)》等医学专著八部,参编《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of low rectal tumors》,并主译该专著《低位直肠肿瘤内括约肌切除》,主编《低位直肠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一书。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副组长。</p> <p class="ql-block">庞国义,男,教授,学士,普通外科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辽宁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普通外科的临床工作。 专门从事疝和腹壁外科工作,对腹股沟疝、切口疝、脐疝、造口旁疝、各种类型的复发疝、疑难疝、罕见疝等治疗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对腹壁肿瘤及各种原因的腹壁缺损的腹壁重建问题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精通材料学,率先在国内应用生物补片修补各种类型腹壁疝;擅长腹腔镜技术治疗各种类型的腹壁疝。 </p> <p class="ql-block">韩加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胃癌、结直肠癌的微创治疗,糖尿病肥胖减重手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扩大切除和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方面有丰富经验。2009年、2012年,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学院研修直肠癌手术;2012-2013年,赴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研修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2013年,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研修糖尿病和肥胖微创手术。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兼胃肠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极限保肛学组副主任委员、北京整合医学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TaTME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TaTME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临床技能培训专委会委员等。《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编委。先后承担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课题。从事结直肠肿瘤、肛门直肠良性疾病、减重代谢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Ann Surg等国内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获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一等奖,华夏科技医学奖三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李敏哲,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后在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工作近三十年,1998年开始从事外科腹腔镜和胃肠专业工作,先后赴上海,香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交流学习腹腔镜技术,获得ELSA(亚洲内镜与腹腔镜医师协会)认证腹腔镜培训合格证书和腹腔镜外科高级课程培训合格证书。目前主要从事普外科工作,胃肠肿瘤专业研究方向,1998年手术团队在北方地区较早大规模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开展各种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腹腔镜胃癌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小肠部分切除术等各种腹部手术,成功完成各种术式腹腔镜手术数千例。同时帮助数十家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提高当地诊疗水平。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结直肠外科杂志》等发表论文多篇,参与撰写的论文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刊物发表十余篇。并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胃肠癌手术学》和人民军医出版社的《腹水诊断学》、《胃肠外科诊疗与风险防范》等书籍的编写工作 。参与翻译了日本《腹腔镜外科局部解剖图谱~解剖路径与手术操作》等书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师专业委员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胃肠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内镜学组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胃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医药卫生第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 <p class="ql-block">刘学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皮肤软组织感染(如丹毒、淋巴管炎、疖、痈等)、糖尿病足疾病的诊治,肛周感染及脓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各种体表肿物(如皮脂腺囊肿、皮下脂肪瘤等)的手术,消化道疾病(如肿瘤、阑尾炎等)的诊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高志刚,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目前任职朝阳医院西院普外科主任。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学组委员;外科医师学会微创学组青年委员。在朝阳医院从事普外科工作20余年,2004年起专门从事胃肠外科工作。2009年至2010年于顺天堂大学医院进修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p> <p class="ql-block">渠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普外科胃肠专业的临床工作,擅长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治、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急危重症病例的抢救等。熟练掌握胃癌、结直肠癌等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尤其对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腹腔镜辅助结直肠手术颇有研究。在多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SCI论文两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谢德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工作十九年,对各种外科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992年底开始从事腹腔镜手术至今,曾先后两次赴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MD.Anderson肿瘤治疗中心和Hermann医院腹腔镜治疗中心访问学习,并赴上海长海医院等地进修学习,在腹腔镜专业有较深的造诣。现任《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特约编委,并在《腹腔镜外科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5篇。目前已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数千例、同时开展了腹腔镜肝囊肿引流术、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腹腔镜部分肝癌切除术、腹腔镜下肝脏晚期肿瘤的射频消融手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以及各种腹腔镜探查等常规手术。《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特约编委。</p> <p class="ql-block">易秉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1993年-1996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读并获得普外临床技能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从事普通外科的临床工作至今,2006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普外)博士学位。对于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4年以来致力于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工作,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包括胃癌、结直肠癌、消化道恶性间质瘤等的开腹及微创手术、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内括约肌切除手术(ISR)获得保肛;对于不能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我科在国内较早开展的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ELAPE)手术可以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处理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方面亦有一定造诣。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七年制研究生和五年制本科生的理论授课和实习带教工作。2014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优秀教师。先后在国外核心期刊(SCI)、《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专业论文。参加编写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直肠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普外科疑难病百例》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结直肠盆底外科解剖与手术学》三部专著。参译国外专著《低位直肠肿瘤内括约肌切除》</p> <p class="ql-block">郑毅,主任医师,医学学士。1991.6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学士。2010.4毕业于澳门城市学 MBA。1991.7~ 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2020年晋升主任医师。《与肛瘘相关的肛周粘液腺癌的诊治分析》发表《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1期 ;《肛瘘的诊治现状》发表《中国临床医生》2011年4期 ;《胃肠外科诊疗与风险防范》副主编,2011年8月,人民军医出版社;《骶尾部藏毛窦诊疗进展 》发表《中国医刊》2012年1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发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年7期;《麻仁软胶囊防治肛肠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在《中草药》杂志2014年4月,第45卷第八期。《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plug)治疗慢性肛瘘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经肛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在排便障碍型便秘治疗中应用的长期效果评价》发表于临床外科杂志 《耻骨直肠肌全束部分切断+自体闭孔内肌移植术治疗盆底痉挛 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附42例分析)》 发表于临床外科杂志。《Preliminary Outcome of Individualized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Low Rectal Cancer》2018年发表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miR_25抑制结肠癌细胞凋亡》2019年发表于基因组学及应用生物学。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肛门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促会肛肠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专家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协会痔套扎协作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马华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肿瘤学院,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安德森癌症中心)、德国Freiburg University医学院访问学习。</p><p class="ql-block">从事普外科专业20余年,擅长胃肠肿瘤、阑尾疾病、疑难腹痛的微创手术和快速康复治疗。专业方向:1、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小肠肿瘤、间质瘤、腹膜后肿瘤、胃肠道息肉病的规范化外科治疗; 2、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进食减少、体重下降、排便异常、大便带血等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4、家族性或遗传性胃肠肿瘤诊断、外科治疗和遗传咨询,家族成员的风险筛查和肿瘤防护。</p><p class="ql-block">主持、参与多项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专著8部。 承担首医本科生、研究生、基地住院医师、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工作19年,先后承担首医本科生科研创新课题5项,校长基金课题1项。北京市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抗癌协会肿瘤加速康复外科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腹膜肿瘤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并发症管理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学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分会理事;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评审专家;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评审专家;《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审稿专家。</p> <p class="ql-block">魏广辉,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0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一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工作,于2007获得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擅长普通外科胃肠专业,消化道肿瘤(胃癌、肠癌)诊治,腹腔镜微创手术。临床长期以来,致力于胃肠道肿瘤的外科诊疗和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实践与研究,针对微创手术技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开展大量的外科微创手术。并在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小肠肿瘤等消化道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近年,致力于早期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ISR)手术,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扩大根治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ELAPE)手术的临床研究和推广。同时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工作和住院医师的的培训工作。北京市朝阳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学会肛肠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北京市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转移肿瘤(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杨勇,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6/09-2001/07,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2009/02-2012/02,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硕士。</p><p class="ql-block">2001/7-2017/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医师/主治医师;2018/1-至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承担首医各学年制及国际学院的专业理论及见习授课任务,担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培训教师,负责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担任北京市住院医师一阶段及二阶段考官及执业医师资格考官工作。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课题)及基金项目,发表国内外论文多篇,并多次参著本专业相关领域专著。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会青年委员。2013年院级优秀教师;2013年院级优秀住院医师指导教师;2014年度医院优秀医生。</p> <p class="ql-block">沈荐,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致力于外科微创手术研究。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著十余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优秀教师,常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以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任务。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外科单孔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峪东,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长期从事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尤其擅长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及小肠肿瘤的手术及精准、规范化综合治疗。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10余篇。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康复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胃肠外科分会、北京整合医学会结直肠肿瘤分会等学组担任常委及委员。</p> <p class="ql-block">崔金杰,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8/09-2003/07,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学士;2003/09-2006/07,北大医学部外科学硕士。2006年起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工作至今,对于普通肛肠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肛肠良性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较深造诣。擅长:痔、肛瘘、肛裂及藏毛窦等疾病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承担首医各学年制及国际学院的见习授课任务,担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培训教师,负责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课题)及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多次参与本专业相关领域专著编写及翻译工作。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盆底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病学专家委员会青年部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17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李竹林,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1/09-2006/07,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2006/09-2009/07,重庆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硕士;2010/09-2013/07,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博士。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工作至今,在胃肠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间质瘤等)、阑尾疾病(阑尾炎、阑尾良恶性肿瘤等)的诊断及微创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待患者充满耐心及关爱。担任普外科教学秘书,承担本科生的见习、实习带教,医德医患见习课的带教及临床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理论授课。获批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4项,北京市教改课题1项,院基金1项,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课题)及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北京围手术期研究会急诊普通外科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新辅助治疗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2020年“优秀住院医师指导教师”;2021年、2022年及2024年“优秀教师”。</p> <p class="ql-block">翟志伟,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博士学位,2018-201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从事抗肿瘤免疫研究。长期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擅长: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等疾病的规范化治疗;肥胖与糖尿病、胃食管返流病的微创手术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热灌注治疗。</p><p class="ql-block"> 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各学年制的见习授课任务,负责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担任北京市住院医师阶段考试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工作。主持首都医科大学教学课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课题)及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病学分会委员;北京肿瘤学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脏器损伤专业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肥胖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北京朝阳医院“优秀教师”;2022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青年教学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韩晓风,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系,长期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对胃肠道疾病的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可熟练开展各种胃肠道肿瘤和急腹症的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进行各体化的综合治疗。</p> <p class="ql-block">王云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从事普外专业二十多年,对胃肠外科疾病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曾在上海瑞金医院郑民华团队处专攻学习胃肠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经验近千例。擅长胃肠微创手术治疗。专业特色为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便秘的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手术治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郑建伟,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外科工作多年,有较为丰富的外科临床诊断和手术经验,发表医学论文多篇。擅长胃肠肿瘤、乳腺肿瘤及甲状腺肿块等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开展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技术,中心静脉插管手术娴熟。所开展的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浩良,副主任医师。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近20年,对急腹症、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甲状腺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教学与科研并重,发表多篇临床科研论文。主要擅长乳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娴熟采用国内外新技术如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等。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p> <p class="ql-block">蔡淑艳,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乳腺甲状腺疾病的诊疗及超声介入微创治疗。</p> <p class="ql-block">曾维根,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5年9月至2010年7月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学士;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2016年博士毕业后一直于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对于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腹壁疝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擅长: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腹直肌分离、腹壁疝等疝病的规范化治疗和微创治疗。承担首医各学年制医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授课任务。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课题)及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腹直肌分离、腹壁疝等疝病的个性化治疗和微创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神经外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汪阳,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常务)。1997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医学院,201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历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主任兼神经外科副主任。目前主要开展脑血管病的介入和外科治疗,主要研究方向是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和随访,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近40篇,参编著作3部。学术团体任职: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赵奇煌,男,临床医学博士,硕士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神经外科主任。从事对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诊断及治疗。199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培训,并获得放射外科资格证书。熟练掌握立体定向技术及放射外科技术;独立承担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治疗婴幼儿顽固性癫痫伴偏瘫、脑干出血的横窦下旁中线立体定向置入硬通道成功清除引流血肿,多次切除高龄患者颅内巨大肿瘤、延髓肿瘤、脊髓肿瘤;在手术救治严重颅脑损伤、颅内巨大占位中提出并应用“硬脑膜护脑技术”,避免术中脑膨出,使手术救治率大为提高。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师学会MTA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 中国医药导刊 》编委;《中国医刊》特邀编委;全国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顾征,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神经外科近四十年,专业特长,各种颅脑损伤的外科治疗,各种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的治疗,颅底环枕畸形的诊疗。 神外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长期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是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技术的发明人,成功治疗数千例各类颅内出血。 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大力向全国推广普及此项技术,使上百万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近些年又对各种类型的脑积水有较深入的研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术式,真正做到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同时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感染有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成功治疗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锦平,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神外党支部书记。1991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到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从事颅脑损伤的外科治疗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穿刺治疗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辅助上级医师完成颅内肿瘤及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帮助科室开展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的研发及制作,负者武警总队医院神经外科关于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的临床试验及数据整理分析,负者联系生化仪器厂制作临床试验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参加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技术的培训并担任授课教学。1997年师从北京天坛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教授,于首都医科大学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学习。1998-1999年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轮转学习,先后在外伤组、幕上肿瘤组、脑血管病组、颅底肿瘤组、脊柱神经外科组等亚专业轮转学习。研究生课题题目是《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999年9月获得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朝阳医院继续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带领团队独立开展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救治大量危重症患者。2003年师从北京天坛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教授,从事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组轮转半年,以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为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课题是《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及外科治疗》,2004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4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带领团队独立开展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及脑血管畸形切除术,到目前完成显微镜下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300余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80余例。取得良好疗效。2005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BJC医院和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学习深造,深入研究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以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2011年带领团队独立开展STA-MCA颅内外血管搭桥术。2013年晋升主任医师。</p> <p class="ql-block">孙永全,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师从全国著名神经介入专家、北京神经外科学院副院长、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吴中学教授,从事神经介入工作20年,对血管性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截止目前,共完成神经介入诊疗病人2000余例次,会诊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惠及全国各地患者,并积极推动国际技术交流,在神经介入领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在球囊辅助动脉瘤栓塞技术方面处于全国较领先地位。同时作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技术,颅内穿刺引流器的专利发明人之一(此项技术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将介入技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技术进行了结合,在颅内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擅长采用微创的神经介入方法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脊髓动静脉畸形、自发性及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颅内外肿瘤的供血动脉栓塞等。</p> <p class="ql-block">刘长青,主任医师,教授。2013年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访问学者,2014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访问学者。从事功能神经外科20年,收治癫痫、顽固性疼痛、卒中后偏瘫、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等脑功能神经疾病患者2500余例,参与完成切除手术及神经调控手术1500余例。主持国家十四五课题、国家十三五课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8项;在Brain sicence、Frontiers in neurology、Frontiers in surgery、Journal of neuro-oncology、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SCI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篇;参与编写著作4部;带教进修医生50余名,带教研究生10余名。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药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调控与功能修复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脑节律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特殊环境作业损伤防治与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疼痛分会副会长;北京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意识障碍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副主任;日本神经外科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神经介入治疗脑出血及缺血疾病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主动健康分会副会长、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脑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中日神经外科学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分会常务理事、青委副主委;《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杂志编委;《HELIYON》、《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著书《神经介入手术新技术荟萃》、发表SCI(包括BRAIN)等论文50篇;国外国际会议发表18次;承担科研课题7项;曾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奖。</p> <p class="ql-block">杨新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p> <p class="ql-block">谭可,副主任医师,擅长:脊髓颅脑肿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帕金森病,癫痫;尤其擅长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立体定向活检、高血压脑出血等手术。本硕博连读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4年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学博士毕业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工作。2019年开始参与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发及临床应用,在国内较早开展机器人辅助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这项微创技术作为对传统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有益补充,适宜于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或者对开颅手术恐惧、拒绝开颅的广大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机器人辅助手术能大大提高PBC手术的精准度、有效性和安全性,疼痛即刻缓解率高,疗效深受患者好评。同时也开展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癫痫外科手术、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立体定向活检、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手术。2017年作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访问学者,师从港景医院(Harborview Medical Center)著名华裔神经外科医师张方迤教授,学习美国先进的脊柱脊髓神经外科理念及技术;同期获得AOSpine国际访问学者项目,赴英国London Bridge Hospital研修脊柱微创手术;2015年赴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klinikum rechts der Isar医院,师从神经外科主任、欧洲脊柱学会副主席B.Meyer教授研修欧洲脊柱脊髓神经外科理念及技术。国家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p> <p class="ql-block">宋英伦,男,医学硕士,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脊髓肿瘤、先天颅颈部畸形、脑积水的手术治疗。 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医学论文多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荧,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中华医学会会员、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199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硕士研究生学位。于北京朝阳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2009年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进修,主攻神经内窥镜。医学基础研究方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再生、血管再生,脑卒中后血管再生基础研究、多因子结合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 擅长专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外科治疗,包括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外科、神经介入治疗。</p> <p class="ql-block">李彤,主任医师,博士后。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并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博士后训练。担任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纵隔组委员。对于胸部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水平,包括胸外伤、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完成我院第一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并承担了开展胸腔镜的主要工作。参与完成了本院第一例肺减容手术。此后,继续承担开展肺减容术的部分工作。在SCI收录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多项专利及创新。</p> <p class="ql-block">李雄,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毕业于北京天坛医院,师从著名脑血管病专家、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王硕教授学习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毕业后跟随科室主任汪阳教授继续学习脑血管介入治疗。2019年公派出国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进行为期一年的颅底神经血管解剖,发表SCI文章并在北美颅底大会上做口头报告。2021年参加中国医师协会颅底内镜培训班,获得内镜培训合格证书。从事临床工作18年,熟练掌握脑外伤手术,脑出血微创及内镜手术。积极开展脑血管病微创及介入手术,垂体瘤内镜手术及偏头痛微创治疗。长期进行五年制及七年制学生临床带教。发表sci以及北大核心期刊10余篇,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北京市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神外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马立新,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神经外科执行主任。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于春江、李刚教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10余年,擅长颅内、颅底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脊索瘤等)、脑血管病(烟雾病、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动脉瘤等)、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神经康复(偏瘫、意识障碍、癫痫)、糖尿病足、脑脊液漏、脑出血及重型颅脑损伤等疾病的诊治;开展了脑机接口、血管搭桥等颅内外血运重建、脑血管介入、健侧颈7移位术、脊髓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足、神经内镜下鞍区肿瘤切除、颅内肿瘤切除、颈动脉剥脱、3D打印微创治疗脑出血、机器人辅助及立体定向活检术等。</p> <p class="ql-block">杨云娜,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天坛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教授。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年,对各类脑积水、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颅内感染、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颅内囊肿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积水、脑出血、颅内血肿的微创治疗、垂体腺瘤和颅内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担任北京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承担科室研究生、本科生临床授课、带教工作,担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师。在国内外杂志发表SCI及中文专业论著20余篇。曾获“石景山区优秀医师”奖。中国女医师协会会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疾病认知障碍临床学组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钟红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6.9-2012.7,硕士和博士师从我国知名颅底肿瘤和神经内镜专家刘丕楠教授和我国神经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王忠诚院士,学习颅脑肿瘤、颅脑外伤及脑血管病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2年,擅长脑血管、颅脑肿瘤的微创和开颅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颅内、外动脉狭窄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急诊取栓手术,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等手术。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5篇。兼任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预防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博士智库-医学专委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科医师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血管外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望德,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血管外科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卫生部临床医生科普项目专家委员会医学科普专家,北京市朝阳区健康素养讲师团讲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曾赴国外学习血管外科介入治疗新技术。从事外科临床和医学研究工作近二十年,主治周围血管外科疾病,擅长微创刨削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对颈动脉硬化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性下肢缺血、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及其他血管疾病的治疗均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在开展血管外科微创介入(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糖尿病足、布加氏综合征、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开展介入溶栓为主的综合治疗挽救患肢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血管外科杂志》编委,《解放军医药杂志》编委,《临床误诊误治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医学研究杂志》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临床心血管综合征学》、《血管外科诊疗与风险防范》副主编。</p> <p class="ql-block">原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经过6个月德国的进修学习,师从Schareck教授、Mathias教授等2名专家,经过系统地严格培训,擅长对血管外科的主要疾患如腹主动脉瘤、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及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等的手术和或介入治疗技术。从事血管外科所有介入操作以及大中型血管手术,尤其擅长血管外科疑难病的诊治。</p> <p class="ql-block">宋盛晗,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8.09-2001.07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2001.10-2004.07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年,血管外科专业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及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狭窄闭塞等缺血性疾病的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减容及髂静脉狭窄的微创介入治疗等。首都医科大学讲师;连续14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年制及“5+3”医学生的医学英语授课任务。在《中华外科杂志》、《Thrombosis Journal》等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十余篇。专著《血管外科围术期处理》主编;专著《临床心血管综合征》副主编。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静脉血栓学组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血管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动脉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血管修复与重建专家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王克勤,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血管外科及普外科工作16年,擅长血管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激光或微创刨吸术治疗浅静脉曲张;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四肢血管、颈动脉的手术及血管腔内治疗;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肺栓塞;糖尿病足的治疗;透析用四肢动静脉内瘘术。</p> <p class="ql-block">李谈,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北京怀柔医院血管外科特聘专家,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系统治疗。 从事血管外科专业多年,掌握各型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善于将国内外新进展同具体临床实践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擅长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系统治疗。</p> <p class="ql-block">李春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临床经历从事血管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血管外科疾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胸腹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狭窄等的手术及血管腔内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及外科治疗;大隐静脉的微创治疗、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的治疗等。教学、科研简介参与血管外科专著的编写八部、其中英文一部,主编一部;发表英文SCI文章8篇,中文核心期刊40余篇专业论文二十余篇;获国家专利2项;参与“863”等重点课题4项,个人主持课题2项。</p> <p class="ql-block">苑超,主任医师、教授,我国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现为朝阳医院血管外科顾问。曾任中华医学会血管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原北京医学会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血管外科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顾问,《血管外科杂志》、《腔内血管通讯》编委,原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成员。主攻血管内外科。诊治经验丰富,手术技术精湛,熟悉了解国内外血管外科的现状及进展。在血管外科方面有着长年的诊治实践,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特别是在一些难治的巨大周围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动脉体瘤及腹主动脉、周围动脉闭塞、布-加氏综合征、胸出口综合征、动脉栓塞的治疗上都有出色的工作成果和学术研究心得。近年来在研究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方面(手术预防、上支架预防)、救肢性小腿动脉转流方面都有着出色的成绩。应用介入技术治疗各种周围血管疾病特别是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下肢动脉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并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参与汪忠镐教授在美国《血管外科杂志》上发表的《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一百例报告》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廖传军,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5.9-2000.7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系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9-2006.7首都医科大学 外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9.9-2012.7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从事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熟悉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对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及手术治疗以及其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Venous and Lymphatic Disorders》、《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International Angiology》《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杂志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多篇。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亚太血管学术联盟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杨,女,主任医师。2001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擅长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为肾透析动静脉内瘘建立及维护。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亚太血管学术联盟副秘书长;国际血管外科协会会员及亚太区秘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心外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苏丕雄,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脏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脏外科学系副主任。 师从心外科专家陈英淳教授及国外心外科专家DrDeviShetty教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冠脉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血管学科分会副会长兼心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北京转化医学学会心脏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岩,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心脏外科专业近二十年,主要从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即冠状动脉搭桥术工作,对瓣膜病、先心病、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也有较深研究,曾从师于国内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孟旭教授,在国内开展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研究工作。200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医疗中心进修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师从著名心脏外科专家Drjamieson教授。回国后独立开展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在国内处于较领先地位。参加国家“十五”及“十一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北京市科技攻关项目一项,获北京市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一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瓣膜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朝阳区医疗鉴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顾松,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自1994年至今一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工作,从事心脏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参与心外科手术3000余台,每年专家门诊量约1500余例。近5年承担北京市优秀人才C类一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一项,参与国家重点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首都发展基金一项。荣获北京市优秀人才C类,奥运会及残奥会先进个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学科骨干。发表核心期刊收录论著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荣获北京市优秀人才C类,奥运会及残奥会先进个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学科骨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希涛,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同年进入北京朝阳医院工作。1995年进入心脏中心心外科。从事心脏外科专业十二年,擅长冠心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内窥镜下取桥血管技术、术后危重症监护、心脏辅助设备的熟练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及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等。另外对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大血管病也有一定研究。参与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一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高杰,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心脏外科医博士,曾在比利时Universitair Ziekenhuis Brussel心脏中心学习全胸腔镜心脏手术。近年来每年完成心脏手术150余例,掌握腔镜辅助下微创桥血管获取、IABP治疗等技术、危重症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床旁血滤、呼吸机机械通气调节等治疗措施。2012年来开展腔镜微创心脏外科技术,获得北京市医管局临床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现业务专长为胸腔镜心脏微创手术,独立完成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成形或置换、三尖瓣成形等心脏手术,手术成功率较高,曾多次参与美国、欧洲等心脏外科微创专业学术交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拿大CORONARY 、中国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登记研究,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技术创新项目。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3篇。为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脏外科医师分会会员,担任《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通讯编委。</p> <p class="ql-block">安向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一直从事心血管病专业,在心血管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危重症的抢救工作,擅长心外科围手术期的管理、心脏外科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应用及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以及营养支持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心外科围手术期的管理、心脏外科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应用及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以及营养支持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颜钧,副主任医师。擅长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微创房颤的治疗。</p> <p class="ql-block">杨桂林,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5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从事心外科工作22年,参与完成各种心脏手术2000余例。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p> <p class="ql-block">郭玉林,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毕业,硕士、博士阶段师从心外科知名专家苏丕雄教授,接受冠心病及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外科培训。每年参与各类心脏外科手术近200台,擅长冠心病、瓣膜病、成人先心病及大血管疾病微创外科治疗,特别是全胸腔镜微创瓣膜手术、冠心病复合手术及大血管杂交手术。每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任务,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及北京市科委临床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编写专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复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血管学科分会心外科专委会委员、理事;首都医科大学心外科学系青委会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脑心共患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誉(所获奖项)作为第3完成人,获得第八届(2022年度)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乳腺外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蒋宏传,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1989年获学士学位。1989年至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主要研究乳管镜诊治乳管内病变、乳腺微创手术、乳腺癌规范化治疗,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乳腺癌术后即时乳房再造,以及乳房美容。开展乳管内窥镜诊断乳管内疾病、真空辅助下的乳房微创活检、乳腺癌术后乳房可调试假体重建乳房,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中乳管镜诊治、乳癌术后乳房即时再造的数量和效果均达国内较领先水平。新开展了乳腺癌触诊阴性的肿瘤定位穿刺活检技术。而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保留乳腺的乳腺癌根治术以及乳腺癌术后重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推广。近三年主持和参与了以下课题的工作,1、科技部课题: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neu基因扩增的临床应用研究。2、国家十一五课题: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方案的比较和评价3、首发基金合作项目:触诊阴性乳腺癌早期诊断与规范化治疗4、北京市科委合作项目: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指导乳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5、北京市科委合作项目: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标准与规范流程6、市科委重大项目: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7、首发基金:核磁及肿瘤组织分子标志物检测对乳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及预测的临床研究8、北京市科委合作项目:乳腺癌和宫颈癌预防控制和规范;性诊疗研究9、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科技成果推广:乳腺导管内窥镜辅助下乳管内病变的分型及治疗。社会或学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乳腺癌防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乳腺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乳腺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妇保分会乳腺保健与疾病防治学组学组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品评审专家;北京市“两癌”筛查专家组成员\\妇幼保健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劳动伤残鉴定专家组成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乳腺疾病》等杂志编委。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李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出诊于北京四惠中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1995年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劳动伤残鉴定专家组成员。擅长乳腺疾病的诊治,乳腺美容整形,精于乳管镜对乳管内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及术后一期成型与再造、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与活检技术等。</p> <p class="ql-block">刘军,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1993.8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工作。2001年后专注于“阴道镜与女性下生殖道癌前期病变”专业。每年完成5000例阴道镜检查,完成下生殖道病变活检及相关手术治疗近千例。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副教授。近五年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参译《现代阴道镜学》、《宫颈与下生殖道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参编《实用阴道镜技术》、《阴道镜及宫颈细胞病理学规范化培训教材》。参与撰写本专业的专家共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子宫颈癌三级防控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阴道镜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治专家共识。参与撰写本专业的手术规范[1]子宫颈锥形切除术操作规范。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阴道镜及宫颈病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宫颈疾病与细胞病理学分院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妇幼健康研究会子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教育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专科分会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宫颈病变分会委员;北京健康促进会宫颈病变与宫颈癌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委。</p> <p class="ql-block">崔健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智慧与健康产业发展公益基金专家委员会乳腺疾病分会秘书;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血管畸形及通路学组副秘书长;中关村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乳腺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两癌筛查乳腺专业质控组专家;从事乳腺专业临床工作多年,多次参与国家及北京市重大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乳腺癌规范化治疗、乳腺癌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腔镜微创手术、乳腺癌术后即刻或延期乳房重建及胸壁缺损自体脂肪移植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超声引导下的活检、定位导丝技术、真空辅助下微创旋切活检技术和输液港(手臂、胸壁)植入技术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担任真空辅助下微创旋切教学基地手术带教讲师,参与真空辅助下微创旋切手术诊治规范的研讨和制定工作。</p> <p class="ql-block">徐峰,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毕业。2016年8月至今北京朝阳医院乳腺外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北京市医管中心青苗人才项目。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乳腺健康分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超,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2005至今北京朝阳医院乳腺外科。乳腺外科教学秘书。主持首医教学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其他课题5项。发表多篇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中华医学会乳腺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智慧照护与健康养生专业委员会母婴健康学部常务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国际婴儿亲子安抚指导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甲状腺颈部外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魏伯俊,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198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同年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为北京协和医院头颈外科专业创始人及首席专家。2016年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创建甲状腺颈部外科。擅长颈部复杂外科手术,特别是甲状腺肿瘤和甲状旁腺肿瘤的外科治疗;擅长对外院定位失败或手术失败的甲状旁腺肿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实施补救性外科治疗。擅长头颈部复杂疑难手术方面造诣深厚,曾完成北京协和医院首例同期咽喉功能重建的晚期甲状腺癌根治术、广泛侵犯咽喉和气管及食管的甲状旁腺癌外科治疗、咽喉和食管闭锁的一期功能重建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担任中国医促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甲状腺专业副组长;《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编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申虹,主任医师,本科。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30余年, 为原北京协和医院头颈外科专业组主要成员,重点从事甲状腺、甲状旁腺、涎腺肿瘤、颈部肿瘤等颈部外科工作。积累丰富临床经验, 尤其对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复杂肿瘤拥有较高治疗水平,先后获得医疗成果奖三项。先后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班及本科生临床带教十余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儿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曹玲,女,1986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呼吸,哮喘、慢性咳嗽及呼吸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1986年7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2月,获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学位;2007年3月-9月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Riley儿童医院进修。1986年8月-1991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任住院医师;1991年11月-1998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任主治医师;1998年11月-2005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任副主任医师;2003年5月-2004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任呼吸科副主任;2004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任呼吸科主任;2005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任主任医师。</p> <p class="ql-block">刘晓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武汉医师进修学院医疗系。擅长小儿过敏性、感染性及遗传性皮肤病的诊治,尤其对婴幼儿湿疹、小儿异位性皮炎、儿童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儿妇科及儿童性病的诊治有一定的研究。曾参与“儿童银屑病免疫学研究”等课题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朱宏斌,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儿科专业委员全科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系务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专家,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分子诊断学分会委员,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理事,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p> <p class="ql-block">秦选光,男,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儿科学教研室主任。从事小儿疑难重症、新生儿及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2005年,担任北京朝阳医院儿科行政副主任;2007年,负责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工作,承担第三临床医学院五年制和长学制医学生儿科学理论授课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任锦霞,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0年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2000年9月至2003年5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学习,取得儿科专业硕士学位。擅长儿童哮喘、儿童内分泌疾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跃华,副主任医师。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及儿科常见病。 副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奕,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系,毕业后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工作十余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感染协作组青年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分会儿科呼吸介入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常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在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和危重新生儿脑损伤防治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主持相关课题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参编《儿科疫苗学》,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授课工作。兼任北京医学会早产与早产儿医学分会营养管理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杨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儿内科常见病,如支气管炎、咳嗽、感冒、发烧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梁云梅,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儿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儿科肿瘤学国际协会(SIOP)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儿童神经专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1995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病房及非感染性病房的管理与建设,对小儿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救治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脑瘤、实体瘤患儿化学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中毒性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担任首都医科大学佑安医院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及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四年制卫生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儿科学教学工作。发表发表学术论文18篇,参与专著编写1部。2011年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院级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C22)1项;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基础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JL75)1项;2014年参与国家自然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81471521)1项。</p> <p class="ql-block">姜波,副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小儿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30余年的小儿内科疾病诊治经验。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小儿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p> <p class="ql-block">李乔俊,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89-1994河南医科大学儿科系学士学位;2000-200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儿科系硕士学位。2003年-2022年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承担吴阶平医学基金临床科研专项基金课题1项(排名第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排名第4);参与军队课题多项。参编专著3部,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0余篇。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科能力建设专委会委员;北京福棠医学研究院远程会诊专家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眼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卢弘,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擅长各种复杂葡萄膜炎及眼底病的诊治,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眼眶手术。长期致力于复杂葡萄膜炎、眼底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擅长各种复杂葡萄膜炎的诊治,尤其是葡萄膜炎并发症的围手术期治疗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眼眶手术。担任中华医学会眼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常务委员中华眼科学会眼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第一届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通讯编委、《Molecular Vision》杂志、《CMJ》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审稿专家。</p> <p class="ql-block">陶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9-2002.7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2002.9-2005.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医学硕士;2005.9-2007.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医学博士,2008.8-2009.8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曼海母医院眼科访问学者。2007.8-2008.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2009.9-2009.12 健康列车江西乐安站手术医生;2010.5-2010.6 健康列车广东韶关站手术医生;2010.10-2010.11 健康列车河南漯河站手术医生;2010.12-2011.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2011.8-2015.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15.8-201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2016-至今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专业方向为眼底疾病和葡萄膜炎的诊治,并熟练操作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抗青光眼手术,玻璃体切割和扣带术。先后参加院级、校级讲课比赛均获一等奖,获市级讲课比赛二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2015年“健康中国行”北京市健康科普大赛一等奖,入选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省部级成果奖励3项,已发表SCI论文5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6篇,主持国际科研基金4项、国家级科研基金2项,省部级/市级科研基金2项,获国家专利3项。近5年来,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高分子材料在眼内的应用研发,先后获得欧洲糖尿病协会、德国糖尿病协会、霍英东教育基金会、863青年科学家等项目支持,科研总经费近500万。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葡萄膜炎与免疫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眼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担任《Hong Kong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编委,《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眼科学大查房》编委,《中华眼科医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通讯编委。先后获得西城区百名英才称号、第二届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探索之星”奖、2015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称号。</p> <p class="ql-block">华文,男,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擅长眼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989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1996年,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师从北医三院眼科朱秀安教授,主要从事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和甲醇中毒方面的研究。2001年4月-2002年3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附属病院眼科作访问学者,师从国际眼电生理学会前主席三宅养三教授,学习眼科电生理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p> <p class="ql-block">王蔚,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北京朝阳区残联眼科残疾鉴定指定专家,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特约审稿人。首都医科大学国际眼科学院外国留学生指定带教教师。留学于英国Cranfield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笹川医学奖学金”,在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眼科研究学习1年,从事眼底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擅长眼眶骨折、眼眶肿瘤、义眼台眶内植入等眼眶手术 以及眼整形、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尤其对眼眶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眼底病主要侧重眼底病的临床诊断及激光治疗。承担科研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数篇、国内眼科核心期刊及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p> <p class="ql-block">李学东,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眼表及泪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复杂角膜病、结膜病、干眼病等的诊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擅长各种角膜移植手术、眼表面重建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和青光眼手术。</p> <p class="ql-block">李月华,主任医师。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4年大学本科毕业至今从事眼科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大学本科的眼科教学任务,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担任北京市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青光眼分委会委员;北京市残疾鉴定专家;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2015年参加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临床技能大赛,本人作为眼科指导教师,获得了一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多次评为院级优秀教师。</p> <p class="ql-block">周强,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白内障。2013年,获奥地利OEAD博士后奖学金,公派赴奥地利Graz医科大学眼科进行学习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014年-2015年,公派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Scheie’s眼科研究所研修老年黄斑变性的诊疗及临床试验设计。专业重点为复杂性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黄斑病变)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擅长复杂性葡萄膜炎的诊治、复杂性白内障(超高度近视、硅油眼、玻切术后水眼、陈旧性葡萄膜炎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内外科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难治性黄斑水肿及眼内新生血管的眼内注射药物的个性化选择。</p> <p class="ql-block">邱怀雨,男,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兼秘书。擅长神经眼科疾病、眼前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包括视神经疾病(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后视路疾病(于眼部运动相关的颅神经麻痹、视野缺损、血管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的手术治疗。</p> <p class="ql-block">张孝生,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移植术等眼科手术。曾在澳大利亚进修学习半年,行超声乳化手术万余例,并擅长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移植术等眼科手术。</p> <p class="ql-block">张玮,女,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眼部整形与美容、眼表疾病 。199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200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学习进修眼部整形与美容专业。</p> <p class="ql-block">胡小凤,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先后赴美国Doheny眼科研究所进修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及维也纳总医院眼科读片中心进修黄斑疾病。2006年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工作,2018年白内障手术公益项目“健康快车”吉林白城站,2020年白内障手术公益项目“健康快车”广东肇庆站。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临床专业及留学生的带教工作。承担2项校级科研课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3项国自然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著10余篇。任北京医学会眼科青委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青委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杨硕,男,197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擅长角膜移植、眼表疾病、白内障。200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分别于2009年、2017年获得眼科学硕士、博士学位;2012年于北京同仁医院学习角膜移植技术;2017-201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眼科访问学者。2020年1月,朝阳区民政局依法确认杨硕见义勇为行为。2023年2月,被授予“首都见义勇为荣誉市民”称号。</p> <p class="ql-block">齐欣,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2-1997南京医科大学,2010-2013首都医科大学。1997.8-至今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教学、科研简介1.基于TLR4信号通路介导急性前葡萄膜炎的红芪多糖干预机制及作用位点的研究。2.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p> <p class="ql-block">许卓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2年-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2002年,就职于哈尔滨眼科医院。2002年-200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协和医院,师从中国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专家董方田教授,从事相关临床和基础理论研究,获得眼科学博士学位。2007年,就职于北京朝阳医院眼科。2015年-2016年,受国家卫计委指派,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在圣费尔南多总医院眼科担任顾问医师(Consultant)开展白内障和眼底病的手术和教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焦剑,男,眼科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眼底病、黄斑病、白内障。1996年9月-2001年7月,山东省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9月-200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获硕士学位,师从导师刘武教授;2010年9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导师姜燕荣教授。2001年8月-2002年7月,就职于山东肥城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就职于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眼科;2013年8月,开始就职于北京朝阳医院眼科;2014-2017年,作为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教学秘书,组织实施眼科临床教学任务。</p> <p class="ql-block">崔春梅,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88_1993年首都医科大学本科,1993年至今北京朝阳医院眼科</p><p class="ql-block">副主任医师,1997年同仁医院学习白内障手术,1999协和医院进修眼底病专业,2019年八大处整形医院学习面部微整形眼部注射!擅长糖尿病眼病等眼底疾病,擅长白内障手术,熟练操作眼底激光及YAG激光治疗。曾行眼底激光治疗近万例。</p> <p class="ql-block">冯婧,女,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近视防控。2005年9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博士,师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燕荣教授。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陈莉,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2.09-2015.0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博士)眼科学;2013.09-2014.03 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访问学者);2002.09-2005.07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眼科学;1997.09-2002.07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临床医学。擅长眼科疑难复杂眼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常见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也具有丰富的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欧基金2项。目前发表SCI论著17篇,累计影响因子 38,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0分,相关研究论文先后被眼科著名期刊Retina、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Experiment eye research,Frontier medicine等收录发表。中国女医师协会青年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专委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老年眼病专委会委员;海峡两岸风湿免疫学组青年委;北京市朝阳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库成员。</p> <p class="ql-block">牛改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大医学院)分配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001年调入北京朝阳医院。2000年曾在青岛眼科医院师从谢立信院士学习学习角膜病角膜移植。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各种眼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尤其在眼底病、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等方面,近年来关注儿童近视,对儿童近视防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康皓,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3.9-2016.7 解放军医学院眼科学博士研究生,2007.9-2010.7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学硕士研究生,2002.9-2007.7 天津医科大学 大学本科临床医学。擅长各种类型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治及青少年近视防控治疗。熟练掌握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各类激光手术、玻璃体腔注药术及各类外眼手术等手术治疗。</p><p class="ql-block">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入选2020年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人才培养计划,参与国家高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及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及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研发。发表SCI论文10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相关研究论文在Acta Ophthalmologica、Journal of neurology、Frontiers in medicine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参与编著《Wills临床眼科彩色图谱及精要—神经眼科》、《神经眼科速查手册》等多部眼科专著,多次在国际(WOC、ASNOS、APAO)、国内会议大会报告并获奖。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眼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并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多次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朝阳医院教学奖项。主持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参与《神经眼科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常用神经眼科检查技术》教学音像制品的出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及小儿眼科学组 委员。2016年解放军总医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016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7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住院医师;2018年度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21年北京朝阳医院优秀教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婧,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朝阳医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曾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修眼整形专业。目前临床专业发展特长为眼整形、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诊断治疗,能够开展多种眼睑手术及眼科常见病的手术治疗。指导低年资医师进行日常诊疗工作,并给进修医师和研究生进行日常带教(尤其是眼睑手术方面);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篇 ,SCI累积影响因子达34.06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育红,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曾任北京市卫生局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秘书,承担北京市教委、首都医科大学共同资助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课题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擅长专长于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等复杂白内障类手术、抗青光眼手术、Nd:YAG激光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科超声影像诊断等。在三级甲等医院20余年的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眼科临床及手术经验。</p> <p class="ql-block">肖扬,男,医学硕士,副教授,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专长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抗青光眼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Nd:YAG激光手术等。在三级甲等医院20余年的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眼科临床及手术经验。</p><p class="ql-block">承担北京市教委、首都医科大学共同资助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课题1项。在中文核心期刊、英文期刊发表论文36篇,其中在J Cataract Refract Surg(白内障与屈光手术杂志, 美国)、在Am J Ophthalmol(美国眼科杂志)、在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国际眼科杂志,荷Springer)、在Optometry & Vision Science(视觉测定与视觉科学杂志,美国)、在Int J ClinExp Med、PLoSOne均有论文发表。参编专著2部。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项显微镜摄录像转接组件(ZL201310108971.3) </p> <p class="ql-block">高敏,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学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讲师,Sadguru.Netra.Chikitsalya.白内障手术fellow。参与国自然项目研究一项,发表论著20余篇,其中SCI 3篇,参编专著2部,获发明专利一项。主要擅长角膜移植、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Nd:YAG激光、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口腔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左敏,口腔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口腔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院士,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口腔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公共关系部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委会、科研管理分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口腔医学会激光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周专委会、医院管理分会、口腔全科专委会常委。从事口腔科门急诊工作、临床教学工作20多年,在牙周病系统治疗、手术及激光治疗、植体周围炎系统治疗等疑难病例处理,显微根管治疗及根尖手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研究基金30余项。在牙周炎与全身疾病相关关系研究方面居于国际较领先地位,在全球较早进行了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相关关系的系列研究,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获评北京市优秀人才、科技新星、学科骨干、领军人才,获第二十六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入选二一五人才库、朝阳学者,2016年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担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等编委,Frontiers in Cellular Infectio等SCI杂志客座主编。主译《口腔激光临床应用指南》,副主编《口腔激光疗法》、主编高职教材《口腔内科学》、校审《口腔激光原理与技术实践》、参编国家卫健委口腔住院医规培教材《全科口腔医学分册》等多部专著。</p> <p class="ql-block">程茜,女,硕士学位,副教授,专业口腔医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从事对全口复杂病例的综合设计与治疗,对牙体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治疗。</p> <p class="ql-block">赵冬,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199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专业。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承担口腔科门诊、在口腔修复、口腔内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理论授课工作多年,承担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进修医师临床带教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口腔临床试验多项。北京口腔医学会社区专委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修复及全科专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左智敏,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专业口腔医学, 198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从事口腔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擅长龋病、牙体缺损、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粘膜病的诊断与治疗;对复杂的牙根管治疗、牙外伤、牙体美容、儿童牙病的防治和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p> <p class="ql-block">周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口腔医学博士。日本高知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从事口腔科门、急诊工作20余年,在口腔内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多年临床教学工作,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理论课授课及临床带教和管理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40篇,副主编教材1本,副主译专著1部。2016年荣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陈保,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北京口腔医学会理事,口腔科主任,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一直在三甲医院从事口腔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6年,在一类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能够独立完成:阻生智齿及各种复杂牙拔除,种植外科牙美容修复,各种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技术,唇、腭裂序列治疗,正颌外科美容修复,腮腺浅叶切除并面神经解剖术,颌下腺、舌下腺摘除术,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诊治,口腔颌面部感染诊治,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诊治,活动义齿、总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并在上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p> <p class="ql-block">刘岩,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口腔临床工作近三十年,具有丰富的口腔外科、内科和修复科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牙种植、复杂牙拔除、牙体牙髓病治疗和牙齿美白及美学修复,对于口腔疑难和复杂病例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多项临床科研课题工作,在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篇。</p> <p class="ql-block">林梅,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口腔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附属FORSYTH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口腔保健分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预防医学会口腔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常委。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等奖项。</p> <p class="ql-block">刘志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至201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先后获得口腔医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4年由医院公派至美国哈佛大学附属FORSYTH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学习1年。2010年至今于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工作,从事口腔疾病的综合治疗,对口腔科各类常见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口腔修复(镶牙)为特长,包括各类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种植牙修复和美学修复等。在教学方面长期参与口腔科住院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和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在科研方面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赵倩,副主任医师,口腔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Forsyth研究所访问学者。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口腔分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预防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朝阳区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专家。2006年至今任职于北京朝阳医院,承担口腔科门、急诊工作。在口腔修复、口腔内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各类牙齿美容修复、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多年,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理论授课及临床带教工作,曾在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获得“口腔修复组三等奖辅导老师”。主持首发专项课题及院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参译英文著作1部。</p> <p class="ql-block">王海燕,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激光专委会学术秘书,北京预防医学会口腔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慢病防治管理协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委员。从事口腔医学工作近二十年,尤其擅长儿童、成人的各类错合畸形的固定和隐形矫治。是Invisilign隐适美隐形矫治中国首批认证医师,Invisilign隐适美认证讲师,Angelalign时代天使隐形矫治认证医生。从事多年医、教、研的工作,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十篇,作为编者出版著作1部。</p> <p class="ql-block">张宝茹,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特聘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医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国际会员,隐适美认证医师。</p> <p class="ql-block">韩静,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9年9月-200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本科;2004年9月-2007年6月首都医大学硕士;2012年9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 博士。2007年工作于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从事口腔疾病的综合治疗;擅长牙周病的系统治疗,在种植病人的牙周维护、冷光美白、牙体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及义齿修复等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教学方面长期参与口腔科基地住院医师、进修生和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近十篇。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李威,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3-2006中国医科大学,口腔修复学硕士。2006.8.1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承担基地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培训任务;承担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参与科室科研及临床试验;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北京口腔医学会激光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口腔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冬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承担基地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培训任务,承担口腔医学系本科及专科带教任务。擅长牙髓炎、根尖炎、四环素牙、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的诊疗。</p> <p class="ql-block">胡琳,副主任医师,讲师、口腔修复学博士。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口腔保健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师从我国著名修复学专家陈吉华教授,从事粘接材料及机制研究,发表SCI论文3篇,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参与翻译论著1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首都医科大学教改研究重点课题及一般课题3项,顺义区“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课题1项。从事口腔临床诊疗工作十余年,承担口腔科门、急诊工作,熟练掌握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具备多学科协作完成复杂、疑难病例的能力,于国际粘结大会、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进行大会交流。担任口腔科学教研室教学秘书,承担本科生、实习生及住院医师临床带教工作。多次荣获嘉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宇,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口腔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擅长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病等口腔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在各类口腔修复,种植义齿以及牙槽外科等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全科医学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晓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主任兼保健办主任,兼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总干事,北京医师协会呼吸内科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分会委员,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会员。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内镜下介入诊治技术、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胸膜疾病等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曾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了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承担多项局级以上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曾在欧洲呼吸病年会、亚太危重症年会、美国胸科医师年会等进行大会发言或论文交流。参编专著多部。担任核心期刊编委。多次获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十佳服务之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梁艳虹,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6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心血管病)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心血管病)博士学位;201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进修老年医学及应用。2006年硕士毕业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历任综合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熟练掌握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临床工作中,体现“全人”的体念,重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协和医院的进修经历让我对老年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老年综合评估这个有利的工具,对于老年衰弱及肌少症等老年综合征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现主要从事老年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老年高血压、老年综合征、衰弱与肌少症、老年共病、缓和医疗等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SCI论文4篇,承担院级课题、局级课题,并参与北京市及国家级课题。2012年参与军医出版社《全科医学基础》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处理这一章节的撰写。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在全国博士生论坛、北京老年医学年会、北京老年医学分会疑难病例讨论会,做优秀论文交流。201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进修,学习并掌握了老年医学的最新理念,在科室开展老年综合评估。2019年在全国老年学术会议上获优秀论文奖。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检体诊断学授课任务。北京医学会老年分会青年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全科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消化与营养学组委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审稿专家。</p> <p class="ql-block">常晶,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本科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老年高血压等老年常见心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多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重点关注于老年高血压、冠心病、老年衰弱、肌少症等方面的诊治,重视老年运动康复、营养、心理等综合干预,积累了相应临床经验。担任全国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北京市住院医师一阶段技能考试、全科医师技能考试的考官,在临床带教多年,曾担任北京朝阳医院内科教研室教学干事,负责研究生、国际学院、本科生、住院医师的内科相关教学及考核工作,发表教学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立项教学课题多项,被评为北京朝阳医院院级优秀教师。主持北京市医管局科研项目、北京朝阳医院多学科联合创新项目、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保健科研项目等课题。截至2022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专利软著1项,出版老年医学相关专著多部,科研成果多次获得中国老年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并大会发言。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分会老年医学 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分会内科学 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分会老年医学心血管病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青年委员;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外编辑。</p> <p class="ql-block">方向阳,女,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心血管学组委员。199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998年在综合科工作,从事老年病专业,擅长老年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尤其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004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p> <p class="ql-block">孙倩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朝阳医院工会主席。1989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1999年从师于首都医科大学复兴医院肾内科刘慧兰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2003-2005年从师于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肾内科教授,知名血液净化专家王质刚教授,获医学博士学位。2009年-2010年被公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肾内科做博士后工作一年。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其并发症、老年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同时进行了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及免疫功能紊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任综合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培训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朝阳医院全科医学系副主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主任、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p> <p class="ql-block">刘淼冰,主任医师,医学学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及急诊危重症监护(9年)临床一线工作,1989年在北大附属一院心内科进修,2002年在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急诊科短期学习。对内科多系统疾病、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通呼吸机、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操作,多次参与了院级及北京市一些重大医疗应急事件的救治。多年来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5年制本科生班及7年制硕士班的教学任务;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的科研、教学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两篇;在美国ACC大会发言一次;曾主持北京市保健办及首医临床与基础科研课题各一项并顺利结题,参编写书四部,参与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并为Lifnox分中心负责人;数次被评为朝阳医院优秀医生、优秀管理干部、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市优秀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先进个人。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综合科副主任(代理主任)。现兼任北京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定专家组成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白玉芝,女,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内科多系统疾病及危重症疾病的综合诊断、抢救与治疗。主持过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首发基金重点项目,在中华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p> <p class="ql-block">白熙,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6年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自1996年起在综合科从事老年病专业,在老年内科常见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于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返流病、肠内外营养、老年人多重用药所致胃粘膜损伤等)有一定研究。</p> <p class="ql-block">牛红育,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3年开始在朝阳医院大内科轮转,1995年定科于干部综合病房并一直工作至今,对内科系统疾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对老年病,尤其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诊疗颇有心得。1994年即开始对首医临床实习医学生及住院医师进行带教工作,2007年开始负责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09年协助筹建全科教研室,目前担任朝阳医院全科教研室和全科学系教学秘书,积攒了多年教学经验。从医多年,注重临床科研积累,参与多项大型国际多中心研究,如FACTS,RELY,RELY-ABLE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p> <p class="ql-block">薛磊,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2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2015年取得硕士学位。2000年-2005年北京朝阳医院内科轮转,2005年-今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全科基地及内科基地工作,承担首医燕京医学院理论授课,发表SCI2篇,核心期刊2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清,副主任医师。1988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95-1997赴美美国学习。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会员,卫生部全科医学师资库高级培训师,北大网络医学院客座教师,国家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中心客座教师。主要授课:《临床思维方法系列讲座》、《临床决策分析》、《动态病历分析方法》、《微型病例分析》、《老年病》、《自由基与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人际关系与医患沟通技巧》、《应诊技巧》、《循证医学的实施》、《好医生应具备的素质》。</p> <p class="ql-block">马惠清,女,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老年疾病的临床医疗工作,尤其对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1986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86年—1993年从事神经内科专业临床医疗工作,以后改为老年病专业,主要致力于老年脑血管疾病的诊治。20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对老年内科疾病的诊治亦有一定的临床经验。</p> <p class="ql-block">侯原平,女,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老年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老年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等方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娟,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擅长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于2005年在《中国医药导刊》上发表《左氧氟沙星静点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于2005年在《北京医学》上发表《高压氧在大鼠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中的作用》、于2008年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上发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M2-乙酰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水平的初步研究》。于2011年参与《密固达治疗老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疗效观察》课题。于2008年7月-9参加朝阳医院奥运门诊工作并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p> <p class="ql-block">张辉,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本人200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9年获硕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2000年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内科担任住院医师,2006年调到北京朝阳医院,在综合科工作,2009年担任主治医师,2019年任副主任医师。在职期间,我于2009年开始带教住院医师至今,2017年开始担任全科医学科教学秘书至今,撰写科研论文6篇,其中SCI2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赵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干部综合科,副主任医师,在老年心血管病专业如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急慢性心衰、心律失常及老年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内科多系统疾病的综合诊断与治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培,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长期从事老年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对大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诊治及危重症抢救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北京药理学会抗感染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国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首都医科大学科研培育基金1项,近5年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著10余篇。</p> <p class="ql-block">王晶,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呼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呼吸科临床工作,对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呼吸系统危重症及感染疾病、慢性气道(哮喘,慢阻肺,肺纤维化)的诊治。目前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老年健康医学分会第四届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北京女医师协会内科医学专委会第二届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呼吸医学分会第四届常务委员、北京市慢性肺部疾病学术联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和北京医师协会呼吸内科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委员、石景山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全国健康科普专家、慢性病学杂志编委等。国内外发表多篇文章,获总后勤部医疗成果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临床心理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顾秀玲,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北京朝阳区卫生局医药卫生学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自1986年心理科成立至今,一直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近三十年的临床工作,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并具有敏锐的观察识别能力。善于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并用心理医生所具有的独特的影响力去有效的影响病人。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胡永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精神卫生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994年起从事精神卫生专业,有14年丰富的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工作经验,2008年起从事综合医院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兼有中西医结合学习及工作经验。临床专业特长及科研方向:抑郁症的快速治疗、难治性抑郁的诊治;失眠、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压力问题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及规范化的、个体化的、全病程的治疗。曾负责或参与多项市级、国家级课题,重点研究方向为快速抗抑郁治疗新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综合医院病房会诊创新服务模式研究与应用。作为负责人,2018年获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科)建设项目、2021年获批精神卫生专业药物临床试验基地(GCP)。(影响因子5.811、精神病学Ⅰ区杂志)。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比如,《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年8月学术动态专栏以“氯胺酮单次给药可快速启动和增加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 为题报道了该研究成果。2017年7月Nature Reviews/Drug Discovery杂志(影响因子57分)发表的一篇综述中高度评价本研究,这标志着我国在氯胺酮快速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研究方面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目前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和医疗卫生领域专家系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系统的评审专家库的专家。目前是《发育医学电子杂志》编委,《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编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北京医学》、《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等杂志审稿专家。学术组织任职: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北京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抑郁障碍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儿童青少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常务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抑郁症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委、中国标准化协会卫生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协同研究网络平台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领域专家、北京市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p> <p class="ql-block">石慧,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心境障碍(抑郁症)、睡眠障碍等。</p> <p class="ql-block">王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澳门城市大学、分析心理学博士。2007.08-2020.08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2020.08-2023.11北京朝阳医院副主任医师;2023.12-至今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常委;北京医学会抑郁障碍分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2021.07北京医学科技奖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徐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精神科临床、精神卫生防治管理工作,2020年9月退休。原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院长、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北京市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理事;北京市心理健康科普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校外实习导师。北京市朝阳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应急专家。北京市朝阳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特聘专家。</p> <p class="ql-block">祖思,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6.9-2009.7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硕士;2009.9-2012.7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博士。从事精神科诊疗、心理治疗工作十余年,擅于焦虑、抑郁等精神科疾病的药物治疗;联合精神分析与认知行为技术对各种神经症、睡眠障碍、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营养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贾凯,副主任医师。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199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肝胆及胃肠道疾病诊治,特别是对小肠疾病诊治有较高水平,对于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的操作有丰富经验。</p> <p class="ql-block">赵玲,副主任医师。1987-1992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1992.7-1997.12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职工医院营养科;2020.8-今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宋新,主管营养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营养专业,从事临床营养工作二十余年,擅长糖尿病、老年人营养不良、鼻饲管喂等患者的营养支持及调配,对不同疾病的饮食配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忠,主管营养师。自1988年至今一直从事临床营养工作,有着26年临床营养工作经验。擅长对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各类肾脏疾病、肥胖症、痛风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外科手术前后、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各类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有针对性地预防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健康营养饮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童欣,主管营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从事临床营养工作二十年。擅长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各种脑血管疾病及老年人群的营养支持、以及各类肿瘤与临床常见疾病的营养干预与营养支持。倡导疾病要从预防开始抓起,健康要从每日的餐桌抓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医学研究中心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刘晓艳,博士,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前期创建了一种新型的体-肺分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体-肺分流性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的机制,发现了多种参与其中的重要分子。近年来围绕肠道微生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发现肠道真菌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心血管疾病新的治疗靶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可执行经费合计450万元。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BioMedicine, MATRIX BIOL, FASEB J, ACTA PHYSIOL等领域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18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1项。入选北京市医管中心“青苗”人才,北京朝阳医院“朝阳新星”人才。担任iMeta杂志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杂志编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健,副研究员,医学博士。2008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同年9月保送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直博研究生。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8月进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标志物、治疗靶点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工作以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3 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Oncogene、Molecular Oncology等国际权威杂志。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十余个项目。兼任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转化医学专家委员。</p> <p class="ql-block">李洁琼,博士,副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2013年博士毕业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6月前往美国罗格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22年11月调动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曾获北京市优秀人才称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青年优才项目等的支持。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都卫生发展重点公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p> <p class="ql-block">李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医学博士,病理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p><p class="ql-block">1985 年石河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1995 年获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病理)学硕士学位;2003 年获复旦大学医学院肿瘤(病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华西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进行临床病理诊断与分子病理技术的学习和培训;2016 年以人才引进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近年来以肿瘤病理与分子诊断学为研究方向,先后主持承担国际科技合作专题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主/参编教材5部。主持完成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同时,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本学科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病理科)、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病理学)等。先后兼任国家卫计委病理质控与评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基础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员、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和《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委。</p> <p class="ql-block">李鹰,男,北京朝阳医院医学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主任,研究员,生物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1996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外科(泌尿)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系博士后;200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后;2008年美国乔治城大学,Lombardi肿瘤研究中心,研究员</p><p class="ql-block">2010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助理教授。2012年12月作为特聘教授到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工作,任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医学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系主任,教授。在美国工作期间,提出了通过改变肿瘤细胞异染色体的结构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设想,并根据这一理论假设进行高通量的小分子化合物筛选。 在高通量筛选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药物过程中,发现一组药物可以使肿瘤细胞产生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形态变化。 当用这组药物处理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时候,得到了类似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杨磊,副研究员,医学博士。2013.09-2016.7,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博士。2004.09-2007.07,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1999.09-2004.07,湖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学士。</p><p class="ql-block">2007.08-2011.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2011.07-2017.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p><p class="ql-block">2017.7-2022.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眩晕疾病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论文20余篇。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宋楠,副研究员,医学博士,副教授,特聘博导</p><p class="ql-block">2002年-2006年,就读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年- 201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2012年- 2018年,任职于军事医学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18年- 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研究员;2022年-至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病原感染与免疫相关研究,围绕细菌毒素自身性质及毒力作用机制等取得重要进展,包括:1. 发现细菌毒素等通过翻译后修饰调控宿主固有免疫的作用机制; 2. 针对多种细菌毒素Tc toxin及eCIS的分布、进化机制进行分析,并建立开源数据库;3. 发现多型性细菌毒素Tc toxin靶向宿主细胞的作用机制。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Molecular Cell、Cell Reports、PLOS Pathogens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0 余篇,单篇最高引用超200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等,并入选北京市医管中心“青苗”计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贾兴元,副研究员,医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2014年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遗传学博士学位;多年来在北京朝阳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工作,先后从事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的研究和司法亲子鉴定工作。2015-20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再生医学研究所,进行了诱导视神经再生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作为课题和分课题负责人完成科技部专项基金、北京市科委专项基金、北京市教委专项基金、市局级课题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骨干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大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先后三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发明专利四项;发表SCI研究论文二十余篇、核心期刊研究论文二十余篇。</p> <p class="ql-block">梁立荣,女,北京朝阳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现任北京朝阳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及烟草依赖治疗研究室主任,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负责人。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参与了国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卫生部行业专项、北京市科技攻关等二十余个重大临床科研项目的研究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发表了30余篇高质量的SCI文章,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Lancet、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Chest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呼吸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北京市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慢性病管理分会委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科委专家库统计学专家成员,《Preventive Medicine》、《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国病案》杂志的审稿专家。</p> <p class="ql-block">韩露,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2年中国医科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6年中国医科大学获得外科学(胸心外科)硕士学位;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外科学(胸心外科)博士学位。2006年毕业后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心外科工作,2019年以人才引进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样本库主任、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北京实验室秘书、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专业委员。从事心脏外科工作10余年,主刀或参与心外科手术2000余例。长期从事样本库工作,负责“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高危预警及干预研究》样本库建设工作,《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北京实验室》样本库工作。获得CNAS生物样本库质量和能力认可内审员资格。建立自主产权的《心血管疾病遗传基因数据库》。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专利2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温韬,研究员,博士,副教授,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内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赴美国Oklahoma医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方向为O-型糖基化与肿瘤发病的关系研究;2012年回国后从事肿瘤学的基础科研和教学工作,现在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回国后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获得2013年度北京市留学人员择优资助和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学科骨干资助。目前共发表SCI文章22篇(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靳嘉巍,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 201705- :朝阳医院副研究员/副教授;2. 201405-201705: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助研;3. 201204-201312: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医学院博士后;4. 200701-201101: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博士;5. 200009-200401:复旦大学硕士6. 199907-201204:复旦大学医学院讲师;7. 199509-199907:复旦大学本科。北京药理学会抗感染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翟侃,副研究员,医学博士。从事恶性肿瘤相关病因学及免疫学研究工作,从遗传变异角度阐明多种肿瘤的遗传易感性、从免疫细胞角度揭示胸腔积液的形成机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拔尖”个人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青年人才培养“青苗计划”。2013年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7年获得第八批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北京“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Genetic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Molecular Carcinogenesi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7篇。</p> <p class="ql-block">缪冉,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长期从事肺栓塞及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开展肺动脉高压相关非编码RNA和单细胞组学研究,致力于生物标志物在肺血管疾病的基础临床转化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都医科大学科研培育项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创新项目等多项课题。入选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学科骨干,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青年人才培养“青苗”计划。以第一发明人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首都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Hypertension》、《Thrombosi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青年协作组委员,高血压联盟理事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栋,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及免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兼聘教授。1992-1997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1997-2000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2001-2004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2000-200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普外科住院医师;2003-20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 主治医师;2004-2007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eth Israel Deaconess 医学中心博士后;2007-2010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Strazl器官移植研究所助理教授;2011-202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员;2014-2023  移植耐受与器官保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16-2023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临床免疫学研究室主任;2021-2023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2023-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北京市教委项目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Blood、Nat Commun(2篇)、Cell Rep(3篇)、 Diabetologia、J Autoimmun、Theranostics及Am J Transplant 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篇。入选“青年北京学者”、“北京项目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计划”。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和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免疫学会理事,Current Medicine 杂志Associate Editor,Frontiers in Immunology 杂志 Associate Editor。</p> <p class="ql-block">李汇华,教授。急诊医学临床研究中心首席专家</p><p class="ql-block">北京市心肺脑复苏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2003-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教授,201503-202002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教授201003-201502: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200508-201002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系教授;200207-200507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研究助理。</p><p class="ql-block">1. 第七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 2021</p><p class="ql-block">2.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3</p><p class="ql-block">3.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3</p><p class="ql-block">4. 授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3</p><p class="ql-block">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0</p><p class="ql-block">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临床试验及大数据质量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理事会理事;山西医科大学细胞生理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美国Wake Forest大学病理学系和美国北卡大学心血管生物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及研究助理。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攀登学者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主要研究免疫炎症、泛素蛋白质修饰、及营养代谢失衡调节心血管重塑(包括心脏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的分子机制。 在Circulation、European Heart Journal、JCI、Circulation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7篇,其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论文70篇。他引用超过4000次,最高单篇他引345次。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等多个基金项目。担任多个国内外等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记录历史,记录生活。北京朝阳医院是离我家最近的三甲医院,我的父母都是在该院离世的,父母在世时,得到了该院医师的大力救治,让我很是欣慰。我在医院附近长大,医院的发展壮大都看在了眼里,如今朝阳医院的医疗水平在北京人心目中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呼吸、心脏、器官移植、高压氧、职业病、眼科、腹壁外科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慕名来院治疗的全国各地患者非常多,医院知名度在全国的排位逐年提升,这些都是有目共睹。本篇有篇幅较详细的记录了以翁心植院士为代表的一代朝阳人的奋斗历程和副主任以上医师的简介。本篇后几集照片来自网络院友美篇和医院官网和公众号。感谢您的观看和评论。同时欢迎你进入我的美篇主页观看其他感兴趣的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