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上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疝和腹壁外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杰,男,知名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疝和腹壁外科主任医师,疝和腹壁外科主任,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总编辑,国际疝和腹壁外科杂志(英文版)总编辑,Hernia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全国卫生产业管理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和临床研究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固脱疗法研究理事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国际内镜疝学会培训中心主任,亚太疝协会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疝和腹壁外科培训基地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副主任委员,国际内镜疝学会委员、中国分会主席,美国疝协会、欧洲疝协会和亚太疝协会终身会员,北京市药监局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p> <p class="ql-block">申英末,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卫生系统学科骨干,九三学社社员。擅长各类成人及儿童疝外科疾病的诊治,包括腹股沟斜疝和直疝、股疝、切口疝、造口旁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盆底会阴疝、食管裂孔疝;疝、小儿疝气等。《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常务副总编辑,《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bdominal Wall & Hernia Surgery》国际编委兼编辑部主任,《Hernia》杂志国际审稿专家,《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专业信息传播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内镜疝协会(IEHS)委员,国际内镜疝协会(IEHS)中国分会委员兼会务秘书,世界内镜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协会秘书长;中华疝和腹壁外科在线教育学院副院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副会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日间手术与分级诊疗专业组组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外科技术创新与推广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固脱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科普分会疝外科健康促进学组副组长;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明刚,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本人协助陈杰教授从事疝外科临床工作多年,并师从著名微创外科专家李建文教授、姚琪远教授研修腹腔镜技术。在院领导、科主任的支持下,率先在朝阳医院开展微创腹腔镜疝修补技术,填补了我院这一技术领域空白,每年完成腹腔镜疝修补手术600-800台,是国内年完成同类手术例数最多的医师之一,积累了丰富的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经验,多次在国家级学术大会上进行手术演示和学术交流。兼任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疝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疝外科医师分会副秘书长兼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全国委员,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疝外科医师修补培训中心副主任,全国核心期刊《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北京市石景山区 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储诚兵,医学博士,主任医师。2003-200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外科学博士研究生。 2006-2014年在301医院外科工作。2015年调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工作。2019年底到加拿大St. Joseph's 医院普外科做访问学者。专业理论全面,解剖结构清晰、手术操作严谨。完成各类外科手术约10000余例,精通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多次主持救治疝外科急危重症患者,成功率达100%。对腹股沟疝开放手术经验丰富,有独到之处,局麻效果好,皮肤切口小,出血少,创伤轻,术时短。在我科首先开展了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的经典术式Nissen胃底折叠术,抗反流胃底折叠术(Dor、Toupet、Nissen术式)规范。多次参与医学教材、专著(中文、外文)的编写及翻译工作。在学术会议进行手术演示均受到好评。好大夫网站患者很信任医生,百度健康精选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教研室干事,参与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带教及教学工作。编写了中华疝与腹壁外科在线教育学院考核试题200题。亚太疝协会基础班教员,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培训中心讲师,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基地带教老师,中国医师协会普外科医师专业培训考核官,《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审稿专家,《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实用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实用技术分会腹壁修复与重建外科学组委员,全国卫管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代谢及加速康复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常委。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p> <p class="ql-block">杨慧琪,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9年天津医科大学学士学位。2003年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导师:秦明放教授 课题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2009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疗中心博士学位 导师:Prof Robert Porter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 导师:吴咸中院士 课题 肝胆运输系统在胆道闭锁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作用。1999.8-2016.12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南开医院微创外科中心完成住院医师培训,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完成大量腹腔镜胆道,减重和抗反流手术。2010-2013 通过澳大利亚医学会注册,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附属医疗中心普外科工作,并跟Prof David Watson 完成了系统地抗反流手术培训,此外并受聘于与阿德雷德减重中心(circle of care)跟随澳洲新西兰减肥外科协会主席 Dr Lilian Kow一起工作,从事减重外科一年。2016.12-2017.12 北京和睦家医院普外科主诊医师 主要从事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是腹部外科的平急诊手术。建立了以ERAS为核心的疝专科门诊及术前术后的诊治流程。并与消化内科,呼吸及心内科合作成功开展了抗反流手术;此外建立了减重多学科门诊, 开展减重手术。2018.1-2019.1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副主任医师 2020.1-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疝和腹壁外科 主任医师 任食道裂孔疝病区主任,完成各种腹壁疝手术500台每年。裂孔疝修补术达到150台每年。在此基础上开展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p> <p class="ql-block">刘素君,主任医师。《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固脱疗法研究理事会理事。针式钳专利发明者。擅长腹股沟疝的日间手术及各类腹壁疝微创手术治疗(切口疝、造口疝、产后腹直肌分离、脐疝、白线疝、腰疝、盆底疝),对各种疑难复杂症的处理经验丰富。</p> <p class="ql-block">王帆,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从事疝和腹壁外科临床工作近20年。担任复杂腹壁疝专业组组长。国际内镜疝学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华疝和腹壁外科学院特聘讲师。</p><p class="ql-block"> 2014年获华夏医学奖集体三等奖,2017年获朝阳医院“优秀员工”。</p> <p class="ql-block">朱熠林,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疝外科专家陈杰教授学习腹外疝的诊疗,2009年师从王明刚教授学习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各种腹外疝。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病区主任,北京朝阳医院疝培训基地培训师,擅长“杂交技术”治疗腹壁造口疝,EMILOS,TES,RALTER等完全腹膜外手术治疗脐疝及产后腹直肌分离,腹壁肿瘤的诊疗,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成人及儿童腹股沟疝等。全国卫生企业及产业管理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分会造口疝学组副组长兼秘书长,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疝专业委员会委员,医促会科普分会疝外科健康促进学组青年委员。2013年获“疝耀大中华”全国腔镜疝修补手术优秀视频奖,2016年获大中华腔镜外科学院腹腔镜疝修补术视频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孙立,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主管疝和腹壁外科病区及日间病房</p><p class="ql-block"> 助教。全国卫企协日间手术与分级诊疗学组秘书,再生医学与材料学组副组长。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日间手术与分级诊疗专业组常委兼秘书长。 </p> <p class="ql-block">曹金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在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副主任医师。2013年加入陈杰教授团队从事疝和腹壁外科疾病的治疗工作,现负责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教学管理工作,在成年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腰疝、造口旁疝等复杂腹壁疝修补手术及术后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的诊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在《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靳翠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现师从陈杰教授从事疝和腹壁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研究工作。擅长切口疝、膈疝、腹股沟斜疝、小肠疝气、造口旁疝、腹内疝、腹外疝、腹股沟疝等疾病的治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聂玉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疝和腹壁外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硕士。擅长切口疝、小脑扁桃体下疝、先天性食管裂孔疝、小肠疝气、创伤性膈疝、腹内疝、腹外疝等疾病。</p> <p class="ql-block">刘静,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8月至今于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工作。带教进修医生,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文章</p><p class="ql-block">荣誉(所获奖项),获全国手术比赛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内分泌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中国内分泌代谢病联盟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基金等、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2022年入选北京市登峰人才;2016年入选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入选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医学科技奖。致力于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妊娠甲状腺疾病、肥胖、肾上腺疾病等有深入系统研究。课题组对糖尿病促进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以及治疗手段,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甲状腺功能减退诱导心肌损伤,甲状腺激素敏感性降低影响血脂紊乱及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加重心血管损害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认可。作为负责人,牵头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肥胖临床研究,对肥胖状态下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及调控,有深入的理解,在国际上较早报道肥胖患者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与雄激素水平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徐援,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病学系副主任。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具有扎实的临床根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脂代谢异常、骨质疏松、肾上腺疾病、垂体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内分泌专科的疑难重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前后在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研究所、日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学习、进修。参与国家级、市级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及中华系列核心期刊文章30余篇。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内分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骨质疏松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女医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专科医师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宁志伟,男,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1995年西安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1989年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199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内科学硕士学位,专业为甲状腺病;200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获内分泌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代谢性骨病;2012年-201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留学,研究方向为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p> <p class="ql-block">陈哲,女 ,主任医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后一直从事老年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于糖尿病、甲状腺、肥胖、高尿酸等疾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013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学习进修,2017-2018年于美国Wake Forest University获得博士后,对骨质疏松、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等内分泌疑难疾病有一定的经验。曾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主持多项市局级课题。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主持优秀人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多项课题,发表SCI多篇,所撰写论文多次被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大会(AHA)收录并大会发言。</p> <p class="ql-block">范慧,女,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5年,在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积极参与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工作、本院及社区医生的培训工作及糖尿病患者教育工作。在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荣获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其研究的主要方向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和防治。胰岛素抵抗和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肥胖、甲状腺及肾上腺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尤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刘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3/09-2011/07,北京大学临床医学(8年制),博士。从事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工作多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重点关注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综合管理、肥胖等方面的诊治,尤其擅长难治性甲亢、妊娠相关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连续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大课授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先后获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多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 科研方面: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课题、首发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 委员;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3年获得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5年评为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2019年评为北京市优秀人才之“青年拔尖”人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苗莉,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6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5年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1999年开始一直从事内分泌专业,在内分泌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从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发表多篇相关专业论文,兼任北京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p> <p class="ql-block">潘清蓉,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5年8月-2000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学士;2002年8月-2007年7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0余年。熟悉内分泌科常见病的诊疗,对内分泌科疑难罕见病的诊疗有一定的经验2013年晋升主治医师,201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22年晋升主任医师。连续多年为研究生、本科生理论授课,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生《诊断学》大课授课任务以及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内分泌新进展等课程。带教临床见习/实习,不定期为住陪医师做专科培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入选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计划。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或SCI引用的期刊发表论著20余篇,其中SCI引用的论著10余篇。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减重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The Academy for Science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in;Diabetes and Obesity(ASCEND)中国区域教员;2022年度院级优秀教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宁。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2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8年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自2005年开始一直从事与内分泌专业相关的临床、教学及科研方面的工作,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及肾上腺疾病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共27篇,其中SCI论著7篇,核心期刊论著20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贾育梅,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诊治。发表多篇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主持北京市科委基金一项。</p> <p class="ql-block">高霞,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先后获得内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年,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21年至今担任内分泌科住培专业基地教学主任职务,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任务,先后获得三项教学课题。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10。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 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 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中西医结合慢性病防治专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孙小蒙,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3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硕士学位,2020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博士学位。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对于复杂的高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尤其针对高脂血症以及肥胖和超重的患者,熟练运用最新的诊疗手段如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治疗,擅长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等疾病的治疗。</p> <p class="ql-block">胡延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后就职于北京朝阳医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工作,擅长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p> <p class="ql-block">焦秀敏,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9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2年获得河北医科大学内分泌及代谢病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内分泌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妊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等)、高脂血症、肥胖症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的应用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本部医学生的临床带教,承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工作。国内外发表SCI及中文论著30余篇。曾承担军队“十一五”课题一项。中国女医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机理及干预研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获得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科学技术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李晶,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药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和高血压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青年委员,北京生理科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心血管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组副组长,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智库专家,中国医学与微生态学整合联盟理事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北京市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入选北京市青苗人才,并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可执行经费合计225万元。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ATVB、Microbiome、Hypertension、Gut microbes等研究相关领域杂志发表 SCI论文28篇,影响因子合计175.8,其中16.837两篇。参编专著《高血压病学》、《Angiogenesis》等。围绕肠道菌在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及防治领域,开展了基础临床相结合的系列创新工作。揭示肠道菌群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阐明肠道微生物是高血压的新靶点。代表成果他引790余次,被评为高引和热点论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符静,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4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开始至今一直在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教学方面,担任科室教学秘书,并承担首医本科生和长学制的见习带教工作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工作。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姚志,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2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2018年获得内分泌与代谢病博士学位。自2005年开始从事内分泌专业相关的临床、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有较丰富的内分泌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妊娠相关内分泌疾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2019年获得讲师资格,承担住院医师的见习带教工作,参与多项临床研究,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SCI多篇。</p> <p class="ql-block">张秀娟,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5年于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2005年于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等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参加了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儿童代谢综合征队列研究”等研究工作,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中华预防医学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肾内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孙倩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朝阳医院工会主席。1989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1999年从师于首都医科大学复兴医院肾内科刘慧兰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2003-2005年从师于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肾内科教授,知名血液净化专家王质刚教授,获医学博士学位。2009年-2010年被公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肾内科做博士后工作一年。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其并发症、老年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同时进行了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及免疫功能紊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任综合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培训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朝阳医院全科医学系副主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主任、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作为负责人获得了首医基础临床联合课题基金,参与了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赵素梅,主任医师,医学学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长期从事肾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病及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治疗有更深的理解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尿毒症患者贫血、骨代谢异常的研究;承担《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葵胶囊对慢性肾病的治疗》等课题的研究;共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参与第三版《肾脏病学》的编写。现任中华医学会北京肾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肾病分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陈向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擅长诊治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肾功能不全、急性肾盂肾炎等疾病。尤其在高血压的调控,减少蛋白尿,控制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及延缓肾功能不全恶化进程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在近三十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诊断,一直从事肾病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3年于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学习一年。现任《北京市朝阳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社编委、《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特约专家。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著书1部。长期担任首都医科大学5年制、7年制医学生的肾脏内科的教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彭立人,女,教授,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专家教授,北京五方中医肾病医院特聘专家,专家组成员。196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9年,近16年从事肾内科工作,多次在国内外学习、深造,包括肾脏病诊治、病理及血液净化技术。擅长对原、继发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不全等疾病的诊治。在血液净化技术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与五本论著的编写工作。</p> <p class="ql-block">姜枫,女,教授,博士,主任医师,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及肾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现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善于诊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急、 慢性肾功能衰竭等。1987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美国纽约上州医学院做访问学者。在十多年的肾脏病领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善于诊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同时还在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和人体体液平衡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孙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十余年来,一直从事肾脏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治,以及肾脏替代治疗。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参与北京市医师协会负责编写的《临床诊疗常规 • 肾脏病分册》撰写工作。在首都医科大学肾病学系2009年度“科技新秀”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李新,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博士,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医学知识丰富扎实,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各种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有一定的造诣,特别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治方面有着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国抗癌协会骨髓瘤联盟专委会委员等学术任职,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撰写骨髓瘤等血液病专著5部。担任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专家。</p> <p class="ql-block">徐晨,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3年吉林大学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到朝阳医院肾内科工作,除肾内科的常规工作外,本人的主攻方向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腹膜透析、急慢性肾衰和肾脏危重症(CRRT、APD自动化腹膜透析)。目前已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含人造血管)5000余例,半永久置管4000余例,腹膜透析置管600余例。开展了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管通路狭窄、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颈外静脉半永久置管等新技术,创建CRRT联合腹膜透析-肾脏危重症治疗模式,开设了血管通路门诊和腹膜透析门诊两个特色门诊。形成了以复杂、疑难血管通路的建立为本专业特色。教学方面,2003年至今,担任首医七年制、五年制及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及见习工作,培养了数名来自全国及北京市的学习血管通路、腹膜透析的进修医生。科研方面,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了血管通路方面的文章,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临时和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演示两部,参译、参编《透析手册》《简明肾移植 》两本书籍,分别撰写腹膜透析、血管通路章节(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表SCI文章两篇。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血透通路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泌尿与血液净化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净化通路委员会常委;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分会血管通路学组委员;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北京医学会血液净化学分会北京腹膜透析专家组成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腹膜透析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敏,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访问学者。临床工作20余年,对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及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首都医科大学校级及院内课题研究工作;获省部级奖医疗成果奖1项;参与编著专著3部;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J Am Soc Nephrol》(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中文版、《中国医药科学》、《医药前沿》等多家杂志审稿专家与编委。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肾病学系委员、世界华人肾脏医师协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净化治疗与工程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泌尿与血液净化委员会委员等。</p> <p class="ql-block">马丽洁,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来一直从事肾内科专业临床工作,现任职称主任医师,尤其擅长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IgA肾病等各种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及慢性肾衰竭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负责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多年,给患者带来优质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指导。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研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相关成果曾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展示,并参与多项临床试验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保护健康协会肾脏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刊》特邀编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李艳春,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2014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肾脏疾病的诊治工作多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重点关注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肾脏替代治疗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工作,承担并参与多项教学课题。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并参与多项临床试验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金美玲,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开大学,临床医学(7年制)硕士;南开大学,内科学博士。</p><p class="ql-block"> 从事肾脏疾病的诊治工作多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重点关注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肾脏病、先天性肾脏病等方面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工作,承担并参与多项教学课题。主持国家自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青年骨干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论文14篇)。获2020年度首都医科大学肾病学系青年研究者奖。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美国肾脏病协会杂志(JASN)中文版编委会 青年编委。年度首都医科大学肾病学系青年研究者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秦晓新,男,副主任医师,肾脏与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学硕士。北京红十字会健康促进委员会顾问,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1990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曾先后就职于解放军总医院(1990-1998)及北京友谊医院(1998-2005),师从肾脏病界知名教授陈香美及国内血液净化权威王质刚教授,并曾在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专修,个人专业实力扎实雄厚。曾主管腹膜透析工作两年,使友谊医院腹膜透析规模跃居北京市第一,个人完成肾活检逾千例。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具有丰富的专科疾病诊治经验,对肾脏疾病及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临床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亦有较好的经验。曾参与军队“九五攻关”课题研究,多次获院级及市级课题资助。曾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论文,曾参与《泌尿外科学》《血液净化学》《实用肾脏病学》等多部专业书籍编著。多次获医院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神经内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胡文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博士后指导老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兼神经重症专业组组长,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BNA)脑小血管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健委脑小血管病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血栓和止血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脑血管病与神经介入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研究型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神经病学组及抗衰老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北京神经内科专家委员会常委,BNA神经康复分会常委。</p> <p class="ql-block">许兰萍,女,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 医疗系,教授,主任医师。许兰萍结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医学心理与心理咨询首届研究生班。先后参加西医学中医培训班,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进修班,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电生理进修班各一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医学院WHO培训班、北京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台湾心理学家主办的格式塔完形班等心理精神障碍诊治培训。北京英智康复特约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担任《医学与哲学》《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等5本杂志编委,栏目主编。</p> <p class="ql-block">牛世芹,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目前担任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氏病组长。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学组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编委、中华中医药络病委员。任朝阳区中部医联体脑卒中慢病管理团队首席专家。发表文章数十篇,参与编写《抗帕百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晓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68年出生,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擅长脑血管病、肌肉病和肝豆状核变性。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师从于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家陈清棠教授。从事神经病学专业十余年,擅长肌病、脑血管病的诊治等。发表文章近四十篇,代表作有«The pathogenesis of experimental model of mitochondrial myopathy induced by germanium dioxide»、«线粒体遗传病»及«眼震电图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参与编写«神经遗传病学»等多部学术专著,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陈宇丹,主任医师,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 。担任了科内临床医疗、科研和主要的教学工作,在神经科危重症的抢救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 脑血管病后的相关炎症反应,以及炎症反应所引起的 再灌注损伤 有一定研究。北京市朝阳区中部医联体脑卒中“慢病管理团队”指导专家,北京市社区“脑卒中防治专全团队”专家。在脑血管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神经内科成立了认知障碍团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两篇。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老年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研究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周立春,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神经病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脑小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理事兼卒中与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分会高压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血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新技术应用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药学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脑卒中诊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委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国家和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专家库成员。</p> <p class="ql-block">郝咏刚,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本专业20余年,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对于脑血管病与头痛等神经科疾病诊治经验丰富,北京市脑卒中防治协会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 理事,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觉障碍与疼痛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高地,副主任医师。大学毕业后、在朝阳医院内科临床工作近四十年,从事临床神经内科专业近36年,对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眩晕、周围神经病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诊断治疗预防上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在抢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工作中上千例成功经验。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有关帕金森病学术交流、研讨会。在神经科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完成过多项敎学工作,参与对研究生、本科生进修医师培养工作。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学组委员,曾担任本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业组长为广大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曾经担任过朝阳区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及北京市政府百名专家团专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焦俊杰,副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注重应用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对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针灸治理疗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方面有独到的经验,独创头痛奇穴治疗神经性头痛。《头痛奇穴治头痛15例》一文发表于《中国针灸》杂志,独创廉穴治疗颈肌痉挛,相关文章发表于《中国针灸》杂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汪颜,副主任医师。大学毕业、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科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5年,具有扎实的神经内科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经验。擅长脑血管病、震颤、帕金森的治疗。</p> <p class="ql-block">赵文慧,女,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方面侧重于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及卒中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全面管理;及高血压,高血脂,卒中后抑郁,癫痫,头晕,头疼,睡眠障碍,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英语医学班,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神经病学硕士。</p><p class="ql-block">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头疼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娟,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先后于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睡眠及情感障碍等相关疾病的研究工作。承担周四下午记忆门诊专病门诊工作。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SCI 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著及教学论文10余篇。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及国际学院医学生的诊断学、临床基本技能及神经病学的临床授课和实习见习带教任务,曾担任神经内科教研室教学秘书工作,负责基地住院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及科室继续医学教育等的管理工作,获“优秀住院医师指导教师”称号,发表教学论文数篇。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 青年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及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认知障碍与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秦伟,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15.09-2018.12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博士;2003.09-2006.07,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1996.09-2001.07,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学士。</p><p class="ql-block"> 2006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工作至今。2015.07-2015.12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圣费尔南多总医院神经内科顾问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及国际学院神经病学授课教师。第一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著20余篇。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免疫专委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理事,神经感染与免疫专委会常委,脑小血管病专委会委员,神经疾病预防与脑健康专委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感染免疫与神经眼科分会常委;北京慢病防治管理协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鉴定专家库成员。</p> <p class="ql-block">董谦,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神经内科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诊治、二级预防等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对于失眠以及神经心理疾病亦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积极参与脑血管病住院医师及社区医生培训工作,获得院级优秀教师称号。现任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郭洪亮,男,医学博士、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癫痫、睡眠障碍、脑血管病、视神经脊髓炎等疾病的诊治及研究工作。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博士毕业;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工作于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任神经内科癫痫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何有娣,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1.09-1996.07中国医科大学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 1999.09-200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免疫学,硕士学位。自1996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及科研相关工作,具有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神经系统重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一直担任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及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及基地规培生、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获得广泛好评。 发表多篇SCI论文,获得国家专利两项。中国医药协会睡眠专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磊,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3.09-2016.7,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博士。2017.7-2022.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徐霁华,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5.9-2000.7河北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学士;2000.9-2003.7昆明医学大学 神经病学硕士。2003年8月至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工作至今;2005年完成了神内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担任五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的见习及实习带教工作,协同科室主任完成轮转医师,研究生及各基地轮转医师的入科培训及带教,出科考试工作。2013年至今担任我院护理大专班的康复护理学的授课工作。发表两篇教学论文。负责我科临床路径的统计、分析工作,协助医院及质控办完成临床路径相关内容的制定及检查完善工作。主要参与我科静脉溶栓的筛选和管理及病例收集工作。目前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及认知障碍,担任记忆门诊工作,进行痴呆患者的筛查和诊治,病例收集等。临床工作期间,共以第一作者发表医学论文数篇。其中有SCI两篇。</p> <p class="ql-block">纪蒙,女,神经病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帕金森、运动障碍疾病、脑血管病。1997年9月-200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2002年9月,毕业后于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7年3月-200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获神经病学硕士学位;2012年8月-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获神经病学博士学位;2015年12月,承担帕金森专病门诊工作。</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020年3月,于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p> <p class="ql-block">胡国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4—1975.12 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学生;1985.9---1988.8 白求恩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1975年毕业留校任教,在神经内科临床第一线工作40余年。1998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2003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参加本校临床医学5、7、8年学制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并担任主讲教师。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科研基金资助共17项; 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出版神经病学著作9部。 担任全国高校统编教材8年制《神经病学》和5年制《急救医学》编委;《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委。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研究生10名。</p> <p class="ql-block">鲁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0.9~1995.8,首都医科大学本科;1998.9~2001.8,北京大学医学部,博研(统招)。1995.9~1998.7,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住院医师</p><p class="ql-block">2001.8~2018.4,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2002);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06);主任医师、副教授(2012)2018.4~2021.8,北京和睦家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40余篇,SCI 7篇。著有专著1部,参与编译著作3部,在国内较早发现并报道2种罕见病。长期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工作。曾多次获得北大医学部和北医三院优秀教师等奖项。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医学会”、“北京医师协会”等国家和地方学会拥有30余个学术兼职。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参与)。</p> <p class="ql-block">米荷音,女,副主任医师,硕士。1995-2000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获学士学位。2001-2004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获硕士学位。2004.7-2010.5 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主治医师;2010.05至今 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承担神经内科内科实习、见习、轮转医师、进修医师带教工作。2017年-2018年担任神经内科教秘,发表教学论文1篇。神经内科专病组为“头痛组”“肝豆状核变性组”,擅长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表论文及SCI5篇。</p> <p class="ql-block">王韵,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2-2010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部(八年制本硕博直博专业) 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10年毕业至今于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参与本科生、国际学生临床实习、见习带教,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带教,作为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参与研究生培养。2021、2022年获得院级优秀教师称号,曾于我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第三名。2017-2018赴美国哈佛医学院访问学习,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局级、院级科研课题,发表中英文论文近20篇。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北京市对外医学交流协会神经科学分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学会神经肌肉及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王玮,副主任医师,硕士。2004年首都医科大学 学士学位,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学位。2004-2013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2013-2021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2021-今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p><p class="ql-block">工作期间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SCI论文2篇。</p><p class="ql-block">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疼痛与感觉障碍专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明勇,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医学博士,眩晕专病门诊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朝阳医院脑卒中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任课教师。擅长:脑血管病,眩晕症,耳石症,焦虑症,抑郁症,失眠,偏头痛,神经科疑难危重症。《Frontiers in Neurology》审稿专家,《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编委,中国老年学会眩晕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营养专委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头痛委员会委员。已发表学术论文 20余篇,包括多篇SCI。参与多项科研课题。荣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安春华,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防治。对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眩晕、痴呆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诊断、治疗、预防上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在神经系统急重症的抢救上有较丰富的经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疾病诊治。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科研课题曾获局级科学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p> <p class="ql-block">薛晓帆,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1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师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陈彪教授,许二赫教授进行神经病学的博士和硕士学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临床擅长帕金森病、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失眠障碍、眩晕、癫痫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风湿免疫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孟娟,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西校区(原山东医科大学),获外科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内科学博士学位;2017-2018年公派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杜兰大学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白介素17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2001年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朝阳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的内科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难治性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方面的诊治。教学方面:承担内科学(风湿病)、临床免疫学总论和各论理论授课,并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工作、轮转医师内科临床教学工作。获得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一项;2016年授予副教授教学职称。主持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专著9部。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路跃武,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北京风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1989年7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2004年7月获首都医科大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学位。自毕业后,一直在内科系统工作,有较丰富的内科专业知识。1999年1月开始从事风湿病诊治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等常见风湿病的诊治;对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系统性硬皮病、多肌炎/皮肌炎等少见风湿免疫病的诊治也有独到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郑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硕士。1991.6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 学士。2010.4毕业于澳门城市大学MBA。1991.7~ 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 2020年晋升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肛门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促会肛肠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专家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协会痔套扎协作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史旭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6年7月,参加内科临床工作。2001年,进入风湿病领域,诊治过程中遵循“治疗个体化”。长期从事风湿性疾病(如 结缔组织病 、脊柱关节病、血管炎、炎性肌病、骨软骨疾病、代谢相关的风湿病等)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自身免疫性肝病、 银屑病关节炎 、痛风、复发性多软骨炎等的诊治。</p> <p class="ql-block">张永锋,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9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参加风湿免疫病临床工作。</p><p class="ql-block">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风湿免疫专业硕士毕业,后攻读风湿免疫专业博士。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理论课教学和见习实习带教等工作。参与编写专著1部,教材2部,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及SCI文章,并参与国自然等科研课题的基础研究 。</p> <p class="ql-block">董馨,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20.11获得内科学(风湿病)同等学历博士学位。2014年至今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诊治工作,2017年被聘任为副主任医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第一作者发表教学科研文章10余篇。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肺血管间质病学组委员。曾获优秀带教老师,北京医学会《风湿病例串串烧》演讲比赛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李海云,女,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工作期间(2010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学位;2001年8月,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2001年8月-2004年7月,在大内科轮转,2004年8月开始工作于风湿免疫科。曾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内科学授课教师及研究生见习带教老师,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见习带教老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p> <p class="ql-block">温晓宏,女,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有较丰富的风湿免疫专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擅长风湿免疫专业常见疾病。承担内科学(风湿病)、临床免疫学理论授课见习带教,并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轮转医师内科临床教学工作。参与国自然等多项科研课题及教学课题,发表中英文论文数篇,参与编写医学专业教材及专著数部。</p> <p class="ql-block">师天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有较丰富的风湿免疫专业知识,擅长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见风湿病的诊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SCI文章多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消化内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郝建宇,主任医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执行常委、副总干事,北京医学会消化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委员会常委。198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8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奥斯汀医院肝移植中心学习。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对于肝脏、胰腺等方面疾病有较丰富的经验。从事消化内窥镜操作二十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切开取石、内镜下止血、曲张静脉套扎、息肉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治疗。</p> <p class="ql-block">尚占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医学博士, 西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消化身心疾病协作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分会常委、心身学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荷兰Utrech大学医疗中心研修胃肠动力。长期从事消化道疾病的诊疗与研究工作,尤其在胃肠动力及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胃轻瘫等)、胃肠道及胰腺疾病等诊断与治疗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熟练掌握消化内镜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在国内较早开展高分辨食管压力测定及24小时食管pH-阻抗测定工作。近年深入开展胃食管反流及其食管外症状、无效食管动力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SCI及中华系列等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其中1部任主编、2部任副主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世鑫,教授、主任医师、消化内科专业:1968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曾先后到日本留学2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内镜技术上造诣较深。现任《中华实用内科》、《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等杂志编委。</p> <p class="ql-block">刘正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于吉林省。18岁上北京医学院本科,30岁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40岁在日本癌研究会病院内镜部做访问学者。50岁在北京西学中高级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现任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和全科医学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医卫委员会委员。任国际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肿瘤学组成员,北京内镜学会消化道早癌和内镜病理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中老年健康委员会常委,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病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门脉高压病委员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学会微创治疗委员。中国科普宣传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百科名医网科普作者。九三学社名医工作室专家。光明网健康科普传播智库专家顾问,北京市科谱作协委员。朝阳区行政服务中心特约监督员。《中国实用内科》《国际消化病学》《中国循证医学》巜中国肿瘤临床》《抗癌之窗》等杂志编委等多家杂志编委。临床工作30余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p> <p class="ql-block">关玉盘,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北京内镜分会委员。196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消化内科近30年,专业涉及:1、慢性肝炎、肝硬化,免疫性肝病;2、胆胰疾患;3、胃炎,消化性溃疡;4、上消化道出血;5、炎性肠病;6、胃肠动力性疾病;7、消化内窥镜检查及镜下治疗;8、内镜超声。近些年来,侧重于肝病的诊治,对免疫性肝病和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及诊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是我院早期肝移植中心成员。此外对胰腺癌、胰腺炎的研究也有所建树。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内镜杂志等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专著《腹水的鉴别与诊断》等2部。是《中华新医学》、《中华中西医结合》等杂志的编委。</p> <p class="ql-block">刘宇宏,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198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特别是在胃肠道肿瘤和功能性胃肠疾患的诊治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从事消化内镜操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以及内镜下的各种治疗工作,例如:胃肠息肉切除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等。在全国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东方,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北京朝阳医院河北燕达院区消化内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消化分会静脉曲张学组成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1990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1997就读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师从我国著名消化疾病专家钱家鸣教授,获研究生学历,从事消化内科专业2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胃肠疾病及肝胆胰腺疾病的诊治较为熟悉。从事内镜工作20年,熟练掌握电子胃镜、结肠镜及十二指肠镜的诊治技术,尤其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内镜下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及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结石及胆胰肿瘤等的内镜治疗)。2008年6月开设了脂肪肝门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0年参加北京市援藏医疗队,赴拉萨市人民医院工作1年,2011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援藏干部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p> <p class="ql-block">王燕斌,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5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分别于2014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镜中心、2016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学习内镜治疗技术。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于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从事消化内窥镜操作近二十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消化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如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切开取石、内镜下止血、曲张静脉套扎、息肉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治疗。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在从事消化内科专业临床工作的同时,一直担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目前主要从事胃肠粘膜应激性损伤与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在国际期刊和中华系列等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十余篇。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早癌与病理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王艳,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临床专业,从事临床工作30年,教学工作25年。擅长心绞痛,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恶性高血压,血压突然严重升高或严重低血压,消化道溃疡,消化道穿孔,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肝硬化,肝硬化各种并发症,呼吸困难,急性肺炎,肺栓塞等治疗。中华消化内镜小肠及胶囊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与小肠专业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周卫真,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1993年7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7月获得首都医科大学授予的内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被聘为消化内科副主任治医师。1999年开始从事消化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工作。熟练进行胃镜、肠镜、色素内镜、超声内镜、内镜下超声小探头等镜下诊断检查。目前侧重于超声内镜及内镜下超声小探头的操作检查。熟练进行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镜下切除、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镜下治疗。独立完成超声内镜引导下FNA及胃肠镜下EMR。工作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数篇,参加临床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取得多项成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月增,副主任医师。1973年起,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水平,对于肝胆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胃镜、结肠镜及ERCP的诊断及治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科学会会员、中华内镜学会北京分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贾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199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至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主要从事肝胆及胃肠道疾病诊治,特别是对小肠疾病诊治有较高水平,对于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的操作有丰富经验。</p> <p class="ql-block">高岩,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本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系。1995年至今在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危重症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与危重症抢救及各种疑难杂症的多学科会诊。可熟练操作胃肠镜检查及各种内镜下治疗。科研方向是胃食管病的诊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直视下治疗有所专长。担任实习医师、基地轮转医师、进修医师的授课、指导与带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裴艳香,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2006年获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从事临床工作20年,在胃肠道及肝胆、胰腺疾病等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各种急危重症诊断治疗方面颇有心得。尤其在胃肠动力及功能性疾病(慢性便秘、胃食管反流病、责门失弛缓症、肠易激综合征等)的诊断与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从事消化内镜操作近20年,每年完成内镜操作近4000例,能熟练进行各种内镜的检查以及内镜下的各种治疗工作,如胃肠道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止血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术等。担任五年制及七年制临床教学工作。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p> <p class="ql-block">于剑锋,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7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消化内科专业多年。</p><p class="ql-block">2011年,作为研修学者在日本昭和大学附属横滨北部病院学习。擅长静脉曲张或非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食管、胃、结肠等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及切除,晚期肿瘤内镜下介入支架置入,ERCP及相关治疗,内镜下胃造瘘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经粘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EFR)等操作。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专委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建鑫,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6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学位。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胃肠道和肝胆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胃镜、结肠镜和多种内镜下治疗。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理论授课和见习。担任住院医师和进修医生的指导教师。近年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期刊发表论著7篇,参编“消化疾病:临床实践和诊疗进展”等专业著作多部,参予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p> <p class="ql-block">张冬磊,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并在北京朝阳医院工作。熟练掌握胆胰疾病、幽门螺杆菌和胃炎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著30余篇。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专业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镜超声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刘心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曾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Milton.H.Hershey医学中心作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一线工作。大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21年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病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李光,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成瘾与精神卫生中心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熟练掌握消化内窥镜诊疗技术,如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镜下切除。目前侧重于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教学方面主要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及七年制学生见习/实习带教工作,不定期为内科住院医师做专科培训。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发表论著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北京医学会消化青年论坛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2021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五完成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继舜,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3年毕业于吉林医学院大学医疗系,2006年获医学硕士学位。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胃肠道早癌EMR治疗,内镜下胃肠道止血,胃肠道狭窄支架置入。</p> <p class="ql-block">林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4.8-2009.7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学士;2009.8-2014.7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内科学(消化系病) 博士(专业型)。2007.2-2009.7 中日友好医院实习医师; 2009.8-2014.7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消化内科 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2014.8-2020.12 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 住院医师、主治医师;2021.1-2023.7 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p><p class="ql-block"> 2023.8-今 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讲师,参与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带教工作,2次脱产带教《物理诊断学》 主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第1作者发表SCI和北大核心论</p><p class="ql-block"> 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北京健康促进会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p>